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理解的西方民主的定义:少数服从多数,多数照顾少数。通过多党制和3权分立的制度来保证这个。
许多年,欧洲,美国的民主是资产阶级的特权,没有财产的人,女人,黑人,21岁以下的是没有voting rights 的。后来,美式民主发展了,财产要求降低了,黑人按照70% 计算,年龄放宽到18岁,女人有了选票,但是,这些人不能成为候选人。就是今天,被作为民主招牌的选举制度依旧是资本的游戏。用今天的概念,寡头,的称谓或许更确切,因为他们的钱实实地控制着选举。西方民主是资产阶级的民主。而美式民主则以真人秀的形式出现。顺便提醒一句,在美国称黑人为boy 是种族歧视,是有很长的历史渊源。
真正的,平等的权利,在现在的民主阶段至少在形式上是已经有了的----选举权,但它在实现人人都一样的问题上就有值得谈论的空间了。不过,石凳没有说错只是界限模糊了,这人人都会有的利益是理念中的民主后面的那个人文阶段中要实现的东西。 你也是同样地----少数服从多数,这是民主的含义----这没有错,但多数人照顾少数人的形态也只是民主后面的那个理念中的形态---共和中才追求的东西。 我曾经在前几天的那次“劝加”贴中提到过----如果我们能认识到共和与共产都是现在社会形态所要追求的最终目的(理念中的:)),那么现在这样的争论还有意思吗?----就已经在提醒大家:看远点,会少去很多不必要的争执。 哈哈,我的一管之见,仅供参考:)
那么从掌权者的角度来看,美国是多数(普通人)服从少数(精英)。比如,
以收入水平与税率来看,美国的政策是保护富人的。
以国家财政开销与回报来看,美国的政策主要是为富人服务的。
从选举制度(比如助选规定)来看,美国的政策完全是为富人服务的。
从医疗制度来看,美国的政策也是利富人大于利穷穷人。
平民除了有张选票,选富人为他们指定的人以外,形式上的少数多数,都是富人间的事,跟平民有关系吗?
石凳和茶坛的一些人常提中国儒家道家思想如何如何,儒家可是仁政啊。我刚才也提了,在中国现实的统治秦大一统以后一直是外儒内法的秦制。儒是无法成为大一统治理方式的,秦以后的皇帝都喜欢用法家管理国家和百姓。儒家根本就没有成为党的治理手段,以后也不会,因为大一统需要法家,与他们几个想要的儒无关。梁漱溟与老毛的冲突也是源于这个。
谁都知道西方的民主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不完美。但毕竟走向了民主。在专制管理下嘲笑西方民主缺点,画饼充饥的想象中国完美的民主,想象共产主义,这叫什么啊。。。
等待实践的雅量。你忘记了“二律背反”的原理了吗?:)
茶肆是集雅之地,不是低级趣味之所,相信会是茶友们赏心悦目的地方的:)
西式民主,如果你看懂了俺的主贴,从来都是强者间的民主。
弱者,只有在他们被需要时或者强者碗里的肉溢出来的时候才有份。
完全理解我所说过的话和运用过的观点,举个例,康德的观点会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吗?
自邓小平开始的禁谈阶级以来,资产阶级民主的说法就听不到了。人民代表大会成为中国资本家俱乐部,官僚分子身兼富翁身份,再谈阶级确实尴尬。有说法,古希腊民主就是民粹主义,(不是民族主义,有些人包括一些学者错误地认为民粹主义populist, 是极端的民族主义。)民主研究很注重古希腊民主体制的消失,民主不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下次再聊。
说你用唯物辩证法是因为最近看你几个回贴的感受。
康德是批传统辩证法的。物质意识谁决定谁,唯物唯心争来争去,康德说别争了,都不是,是先验:)
你是学哲学的吗?
