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两大与印度有关的新闻。一是英国保守党确定印度裔的前财政大臣苏纳克和外交大臣特拉斯为最终候选人,进入下一阶段的“一对一”角逐。二是印度迎来首位部落出身的女总统穆尔穆。 新闻让我想起了在印度遇到的印度人。
【我“大篷车”出游前写的博客,一圈回来,特拉斯从候选人到首相,位置还未坐热就下台了。】
到印度飞机晚点,为赶飞阿姆利则的飞机未来得及买电话卡。到阿姆利则机场不见酒店来接机,旁边的印度人很友好地把手机借我们用。机场的喧闹加对方浓重的印度口音,我们什么都听不懂。这位好心人为我们打了数分钟电话才弄清来龙去脉,第一印象好。
下午去印巴边境看换岗仪式,晚饭来不及找餐馆直接去Golden Temple(锡克金庙)吃“共产主义”大食堂。晚餐坐身旁的警察帅哥饭后主动提出带我们参观金庙,边看边讲解,游了一大圈。知道他数日内还要参加晋升笔试心里很过意不去,结束时想略表心意给些小费他坚决不收。帅哥说,“要感谢你们给了我介绍我们的文化和锡克教的机会...”,除了感谢,我们只能预祝他笔试获得好成绩。
在粉城斋普尔,想到风之宫殿对面餐馆吃晚饭顺便拍宫殿夜景。 走进那层楼中的一个餐馆,问“有羊肉吗”,前台把食指放嘴前,笑着“嘘”了一声。他们只售素食。上楼进第二家,翻开菜单,还只有素食,我们决定去它处吃荤菜。心里打算被拒绝,试着问不吃饭是否可让我们去阳台拍照,店里工作人员笑着说:“No problem”, 于是有了下面这张照片。
在蓝城焦特布尔,预定的旅馆在半山腰,行前忙着赶项目漏看了旅馆有关开车路线的电邮,司机不知情把突突车停在上山的另一侧,那边是一路台阶到旅馆的人行道。司机未把我们丢下不管,而是扛着我的小行李箱 (LD扛自己的)气喘吁吁爬几十级台阶送到旅馆门口。感动,能回报的只有小费。
在瓦拉纳西,我们的旅馆在恒河边,被告知提前去可找到座位坐着看夜间祭祀。草草吃了早晚餐,穿过约50米的小弄堂就见宽宽的几十级大台阶,下面是恒河最著名的达萨斯瓦梅朵河坛(Dashashwamedh Ghat)。
河坛地下铺着地毯,祭坛上摆着祭品装饰着鲜花,多排座位早无虚席。看到祭坛咫尺有块大方墩,正面坐着三女子,侧面有个小空位,我赶忙挤下。一看旁边是位年轻男子,“色狼,咸猪手”马上从脑中蹦出。我对男子说,你坐过去点好吗?男子往旁边挪了点让我家LD坐下。
然后我们和他聊起来,他是电脑工程师,太太是医生,家离此不近,此次带妈妈 丈母娘和太太来瓦拉纳西朝圣,他指着正面坐着的三女子说。我跳了起来,很为自己的不礼貌行为难为情,为拆散他们一家的座位连声道歉,要他换回来和家人坐一起。他坚决不换,笑着说,刚和太太吵完架,现在这样坐俩人离得远点最好。我们一起大笑起来,心中对他如此轻松解除我的尴尬充满感激。
那晚我们三人聊了很多。他解释祭师先面对恒河背对观众是要先祭恒河女神;他建议清晨乘船观日出看河坛火葬时找个会英文的艄公可边游边听讲解; 他告诉去鹿野苑乘突突车方便,价格大概是.....。
后来只要提起印度人的情商,就会想起那个令我汗颜令我感激的夜晚。
乘夜班火车去阿格拉,乘务员一直未给我们发枕套 床单。上铺已睡下的大叔特爬下来,到别的车厢找到乘务员,帮我们领来两套干净的,我们除了说谢谢还只能说谢谢!
