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到Stonebench “不知锥画沙而以为知,是不知也。知不知,亦知也;不知不知,真不知也”

姚顺
楼主 (文学峸)

 

读到Stonebench 不知锥画沙而以为知,是不知也。知不知,亦知也;不知不知,真不知也”

 

君之“知”虑,和王阳明对坐,有的说。但说来说去,就是个说。

 

把思想史,哲学史,科学史学了,撂了思想哲学科学。不是“是知也”,是学不得学不会的,就别瞎费劲。

 

《对话录》和《论语》,怎么比?

 

算术和欧氏几何,哪对哪?

 

希腊民主和“人民当家作主”“少数服从多数”,是平行线。

 

全民免疫和清零,不止秀才遇到兵。

 

经过文革,恨死专制。到了欧美,服了这管理。转而一想,都是管理。再看再想,渐知它们有如算术和欧氏几何。

 

社会组织以致系统,是为民主。专制以致秦至今的汉社会,是民主的旯旮,畸型,且古老,古老到看不到与根子还有啥瓜葛。

 

想“民主”,到此为止,想想,也想不下去了。

 

昨天,有记:

 

“四月二十.,明天.今天下午下起雪来.而且是一会儿使层林尽染的玩真的那种。当地人视之若素,耸耸肩。天一般大的无奈,就这样卸了。寒带人的胸怀,沉.,不阔,话不多.,少表情,不逗乐。与处,有冬景般的简洁。  四月雪记,明天零下。”

 

昨天,有记又:

 

又记:

 

 

这样记,哪哪都觉得对,是这码事。

 

鲁迅有言:“用几千年换了本《石头记》,以为划来吗?”(大意)会觉得太算计了。后来才知道,除了《石头记》这般,还能怎样?

 

于是,躺平了,感受感受得嘞。“剪不断理还乱”,就这命。坦然了,也能时常有记。

 

应stonebench,附于右任字幅:

 

沙夫
哈哈,姚兄有趣。再加一趣:各种民主算不算是汤药的关系?
s
stonebench
老先生之“不知”,就在一个“比”字

只看开头三句,即知先生“不知”也。

************

君之“知”虑,和王阳明对坐,有的说。但说来说去,就是个说。

 

把思想史,哲学史,科学史学了,撂了思想哲学科学。不是“是知也”,是学不得学不会的,就别瞎费劲。

 

《对话录》和《论语》,怎么比?

**************

 

 

你以为“说”和"得"是两件事, 那是你看玄了“行”,不知道自己的“知”(心)在哪里。你以为写严密大部分头是“知”,片言只语是“非知”。这就象是说煎牛排是牛的部分而牛角不是一样。其实,如果有一样更能代表自然的牛,那应该牛角而不是做熟的牛排。

你追求的是精密复杂。这没有对错。但如果以为这是智慧的唯一形式,那就偏了,看低了自己的“知”。太阳出来,山得到多少阳光,就同时昧失多少,以其不平也;平原不分高低,无迎无拒,不以部分之得为得,反而能应其全。人心也一样,知不离逻辑,也不离闲言碎语。

以为大部头中的“知”的含量足,正说明不知道心与知的本体,把成形的思想观念当成了判断标准。

俺之所以说,当然不是因为俺明白。

而是因为俺明白之外,还有不平之气,不喜欢见人强不知以为知,扭曲智慧(包括论语,也包括对话录)。这对中国人西方人,都是极大的浪费。

对话录和论语怎么比?

如果想比,就深入其思想,一个观念一个观念的比,而不是在外头绕圈子,比形式。

书法非俺所长,不敢多说,就此打住。

 

 

 

姚顺
所言涉及哲学。

中国说不上有哲学。读多点西哲史可知,不述。中国有思想,思想是哲学的感觉。印度教,许多的感觉走进思辨哲学。中国的思想停在感觉。以为 。      为何?其他不论,单就自己读康德黑格尓的感受,颇觉脑力不够。《对话录》中的思考强度,使见到脑勾迥似的。   埃及人用几何而希腊人论几何,个中原因很玄,没法说明似的。     君之思辨,是中国的思辨传统,“与王阳明坐聊”。  辨别析概念,思维演绎,读《形而上》而退,知道,这重思维训练,自己不可得。君之“牛”“阳光”之辩,未及抽象。     思维,不是象形文字领域之属,思想思想而已吧!

s
stonebench
真正的学问

在于发现心地,涵养心源。

这跟形式没有一点儿关系。在形式上用功,比,猜,最后都是被新的比与猜否定掉。

 

一灯可除千年暗
王阳明三不朽来自于其对知的认知,竟然也是没啥知的
姚顺
你这说的是修养 ,打坐,不是学问。
s
stonebench
哲学不如哲,哲不如无哲

老先生对哲学的定义以西方哲学为标准,是当下主流。但哲学二字,其实已经是等而下之了。比如物理学,研究物理,而非物理本身。

哲学研究哲,一个个的常说体系,也不是哲本身。

喜欢体系的人见中国没有体系,就说中国没有哲学。这当然也无不可。

但细究,其实中国不过是少其体系,而非无其学。有学而无体的原理也很简单,因为中国人发现哲,学就可以扔了,没有必要构建复杂严密的体系。

中国人实际,坐船就是要过河,当然不愿意在船上花功夫。

 

V
Vivian32817
日常闲语,却是有趣!