的办法,就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显然他无法规划到以后的有中国特色的蓝图,所以,摸着石头过河就成了他对后人打的招呼了。虽然未来是无法确定的,但显然当时让哪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可以预见的,从这个意义上看他是有所准备的或者说他是缺乏远见的·。
态的观点,否则没有结果的----不能用笔解决的问题不适合在文坛里比试的。二是看到大家的丰富的能力用在无谓的地方感到实在是可惜,若有精力何不好好地讨论一点正果出来?-----大家又不是不学无术之徒,何必放纵自己?-----也让人看看海外华人圈的能力。
以后有时间会多和网友们讨论同乐,彼此间就能多了解啦。
要做的是讨论当时为什么他会这么决断,对今天的人有什么启示,和今后的事该怎么办。:)
但我也說不清本貭是什麽,如果民主真有本貭的話。
来决定大多数人的利益之所在,而“败落”的少数者的利益就只能服从多数人的利益。所以,少数服从多数就是在民主形态下的分配利益表现形式,也就是民主社会的本质。
但那一人是專家,最後九人决定聽他的。這兒:
1,不是多數人利益 Vs 少数人利益,而是所有人利益不可分。
2,多數(自愿)服從了少数。
難道以上過程不民主?
大家认为应该听专家的,所以投他的票,这是大多数人的意志----因为他们的利益通过精英的能力可以实现,这是民主的过程。精英当然有本事,他可以为大家办事,这是精英管理的模式,只是在这里他的利益正好和大家一致,所以就无所谓少数派了----问题不具典型意义之所在。
當然你可以說若七人聽,二人不聽,那么此二人當服從七人,這部分是民主過程。但也僅這部分。
方,也就是问题的不典型的缺点之所在,所以你就看不到少数服从多数的实质了。
历史上的民主制度,都是奴隶制的。。。
甚至在功能上可以走向自己的反面。
其次,在的代议过程中的问题。
可以发生的空间----没有必然联系的感觉是被模式中可以发生弊端的空间所误导。这是缺乏分析方法所致的,所以一方面会有望文生义的错觉,一方面会有隐约的遗憾感觉了。
所以在无法选择的专制下说实现了民主,将来要实现民主什么什么的,就是自欺欺人啊。
其他的自由还有思想新闻出版信仰言论等等自由。。。
我理解的西方民主的定义:少数服从多数,多数照顾少数。通过多党制和3权分立的制度来保证这个。
许多年,欧洲,美国的民主是资产阶级的特权,没有财产的人,女人,黑人,21岁以下的是没有voting rights 的。后来,美式民主发展了,财产要求降低了,黑人按照70% 计算,年龄放宽到18岁,女人有了选票,但是,这些人不能成为候选人。就是今天,被作为民主招牌的选举制度依旧是资本的游戏。用今天的概念,寡头,的称谓或许更确切,因为他们的钱实实地控制着选举。西方民主是资产阶级的民主。而美式民主则以真人秀的形式出现。顺便提醒一句,在美国称黑人为boy 是种族歧视,是有很长的历史渊源。
真正的,平等的权利,在现在的民主阶段至少在形式上是已经有了的----选举权,但它在实现人人都一样的问题上就有值得谈论的空间了。不过,石凳没有说错只是界限模糊了,这人人都会有的利益是理念中的民主后面的那个人文阶段中要实现的东西。 你也是同样地----少数服从多数,这是民主的含义----这没有错,但多数人照顾少数人的形态也只是民主后面的那个理念中的形态---共和中才追求的东西。 我曾经在前几天的那次“劝加”贴中提到过----如果我们能认识到共和与共产都是现在社会形态所要追求的最终目的(理念中的:)),那么现在这样的争论还有意思吗?----就已经在提醒大家:看远点,会少去很多不必要的争执。 哈哈,我的一管之见,仅供参考:)
力的传承等等,但这其中的文明是有理论支撑的,就是近代出现的“进化论”,我在上面的帖子中以“讨论的空间”一笔带过了。扯开去就是一部人类文明史了。
那么从掌权者的角度来看,美国是多数(普通人)服从少数(精英)。比如,
以收入水平与税率来看,美国的政策是保护富人的。
以国家财政开销与回报来看,美国的政策主要是为富人服务的。
从选举制度(比如助选规定)来看,美国的政策完全是为富人服务的。
从医疗制度来看,美国的政策也是利富人大于利穷穷人。
平民除了有张选票,选富人为他们指定的人以外,形式上的少数多数,都是富人间的事,跟平民有关系吗?
