令人唏嘘的爱(之一)

陈水阿扁
楼主 (文学峸)

令人唏嘘的爱(之一)
上帝总是不公平的分配人的资源。那些生来就带有残疾的人总要比其他人在世上活得艰难,生活在社会低层的人要想改变自己,自然也要努力拼搏。而有些人含着金钥匙出生,人生自然就顺利了许多。但是,对于那些俊男美女们,无论他们出生在那个阶层、那种家庭,好像都无所谓。上帝造了他们那张迷人魂魄的脸,好像就是让他们用于赚钱亦或改变自己的阶层。这种改变主要体现在,通过爱来换取想要的地位和金钱,有许多俊男美女都这样做了。但是也有例外,我所碰上的一件事,可以说,是让人难以想象的,只是为了爱。
八十年代初期,中国刚刚开始改革开放,许多地方渐渐的发展起来。中央号召,先富起来的地方要帮助那些贫穷的地方。作为大学老师,为了响应号召,我带着部分学生干部趁着暑假,装了两辆卡车学生们捐出的书籍、衣物和几千块钱,前往河北省革命老区完县。
我们挨村挨户的走访,慢慢进到了山区。随着衣物和书籍越发越少,我们路也越来越艰难。终于有一天,没有汽车可行的道了。于是我们十几个人打起行装徒步前进,还借了几辆手推车,到了老乡家,就吃住在哪里。当然要象八路军那样给老乡们帮厨、打水、收拾屋子,临行前还要留下一些钱、衣物和书。有人会问,老乡们看得懂学生用过的旧书吗?回答是否定的。因为他们要用书糊窗户、引火、如厕或者给孩子们玩。
已经十几天过去了,我们越走住户越少,山也越来越不好爬。我和几个骨干商量了一下,决定大部分人留在一个小村子里整装待命,我和两个年轻力壮的干部带上部分衣物、书、干粮、水和钱再往前走一天。
我们沿着崎岖的山路,艰难的向前爬行,感觉身上的行李越来越重,山越来越陡,岭越来越秃。快到下午了,我告诉他们俩,如果再往前走一两里路没有人家,我们就往回返,要赶在天黑前回到集合地点,否则我们就要在山里过夜了。前面基本上看不见路了,我们正犹豫要不要回去时,忽然出现了一个石洞,出于好奇我们来到了洞口,看见洞的尽头有亮光,于是决定走走看。从洞的这头出来,地势稍有了些平坦。走着约莫半里地的功夫,看见了一处茅屋,于是我们兴奋起来。来到茅屋前,看见有一个五十多岁的大娘站在门外。也许是太久没有人来过这里,也许是山里的人们太过朴实,她非常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就像好久不见的亲人。
我们说明了来意,大娘更添了几分喜色,对着屋里喊:娘,快出来,家里来客人了。茅屋门开了,一个老汉和老太太步履蹒跚的走了出来。老汉扶着老太太,因为老太太有点瘸。我们赶紧迎上去,搀扶着她俩。老太太看上去,有一份威严,有五份端庄,有三分慈祥、剩下的就是大方。她和我们互相问好,问我们是哪里来到,多大岁数,做什么工作等等。老汉好像没有那份好奇,站在哪里傻愣愣的发呆。老太太告诉我们别管他,他耳朵聋了。
我们把带来的衣服、书和干粮都交给了大娘,老太太对书很感兴趣,从书堆里挑了几本像是小说的书。我们开始象以前到老乡家里那样忙活起来。我问大娘,是否可以帮她挑水?她哈哈大笑着说,我们这里没水,吃水全靠山里的雨水,家里有挖好的坑,下雨时就把雨水存在坑里。茅屋是东西各一间,中间是厨房,稻草和泥巴抹的墙,被烟熏的黑黑的,纸和塑料糊的窗户,没有吊顶,看得见木头房梁和稻草,顶上还有鸟巢。房顶和山墙结合处,有的地方还露着光,屋里是暗暗的,破破的,没有像样的家具,有一个炕桌。灶也是用泥堆的,没有风箱,一口铁锅架在灶上,吹火用一把破扇子扇。
晚饭很简单,菜叶煮的汤和咸萝卜条,加上我们带来的馒头。早早就收拾停当了,天还刚刚擦黑,老太太和老大爷,坐在窗根底下的小木凳上乘凉,我们围坐在大娘的身旁唠起家常。
