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rix 续十二 你真的放下了吗

霜叶
楼主 (文学峸)

下文的观点出自于净莲法师的讲法内容。我看到很多师兄只认佛经,不太相信现代大师讲的法。这种分别心是不应该有的。古文晦涩,又是2600年前印度语的翻译。文字语言以及文化风俗与现代社会有着巨大的差异,很大程度地限制了我们对经典的理解。这就需要一些证悟了佛法的人用现代语言来给我们诠释经典,填补这2600年的鸿沟。所以不要在意讲法的人是男是女,出家还是在家,身世背景怎样,学历文凭又是如何。不要带偏见和分别心,只要他/她讲的是正法,哪怕只有一点可以触动自己,也要毫不犹豫地收为己用。功夫是一点一点练成的,理论也是一点一点攒下的。一颗开放的,收纳百川的心,才能成就无我的境界。

 

本文要介绍的是根本烦恼的第一个--“贪”。我们平日里提到的"贪",有着贪得无厌,得陇望蜀的贬义。但是佛法里讲述的"贪",其实没有褒贬之分,指的是对三界之内所有事物的深深眷恋。正是这个染着和依恋形成了轮回的根本。人在死亡的时候四大分散,已经脱离了三维的物质世界。但是,如果活着的时候把身体当成自己, 死亡之后就会对色身执取不放。这个对色身的执着就形成了中阴身。我们为什么接着会去投胎?是因为被男女欢爱吸引。此贪著的力量会比生前还要强,就象一个强大的磁石,吸引着我们入胎。就是这一念又一念的贪爱让我们没有办法脱离轮回。

 

迈上了灵修的路,就要把贪爱放下。如果你仍在"贪"这个根本烦恼里打转,就没办法得定、没办法证果。打坐的时候,心中的贪求就会不断地涌现出来。今天的工作有什么,晚饭要吃什么、 某样东西必须要买、孩子不听话要管、我为什么还没有静下来、我不能再想了… …,全部的内容都是要得到什么。贪欲心越强,散乱的心就越强, 各种烦恼也由贪而生。

 

即使你放下了对物质的追求,你就真的放下了贪求吗?这个很值得我们好好地反思一下。你的贪爱可能只是从对物质世界的执着转变成了对佛法的执著,而自己还没有丝毫的觉察。

 

贪求在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里都有。对物质的索取仅仅是欲界的贪。这种贪表现在喜欢买各类东西,买房产,喜欢收集各种宝贝,拼命工作挣钱就是要获得这些财产,这都属于欲界的贪。另外一些人,他们放下了对物质的渴求,但是他们放不下对情的执著。他们鞠躬尽瘁为家庭,两肋插刀为朋友,相思断肠为情人。不管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 这个情关过不去的就属于色界的贪。还有的人清心寡欲、淡泊名利。他们不再对物质和感情有要求,但是放不下对灵性的追求,努力希望得到心灵的平静和安详。这就属于无色界的贪。只要你还有这三界的贪, 就别想跳出轮回。

 

那要怎样断除贪爱呢?最简单也是最根本的方法就是修空观。在空性里面,一切都不是真实存在的。再辅助修布施和不净观等等,检查自己是否真的放下了贪爱。

 

在修空观之前,先要明确一个概念。真实的自己是稳定不动的,而生灭无常的都是虚幻不实的。这不是一个理论,而是每个人最终都可以亲身证得的实相。但是在尚未征得之前,只能先确立这样一个概念。然后就在能贪的心和所贪的对象上开始练习。关注于钱财的就可以先反观自己,整天惦记着股票的心是不是真实的存在。其实哪一个念头不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念起又一念灭,前念灭又后念生。没有一个念头是稳定的存在。然后再观察“所”贪的对象。股票一会儿涨、一会儿跌,太多太多主观客观的因素影响着它的涨落,根本无法绝对的控制和预测。既然能贪的和所贪的都是因缘所生,生灭无常,贪爱就能在这样不断的练习下逐渐放下。

 

