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几句王安石

卿宝
楼主 (文学峸)

        最近工作压力比较大,世界又如此的纷扰。我减压的方法之一就是读书,读史书。读过的也拿出来再读,有时为古人的行为趣事莞尔一笑倒也能化解不少人生路上无处不相逢的愁闷。再读《宋史·王安石传》和梁启超写的《王安石传》仍然令人感叹和深省。然而不想去写沉重的文字就聊聊我所知道的王安石有趣的事情吧,顺带对比一下偶像苏东坡。        

         王安石之所以被后世所铭记,很大程度是因为王安石变法。有些人认为这次变法改变了以后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至今学界对王安石变法依然是褒贬不一。人人见解不同,不表也罢。

         王安石和苏东坡拥有可谓截然不同的人生。王安石为人极为勤奋和自律。小的时候是别人家的孩子,老师眼中的“三好学生”,工作后是领导眼中的栋梁之才。为了把工作做到极致,王安石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呢?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卷九)中写道:“王荆公初及第为佥判,每读书至达旦,略假寐,日已高,急生府,多不及盥漱。魏公见荆公少年,疑夜饮放逸。一日从容谓荆公曰:君少年,无废书,不可自弃。荆公不答,退而言曰:韩公非知我者。” 这段是说他工作之后还要通宵达旦地读书,困了就坐着打个盹儿,醒来抬眼一看, “哇” 上班要迟到了,连洗漱都来不及,于是就蓬头垢面去上班了。他的上司韩琦看他天天不修边幅的样子,以为他沉迷酒楼夜生活,就语重心长地跟他讲:“年轻人要好好读书,不要自暴自弃”。王安石也懒得解释,他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之中,所以他是一个几乎没有生活的人。

        《宋史·王安石传》中写道:性不好华腴,自奉至俭,或衣垢不浣,面垢不洗。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了一个王安石的故事:公面熏黑,门人忧之,以问医。医曰:“此垢污,非疾也。”。说王安石脸黑得不像话了,他的学生都以为他病了,赶紧找医生来看。医生把脉问诊,看了半天,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这不是病,脸太脏了。(每次读到这都不禁微笑)王安石不修边幅,不讲卫生是出了名的,他甚至可以一年都不洗澡。

         这个在苏东坡身上是不可能发生的,苏东坡是出了名爱洗澡。他当年被贬谪到黄州后自我拯救的一个秘诀就是泡澡,没事就去焚香沐浴,甚至泡澡都能泡出金句来。“尘垢能几何,倏然脱羁梏。披衣坐小阁,散发临修竹。心困万缘空,身安一床足。岂惟忘净秽,兼以洗荣辱。默归毋多谈,此理观要熟。”(苏轼《安国寺浴》)。再如《如梦令·水垢何曾项受》:“水垢何曾相受,细看两俱无有。寄语揩背人,尽日劳君挥肘。轻手,轻手,居士本来无垢。”  相比之下,王安石的垢可就多了去了。王安石脏到连同事都看不下去了,大家商量说每两个月,一定要把他拖到澡堂去。因为他不换衣服,大家就轮流给他找新的衣服穿。这在当时是一个非常严谨的工程,而且这个工程有个名字叫“拆洗王安石”。

         王安石一心扑在事业上,于是他的生活无趣到了极点。他不仅不爱洗澡,也不关心吃饭。在他看来吃饭仅仅是不让自己饿死。南宋的朱卞在曲洧旧闻里记载了一个故事: “王荆公为执政,或言其喜食獐脯者,其夫人闻而疑之曰:‘公平日于食肴未尝有所择,何独嗜此?’ 因令问左右执事者曰:‘何以知公嗜獐脯也?’ 曰:‘每食不顾他物而獐脯独尽,是以知之。’ 复问其食时置獐脯于何所,曰: ‘在近匕箸处。’ 夫人曰:‘明日姑易他物近匕箸。’  ” 说有一次管家跟王安石的夫人说:“老爷喜欢吃獐子肉吗?” 夫人说没有啊。管家说:“那为什么他其它的菜都不吃,就吃他面前的这盘獐子肉呢?” 夫人说:“那你明天换一盘菜在他面前好了。” 于是人们就发现王安石根本就不关心吃的是什么,只是专注地吃他眼前的一盘菜。

        这跟苏东坡又完全不一样,苏东坡就是穷死,也是一个变着花样地吃出开心的人。苏东坡是个美食家,中国历史上六十六道菜是因他而生的。他买不起羊肉,就发明了烤羊骨头。在海南吃不到米他就去烤生蚝。甚至穷到没东西吃了,他也能靠想象来喂饱自己。他不仅爱吃肉,还爱喝酒。在他三千多首诗里有百分之十是带着“酒”这个字的,比如:“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酒斟时,须满十分。”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东坡不仅自己爱喝酒,还会酿酒。在被贬岭南的路上,他写了两件书法作品《洞庭春色赋》和《中山松醪赋》,其中就写到他酿的两种酒。苏东坡造酒的名声远扬,于是就有人找到苏东坡的两个儿子——苏过和苏迈,问他们要酿酒的方子,说苏东坡不是还专门写了一首《蜜酒歌》吗?就把那方子给我们吧。两个儿子说,别提了,有人喝了我父亲的酒都拉肚子了!