在孟买,因已游过著名的阿旃陀和埃洛拉石窟不想再去象岛的石窟,但又想从海上看印度门,旅馆前台告知乘普通摆渡船即可。
印度门一带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走到一排小店前询问哪里可以买摆渡船船票,凑巧遇到了兜售去象岛游的男子。他晃动着手中去象岛的船票,说这条游船更好 …。我说不去象岛,只乘普通摆渡船,心里等待他像一些游记中描写的那样回答:“现在/今天/这里 没有普通摆渡船了..., 只能乘我们的船”。出乎意外,他指着右前方说摆渡船船票在那边买。看出我眼中的迷茫,他带着我们往前走了几步,还告知摆渡船船票的价格。哈哈,坑蒙拐骗之人没有想象中那样前呼后拥:)。
在南印度阿勒皮乘船屋游,为洗澡和短暂休息预订了一个非常廉价的民宿,我们下火车乘突突到时已近凌晨3点。老板人非常好,三更半夜为我们开门,带进房间,叮嘱事宜,回复游船联系人电话 …,影响了他一夜睡眠。早饭后付房钱,他没有零钱找,居然少收费。怎么能让厚道人吃亏,我们多付了一张大票。
浮光掠影一个月,印度人给我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在火车上,在问路时,在游玩中,都有热心人帮助,回答不了的问题会问人或自己研究后再给你解答,不像在美国的印度人,倒有点像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人待外国人那样,淳朴热情。
希望有机会能重游印度!
谢谢浏览!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好贴好文,搞得来又想去印度了。
看来衣食足而知礼乐啊,现在印度人比以前开放和大方多了。。。
以前著名的段子是。。
以前一般印度人很缺乏社交技能,遇到生人说不了几句话:
你叫啥 从哪来 几岁了
要是女的。。。
结婚没有。
要是说没结婚。。
为什么不结婚。。
不是我瞎编的。
谢谢苏小妹!香榧子吃完了,有从加拿大带回来的小核桃肉:)。
此行被问过不止一次:)。
我对印度本国的人 印象也不错
此行让我对印度人的印象彻底改观:)!
和他的电影 Bajrangi bhaijaan 中文叫小萝莉的猴神大叔。看了这个电影,你会对印度风光和印度人对好感蹭蹭的涨。
包括我家多年的一对印度夫妻邻居,素质也相当的高,夫妻两都是McGill大学的脑科教授和先生还是学科负责人,也是也别喜欢满世界地旅游,碰上谁家出门旅行的时候都变相帮收信件,我能想到的合理解释只能是毕竟是民主国家教育出来的… 另外,其实很多时候都是媒体突出报道和渲染特殊事件,就好像比如说枪击事件,都按新闻的报道那感觉美国天天到处都在发生枪击,可换一个角度来看,媒体报道这个,那才正说明是极少发生的,否则就不会成为新闻了。
以上你说的几处邮轮都能到达。,做计划时我曾想过乘邮轮的,因以能抵达我想去的除了克久拉霍外的所有地方。但我不愿牺牲克久拉霍:)。
我带了一些鞋套,结果一次都没用上,没遇到不能下脚的厕所,起码比某些国家的某些地方强。你们玩了那么多不发达的地方,从某些方面讲印度比它们强,你家那位去不会有问题的。
其实象岛还是值得去看一下的 。
还是一如既往的喜欢。 对了,经过了著名的McGill大学,可惜没找到停车位。 完全同意你说的,“其实很多时候都是媒体突出报道和渲染特殊事件,就好像比如说枪击事件...”。我们在加拿大吃饭时,服务生得知我们来自美国说“你们好勇敢,居然敢在那里生活”:)))。
随手一拍就是大片,焦特布尔城市大些,蓝色建筑要到特别的位置拍才漂亮,但更大气些。
更想去看没见过的景致:)。
也是惦记了好久好久,新书买来都变旧书了,最后是“备胎”当“正胎”用才被迫起程的:)。
我非常迷恋这些独特的东西:)。
你说的很对,我们在此接触的都是印度人中的精英。勤奋,聪明,英语好,加上个人规划,他们最终不是自己创业,就是当别人的老板:)。
好久不见,问好!