放下贪求是灵修的起始。如果放不下贪求,那么这一世无论怎么修都不可能有成就,无论什么法门都还是在修“贪”。不管你是求物质还是求佛法,贪爱的本质都没有改变。如果你能明白身心和世界都是八识变现的,而八识又是一念无明妄动而来的。那么让八识回归无念的真心。把身心、世界都放下,连放下的念头也放下了,就能所双亡,返璞归真,自性现前。

 
W
WXCTEATIME
讲的通俗易懂,虽然有些解释我还不太明白:)觉得可以参照《圆觉经》里的远离四病来理解。

“善男子,彼善知识所证妙法应离四病。云何四病?一者、作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于本心作种种行’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作得故,说名为病。二者、任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等今者不断生死,不求涅槃。涅槃、生死无起灭念,任彼一切,随诸法性’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任有故,说名为病。三者、止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今自心永息诸念,得一切性寂然平等’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止合故,说名为病。四者、灭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今永断一切烦恼,身心毕竟空无所有,何况根尘虚妄境界,一切永寂!’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寂相故,说名为病。离四病者,则知清净。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h
hongloumeng
恭喜恭喜。再次恭喜。
h
hongloumeng
人类的这种理性的小聪明虽说是障碍,但是也可以成为工具。
霜叶
我觉得这四病可以结合道家的阴阳来理解。

佛家的空和有,就是道家阴阳的一体两面。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灭病"求一切永寂,就是想完全去掉"有"而停在"空"中,这是守着孤阴。"任病"正好相反,“不求涅槃“,就是不与自己的"阴"连接,这是忘"本"的独阳。"作病"最常见,认为人可以通过种种可以修出一个佛来、修出一个境界来。其实我们本自具足,只需要返本还原,不可能修个什么出来。"止病"是求止息妄念而得圆觉。妄念不需要也不可能彻底清除,只要知道妄念本空,本性不动就可以了。所以“于此证中,无能无所,毕竟无证,亦无证者。一切法性,平等不坏。” 没有所证的理,也没有能证的人。在圆觉的自性当中,一切平等。

霜叶
让您见笑了。没有慧根,不能一步到位。只好按照老祖宗的方法,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虽然慢一点儿,至少不会出错 :)、
才迷
说到男欢女爱我朋友的确遇到了难题

还不到四十岁,老婆信了佛,放下了七情六欲,每天诚心向佛,家务事基本不管了,男欢女爱的事也没有了。这哥们非常苦恼,整天没精打采的,夫妻生活得不到满足,还整天被孩子拖累着没法专注自己的事业发展。那一段时间真是心力交瘁,苦不堪言啊。后来没办法离了婚,接父母过来帮着带孩子,也总算是熬过了人生最困难的一段时间。

放下七情六欲也要顺其自然,时候未到过分强求,也算是另外一种执念吧。

法眼
现代法师讲的法,作为入门读物,是很好的;这就如有小学老师、中学老师、大学老师、博士导师;绝大多数人开始只能跟小学老师学起

如果肯学习,肯定会遇到能进一步指导自己的老师。

修行,如果真是有愿行,肯定会遇善知识引导。

h
hongloumeng
亲爱的,您多心了,我不是说你。相反,非常佩服你,写的特别好!
霜叶
情欲不是这样断的,而是要看空。心里放不下,就是出家当了和尚也没有用。彻底抛家舍业的,就不是大乘了。
霜叶
是的。只要弥勒佛没有出山,释迦摩尼佛就还是一代宗师。现在无论哪个大德来讲,都是根据自己的层次代佛讲法,不会比佛经更高的。
是则非
赞叹!我没了贪就没了,只要有我就有贪。

无贪不也是个意识造作。

对现代人,一时难,时时太难了。

是则非
在下请教一下。阴阳里有空性,空性里有阴阳吗?
d
danxiaoya
“在修空观之前,先要明确一个概念。真实的自己是稳定不动的,而生灭无常的都是虚幻不实的”---受教了, 谢谢。
简丹儿
形式大于了内容。:)
霜叶
太对了! 改造的是心,形式不用变。
霜叶
客气了,我也在学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