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定义什么是“迂腐”》

沙夫
楼主 (文学峸)

这几天迂腐二字成了茶肆里的热门“茶道”----确切地说是成了抛来丢去攻击对方的“敝履”。

要说迂腐,面对着一个自己都不知道明天的饭碗在哪里的穷伙计却愿意用指尖蘸着黄酒为这样寒酸伙计的“掌柜将来”耐心地写下四种“茴”字的孔乙己在一阵阵要改朝换代的呐喊声中可说是知了名的“迂腐”了吧?但问题是那真的是迂腐吗?

迂腐,不难理解,是过时的,老朽的,不谙时潮的,没落的。它可以是实际体现在行为结果上,也可以表现在思想艺术上。

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蓝领们说要打到走资派打到学术权威,结果在台上作报告喊口号的是蓝领,在计划处做计划的还是原来的走资派,在车间出图纸的也是原来的学术权威。这还不算,一“改开”,结果全民都成了走资派,有资格在台上踱着方步套着微型话筒为社会画远景的也非学术权威莫属。

十八世纪末,在卢梭政治理论的影响下发生的法国大革命,鼓吹着推翻迂腐的封建君主制,憧憬着理想完美的高级社会,嚷嚷者宣称自己代表了公意,还威胁并确实是对反抗者和不合作者下了手,结果呢?仅仅二十多年后的1815年,“腐朽”的又全面地回潮了。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对该推翻的“腐朽”的定义定错了,或者说想从中渔利的搅局者失算了。现在的政治学的研究表明这场运动对日后法国的历史地位所发生的影响并不理想-----我在这里说得很婉转了。

所为对比,稍早于法国大革命的美国独立战争中的利益各方可谓是错综复杂,利益与实力交替着发生作用,但美国开国元勋们头脑异常地清晰,立场异常地决定,他们定义的“迂腐”是英国的殖民当局的统治管理,针对了确定的对象,该联合的就坚决联合,该驱逐的就坚决驱逐。这样的结果是明显的----疆土的划定是没有异议的,效应是长久的----政治基础一直是稳固的。他们采用的是霍布斯和洛克的政治理论。

从时代上看,美国革命战争要比法国大革命要早,但后来的法国运动却搞错了,从思想脉络形成的时间看,霍布斯和洛克的理论要比卢梭的思想老旧得多,但后生的卢梭也想错了。所以,迂腐与“新旧”时代无关,而与“正确”与否有联系。

应该说所有的这些胜负都不是出于执行者的对错,而是源自于对追求的理念的定义的正确与否。

再“茴”到孔乙己那里去。我觉得我们的良知应该为其善行正名了,因为正是有了这样正直和善良的“迂腐”才使得我们的文明流传了下来的。尽管迂腐总为臭不可闻之物,但细想想古代文明要能走到今天成为今天的文明那也是需要有明确地看得见将来走向的“老底子”强韧的生命力才能一代接一代地没有断了香火的,瞧不起文化老底子的“新底子”----诸如小伙计浅薄到不因只会写一种“茴”字而自责却因“没有用过”而在沾沾自喜,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凭他的眼光他能想象到自己的将来吗?对于这样的“新底子”能将我们的文明升华发展的希望寄托在他们的身上吗?

是不是这样呢?只要看看那些心里识货,嘴上说是迂腐暗地里闷声捡实惠----在悄悄地捡起“敝履”来给自己穿上以添身价的,我们就可以明白“老底子”的价值了。

转到茶肆,我曾惋惜地劝诫那些我认为值得我惋惜的人:不要为小人所诱导----不要让自己心理中的“小伙计”发出嘲笑声,别让自己意识上的缺陷占了上风----在破绽百出地出丑而不自知,和为贵善为上吧,毕竟无知又乏味的“新底子”是不会有当上掌柜的希望的。对此我就不举例来说明了,因为有的心灵需要空间,有的则需要时间,而有的则根本就是无望的。也是身为教师爷的康德只会帮助成绩中流的学生,他认为上游的学生自会激励自己,下游的则根本没有成才的可能。

