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几年前一本新书出版,记不得书的名字了,但是书的内容是讲美国文化特有的beauty of roughness。仔细
想,它存在于美国生活的各处。粗糙的餐具,无细节的粗旷笔触的绘画,雕塑,不求修饰,只要function的生活用品,免除抛光工序的家具等等,等等。与欧洲,日本追求的精致是南辕北辙。这种文化也是美国生活环境的需求。细瓷餐具无法使用洗碗机,充满细节的绘画需要太多的时间,与快节奏的生活相违,.... beauty of roughnness is part of 美国生活。
Especially Hopper, he identifies my American experience so accurately, superior to any works of literature or music, even full length films. Even talking about it now brings the awareness back.
著名经济学家、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Alberto Alesina以及UCLA的经济学副教授Paola Giuliano于2015年年底在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发表了一篇重磅级文献综述Culture and institutions。这么大的题目确实只有大家敢写。这篇论文梳理了关于文化和制度的一些非常基础性的问题,极其丰富地涵盖了该领域目前几乎所有重要的作者和文献。因此,王鑫不辞劳苦地将原文编译成了中文。文章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对文化与制度的定义和测度;第二部分,文化与制度二者的关系。
中华民族勤劳智慧勇敢,从小就引以为傲。仔细想,哪一个民族不勤劳,勇敢,智慧?我很小的时候在大街上看到外国老太太,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心里想肯定在家什么都不干,养尊处优的。后来才知道,人家出门倒个垃圾都要化妆。家里整理的一尘不染,种植花草的手也是粗糙的很,饭菜做得也顶呱呱。谁不勤劳?关羽的刮骨疗毒是我曾经佩服得五体投地的,后来看Robert De Niro的电影Ronin,受伤了不打麻药生割开皮肉拔打进身体里子弹头也够勇敢不怕疼的。在我看来所有能生存到现在的民族不勤劳智慧勇敢是不可能的,不然早就被自然淘汰了。
虽然说无论种族和地域,人性都是一样的,但民族和国家由于独特历史和地理因素形成的性格特征也是显而易见的。
以中国为例,之所以中国人以勤劳、坚韧、有耐心、能吃苦而著称,是因为中华民族是在与黄河的搏斗中成长起来的。从大禹治水开始,中国历朝历代都是不停的治水,是黄河这个母亲河培育和塑造了中国人性格。治水需要国家能调动大量的人力资源,且要有很强的组织力,国家越大,这种资源调动和组织的能力也越大,这就是中国大一统的内在需求之一。当然对付北方游牧民族的劫掠也是需求之一。
另外,中国有着悠久的宗法社会历史和农业社会历史,乡土文化和大家族是社会的主流,因此家长制成为了文化传统。加之中国性本善的思想占据主导地位,所以长期以来,中国人并不特别反感家长制和父权政府。也因此,只有中国才有父母官一说。在西方没人认为官员如父母的。直到今天,中国这种父权政府的思想依然浓厚,这不仅表现在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爱民如子这些口号上,也表现在老百姓对待政府的态度上。在中国,老百姓觉得政府啥都该管,不管如何强调法治,老百姓有事还是找政府。以至于中国政府成了全能型政府,不仅老百姓的吃喝拉撒啥都管,天灾人祸时更是政府首当其冲,负责各种救灾组织和供应。这和美国天灾时政府的表现完全不同,因为美国人独立惯了,啥事都是尽量不让政府管。在他们的意识里,政府管的越多越不好。
埃德蒙公司连续多年对世界各国政府进行信任调查,中国是长期名列前茅,而美国总是名落孙山。这并不是说中国政府有多好,美国政府有多坏,而是反映两国人民对待政府的态度。中国人普遍信任政府,是因为根深蒂固的父权政府意识。而美国人普遍不信任政府,是因为他们认为政府是必要的恶,越小越好。