“四月二十.,明天.今天下午下起雪来.而且是一会儿使层林尽染的玩真的那种。当地人视之若素,耸耸肩。天一般大的无奈,就这样卸了。寒带人的胸怀,沉.,不阔,话不多.,少表情,不逗乐。与处,有冬景般的简洁。  四月雪记,明天零下。”

V
Vivian32817
这真的非常中国!

“但细究,其实中国不过是少其体系,而非无其学。有学而无体的原理也很简单,因为中国人发现哲,学就可以扔了,没有必要构建复杂严密的体系。

中国人实际,坐船就是要过河,当然不愿意在船上花功夫。”

V
Vivian32817
我看见了讨论!我很感动!
V
Vivian32817
修养 ,打坐,是另一种学问。
V
Vivian32817
这是不是出悟?
V
Vivian32817
汤药是什么关系?

沙夫君不会有打主意另起一楼了吧?

s
stonebench
中国人说的你是不会服的。那么对话录中关于灵魂的说法呢?
姚顺
苏格拉底以灵与肉为话题,

展现的是思维逻辑。他问任何事情,再用反诘。《对话录》的话题不打紧,诘问的方法逻辑才是要紧的。中国的,没自觉的逻辑。

姚顺
写给你看的,你看到了。同趣比同志近。
V
Vivian32817
谢谢姚君!
盈盈一笑间
你的讨论呢?请让我们看见!!!

我除了开笑口,还要发出灵魂质问!!!

V
Vivian32817
盈盈

请手下留情!他们聊得太深,我讨论不起来~~~所以才一直撺拨他们讨论,我好偷懒啊!你怎么能揭穿我呢~~~真不够朋友!

盈盈一笑间
VV

我是点将不如激将。表偷懒,秀出你的真知灼见,镇住他们!看好你哦~~

V
Vivian32817
良心大大的坏!

你会让我死得很惨的~~~

盈盈一笑间
看进来

s
stonebench
你的论证方式与你的推崇的正好相反:没有分析与论证,直奔想当然的结论,缺乏诘问的方法和逻辑。看俺来演示一下

诘问的方法和逻辑。

姚顺:苏格拉底以灵与肉为话题,展现的是思维逻辑。。。。《对话录》的话题不打紧,诘问的方法逻辑才是要紧的。

石头:这样说来,苏格拉底难道只有用灵与肉的话题才能展现它的诘问逻辑吗?

姚顺:当然不一定。只是有人拿这个话题问他,他就顺着这个话题展开他的诘问逻辑。这是很自然的。

石头:那么,为什么有人会拿这个问题问他呢?是这个人自己想出来的话题吗?

姚顺:当然不是。这是当时哲思者的一个重要话题。

石头:那么苏格拉底对这个问题有没有可能有自己的见解呢?

姚顺:应该没有。

石头:那就是说,苏格拉底只是为了诘问而问,而从来都没有自己的固定见解。对吗?

姚顺:是这样。

石头:那么你怎么看苏格拉底死前与朋友的关于死的对话(都是论断)呢?

姚顺:。。。。(待补)

石头:事实上,你所说的诘问不过是苏格拉底启发人自己思考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的人要达到某种智慧程度。要在任何领域达到这种程度,都要求在诘问者对讨论的问题有透彻的理解,且对另一方有压倒性的优势才行。想象一下,姚顺先生或者任何一个人用逻辑和诘问的方法来启发或者指导马斯克的商业智慧,有可能吗?

姚顺:应该没有。

石头:苏格拉底可以诘问与他讨论的人,明他对于他谈的话题都有着透彻的了解。有着透彻的了解,这就是苏式智慧。

姚顺:难道不是逻辑和方法吗?

石头:相比之下,诘问的方法与逻辑洽洽是这棵智慧树上的枝叶。如果你看苏格拉底的诘问方式,就是反问。如果你看其中的逻辑,则非常简单而且单一:你说A对,那么由A及B, B也应该对;然而你又知道或者主张C,C与B矛盾,那么A不一定对。

这种逻辑不用研究,只要有常识就能明白。只要你能看懂对话录就能明白。

这种三岁的小孩子都可以理解,任何人心智正常都会运用的东西,你觉得是苏格拉底的智慧代表吗?

姚顺:。那么,不是?

石头:当然不是。苏这方面给人印象深刻,只是他用得好。而他用得好,你觉得是因为这两样东西本身的价值吗?

姚顺:当然。

石头:这两样东西的价值,到今天消失了没有?

姚顺:当然没有。

石头:那么你也能如苏格拉底一样运用自如吗?

姚顺:还不行。我比不上苏格拉底。

石头:所以,苏格拉底运用得好,不是因为这两样东西喽?

姚顺:看来的确是。

石头:这样,你就清楚了。苏格拉底的智慧,并不是这两样东西。

V
Vivian32817
苏格拉底是启发人思考,

但他对问题是有自己的看法的吧?

s
stonebench
姚老先生认为苏格拉底对问题的看法没有他展示的诘问方法和逻辑重要:)
s
snowandlotus
有书法,姚先生是大好人!

最喜欢那一横一捺,尽显潇洒

“今天下午下起雪来.而且是一会儿使层林尽染的玩真的那种。当地人视之若素,耸耸肩。天一般大的无奈,就这样卸了。寒带人的胸怀,沉.,不阔,话不多.,少表情,不逗乐。与处,有冬景般的简洁。”这段美文,说的是新疆人吧。。。

谢姚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