石凳和茶坛的一些人常提中国儒家道家思想如何如何,儒家可是仁政啊。我刚才也提了,在中国现实的统治秦大一统以后一直是外儒内法的秦制。儒是无法成为大一统治理方式的,秦以后的皇帝都喜欢用法家管理国家和百姓。儒家根本就没有成为党的治理手段,以后也不会,因为大一统需要法家,与他们几个想要的儒无关。梁漱溟与老毛的冲突也是源于这个。
谁都知道西方的民主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不完美。但毕竟走向了民主。在专制管理下嘲笑西方民主缺点,画饼充饥的想象中国完美的民主,想象共产主义,这叫什么啊。。。
等待实践的雅量。你忘记了“二律背反”的原理了吗?:)
茶肆是集雅之地,不是低级趣味之所,相信会是茶友们赏心悦目的地方的:)
西式民主,如果你看懂了俺的主贴,从来都是强者间的民主。
弱者,只有在他们被需要时或者强者碗里的肉溢出来的时候才有份。
完全理解我所说过的话和运用过的观点,举个例,康德的观点会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吗?
自邓小平开始的禁谈阶级以来,资产阶级民主的说法就听不到了。人民代表大会成为中国资本家俱乐部,官僚分子身兼富翁身份,再谈阶级确实尴尬。有说法,古希腊民主就是民粹主义,(不是民族主义,有些人包括一些学者错误地认为民粹主义populist, 是极端的民族主义。)民主研究很注重古希腊民主体制的消失,民主不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下次再聊。
说你用唯物辩证法是因为最近看你几个回贴的感受。
康德是批传统辩证法的。物质意识谁决定谁,唯物唯心争来争去,康德说别争了,都不是,是先验:)
你是学哲学的吗?
的办法,就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显然他无法规划到以后的有中国特色的蓝图,所以,摸着石头过河就成了他对后人打的招呼了。虽然未来是无法确定的,但显然当时让哪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可以预见的,从这个意义上看他是有所准备的或者说他是缺乏远见的·。
态的观点,否则没有结果的----不能用笔解决的问题不适合在文坛里比试的。二是看到大家的丰富的能力用在无谓的地方感到实在是可惜,若有精力何不好好地讨论一点正果出来?-----大家又不是不学无术之徒,何必放纵自己?-----也让人看看海外华人圈的能力。
以后有时间会多和网友们讨论同乐,彼此间就能多了解啦。
要做的是讨论当时为什么他会这么决断,对今天的人有什么启示,和今后的事该怎么办。:)
但我也說不清本貭是什麽,如果民主真有本貭的話。
来决定大多数人的利益之所在,而“败落”的少数者的利益就只能服从多数人的利益。所以,少数服从多数就是在民主形态下的分配利益表现形式,也就是民主社会的本质。
但那一人是專家,最後九人决定聽他的。這兒:
1,不是多數人利益 Vs 少数人利益,而是所有人利益不可分。
2,多數(自愿)服從了少数。
難道以上過程不民主?
大家认为应该听专家的,所以投他的票,这是大多数人的意志----因为他们的利益通过精英的能力可以实现,这是民主的过程。精英当然有本事,他可以为大家办事,这是精英管理的模式,只是在这里他的利益正好和大家一致,所以就无所谓少数派了----问题不具典型意义之所在。
當然你可以說若七人聽,二人不聽,那么此二人當服從七人,這部分是民主過程。但也僅這部分。
方,也就是问题的不典型的缺点之所在,所以你就看不到少数服从多数的实质了。
历史上的民主制度,都是奴隶制的。。。
甚至在功能上可以走向自己的反面。
其次,在的代议过程中的问题。
可以发生的空间----没有必然联系的感觉是被模式中可以发生弊端的空间所误导。这是缺乏分析方法所致的,所以一方面会有望文生义的错觉,一方面会有隐约的遗憾感觉了。
阶层则在强调政府应该听从官僚们的专业管理和指导,多元主义者却只关注民主能保证对民众的回应性,而右派则在担心民主是不是会走向极端。所以,带着各自的意识形态来观察,是无法看见民主的初衷或本质的。实际上民主主义也确实在实践中经常地被“借用”了,这才是民主的悲哀之处。
所以在无法选择的专制下说实现了民主,将来要实现民主什么什么的,就是自欺欺人啊。
其他的自由还有思想新闻出版信仰言论等等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