大娘说:这个地方很偏僻,早年连日本鬼子大扫荡都没到过这里,只有八路军的伤病员来过些日子。山里的日子很苦,只有靠天吃饭,好的年景,收成刚刚够填饱肚子,不好的年景还要下山讨饭。吃盐要用粮食去换。这里消息闭塞,日本人投降了五年后,我们才知道。有一年大旱,山上没水,老爹、老娘到山沟里找水,老娘不小心把腿给摔坏了,养了二个月才下地干活。我们好奇,为什么老太太认识字,在我们所经过的村子,60岁往上的人很少识字。这一下可打开了大娘的话匣子。
原来老太太的父亲是东北人,叫赵普新,在张作霖手下当师长,老太太叫赵若曦,是家里的老大,下边还有两个弟弟。1922年,23岁的她从东北小河沿大学医学专业毕业,在部队里做军医。老大爷的名字叫王广田,是东北乡下人,一米八五的身材,在赵普新的部队当骑兵。在一次阅兵中,人高马大的王广田,被赵若曦看上了,很快两个人就好了起来。赵普新知道后大为肝火,把王光田臭揍了一顿,发配到了其他很远的部队。两个恋人很长时间再也没能见面。第二次直奉战争,赵普新的部队打到了石家庄,在那里驻守下来。一次偶然的巧合,两个人在野战医院见了面。王广田被手榴弹炸下了马,摔得不轻,被送进医院,当天赵若曦正好当班。在赵若曦的精心呵护下,王广田很快好了起来,但是耳朵被震聋了。就在王广田伤愈的时候,他们两个按照赵若曦的策划,逃出了石家庄。
赵普新知道后,曾多次派兵去找,每次都使他们跑的更远。一年后,部队离开了河北,赵普新只好派一些兵留下来暗中打听消息,直到“九一八”以后才断了寻找的念头。赵若曦和王广田跑到了山里,在这里生下了个女娃,就是这位大娘。他们就一直生活在这里。
天色晚了,老太太和老大爷早早就进屋休息了。看着老太太拥着她那鼾声如雷的老头子,甜甜的睡在用茅草搭成的床上,不禁让我想象,她也曾是貌美如花,无忧无虑的生活在一个有钱、有势、幸福的家庭里面,是什么力量能使她每天吃糠咽菜,长时间的生活在这里哪?
天亮了,临行前,我们留下了身上所有的钱,带着故事离开了这里。也许,还有更美好的故事埋没在这一望无际的太行山里!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令人唏嘘的爱(之一) 高处不胜寒的灵魂 能够慰藉心灵的味道 隆重推出今年春节的一道名菜 好事干尽,坏事做绝
尘凡无忧
捐书是作者的真实经历吗?敬佩!:)老太太的爱能够坚持一辈子不容易。不过是不是也得益于他们远离人群?不然会受到各种各样世俗的干扰
n
nearby
先赞
a
applebee3
美好的故事。这是纯粹的爱情。:)
a
applebee3
爱情可贵,稀有就是如此。所以有句名言是把爱情当信仰。还要勇敢追求。
尘凡无忧
信仰也有崩塌的时候。。。我觉得只有两个人的爱情,和一堆人中的两个人的爱情,面临的考验是不一样的。。。
打魚船
因为一辈子有爱情这个信仰,所以才活得:有一份威严,有五份端庄,有三分慈祥、剩下的就是大方。
尘凡无忧
他们两个人的婚姻,因为与世隔绝,所以仍是爱情。而世俗里的爱情进阶为婚姻后,慢慢地就会变得面目全非,是干扰太多的缘故。。。
花似鹿葱
赞捐书善举,不过不公平的不是上帝,是人造成的。。。
尘凡无忧
站这里。。上帝制造的不公是有限的,人造的则无限。。。
浮云驰
了不起的爱情故事,只是老太太后来怎么没和老头一起走出大山呢,毕竟她读过书有见识,知道外面的世界
a
applebee3
他们都习惯了山里的世界。清净挺好的。:)
疏影笑寒
凄美的爱情故事,老奶奶后悔过吗?
越越
这是真的还是小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