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西洋人之纪律习惯,不是出于它的文化,而宁出于它的武化

快乐-阳光
楼主 (文学峸)

第四章 中国人缺乏集团生活

一 西人所长吾人所短

团体与个人是西洋人的老问题;全部西洋史几乎都表见在这问题上面。他们在这问题上所受教训及锻炼既多,自然有许多长处。这许多长处,亦可分两面来看。关于个人一面的,且容后谈。关于团体一面的,可以约举为四点:

第一,公共观念;

第二,纪律习惯;

第三,组织能力;

第四,法制精神。

这四点亦可总括以"公德"一词称之。公德,就是人类为营团体生活所必需的那些品德。这恰为中国人所缺乏,往昔不大觉得,自与西洋人遭遇,乃深切感觉到。距今四十五年前梁任公先生倡"新民说",以为改造社会,挽救中国之本。他第一即揭"公德"为论题,已予指出。今在本书讨究工作上,还要不放松地说一说。

先从末后第四点说起,此处所云法治精神,盖就西洋人之执法与中国人之徇情,对照而说。在大团体中一办公机关,应付众人,处理百事,只有订出律条而拘守之,无论什么人来一律看待。然后乃少费话,免纠纷,公事进行得快,而秩序以立,群情以安。……中国人的生活,既一向欹重于家庭亲族间,到最近方始转趋于超家庭的大集团;"因亲及亲,因友及友"其路仍熟,所以遇事总喜托人情。你若说"公事公办",他便说你 "打官话"。法治不立,各图侥幸,秩序紊乱,群情不安。当然就痛感到民族品性上一大缺点,而深为时论所诟病了。

中国有"族民"而无西 洋之"市民",有族自治或乡自治而无西洋之市自治。西洋之市自治为其政治能力之滥觞,而中国之族自治乡自治则其政治能力之炀灶,虽于中西社会演进之两条路,尚未言之深切著明,而 所见正自不差了。

再其次,论纪律习惯。所谓纪律习惯,盖指多人聚集场面,无待一条一条宣布,而群众早已习惯成自然的纪律。在消极一面,例如:开会场中不交谈、不咳嗽,走路不作声响,出入不乱挤,一举一动顾及前后左右而不妨碍旁人等等。在积极一面,例如:坐则循序成列,行则排队成行,发言则当机得时,动作则彼此配合照应,种种细节,难以枚举。无论消极积极,扼要一句话:必求集体行动起来,敏捷顺利,效率要高,不因人多而牵扰费时。

试看车站或戏院集票的门窗前,西洋人自然鱼贯成行,顺序而进;中国人却总是争前窜后,虽有警察,犹难维持秩序。其实不守顺序之结果,事务进行反而缓慢,甚至进行不得。只有各守顺序,乃得让大家较快达到目的。

西洋人从事实教训上深明此理;中国人事实不够,所以还不明白。又在开会场中,中国人还当他在家里一样,耳目四肢只为其个人用,不曾意识到团体的要求,妨碍公务于不自知,更为习见不鲜。这些都不是曾受教育没有的问题。

若以为西洋教育普及而中国中没有受教育的太多,遂有此不同结果,便错了。要知道这些多半不是意识之事,而宁为习惯之事。习惯为身体与环境间的产物,而养成于实际生活。假若一个人生长在欹重家庭生活之社会,如中国者,纵然受过大学教育,一样犯这些毛病。

西洋人之纪律习惯,不是出于它的文化,而宁出于它的武化——即仍为其集团斗争之所锻炼者。好像今日学校里,亦还是寓群育与体育,借着体育上种种运动竞赛以训练集体行动,其理正同。人们的品性,固皆养成于不知不觉之间;但同时亦应承认,公共观念不失为一切公德之本。所谓公共观念,即指国民之于其国,地方人之于其地方,教徒之于其教,党员之于其党,合作社社员之于其社……如是之类的观念。中国人,于身家而外漠不关心,素来缺乏于此。特别是国家观念之薄弱,使外国人惊奇。1932年上海"一·二八"战役中,巴黎晨报记者行经上海不甚远的地方,看见一切如无其事然,不禁大大惶惑,莫名其妙。(《中国文化要义》第四章)

未完的歌
原来是纪律习惯 。引用时需要小心,不要落入自己的想当然的思维习惯:D
快乐-阳光
想当然的思维习惯——倒也罢了

有意无意的断章取义,移花接木就不好啦!

为人父
习惯和行为模式更多不是因为教育,而是因为顺
为人父
习惯和行为模式主要不是被教育的结果,而是被训化的结果。教育一般指的是心智的改变,而驯化只是外在行为的改变。

梁漱溟说的武化大概就有驯化的意识,但也不全是驯化。边芹的书中专门讲过驯化和教育的区别,我觉得蛮有意思的。

中间小谢
How does that contradict what I said?

I was referring to "論及民主", that part of Western culture.

Liang's argument about the formation of western democracy leads from here - military traditions in the western world. You are only quoting part of it that is critical of Chinese world.

You got to be a bit more honest. Last time I discovered that you are not so genuine with your post on 日本在中国特别军事行动 .

 

 

 

s
stonebench
梁老见解,多基于中国式观察。只有武化一条略可算作深刻。其实更深一层,都可以归为基于差别与斗争形成的契约观。

国家之间,政治军事联盟。对非联盟成员或者攻击对象,极尽野蛮。

精英之间,就是民主。对下层,稍有收敛,也不平等。

精英之间民主因物质丰富而扩展,就是现代西方民主。

都是契约观使然。

而契约之能形成,又不过是利益最大化手段。能不契约而利益最大化,他们撕起契约来比撕手纸还容易。

所以,契约本身也不过是利益考量。

追根结底,西式民主与文明,完全是利益驱动。

 

为人父
没有平等的民主都不是真民主,只是一部分人统治另一部分人的手段。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可人民真的当家作主时,

精英们就说这是民粹。

s
stonebench
所以,精英们向贵族要权力的时候才想起团结平民,才有进步性。权力到手,平民成了防范对象。精英的自私与虚伪不除,天下难平:)
中间小谢
梁書還是充实的,若未讀,推薦。

As I see it, the best of book isn't 武化 at all , which is only a spontaneously inspired term. And this is why it impressed me and remembered it ever since.

To me, the better part of the book is about the distinctions between 階層 in the Chinese world and 階級 in the western world, and the nature and function of 集團 in the western world. These simple notions have incredible explanatory power in Liang's handling.

It is a solid book. 

 

 

姚顺
“人民当家作主”与民主风马牛。
为人父
看来你有你自己定义的民主了?
快乐-阳光
鄙人研究梁漱溟好多年了

 西洋人之纪律习惯,不是出于它的文化,而宁出于它的武化 ——纪律出自武化(梁先生从不否认西方文化)

梁漱溟在《中國文化要義》書中論及西方民主,説西方文化與其說文化,不如说"武化"——西方只有武化

《中国文化要义》共14章节,“武化”唯一一次出现在第四章。何来论及西方民主时说“与其说文化,不如说武化?”

You got to be a bit more honest !

s
stonebench
好。

中间小谢
西方只有武化 - 這是你的引申。

If that one word 武化 makes your day so miserable, how about 俄羅斯新納粹 and 日本在中国特别行動?

You don't have a problem with my comments, you have a problem with your own inconsistency.

 

快乐-阳光
你就告诉大家

《中國文化要義》哪一章那一节説西方文化與其說文化,不如说"武化",拜托,拜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