由于中国长期的大家族的社会,所以注重集体价值,压制个体价值就成了长期以来的主流思想。中国人的家族观念非常浓厚,尤其是南方一些地区,祖宗相当于上帝一样被崇拜,成为家族式信仰。愚公移山的寓言也可以说是中国家族观念的产物。
中国的南方农民比东北农民要勤快的多,因为南方地少人多,可以种两季或三季作物,一年四季不停劳作才能养家糊口。而东北寒冷,只能种一季作物,所以一到冬天就猫冬。毛时代冬天还搞农田基本建设,现在东北农村一到冬天就三三两两围坐在热炕上打麻将打牌扯闲篇,赌博也很普遍,小赌大赌则根据兜里的钱多钱少来定。东北人能侃大山,搞笑,当段子手都与这种猫冬文化有关。
中国的近邻朝鲜,大部分地区都在苦寒之地,生存环境更为恶劣,所以朝鲜人就更加吃苦耐劳。
日本是个岛国,而且在地震带上,所以日本人对大陆的觊觎是刻在基因里的。日本的侵略性也是岛国想登陆造成的。这点与英国很类似。岛国不安全感强,所以忧患意思也强。
美国则是另一个极端特例。美国原本是欧洲的殖民地,早期来美国的欧洲人,只要勤快胆大够猛就可以当地主。欧洲人来北美之前,北美就是个原生态的森林,印第安人过的是狩猎、采集的原始部落生活。现在欧洲人大谈环保,其实最环保的生活就是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可现代社会的人谁会愿意过那样的生活呢?所以绿党都是叶公好龙之辈。
美国殖民时期的房子有个特点,就是前后院都有凉台。据说是当年来北美冒险的欧洲穷人最惬意的事就是坐在自己凉台上,看着自己的地,体会当地主的得意之情。有土地又有黑奴,不愁吃不愁穿,可以自由自在的生活,更不需要政府来管,所以美国人普遍认为政府越小越好,而个人自由越大越好。毕竟在安全有保障的情况下,谁都希望自由越多越好。只有安全无保障时,人们才会让渡自己的自由。这也是普遍人性。
美国从原本东北的十三个州,在十九世纪迅速地扩张为世界版图第三大的国家,用了不到一百年的年时间,比俄罗斯的扩张速度都快。美国首先是向西部扩张,占领印第安人的土地,将印第安人驱赶或杀掉。后来又通过美墨战争夺取了南方大片领土。美国的扩张之所以没有遇到什么大的阻力和欧洲的干涉,主要得益于独特的地缘优势和一个纷乱的欧洲。美国扩张的时候,欧洲正处于革命和战争频发的时代。欧洲列强无暇它顾,让美国得以悄悄地崛起。
正是美国这种独特的地缘优势,让美国人觉得自己是上帝的宠儿,是天选之民。所以美国人一贯自信乐观、同时又自大傲慢。
再看欧洲,西班牙是第一个发迹的。因为大航海让他们发现了美洲,又发现了美洲银矿。使得西班牙迅速成为欧洲首富。之后是荷兰,靠独特的经商模式超越西班牙成为欧洲一霸。后来是法国、英国、德国、奥匈帝国,一个个轮番坐庄。可法国和德国这两个几乎独霸欧洲的国家,都败在了莫斯科城内外。在这里,俄国扮演了欧洲霸权终结者的角色。
扫一眼现在欧洲各国,会发现凡是坐过庄称过霸的都是欧洲富国,而那些历史上从没称过霸的东欧国家,现在在欧洲也是穷国。最惨的是夹在欧洲列强之间的小国,比如捷克和波兰,受尽列强的折磨和压迫,弄得国民性都变得很圆滑,而且经常在两个极端摇摆。
还有犹太人,因为长期流离失所,受尽欺凌和压迫,为了生存,民族性中就有一种既恭顺又精明的特点,遇事喜欢左右逢源,期盼世界大同,特别是对财富有着强烈的欲望,据说是因为关键时刻,财富也许会救命。
欧洲帝国都有很深的罗马帝国情节,即使到现代这个情节依然存在。德国曾自封神圣罗马帝国,俄罗斯号称第三罗马。罗马帝国精神对欧洲国家的政治思维有很深的影响。而罗马帝国缔造的世界秩序就是霸权主义,所以,如今不管美国霸权主义也好,还是俄罗斯霸权主义也好,都是继承了罗马帝国的衣钵。不怕你恨我,只要你怕我,就是典型的霸权主义表达。
帝国时期的欧洲王室其实都是一家人,各国王室联姻非常普遍。可为了各自的利益,依然大打出手。叶卡捷琳娜时期与俄国交战的瑞典,其国王就是叶卡捷琳娜的堂兄。而叶卡捷琳娜这个俄罗斯大帝,是地道的德国人。最有意思的是挪威,国王是从英国请去的。
因为俄乌战争,这里就重点说说俄罗斯。
俄罗斯民族原本属于罗马帝国口中的北方蛮族,有维京海盗的血统。被蒙古统治二百年后,俄罗斯民族又混进很多蒙古血统,普京就有蒙古人的样子。这让俄罗斯更像一个欧亚国家,而不仅仅是欧洲国家。可因为欧洲近代的富裕,使得俄罗斯亲欧意识一直很浓厚。
可在西欧国家眼里,俄罗斯属于野蛮和不开化的蛮族。不能说是西欧国家故意黑俄罗斯,这是有根据的,毕竟俄国是欧洲国家里最后一个消灭农奴制的。虽然叶卡捷琳娜说俄罗斯是个亚洲国家有点言过其实,但俄罗斯至少算一半亚洲国家,无论是国土还是人种都具有欧亚特征。