遗憾的是在是非颠倒的时代里,良善被定义为了迂腐,被讥笑了几十年直至今天,在今天特定的空间里这样的错位应用又有了新的市场。明显地,这也不是我们的错,而是颠倒者的错,他们至少是混淆了理念世界里的应然和实然的界限----否则又该怎么解释呢?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更明显了:思考一下谁来定义到底什么是迂腐呢?因为这对茶肆的长治久安及其重要,也是给与尚能自省的人完善自己人格的一个机会。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谁来定义什么是“迂腐”》 《简谈言论自由》 《与“木木架子”搭“红楼”》 《我们可以这样论证》 《雨纷纷》
V
Vivian32817
"有的心灵需要空间,有的则需要时间"

是的,沙夫君,我需要想想需要什么~~~

沙夫
什么样的眼睛看见什么样的东西,你

很善

V
Vivian32817
可以结合沙夫君的《我们可以这样论证》一起看。

这两天看到论坛里有网友在讨论关于如何看待科学的问题,谈论中不乏有如何给科学定位的看法,有如何鉴别伪科学的一字方针,有尝试着从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入手去认识科学为何物的,也有剖析科学的价值的,等等凡属观察科学范畴的都在讨论的范围之中了。虽然在讨论中也并不缺少引用各方名人的经典名言,但由于无法有效地对科学的本质作深入和全方位的观察和剖析,所以尽管费力不小,但认识却是模糊的,这导致了讨论时的论证乏力,或者说是不透彻甚至自相矛盾的缺陷,纷纷攘攘但终无结果。其实,我们只要正确地使用一个哲学概念就可以轻松地解决这样的问题。

 

从性质定位出发可以看到,科学活动是具有前瞻性的活动,当它的开拓行为----无论是实践的还是思维的----在脱离了经验的支撑后就必然会进入二律背反的领域,也就是对于同一个现象或结果都可以有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解释,任何的自圆其说都是可能的也是可以的。条件当然也还是有的:是能自圆其说或者可以自我证明----即使是有相悖的理论的存在,直至它成为下一阶段的“经验”。在这个阶段里,由于实验手段的不理想或者“时空条件的不完善”都可能造成结果与原始理论的不吻合,但不能就此结论说这是伪科学,因为种种条件的限制,理论与实践结果“差之千里”的事多了去了。科学理论即使是在多少次的实践后成为了某种经验,它仍然会有归纳上的缺陷,这也是使之最多成为相对真理的原因,这里又会牵涉到时间和空间与经验的关系理论,可以另文再谈。

 

由于没有明确的方向,讨论者们常常是过其门而不知其门之所在,如上所说,其中有讨论者说只要结果与理论不相符就说明理论是伪科学。他并没有意识到这个观点也证明了二律背反现象的常见性和可能性,它的存在正说明了科学在理性创造世界里的理解的多样性。为什么?就是因为了科学自身存在必然会有的前瞻性这样的性质,所以会反反复复地让背反现象始终陪伴着它:它也许会一路走下去,也许会在多少年之后被推倒重来----这验证了它的相对性。这也是另一个不要迷信它却可以质疑它的一个理由,同时是又一次以过程反应本质的方式显示了身为科学的行为与二律背反的现象共存的客观性。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科学还又被人称为“天真”的学科的原因,因为它永远“看不到尽头”。

 

讨论中提到了疫苗的例子,说现在力推的疫苗是不符合科学的。我们应该承认现在的“疫苗疑问”是存在有效性与无效性的争论的空间的,还需要更多的实验,但这正是科学本身在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不确定的属性所显示的背反现象,科学也正是这样在其中显示着自己。

 

在那个文章发表的板块中讨论虽然很热烈,但大都是在绕圈子----没有触及到关键,既有“伪科学”的帽子,也有在“解释了归纳主义的错误,证伪主义的不足“后也只能作“我们始于迷惘,终于更高水平的迷惘”的哀叹。因为讨论者们没有使用到哲学在客观与主观世界间可用的工具,使大家看不到有二律背反这样的规律的存在及其产生的原因和其在认识事物中的作用和现实意义,仅仅试图用单向证伪的方法是解决不了科学在先驱过程中需要展现自身的性质的需要的,试图在科学和宗教之间试着建立起桥梁或尝试着模糊它们的关系更不会有帮助,讨论者们并没有意识到,倘若不能还科学以其本来面目,那么只能因自己的无知而“因噎废食”地扼杀了它。

