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斯特戈利亚条件下的国家行为和理论》

沙夫
楼主 (文学峸)
俄乌大打出手了;土耳其趁乱越境袭击了伊拉克境内的库尔德工人武装;美国一面用军备支援着乌克兰一面又紧张地戒备着台海和南海的风云。这纷乱的世态背后是有着怎么样的力量在推动着?让我们透过血肉模糊的照片和冰冷的坦克残骸来一窥其中的政治层面的原因。   从普京宣布的“特殊战争”的目标(略)来看,目前的俄乌战争已经不再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尽管普京告诉他的民众是乌克兰的法西斯武装对那里的俄族造成了威胁,也不是一场王朝领土之战----尽管俄罗斯的民主政治体制也是仿制了欧洲民主版式建制的但并未被认可,而是一场标标准准的被没有共同主权行使力的国际组织----联合国所或呼吁或谴责着的,在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条件下进行的一场主权国家之间的国与国的现代战争,因此俄乌战争也就是国际政治的一种形式。   1648年形成的威斯特戈利亚合约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它使得主权国家正式成为了政治舞台上的主角,而它们之间的利益矛盾也随之在这个体系条件下展开。因此也被称为“无政府的国家体系”的只有各自行使独立主权的国家为主体的国际政治形式。   国际战争既然是国际政治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那么地缘政治就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因素了。所谓的地缘政治指的是由于地理条件的原因引起或造成的国与国的政治关系(术)。   地缘政治受许多的要素的影响,比如古代的远交近攻的合纵之术,其中在威斯特戈利亚体系出现后近代逐渐形成的地缘政治的缓冲地带理论是一个重要的贡献,它说的是由于现在战争的烈度大大地增强了,大国之间或强国之间须有小国,弱国来作争霸者利益冲突的缓冲地带,这样可以减少“玉石俱焚”的机率。没有这样的地缘条件就要创造出这样的条件来,否则两强的直接冲突代价实在太大,除非争霸一方的实力明显强于对手就会有拆除“篱笆”的意愿,而另一方则会极力筑起“篱笆”来防范以减低收到的冲击烈度,否则双方都会心知肚明地维持这样的缓冲地带,这对均势中的霸者都有好处,牺牲的只能是小国,弱国了。   上个世纪中叶----1955年,胡志明原来想利用战场上已经确立的优势一鼓作气拿下南越,但在周恩来的劝说下,胡志明在日内瓦协议上同意了维持南北分治的方案,这也成了日后越南病垢中国的一个节点。出于同样的理由,金日成发动的祖国统一战争也没有事先通知中方。   今天的俄国对乌克兰的战争,上谋是占领乌克兰成立傀儡政权,其次的目标是分裂乌克兰建立非军事区,也是为了形成地缘政治所需要的缓冲地带。当然明显地乌克兰成了美俄争斗的牺牲品。反之也然,当年赫鲁晓夫要在古巴建导弹基地,美国不也是准备不惜一战了吗?美国人是不是讹诈?赫鲁晓夫心里是明白的----这不是恫吓,为了缓冲,也就是避免更大的战争,先以小战止大战是值得的,美国人是真会动手的。   今天的俄乌战争也是如出一辙,普京当然也是深谙美欧东扩的其中之道的,实际上他是对北约离家门口越来越近感到了恐惧。他需要用乌克兰来做缓冲地带。这里没有什么正义与否的问题,完全是地缘政治的原理使然的。因为国际政治是建立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的,强大的国家在必要的时候容易背信弃义----不受道义的索博,所以地理上的缓冲地带也就显得极为重要了。《美国保守派》杂志对此评论道:“华盛顿将同俄罗斯战斗到最后一个乌克兰人”这反映的不仅有美国对这场战争的目的,也体现出为了避免“玉石俱焚”而给美国自己会带来的灾难性后果,缓冲地带的功能所具有的降低成本的效用。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这样的地缘政治行为是受到怎样的理论的驱使的呢?因为威斯特戈利亚体系中的主体间的关系已然完全不同于过去的世界帝国体系或封建体系政治关系中的主体关系了。这个理论的创立者就是霍布斯。   如果大家还记得的话,我在《谁来定义什么是“迂腐”》一文中提到美国所采用的建国理论时提到过他,美国开国元勋使用了霍布斯和洛克的理论使得美国疆域稳固,政治稳定。不过,这是一年级需要掌握的知识。今天我们来谈谈二年级需要知道的理论实践----霍布斯的政治理论的基本内容对美国的地缘政治思维的影响。   霍布斯是生活在饱受战争疾苦的环境中的,他认为在活在这样的世界里的人是艰难的,野蛮的也是短命的,因此他在著作中总是把著作的背景和论述对象安置在缺乏安全和武力关照下的与生存相联系的现实主义色彩中,几百年以来,他的政治理论在威斯特戈利亚条件下的国际舞台上一直占有着主导的地位,也就是说,大多数现实主义政治家认为的国际政治的中心问题就是使用武力的问题。   美国的建国理论是建立在如此的基础之上的,因此,他们对周围世界环境的思考也是从现实主义的立场出发的也是这样实践的:他们认为一个国家的生存总是或多或少地,现实地或潜在地会受到他国的挑战,所以削弱他国,分裂他国并将自己始终处于强大的地位为指导思想,而这样的国与国的关系也是会始终存在下去。这样的代表着现代美国人思维特征的轨迹被典型地体现在了尼克松总统和基辛格国务卿的政策和著作里。可以说美国之所以疆域稳固和由其为基础的政治稳定皆因霍布斯的理论为指导理论的结果。东西德国存在和北约与华沙条约组织的出现的必要性在美苏对立的冷战时期的缓冲地带重要性也显露无遗地说明了上述问题。   与此作为对照,“国与国关系的五项基本原则”就是冲着霍布斯理论在实践中的影响而生的,而今天的俄乌战争也是在霍布斯这样的理论影响下发生的。   血淋淋的画面和冰冷的钢铁废墟只能起到煽情的作用,并不能说明战争的原因。战争只是一种理论的实践,要寻找战争的原因只有从它的理论入手才能发现根本的来龙去脉。那么还会有的问题就自然地要出现了------霍布斯的政治理论又是从哪里生发出来的呢?是的,那是有哲学理论的背景的,霍布斯本人就是个著名的哲学家。不过这是三年级需要了解的内容了,我们以后再讲。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请不要把哲学理解成玄学 《威斯特戈利亚条件下的国家行为和理论》 《又见姚兄和蛙兄----感动之余的随笔》 《谁来定义什么是“迂腐”》 《简谈言论自由》
V
Vivian32817
可悲可叹!