血统上和地理上的这个特点也塑造了俄罗斯民族独特性格,既有野蛮粗野的一面,也有强悍坚韧的一面。
俄罗斯也是个苦难深重的民族,所以其文学作品中有很深的悲情意识。欧洲每次大战都少不了俄罗斯,而每次俄罗斯都是损失最惨重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俄罗斯的军事装备是欧洲最落后的,经济水平也是最差的。可俄罗斯却派出了一百七十万军队与德奥开战,很多士兵连枪都没有,即使有枪,子弹也不够,相当于用血肉之躯硬拼。所以开战不到半年,这一百七十多万人就损失殆尽。如果不是列宁及时止损,退出战争,后果不堪设想。
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红军伤亡近三千万,其中阵亡六百多万,平民死亡三千万,当时苏联总人口还不到两亿,可以说家家是烈属,户户有亡人。可苏联即使在这样惨重的伤亡下,仍然打败了德国,攻占了柏林。
俄罗斯人打仗历来都是蛮打,从没见他们使用什么谋略,他们迷信力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普京就说:;力量足够大时,无需头脑。典型的棕熊战术。:)
俄罗斯虽然国土面积很大,但大部分是苦寒之地,在农业社会时没什么价值。俄罗斯的大部分人口也都集中在西部地区,属于西重东轻的状态。所以,俄罗斯人一直觊觎欧洲腹地的温湿地区,只是苦于力量不够,无法向西扩张。俄罗斯扩张最快的是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大帝时期,最成功的还是苏联时期。最有野心的是叶卡捷琳娜,她活着的时候曾言:如果我再活二百年,会让整个欧洲匍匐在我面前。
历史上俄罗斯几乎打遍周围的国家,土耳其、波斯、瑞典、芬兰、波兰、波罗的海诸国以及亚洲的阿富汗、中国和日本,所以周边国家都有着悠久的仇俄情绪。俄罗斯也深知这点,但他们的应对之策就是强硬和战争。这点也可以说是继承了罗马帝国的衣钵。
这次入侵乌克兰也是俄罗斯一贯对外强硬姿态的又一次爆发。一般国家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是不会主动出击的,可俄罗斯不是一般国家,他们为达目的可以不计代价,不顾伤亡。总有那种豁出去的架势。这就是俄国!
本文纯属泛泛而谈,目的是抛砖引玉。:)
China needed a deep enough land stretch to absorb the periodic invasions from the north. 大一统 served this strategy well.
The Roman empire, rimmed around the mediterranean sea, was unable to do that, thus failed into fragments.
大一統 has been built into the Chinese Psyche for this reason perhaps.
Proverbs such as "没有國,哪有家" find their justifications in China's actual history.
想,它存在于美国生活的各处。粗糙的餐具,无细节的粗旷笔触的绘画,雕塑,不求修饰,只要function的生活用品,免除抛光工序的家具等等,等等。与欧洲,日本追求的精致是南辕北辙。这种文化也是美国生活环境的需求。细瓷餐具无法使用洗碗机,充满细节的绘画需要太多的时间,与快节奏的生活相违,.... beauty of roughnness is part of 美国生活。
官员平时管的事情很少,所以官府的人数量少,百姓的自由度大,所以中国人自古以来没有多少人要求自由的。西方人大概是在漫长的中世纪被压抑的太过,所以对自由的渴望比较强。
可罗马需要北非这个粮仓,所以不得不把统治扩展到地中海南岸。
Edward Hopper
Winslow Homer
Especially Hopper, he identifies my American experience so accurately, superior to any works of literature or music, even full length films. Even talking about it now brings the awareness back.