 

无论怎样,应该承认这样的讨论是有益的,如果网友们善于使用哲学的概念去分析事物的完整性质而不是仅局限于事物的现象或简单地背诵名言,那么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就会事半功倍了。可以说哲学原理是我们了解世界,认识事物不可或缺的工具,而了解它们更是我们应做的人生功课。

 

沙夫
《论证》一文是与网友们的

对话,探讨,与上文的随心所欲有所不同。

V
Vivian32817
不过呢,你的东西理论性都很强。
沙夫
如果真是的话----所以呢,能来跟帖的

理论水平都是强过我的:)

V
Vivian32817
哟!你要这么说,我可不敢跟了~~~

做鬼脸还行~~~

沙夫
哈哈,你不是证明

强过我了吗:)

树蛙瓦凹
哈哈哈哈,我这个老迂腐又来大声叫了~~~

三格。人格,品格,心灵格,不为三斗折腰,不溜须,为鄒狗~~~~呵呵呵!!!

沙夫
沙夫
哈哈,蛙兄终于还是来了,好,好,好,好在你还记得我所

介意的,谢谢你。你这次玩得好,你要知道我骂你的心态是与众不同的,我想你是能够领会的,你是个聪明人,哈哈,老蛙能回来就好,老友我还是很惦念你的。。。虽然不能用泪满襟来形容,但我的心情想必你是可以理解的。。。哈哈。。。好,好,好。。。

V
Vivian32817
蛙兄,你冷不防怪叫一声,有点吓人~~~
沙夫
哈哈,老蛙与我

是心有灵犀----他看得懂我在说什么因而跳将了出来,好,也算他一份子,慧根不浅,所以也见怪不怪了。哈哈

树蛙瓦凹
哇哇哇~~~有时春来,蛙声一片,心中有鬼,就怕。但是、树蛙不是井蛙,懂的不怕~~~呵呵呵,,,哇哇哇!!!
沙夫
以后话题和话语

会尽量地大众化,谢版主提醒:)

V
Vivian32817
谢谢沙夫君。我们这个世界是很需要善良的,不是吗?
沙夫
有时春来改成时有春来,

那样有多好。我能理解蛙兄的思维能力的层次与心理活动需要之间的距离。俱往矣,还望老蛙能上春柳梢头。

为人父
刚毅木讷也可以理解为迂腐?那到是新解。我一直理解的迂腐是守株待兔,刻舟求剑之类的。:)
s
snowandlotus
入木三分。
沙夫
被理解的对象往往是不变的,但理解的主体

是因人而异因时空的变化而变化的:)
沙夫
哈哈,谢谢雪莲,什么木呀?

可是我连草都没有看见啊,只见有网友们的陪伴和茶肆里的风光,哈哈,现在开始敢和你开玩笑了:)
树蛙瓦凹
玩石辩玉,透明为玉,入骨!!!
树蛙瓦凹
大家都明白!
沙夫
善是属于意识形态的东西,所以

它也是有范畴的。
s
snowandlotus
什么木?林木!那个,林诗人可别打过来,我只是回答问题哈:)
沙夫
蛙兄过谦了,

至少从老友我的角度更愿意如此来理解:)
沙夫
这也是为什么会争论不休的原因,因为我们忘记了:任何事离开了特定的时空就会变得毫无意义。

还要多谢为版的光临,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这是为版的首次关注:)哈哈,我也和你开起了玩笑了:)
沙夫
不会,这里是沙漠,正需要植树造林呢,能搬林木来

再好不过了:))
未完的歌
哈哈,沙兄长篇大论在设法给迂腐正名啊。给沙兄透露一下我那一天说迂腐时候我内心的定义,

我深挖了一下自己的内心,那一天我说迂腐,其实在说另一个同义词:无趣 :)

同义词网站会告诉我们很多跟迂腐相似的词,供沙兄参考。还有例句和人物和事件。

不过里面没有我说的同义词 ,无趣、、、

V
Vivian32817
明白了!