McGill校园靠近体育馆后面那边有一片很大的教职员工免费停车场,下次再来提前说一声,俺给你发个定位过去 :)
这就是资本主义那么多年,但这个国家还是搞不好得原因。
游过改观不少。除了街头巷尾的脏,负面印象真不多:)。
“回校园”,你在那读过书还是现在那工作?要涉及隐私就别说啦:)。
我不喜欢印度菜,也怕脏乱差,有点难伺候。
我一个印度同事跟我说以后她哪次休长假回家的时候,我跟着她去,这样她可以带我去玩儿,
念书的时候一有空就溜去校园后的皇家山爬山 :)
其实是被动去的。行前拿掉像机,把位置留给榨菜和方便面:)。没想到,吃没有半点问题,菜的味道很适合我们的中国胃。街头巷尾的卫生不影响室内厕所内。等我找到照片来写个印度的饮食帖子:)。
我的印度同事也说过这种话,相信的话到现在还没去呢。他们的话听听笑笑就算了:)。
新冠前去的。你去过两次还想去,可见印度之魅力:)。
最近有两大与印度有关的新闻。一是英国保守党确定印度裔的前财政大臣苏纳克和外交大臣特拉斯为最终候选人,进入下一阶段的“一对一”角逐。二是印度迎来首位部落出身的女总统穆尔穆。 新闻让我想起了在印度遇到的印度人。
【我“大篷车”出游前写的博客,一圈回来,特拉斯从候选人到首相,位置还未坐热就下台了。】
到印度飞机晚点,为赶飞阿姆利则的飞机未来得及买电话卡。到阿姆利则机场不见酒店来接机,旁边的印度人很友好地把手机借我们用。机场的喧闹加对方浓重的印度口音,我们什么都听不懂。这位好心人为我们打了数分钟电话才弄清来龙去脉,第一印象好。
下午去印巴边境看换岗仪式,晚饭来不及找餐馆直接去Golden Temple(锡克金庙)吃“共产主义”大食堂。晚餐坐身旁的警察帅哥饭后主动提出带我们参观金庙,边看边讲解,游了一大圈。知道他数日内还要参加晋升笔试心里很过意不去,结束时想略表心意给些小费他坚决不收。帅哥说,“要感谢你们给了我介绍我们的文化和锡克教的机会...”,除了感谢,我们只能预祝他笔试获得好成绩。
在粉城斋普尔,想到风之宫殿对面餐馆吃晚饭顺便拍宫殿夜景。 走进那层楼中的一个餐馆,问“有羊肉吗”,前台把食指放嘴前,笑着“嘘”了一声。他们只售素食。上楼进第二家,翻开菜单,还只有素食,我们决定去它处吃荤菜。心里打算被拒绝,试着问不吃饭是否可让我们去阳台拍照,店里工作人员笑着说:“No problem”, 于是有了下面这张照片。
在蓝城焦特布尔,预定的旅馆在半山腰,行前忙着赶项目漏看了旅馆有关开车路线的电邮,司机不知情把突突车停在上山的另一侧,那边是一路台阶到旅馆的人行道。司机未把我们丢下不管,而是扛着我的小行李箱 (LD扛自己的)气喘吁吁爬几十级台阶送到旅馆门口。感动,能回报的只有小费。
在瓦拉纳西,我们的旅馆在恒河边,被告知提前去可找到座位坐着看夜间祭祀。草草吃了早晚餐,穿过约50米的小弄堂就见宽宽的几十级大台阶,下面是恒河最著名的达萨斯瓦梅朵河坛(Dashashwamedh Ghat)。
河坛地下铺着地毯,祭坛上摆着祭品装饰着鲜花,多排座位早无虚席。看到祭坛咫尺有块大方墩,正面坐着三女子,侧面有个小空位,我赶忙挤下。一看旁边是位年轻男子,“色狼,咸猪手”马上从脑中蹦出。我对男子说,你坐过去点好吗?男子往旁边挪了点让我家LD坐下。
然后我们和他聊起来,他是电脑工程师,太太是医生,家离此不近,此次带妈妈 丈母娘和太太来瓦拉纳西朝圣,他指着正面坐着的三女子说。我跳了起来,很为自己的不礼貌行为难为情,为拆散他们一家的座位连声道歉,要他换回来和家人坐一起。他坚决不换,笑着说,刚和太太吵完架,现在这样坐俩人离得远点最好。我们一起大笑起来,心中对他如此轻松解除我的尴尬充满感激。
那晚我们三人聊了很多。他解释祭师先面对恒河背对观众是要先祭恒河女神;他建议清晨乘船观日出看河坛火葬时找个会英文的艄公可边游边听讲解; 他告诉去鹿野苑乘突突车方便,价格大概是.....。
后来只要提起印度人的情商,就会想起那个令我汗颜令我感激的夜晚。
乘夜班火车去阿格拉,乘务员一直未给我们发枕套 床单。上铺已睡下的大叔特爬下来,到别的车厢找到乘务员,帮我们领来两套干净的,我们除了说谢谢还只能说谢谢!