简单点,地理决定经济模式,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决定社会制度。
(发自我的文学城离线浏览器)
却是完全不同的经济模式。3,地理 包括许多内容, 行政地理,地理地形,地理气候等等。4,决定文化的也不只有经济。很多时候, 经济也是文化的一部分。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682172.html
2, 决定经济模式的不仅是地理,奴隶时代是同样的地理, 却有着完全不同的经济模式。3,地理包括许多内容, 行政地理,地理地形,地理气候等等。4,经济发展模式对文化影响甚大,但是决定文化的也不只有经济。很多时候,讨论中也将 经济算作文化的一部分。
没有与美国抗衡的经济,政治,军事能力。
http://economics.efnchina.com/show-1543-69417-1.html
http://economics.efnchina.com/show-1543-69417-1.html
便其他研究者去replicate 同样的研究, 其结果用来说明 support 或者dis-support 该model 的有效性。相同的研究多了, 数据大了再把这些研究结果放在一起做分析,进行meta-analysis。建立一个model 需要做internal 和external 的validity test。如果test 结果没有达到标准, model就没有价值。同一个问题会有不同的研究model遵循,通常是研究角度不同,factor 不同。研究不是寻找真理, 是呈现更comprehensive 的, 更全面的反映和分析问题。结论是, 没有一个理论或方法是真理,是应该的, 必需的,准确的。
文化与制度
著名经济学家、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Alberto Alesina以及UCLA的经济学副教授Paola Giuliano于2015年年底在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发表了一篇重磅级文献综述Culture and institutions。这么大的题目确实只有大家敢写。这篇论文梳理了关于文化和制度的一些非常基础性的问题,极其丰富地涵盖了该领域目前几乎所有重要的作者和文献。因此,王鑫不辞劳苦地将原文编译成了中文。文章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对文化与制度的定义和测度;第二部分,文化与制度二者的关系。
分析的比较流行的理论可以查Peter berger, 他从文化现象角度分析, Mary Douglas 从人类学角度, 结构主义的代表人物可以看看Michel Foucault, 批评主义的Jurgen Habermas 也被广泛引用。 其他还有许多论述。 文化研究是个古老的领域,学术文章太多了。另外, Sage 的期刊,theory, culture, society 每期都有新的研究报告。祝顺利!!
社会制度, 法律等等是文化的一部分是个基本概念, 一般的教科书在介绍题目时都有相关介绍。随便找本就有论述。
从文化角度分析的比较流行的理论可以查Peter berger, 他从文化现象角度分析, Mary Douglas 从人类学角度, 结构主义的代表人物可以参考Michel Foucault, 批评主义Jurgen Habermas 也被广泛引用。 其他还有许多论述。 文化研究是个古老的领域,学术文章太多了。另外, Sage 的期刊,theory, culture, society 每期都有新的研究报告。祝顺利!
这样研究文化的意义也就不存在了,特别是当我们需要分析制度与文化的相互影响时。
所以需要看"狭义上“的文化,需要把制度从文化中剥离出来去看,去分析。
这也就是刚才我贴哪两个学者文章的出发点。秦晖谈文化与制度的那篇文章也是这个着眼点。。。
著名经济学家、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Alberto Alesina以及UCLA的经济学副教授Paola Giuliano于2015年年底在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发表了一篇重磅级文献综述Culture and institutions
它已经不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有足够的定义的存在任研究者选择。不管选择哪一个定义, 只要讨论建立在同一个定义上就有意义。文化variables 之间的interaction 得到了更多的注意。当然,研究题目越focus就 越可以有效地发现和分析问题,就更有实践的意义。发现新的interaction pattern , 或者新的角度分析interaction 就是新的有意义的研究。interaction of multiple variables 是个复杂的现象, 你无法在分析时把文化variables 作为一个factor,因为没有两个variables 可以被视为具有相同性质的因素。 同时, 这些variables 之间的interaction本身就非常复杂,再加上非文化因素比如说地理, 地形, 气候等等, 就更复杂了。文化是个非常复杂的现象, 一两句话说不清。good luck with your research!