你的迂腐是容纳百川~~~还有没包括进去的吗?

未完的歌
迂腐这个词,其实用的挺广泛。具体表达的含义,随说话人当时对人对事的感受。比女孩跟男孩谈恋爱的时候,有时候会说你这人好迂腐
V
Vivian32817
所以沙夫君说,

“任何事离开了特定的时空就会变得毫无意义。”是这样吗?
沙夫
哈哈,歌兄也是有

灵犀,说实话,我在上传此贴前的一秒钟删掉了关于无趣的一段话,本来也算是对话题的一个方面的解释,但最后上传时对于被误解的担心占了上风,所以就删掉了,好在对我要表达的意思影响不大,只是略有“意未尽”之憾,不过,以后大家常来长往,有得是说道的机会。 要说无趣,其实这里面有很多的原因的,譬如,个人性趣,所长,周围围观者的爱好等等都会影响到话题的产生,这是一般会有的情况。也会有特殊的时候,这几天我在发博文版上准备谈谈我是怎样读文章的贴,完成了七八十,结果不到十二小时却发现失踪了,懊恼之下想找管理员帮忙,结果也因找不到门而放弃。所以怪不得人的,兄弟啊。其实,武功相当者本应相惜,而非自持高强而挑逗,我认为这于己于人都有益。这里善谈的不少,像贵兄和石凳,立,小谢(因版面的关系原谅我不能一一到来)等一众网友善思的却不多,这也会影响到趣的性趣和扩展。这里的道理----你是聪明人就不用我多解释了。有网友说,茶肆和文廊是城里的文化中心,我对全城的情况知之甚少,但很希望能如此这般。还望各方朋友同心协力,共享文墨的乐趣,还心灵以一个畅快的环境。我嘴笨笔拙,不善表达,但心意想必歌兄一定是明白的,希望能多提点多交流,这点奢望,在《我们可以这样论证》一文后的简略交流后,我想我是可以有信心的。不知贵兄以为然否?
沙夫
你很善解,谢谢:)
沙夫
我说如我所想,若有不意冒犯之处,还望大家海涵:)
V
Vivian32817
不客气!只希望没有班门弄斧~~~
观众而已
用拼音输入法吧,哈哈

“个人性趣,所长”,是我思想不纯洁吗?

s
snowandlotus
七,什么眼神,我怎么看得挺有趣:)

上歌吧,那位茶季杨的歌:)

未完的歌
有趣无趣其实本身就是一个很个人化的感受。比如

比如在此之前,我挺喜欢唱歌经常逛唱坛。现在我没唱歌的兴致,去唱坛逛我就觉得唱坛挺无趣的。

在茶坛,我是第二次用迂腐(无趣)这个词。前段时间,有一次跟唐静安聊完,TA问我”茶坛好玩吧“,我说”有点迂腐“。表达其实也是感到无趣。

所以那一天,西瓜说跟石凳扯那么多浪费时间,我回了一句“为活跃迂腐(无趣)死气沉沉茶坛做点贡献”,没想到惹来版主勃然大怒 :)

至于交流,我是一个喜欢到处溜达的人、不仅仅在文学城溜达,有好玩的值得溜达的地方,我都会溜达溜达的。。

 

未完的歌
刚才我回茶兄了,有趣无趣是个人感受。

最近没有唱歌的兴致 :)

V
Vivian32817
把我瞌睡虫都笑跑了~~~
s
snowandlotus
多可惜,没听过。不过我是说麻烦再推荐几首茶季杨的歌:)
s
stonebench
哎呀,你这个人

真是太谦虚啦

开个玩笑

观众而已
其实后面连在一起很有趣

“周围围观者的爱好等等”

楼主,我也是开个玩笑,也许破坏了严肃的气氛,见谅!