在孟买,因已游过著名的阿旃陀和埃洛拉石窟不想再去象岛的石窟,但又想从海上看印度门,旅馆前台告知乘普通摆渡船即可。
印度门一带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走到一排小店前询问哪里可以买摆渡船船票,凑巧遇到了兜售去象岛游的男子。他晃动着手中去象岛的船票,说这条游船更好 …。我说不去象岛,只乘普通摆渡船,心里等待他像一些游记中描写的那样回答:“现在/今天/这里 没有普通摆渡船了..., 只能乘我们的船”。出乎意外,他指着右前方说摆渡船船票在那边买。看出我眼中的迷茫,他带着我们往前走了几步,还告知摆渡船船票的价格。哈哈,坑蒙拐骗之人没有想象中那样前呼后拥:)。
在南印度阿勒皮乘船屋游,为洗澡和短暂休息预订了一个非常廉价的民宿,我们下火车乘突突到时已近凌晨3点。老板人非常好,三更半夜为我们开门,带进房间,叮嘱事宜,回复游船联系人电话 …,影响了他一夜睡眠。早饭后付房钱,他没有零钱找,居然少收费。怎么能让厚道人吃亏,我们多付了一张大票。
浮光掠影一个月,印度人给我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在火车上,在问路时,在游玩中,都有热心人帮助,回答不了的问题会问人或自己研究后再给你解答,不像在美国的印度人,倒有点像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人待外国人那样,淳朴热情。
希望有机会能重游印度!
谢谢浏览!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好贴好文,搞得来又想去印度了。
看来衣食足而知礼乐啊,现在印度人比以前开放和大方多了。。。
以前著名的段子是。。
以前一般印度人很缺乏社交技能,遇到生人说不了几句话:
你叫啥
从哪来
几岁了
要是女的。。。
结婚没有。
要是说没结婚。。
为什么不结婚。。
不是我瞎编的。
谢谢苏小妹!香榧子吃完了,有从加拿大带回来的小核桃肉:)。
你叫啥
从哪来
几岁了
此行被问过不止一次:)。
我对印度本国的人 印象也不错
此行让我对印度人的印象彻底改观:)!
和他的电影 Bajrangi bhaijaan 中文叫小萝莉的猴神大叔。看了这个电影,你会对印度风光和印度人对好感蹭蹭的涨。
包括我家多年的一对印度夫妻邻居,素质也相当的高,夫妻两都是McGill大学的脑科教授和先生还是学科负责人,也是也别喜欢满世界地旅游,碰上谁家出门旅行的时候都变相帮收信件,我能想到的合理解释只能是毕竟是民主国家教育出来的… 另外,其实很多时候都是媒体突出报道和渲染特殊事件,就好像比如说枪击事件,都按新闻的报道那感觉美国天天到处都在发生枪击,可换一个角度来看,媒体报道这个,那才正说明是极少发生的,否则就不会成为新闻了。
以上你说的几处邮轮都能到达。,做计划时我曾想过乘邮轮的,因以能抵达我想去的除了克久拉霍外的所有地方。但我不愿牺牲克久拉霍:)。
我带了一些鞋套,结果一次都没用上,没遇到不能下脚的厕所,起码比某些国家的某些地方强。你们玩了那么多不发达的地方,从某些方面讲印度比它们强,你家那位去不会有问题的。
其实象岛还是值得去看一下的 。
还是一如既往的喜欢。
对了,经过了著名的McGill大学,可惜没找到停车位。
完全同意你说的,“其实很多时候都是媒体突出报道和渲染特殊事件,就好像比如说枪击事件...”。我们在加拿大吃饭时,服务生得知我们来自美国说“你们好勇敢,居然敢在那里生活”:)))。
随手一拍就是大片,焦特布尔城市大些,蓝色建筑要到特别的位置拍才漂亮,但更大气些。
更想去看没见过的景致:)。
也是惦记了好久好久,新书买来都变旧书了,最后是“备胎”当“正胎”用才被迫起程的:)。
我非常迷恋这些独特的东西:)。
你说的很对,我们在此接触的都是印度人中的精英。勤奋,聪明,英语好,加上个人规划,他们最终不是自己创业,就是当别人的老板:)。
好久不见,问好!
McGill校园靠近体育馆后面那边有一片很大的教职员工免费停车场,下次再来提前说一声,俺给你发个定位过去 :)
这就是资本主义那么多年,但这个国家还是搞不好得原因。
游过改观不少。除了街头巷尾的脏,负面印象真不多:)。
“回校园”,你在那读过书还是现在那工作?要涉及隐私就别说啦:)。
我不喜欢印度菜,也怕脏乱差,有点难伺候。
我一个印度同事跟我说以后她哪次休长假回家的时候,我跟着她去,这样她可以带我去玩儿,
念书的时候一有空就溜去校园后的皇家山爬山 :)
其实是被动去的。行前拿掉像机,把位置留给榨菜和方便面:)。没想到,吃没有半点问题,菜的味道很适合我们的中国胃。街头巷尾的卫生不影响室内厕所内。等我找到照片来写个印度的饮食帖子:)。
我的印度同事也说过这种话,相信的话到现在还没去呢。他们的话听听笑笑就算了:)。
新冠前去的。你去过两次还想去,可见印度之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