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驴兄探讨

悟空孙
楼主 (文学峸)

不知道算不算理性有理有据。老驴网友提出一个观点:文革期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并不慢。无可非议,本来快慢也没有一个统一标准,客观的说,文革期间(66-76)经济总体上是增长的,但是拿这十年的总体或平均增长来说事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好比我和马云马斯克站在一起,我们仨的总体和平均收入绝对秒杀文学城的任意三位网友的总和。

老驴不知哪里弄来一组数据试图作为证据,问题就来了。而在受到广泛质疑后,他又说:“那张表是个数字游戏”,驴兄这就不厚道了,不能拿游戏来忽悠我们嘛。

数字是人写出来的,6 和 9 转180度就天壤之别。这不,刚看到一组数字:

乖乖隆地咚,这两天上海人民好幸福啊,单单盐城一个小县城就给上海2500万吨的食物,上海人犯愁了,我家哪儿有地方存1吨重的物资啊。

所以,很多时候用逻辑就能知道数字是否是游戏。

文革时期及之前的大跃进,中国经济如何,用脚趾大概就能想明白。59-62年,大跃进大饥荒(或曰三年自然灾害)很多地方颗粒无收,即便有收成,也正如彭德怀形容的:“谷撒地,禾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这种形势下,农业产值还连年增长?66-69年,文革如火如荼,大串联,武斗,停产闹革命(工厂十二条),工业产值也能连年增长?

莫非驴兄的数字来自什么内参,咱老百姓看不到?我们能看到的是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61,62,67,68年的GDP均为负数.

一个额外的发现:

大饥荒最严重的1961年,中国人口相比上一年减少674万人,而大跃进之前,中国人口每年都比上一年增长1千多万,如1957-1958年,人口增加1583万人。大饥荒饿死多少人,大概能看出一点眉目。

为人父
我怀疑你没仔细看那篇文章就急忙反驳了。那组数据本来就是数字游戏啊。

 

悟空孙
没懂,什么叫数字游戏?拿数字做游戏再来作为证据?
为人父
驴兄是用那组数据来说明经济结构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影响,因为经济结构中的工业增长速度快于农业,

所以结论就是经济增长会越开越快,直到农业经济所占比重微不足道时,这个加速度才会消失。这是经济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速度的贡献。

那组数据本来就是根据他自己的假定编的。

悟空孙
原来如此啊

编也不是这个编法,要符合实际,实际上,59-62,66-68年的生产总值是负增长,编,也要符合这个事实才有意义。

自己编一套数字做个模型来说明文革期间经济增长快?

无论如何,大饥荒和文革最严重时期,经济倒退,生产总值负增长是无法否认的事实。

F
FarewellDonkey18
悟空,你的毛病和小平同志一样,性子急,结论下得太早了一点。为了急于维护你的既定观点,既不看别人正在说啥,还强加观点与人。

我承认自己不厚道,搞了那个标题,目的就是点击率么,也想看看有多少人是不看内容就开批的。效果确实不赖。。

我在文中清楚地说了,可不是事后说的,也从来没改过: 

让我们以1950为基年,总产值基数为一百,其中农业67,工业33。再假定农业每年增长3%,工业年增长10%(大约符合五十年平均值)。

当然影响的具体因素很多。固定其他不变,来测试其中一项的影响力(贡献度)是常用分析手段。

然后再加入了第二个因素。并且再次申明:

我们将一个一个因素都加入进去,就可以逐步还原成现实的经济图谱。

可不是事后说的,也从来没改过。可不是事后说的,也从来没改过。。。

那张图表看起来,还是我文中有任何地方可以误导还是暗示那就是真实的统计呢?那么,究竟是什么驱动这些人认定是我编了数字?所以,我判断这些人都是没有看内容就决定好批判语言,是由格局的。我不信这么多人就是会写却读不懂中文。

我并不在意支持文革还是反对文革。我只是用一两个因素来测试统计规律。说明在一个农业化国家内工业化过程中经济总量增长的时间效应。无论是文革还是改开开时期,实际情况基本落在这个框架之内。可以初步判断符合经济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政策作用有限,即既没有多少促进也没多少妨碍。我这个结论是中性的。但你是一定要否定文革的,所以一定要给我捏造个观点来批,找些不相干的证据也要证明不相干的东西。。。

 

 

未完的歌
他说了那是数字游戏,大家也知道那是为了说明 “文革期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并不慢” 的数字游戏。

正因为是有目的的数字游戏,大家才哈哈的。

搞经济的人原来是这么玩游戏的,所以我们通常说业内人士做点手脚欺骗百姓很容易。。。

未完的歌
时任国家统计局局长的李成瑞的文章《十年内乱期间我国经济情况分析——兼论这一期间统计数字的可靠性》

悟空孙
我没有批你的结论,我同意文革66-76经济总体增长,我和你探讨你的模型

1950为基年,总产值基数为一百,其中农业67,工业33。再假定农业每年增长3%

你还可以以1840年为基年假定这个假定那个,意义在哪里?

10时间,而且 你把时间跨度拉到1950年,以那个为基点说文革,这不是我把我的工资和马云拉在一起和你比吗?

F
FarewellDonkey18
你的相关性弱了些。第一,从1950年起,中国才真正有了全国性的实际统计数据。第二,中国的全面工业化,是从一五计划开始的。

具体是1953年。所以这个选择是有道理最合理的。只有从那以后,中国工业才持续保持高增长。

那个模型(或者游戏)其它指标假设都是大概示意性的。非常粗的模拟。只有两个比较准确些。一个是1950年的工农业产值比例,二是1985年第三产业比重。

Q
QualityWithoutName
老驴是在冒充学术,当然学术不端。哈哈。
欲千北
+,就是数字游戏。如果能够这样的数字增长,那么就会那样那样。与实际的饿死人,3两油,人均3平米居住面积不相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