文化的范畴包括社会的每一个方面是事实。争论这个意义不大是因为
它已经不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有足够的定义的存在任研究者选择。不管选择哪一个定义, 只要讨论建立在同一个定义上就有意义。
文化variables 之间的interaction 得到了更多的注意。当然,研究题目越focus就 越可以有效地发现和分析问题,就更有实践的意义。发现新的interaction pattern , 或者新的角度分析interaction 就是新的有意义的研究。interaction of multiple variables 是个复杂的现象, 你无法在分析时把文化variables 作为一个factor,因为没有两个variables 可以被视为具有相同性质的因素。 同时, 这些variables 之间的interaction本身就非常复杂,再加上非文化因素比如说地理, 地形, 气候等等, 就更复杂了。
文化是个非常复杂的现象, 一两句话说不清。good luck with your research!
绝对是一方土养一方人,我奶奶常说北方人就像麻雀不挪窝,穷死也不挪窝。相比之下,温州人,福建人,广东人,越往南越喜欢“动”,所以几乎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哪怕是天涯海角都有中餐馆的存在。我一个同事老家在厄瓜多尔,他说那里又很多中餐馆。
文化是蛋,制度是鸡。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我的观点蛋先存在。文化和制度存在就有合理的一面,但越在美国的时间长,越觉得那种文化和制度都有缺陷,所以人们在不断探索和研究。我们可不可以打破自己固有的观念而让文化和制度更加优良。以前别人说台湾是民主怎样怎样,我总是不以为然。可是心里想想,同是中国文化,为什么不可以想一想,哪怕只是冲破自己的固有观念,想一想呢。我的文化就是创造了这样的制度,没办法,改不了,我就是伟大了,别人怎么样我才不管。人民依靠政府就是好,就是好。
这次中国,中国人对待疫情的态度,我是真是佩服中国人的听话。不是说不好啊,没有一个国家的人民象中国人民这样的听话,让我很是感动,也很无奈。相比之下美国是多么的不堪,帝国主义真是纸老虎。疫情初期,我几乎和同学一样认为美国连抄作业都不会炒,觉得美国这次彻底要没落下去了,几乎和同学一起海归。永远不要过早地下结论,看到现在,我依然认为美国政府在处理疫情上很差劲。但是中国到现在还严防死守的清零,真的是以人为本吗?政府官员是为了民还是为了自己头上的乌纱?我表示怀疑。
我们为什么出国?是为了学人家好的地方,是为了改变,是为了有朝一日我们能把别人先进的东西带到国内去。如果本着我就这样了,我的血液我的文化就注定了我的制度就这样了,那我们出国来干什么?用得着出国来固守这文化和制度吗?突破自己的局限犹如破茧重生,凤凰涅槃,很痛苦,如果不想痛苦,那就继续生生世世自我欣赏,安于现状吧。是不是孙中山推翻清朝,割了中国人的辫子也是错的呢?
中华民族勤劳智慧勇敢,从小就引以为傲。仔细想,哪一个民族不勤劳,勇敢,智慧?我很小的时候在大街上看到外国老太太,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心里想肯定在家什么都不干,养尊处优的。后来才知道,人家出门倒个垃圾都要化妆。家里整理的一尘不染,种植花草的手也是粗糙的很,饭菜做得也顶呱呱。谁不勤劳?关羽的刮骨疗毒是我曾经佩服得五体投地的,后来看Robert De Niro的电影Ronin,受伤了不打麻药生割开皮肉拔打进身体里子弹头也够勇敢不怕疼的。在我看来所有能生存到现在的民族不勤劳智慧勇敢是不可能的,不然早就被自然淘汰了。
再说俄罗斯,苏联红军的纪律是在是个大问题,在东北所做之事和日本鬼子一样。在德国,即使人家是个战败国,人家的女人就一定要受到侮辱吗?它之所以苦难,和他喜好侵略的文化、制度、民族性有不可分割的关联。侵占我们中国的土地是永远也要不回来的。70年代如果不是美国告诉中国苏联在部署核武器,中国也不会和美国修好共抗苏联。苏联和日本是我最不喜欢的两个邻国和民族。为什么来美国的中国人多于去俄罗斯的呢?
俄罗斯的经济一团糟,有知识文化的人都走了,以前看过一个统计是说离开俄国的有上千万人,大都是知识分子,是人才。俄国除了卖资源和武器,没有一样有创造性的工业。普京前一任期赶上原油上涨,经济突飞猛进,是他幸运。后一任期,原油、天然气价格下去了就不行了。不想办法留住人才,靠打仗来凝聚人心必定会失败。
说到我都不知道的地方了,就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