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一种方向一致,目的地不一样的分歧。。。大家都想下课去玩了,就一个同学不依不饶要全体继续学习。。。最后还都听了这个人的,这真是大哥大。。。换了没本事的,早就被群殴死了。。。
当然洋经济学家门从来没预测准过,国学家拿易经也一头雾水。
毛泽东只是相信事在人为,人定胜天。只要能动员到更多的人一起奋斗(哪怕连哄带骗),坚持下去中能成功。。。
以后我再打磕睡,可就听其自然了~~~
就像我以前保证过的那样---有没有找到金钱柚?
老毛的人海战术,在一定时候是可行的?
我开始就是说经济学发现无法解释中国现象,所以才有各种“中国奇迹论”或“中国崩溃论”等等。只好自己试图解释解释。。。
比如《人世间》里的周志刚,为了三线建设,长期与老婆分居两地。那时这样的人和事不少见。最近看的电影《我和我的父辈》里黄轩和章子怡演的那个故事,也是讲的那代人的牺牲和奉献。就像毛主席那首诗写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只见到悲。
还有个可能是历史感问题。回过头去看都很悲惨,但要看到进步,是不是比以前天天改进。当时普通人并不觉得很苦。。。
我老人家脑子已经缩水了
我就告诉你,金钱柚就是大的金桔啊~~~
只是我认为我们和上一辈的人生,是悲大于壮的。诚然,如大师所说,比起上上一辈或上上上。。。一辈,我们有些地方确实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
虽然声势和规模看上去不小,但美国要通过这场贸易战究竟要达到什么战略意图,还是停留在战术干扰层面,并不很清晰。贸易战的策划人之一、白宫前军师班农,称中国现在是一个集体主义类似三十年代纳粹德意志的国家。他的思维既单极又混乱。等到川普总统一步步走下来,变成了一个“谁先眨眼”的游戏。怎么看总统的态度都是在急着讨现钱。其依据就是如果中国经济受害更大,中国政权就会立刻垮台,习近平自会让步。全然不顾使蛮力会不会反而刺激中国的“集体主义”反弹。经济发展固然是独裁政府证明其合法性的最大凭借,但独裁政府对付经济起伏,天然比民选政府有更大的回旋余地更多的反应时间。希望如此获胜,是不是基于自己的美国经验,其实在思想中把中国当作一个“民主国家”来对付了?
当年毛泽东能够一意孤行地推行它的极端赶超战略,是有其独特的政治资本的。首先共产党是战争上台的,只要不输了枪炮战争,不存在下台问题。他本人在党内的权威已经建立,党内有一大批坚定地追随者。党外他也有极高的威望,因为他结束了百年战乱。他非常了解那一代人,从战乱困苦中过来的民众,只要给他们和平,加上稍微逐步改善一些的生活水平,就会衷心拥护。同时,用一些本来就在这个战略以内的“德政”,如治黄治淮,消灭疾病等,再看到一些从无到有的让人自豪的代表性成果,这代人会同意和他一道艰苦奋斗,做出牺牲。但下一代人就很难说了,所以他还有很强的紧迫感。
说他“一意孤行”,是因为他的目标之高,在党内政府内都是绝对少数派。落后就要挨打,工业化没异议,所有人屁股上还疼着呢。但是不是一开始就要把目标盯着世界第一,绝大多数人没有这个眼界和信心。多数人只是想着能够不再挨打,再把日子过得好一点就行了。超过发达国家一事,太遥远,不现实,也许不可能。事事为了将来打基础,就会牺牲太多的眼前利益。问题是,这种牺牲哪年才是个头呢?毛泽东并不能回答这个问题,所以他很难说服党内同志。他的终极目标不能正式进入政府文件,只能旁敲侧击,不断鼓吹鼓动。1956年1月21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召开的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首次公开提出“中国第一”。他说:“我国地方大,人口多,位置不错,海岸线很长,应该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文化、科学、技术、工业发达的国家。我们有社会主义制度,再加努力,是能够办到的。几十年以后,如还不是世界上第一个大国,是不应该的。现在美国只有十几颗氢弹,一万万吨钢,我看没有什么了不起,中国应该搞它几万万吨钢。”
一五期间政府定了个初步目标,准备用三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基本完成工业化。但同一个“基本完成工业化”,在毛心中应该是世界一流水平,而在绝大部分官员心中,能达到苏联三十年前的水平就非常满意了。中国人的崇洋心是非常重的。党外知识分子崇美,你说中国两百年后会超过美国,他们都坚决不信。但只要美国人来说这事会在今晚七点五十分发生,他们立刻就百分百相信。党内崇苏。毛怎么吹风,其他人总是将信将疑。在1957年,当赫鲁晓夫提出要在十五年内实现钢产量超过美国,党内却一片闻风骚动。