未完的歌
除了《给你》,还有《青丝少年》和《远山》都很好听

 

V
Vivian32817
没关系

楼主说过他也是爱开玩笑的,他现在没有跟你一起笑,是因为他在打瞌睡~~~

观众而已
谢!

不熟的网友,上来就开玩笑我是有点忐忑的。

晚安

s
snowandlotus
多谢!刚才搜了一下,《回家的路》好悲伤呐
沙夫
哈哈“观众”网友是在重复我的嘴笨笔拙的意思,哈哈,不过我还是实话直说,在下昨天眼睛刚动过刀,迷迷糊糊地看,错字连篇影响了

大家的阅读兴趣,不好意思啊

沙夫
其实无聊在某些情况下也与个人情绪有关系,我刚才在回为板的贴的时候也提到过,另外,不愉快的起因也与中国知识分子的特性有点关

系,这个我也在批评懦家文化时有所提及。有些问题是深层次的问题用简约的方式可能说不清。不好意思,回帖迟了,因为医嘱眼睛用一会要休息一会:)

s
snowandlotus
这两首都听完了,好有灵气的歌手!再谢!
中间小谢
好文。也覺得孔乙己不是迂腐。魯迅的淺薄也在這裏。

孔乙己是個天份平凡的人,没有創造力,於是謹守一點自己懂得的,等有天份的人拿去用。

為人父的界定好。刻舟求劍即迂腐,無論水裏是否有劍。

水裏有劍,不搜而去,又譏他人者即"輕浮"。

 

沙夫
哈哈没有关系,我这人是自然熟,在这城里

只“骂”过老蛙一次,实在眼痛,上不来,哈哈见谅啊:)

沙夫
虽然在“眼开眼闭”的,但没有在养神,我知道大家在等,实在是眼睛不帮忙。

这几天时间有了,视力没了。

沙夫
小谢犀利。我们的文化中有许多的似是而非的东西,随着人们认知能力的提高

而会不断地暴露出来。

树蛙瓦凹
看透不说透,玩透,玉沙都到位。老耳明白。茶坛我喝点下角,帮vv版叫了,居然被暗算!

这事情有空慢慢细谈。茶坛又掀反坛主的浪,老朽先冷眼。

观众而已
保重,祝早日康复!
未完的歌
多数的情况下,气味相投了无趣的事也变得有趣了。所以比起做什么聊什么,与什么人做什么人聊更能决定一个人的情绪,人之常情吧。
未完的歌
我说的这3首算是一个风格的,非常有他的特色。你提到哪一首,是挺好听,但属于酒吧歌曲:)
姚顺
真敢说。不敢听。
沙夫
姚兄来啦,问姚兄好!姚兄别来无恙啊,很享受在你的思域

里冲浪,还望多回来坐坐:)
沙夫
多谢老兄关爱,心领了:)
姚顺
也问你好。你想得正。贴《读孔乙己为答

读《孔乙己》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

 

读《孔乙己》,就这句,觉着被触动了。

 

因为“遵命”,《阿Q正传》《祥林嫂》《药》《狂人日记》《孔乙己》等,都是围着时代的立意,编出种种情节来衬托的文学——— 鲁迅称呐喊,其实说成在野的文宣也无不可。

 

自严复起至今,直到海外论坛,好像一旦捧起书,能在屏上划出“明天茶馆见”“Costco 明天花土打折”之外的话,诸如俄乌战争分析,上海疫情走向….. 都经意不经意间端起“启蒙者”的架子。

 

有个不小的疑惑。一面记得清楚十分“我们是一个有五千年文化传统文明的民族”,一面唬着脸“严重的问题在于教育农民”啦,其中不少唇上刚长毛。

 

鲁迅是“启蒙者”之一。读鲁迅,一面有被戳被刺的痛快;另一面有被安排被设计被戳被刺的小不舒服。而中国的启蒙者则似乎往往并入觉得。说“少年强则中国强”时,梁启超不以为他是在喊,而是在领喊,而且颇以为我不喊你们怎么知道?