《美国保守派》杂志对此评论道:“华盛顿将同俄罗斯战斗到最后一个乌克兰人”。搞清楚了,是“最后一个乌克兰人”,而不是最后一个美国人~~~

沙夫
可悲的是我们认识中的“道”,可叹的是我们的认知出现的时空点。
V
Vivian32817
现在,只能由你往下说了~~~
沙夫
杂志的评论能得出这样的结论,显然是用俄美对立中的乌克兰必然会有的地缘因素逻辑关系导出来的。

是高级思维的结果。如果仅用矛盾的对立关系来分析是看不到乌克兰的这一层的。
沙夫
哈哈,你的仿制能力很强啊~
影云
乌克兰炮灰+美欧武器+美欧纳税人支付乌克兰政府running—that’s unconditional love.
V
Vivian32817
你是说

山寨能力?抱歉,还没能做到炉火纯青~~~

沙夫
目下美俄还不愿意直接兵刃相见,这是大国的智慧,而“地缘”中的小国的处境则是命运带来的悲哀。

这可以解释为“道”古今中外莫不如此。只是同样的剧目发生在了不同的时空中罢了。
沙夫
此战,于美欧而言今天不花这样的钱,以后就会花更多的钱,于俄国呢也是如此,今天不流这点血,今后不仅会流更多的血,而

且还会有亡国之虑。
沙夫
哈哈,你掉入了易谬论的陷阱中去了:)
V
Vivian32817
等到美俄愿意直接兵刃相见,那差不多是世界末日了吧?
V
Vivian32817
所以,从来没有那么危险过呢!
V
Vivian32817
请认真而友好地解析一下~~~
沙夫
不,危险一直存在,于只掌握低级思考方法的普通百姓而言只是显性的问题。而深谙