毛泽东想要借这股崇洋的东风,贩卖他的赶超战略。紧跟着提出了中国目标是钢产量十五年超过英国五十年赶上美国。没想到这次因为有洋人的话在先,党内一帮人比他还跳得高,搞出了一个令人瞠目的“大跃进”。毛只提了钢铁,但全国各行各业都跟着“放卫星”。毛泽东从小务农,对农业产量上万斤本是不信的。他不断地派人出去调查,还请教专家。洋科学家钱学森出来信誓旦旦地作证,于是顺水推舟。照理,起码在农业上,毛的态度不该这么暧昧动摇。但毛泽东当时的境况太需要一个“大跃进”的帮助。他知道他定的经济目标太高太远,需要长期坚持才能实现,还需要全党和全国各级官员的具体贯彻和落实。如果真的能放出一颗“卫星”,哪怕只是昙花一现,哪怕是砸锅卖铁换来的,都对他说服全党,增加大家的信心有大好处。
但大跃进无可避免地惨败,无一收获。这对毛的打击比任何人都要大,直接让赶超战略出丑了。让他的战略推行难上加难。这其中具体的疯狂事件毛并没有直接参与,完全可以推给别人。可他还是把责任全承担下来。他不能否定“大跃进”,还得肯定并塑造成一面“红旗”。气可鼓不可泄。这和后来他不严重处理三年饥荒中饿死人的官员是同一个思路。饥荒从某种程度上也由于这个战略造成的。对农民搜刮过重,弦绷得太紧而经不起一点风浪。但他和政府不准备改变这个积累战略,农业一段时间内依然要为工业输血。政府通过建立国家粮食储备来解决这个问题。
庐山会议上毛泽东承担责任并作检讨,然后说了也许超过美国的时间要调整,从五十年改到一百年。说话者重点在还是一定要超过美国;但听话的人,诸如刘少奇邓小平们,可能只听到了“一百年”三个字。刚经历大跃进的打击,绝大部分人可能连一百年都不信。好吧,就算信了你,一百年后我们都不在了,这一代人都不在了。你让我们勒紧裤带跟着你干,十年八年的还能忍。可是为了一个一百年后还说不定的目标,有什么意义呢?官员们还等着享受“胜利果实”,老百姓等着过美日子,你让我们各级政府,怎么去解释你们这辈子等不着了?你只管说大话,却让一线干部的工作没法做了。
经过长期残酷的战争和党内斗争,生存下来的共产党高层都是非常务实的。像毛泽东这样充满理想主义的人能活下来还能成为最高领袖,是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刘少奇邓小平他们能干肯干脏活累活,但觉得毛泽东在这件事上不可理喻。《论十大关系》是你自己讲的,又不是不理解其中的利害关系。工业化还是要搞,只是需要其中的倾斜度稍变一变。建国十年的积聚已经非常可观了,哪怕你肯把手稍微松一松,从手指缝里漏出来的,就足够改变市场面貌,让人们生活迅速改善。
毛泽东确实固执。他认定自己所做的,是为了这个民族的长远利益和生存地位,也注定为大部分人所不能理解接受。既然大部人认都认定不可能,正说明这个目标按常规行事的确不可能。但越是这样,越是要加大投入,采用非常规手段,牺牲更多的眼前利益才有希望。哪怕牺牲一代人两代人也在所不惜。对老百姓解释的事情,交给我。但是如果党内政府内,有任何人敢反对、动摇、甚至质疑这个长期战略,政治斗争中见。庐山会议上,他把反对意见强行压下去了。进入六十年代,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毛泽东为了捍卫他的赶超战略,注定要用全部余生来和各种“修正主义”作斗争了。
(五)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皮蛋你还能更皮一点吗 山闹海闹及网闹 文科生理科僧 道德运动都是短命的 史上最牛话糙理不糙
只是一种方向一致,目的地不一样的分歧。。。大家都想下课去玩了,就一个同学不依不饶要全体继续学习。。。最后还都听了这个人的,这真是大哥大。。。换了没本事的,早就被群殴死了。。。
当然洋经济学家门从来没预测准过,国学家拿易经也一头雾水。
毛泽东只是相信事在人为,人定胜天。只要能动员到更多的人一起奋斗(哪怕连哄带骗),坚持下去中能成功。。。
以后我再打磕睡,可就听其自然了~~~
就像我以前保证过的那样---有没有找到金钱柚?
老毛的人海战术,在一定时候是可行的?
我开始就是说经济学发现无法解释中国现象,所以才有各种“中国奇迹论”或“中国崩溃论”等等。只好自己试图解释解释。。。
比如《人世间》里的周志刚,为了三线建设,长期与老婆分居两地。那时这样的人和事不少见。最近看的电影《我和我的父辈》里黄轩和章子怡演的那个故事,也是讲的那代人的牺牲和奉献。就像毛主席那首诗写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只见到悲。
还有个可能是历史感问题。回过头去看都很悲惨,但要看到进步,是不是比以前天天改进。当时普通人并不觉得很苦。。。
我就告诉你,金钱柚就是大的金桔啊~~~
只是我认为我们和上一辈的人生,是悲大于壮的。诚然,如大师所说,比起上上一辈或上上上。。。一辈,我们有些地方确实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