 

但似乎也没法责怪得太多。严复是留洋的,而且外国语的程度能译赫胥黎的《天演论》;收集在鲁迅全集里的日文信,至今尚未见到过指出文法错误的。总之,这些个着实履历有别,知识有新的人,他们对中国的指戳,虽不舒服其姿态,但还是有听头的。

 

《孔乙己》就曲里拐弯地说着这听头:冷眼旁观中国,或曰第三只眼看中国。

 

《孔乙己》,很编。伙计那有那样干活的?那是“我们的理想在希望的田野上”的釆风。两次“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怎么看都不是小说笔,它是杂文笔。

 

作为小说,《孔乙己》,小瘪三得很,或曰“二”,连已经二的梁晓声《人世间》都不如。

 

离题话:鲁迅的小说,除了《伤逝》中有些感觉写得像小说,其余的就是生动的文宣。中国小说史中,稍微简略的,不提他,无大错。

 

回来:“原来他便是用手走来的”,很文学。这样的东西,在鲁迅小说里,很少见。说句不客气的话:鲁迅没有小说眼。

 

离题:《世说新语》中,不少记事很有小说眼;《史记》中写五帝,秦始皇,陈涉,项羽,,有小说眼。《三国演义》似有似无;西游记,是开故事会;水浒,是集体创作,太圆,太没得话说而像假的;红楼梦,太章回,太导演,像连续剧。

 

美感之于人世的发生,在中国,大约处于“编”的水平。小说的美感,没有西方文学的进入,在中国,只是零星于史书医书巫书等中。《中国小说史略》编得吃力不讨好,硬是要在原本没有线索可寻的地方生硬地扯出条件连线来。

 

既是编,心的加入能深到哪儿去?

 

回来:

 

“原来他便是用手走来的”,见到心。

 

这是自己读《孔乙己》的点。另外,觉得通篇里对弱者的同情,虽不深切,却也不使不舒服。

 

读到将孔乙己当回事分析原委的东西,都不大读的。已然是编的了,还要再山寨一回?

 

V
Vivian32817
哎哎!姚君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国家也不过一林子。

s
snowandlotus
+1
s
snowandlotus
他的歌恐怕在酒吧里都唱过:)你说的三首其实都更好听,但是《回不去的家》更悲伤,

前面更像是如今的年轻人喜欢的喃喃诉说风格,曲调感不强,“说”完在城市里的压力、回不去家的伤感,后面很长一段慢板欢乐颂比较刺人心,一边是有车有房的成功白领在享受人生,一边是九九六、蜗居的底层北漂打工仔要陪着唱颂歌。无言的对比尽显无奈与苦涩。

我老人家会避免再听这首歌,只听那三首就好。。。谢谢推荐!

s
snowandlotus
姚先生好,

我也觉得“用这手走来的”最触动。

 

不过不明白为什么您说“很编。伙计那有那样干活的”:指哪里编呢?我的理解是:“我”是笨手笨脚、指能温茶的小孩子伙计,大多数时间恐怕都是比较“典型”的伙计样子,只有孔乙己来的时候才“那样干活”。

 

很高兴见到姚先生的大作:)

 

沙夫
姚兄明鉴,赞。但凡事都会有不同的侧面,人是不可能一言蔽之的,不同的角度会给人以不同的启发,如此的话,再回一次山寨又何妨?

以姚兄的阔达说不定可能还会有新的读议之感悟的,姚兄以为如何?:)

古树羽音
眼睛可是大事!多多保重,完全康复!
沙夫
对如果有歌兄这样自觉能力的人而言,辨别出所聊之事是不是低级趣味的,应该不会是难事吧:)
沙夫
歌兄内敛能力强且坦诚无遗,让人佩服。只是说此文要为迂腐“正名”却有些勉强,因为尚未为其定义,那么又何来的名要正?
沙夫
也多谢雪莲:)
沙夫
问题不大,医生说是用眼过度所致。谢谢羽音关爱:)
沙夫
哈哈老蛙,这个老字冠不是白戴的----老谋深算!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