国际地缘政治奥秘的则会一直处于紧张之中的,因为“道理”的规律告诉了他们此道的循环方式。
沙夫
我在“搭红楼”一文中提到的皮尔士,你注意到了吗?:)
V
Vivian32817
不是我说,沙夫君,你文章的题目有点吓人~~~

不知你在卖什么药~~~

影云
基辛格,乔姆斯基,等等不都说了吗?认真读过了的理解了的,就能明白为什么要降低这种矛盾的尖锐化?用大国智慧还不如强权利益。
沙夫
条件,行为,理论,这些我都在文中从概念到相互的有机关系都摆得清清楚楚。哪里会有让人生畏的地方?
V
Vivian32817
我说的是题目。沙夫君。
沙夫
降低尖锐化只是认识到还没有自己强到可以图穷匕见的智慧。但那个“陷阱”终究是在那里的。一旦情势趋于极端化了,“早睁开眼大战

已经打响”就会成为现实版。:)
沙夫
是的,题目。读完了摆明了的所有那些,你还会有疑问吗?
影云
以你的道理,人生来就是要死的。是不是一出生就掐死比较好?节省资源节省痛苦麻烦,等等。
V
Vivian32817
我没有说有疑问

我是说,题目吓住了一些人。都没有读,你说得再明白又怎么样?

沙夫
不,相反,我说的国际政治规律是像人总是要死的规律。至于怎么去迎接怎么样的“死法”,是世界观的问题。而是各强的政治智慧之争

的结果了。
沙夫
吓住了是因为有疑问这个前提。而不愿读则是没有兴趣的原因。这两者之间,我还能做什么吗?譬如,影云和你,我并没有

发出过来阅读的邀请,但你们能来提出你们尖锐的问题一样。我不是说过吗,社会人的思维能力是按七,二,一的形态分布的,我的时间和精力甚至经验只能也习惯于照顾那百分之十的部分。
沙夫
不会是末日,无论是自由主义者还是现实主义者,对国际政治的构建都是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的。战争的发生也是理性的结果或者说是现

实的继续。:)
V
Vivian32817
沙夫君牛!
沙夫
没敢牛啊,班长的叮嘱的我没敢忘呀,我是不是已经把话题说得深入浅出了?
沙夫
茶肆能建在城中的高地上,也是这样的原因。

应该说,我的表述已经很大众化了,但针对的读者面是相对来说是窄的。
为人父
言之有物的文章要赞。美国得益于其独特的地缘环境,也因此美国必须维持强大的海军,这和当初英国的思路是一样的。
沙夫
海洋国家是每个意欲强大的国家的必由之路,中国看来也在迎头赶上。以后有空的话会再聊聊这方面的话题:)
沙夫
认真和友好,这样的说法让人有点伤感啊:)
V
Vivian32817
哲学家这么多愁善感不太好哦~~~
沙夫
哈哈,我是在担心别让班长伤心,可是你又掉陷阱里啦,看来我得再“费”点话了。:)
为人父
在大航海引发的殖民主义开始前,陆权比海权重要。虽然地中海地区一直注重海权,但那也不是地缘政治的主流。

蒙古帝国兴起达到陆权的顶峰,之后慢慢海权兴起。

 

沙夫
在还没有航海能力的“公平”情形下,只有陆权可用,当然是只有陆权为王了。但在有海权威慑的情况下,除非只安于一方----像蒙

古帝国那样的内陆帝国,否则像成罗马那样的世界性帝国只能是个梦想,谁都知道外线要逼内线效率高得多。可问题是内陆帝国的发展竞争力毕竟是比较低的,长此以往,失败也就成了必然。

s
snowandlotus
不管懂没懂都不能留级,等着混三年级:)
s
snowandlotus
理性地设计与制造残酷~~,那被夹在中间的乌克兰就算理想主义了?
沙夫
不用着急,我批准你跳级:)
沙夫
两头理性了,还能容得了中间的理想?连想的空间都不会有。你得留一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