         这种好玩儿的事情是不可能发生在王安石身上的,因为王安石根本就不喝酒。《邵氏闻见录》里面就记载了一个故事,那时包拯是王安石和司马光的上司,包拯请大家吃饭,席间劝酒,司马光平时不喝酒,但是领导举杯劝酒也不得不喝。再看那边桌上的王安石,死都不喝,真是连领导的面子都敢掘。这种专一到极致的性格表现在感情上,通常是比较专情的。王安石一生只有一个妻子,且没有纳妾,也没有任何私生活上的风流韵事。他老婆领来一个人给他做妾都被他退回去了。苏东坡可是非常多情,不仅纳妾还逛青楼,当然在当时宋朝这种娱乐产业比较发达的时候是很正常的事情。苏东坡在《蝶恋花·送潘大临》中跟朋友得瑟道:回首长安佳丽地,三十年前,我是风流帅。为向青楼寻旧事,花枝缺处馀名字。就是说三十年前我可是风流倜傥的帅哥一枚,不信你去青楼打听打听,那儿的墙上还留着我的名字呢!相比之下在这方面,王安石就令人敬佩得多。            在历史中,王安石和苏东坡的关系既是朋友又是政敌。苏东坡几次被贬谪的原因实际上都是因为对新法的不满,他在政治上的成就是不如王安石的。王安石把毕生的精力都放在事业和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上了。经过了熙宁变法,北宋政府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国家财政收入比变法之前增加了六成多。甚至到第三代皇帝宋徽宗时都吃到了当年王安石变法的老本。很显然,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当你专注搞事业的时候,生活中那些丰富多彩的事情,自然会被你遗漏。当苏东坡被贬黄州第四年的一个秋夜,他正准备睡觉,刚好看到月光照在门上,于是他乘兴而起叫上朋友张怀民到承天寺的庭院里散步,看月光像清水一样澄澈,看松柏的影子像水藻一样纵横交错,于是苏东坡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而当王安石彻底退休远离朝政,成为了一个骑着毛驴的普通老人,他也终于可以闲散地靠着山和水,放下他的竹杖,静静地看着溪水、鸟儿和鲜花,当他终于咏出“溪鸟山花共我闲”的时候,他和苏东坡在人生意趣上终于殊途同归了。
d
daxigua01
这个论坛难得的好文,王,苏,欧阳等人都是君子,个人认为王变法的问题是很多措施其实想法很好,

但太超前,需要类似于现代的商业体系,靠行政推动问题太大,而且地方差异也大

为人父
王安石也是个有趣的人,怪癖的有趣。皇帝送他一个美女,他觉得没啥用,给退回去了。:))

王安石的变法就属于顶层设计,设计的很好,可执行起来就变味了。就像朱镕基搞的国企私有化,设想很好,可推广的时候就变成了瓜分国有资产的狂欢。都是因为没有考虑执行这些政策的是官僚阶层,这些人的私利会让政策大打折扣,甚至变味。

s
snowandlotus
好文!但是不能代替你欠的苏轼美食贴:)
姚顺
王安石,清醒过于商鞅而温情不缺,例如他的诗词;文采不逊李斯而不文过饰非,请读他的文集《王荆公文集》。后来的变法者如张居正

相距,不是尺寸可量的。   细究青苗法,岂止是改革措施,个中更有对官场世故的识破,这识破的力度和进深,虽邓小平改革开放,也不可比拟。     唐宋八大家,柳宗元王安石而已。   苏州东坡,一枚居士,一盘东坡肉而已。每读他与王安石的交往故事,苏的装腔作势,颇几分当下粉红为两会四处免费宣讲。     文中所述,不以为说到了苏王之别的要紧处。

d
daxigua01
但个人最欣赏得还是那个时代,纵然政见不同,但依然是君子之交的环境,并无唐末,明末这类你死我活的党争
中间小谢
A poem by 王安石, sung by 郁可唯

 

s
snowandlotus
真棒!谢谢:)
胥钧屏
都是唐宋八大家,王的公心明显大于私心,而且寡欲,一心为百姓。

苏则明显不同,被贬官后能自娱自乐,心态很好。 人生该享受的女色、美食、旅游、文学,苏都不错过。

欧阳修善于提携后辈,品格高尚。

司马光一味道德至上,顽固守旧,善于说教,社会发展前进之大敌。 

为人父
赞这个总结!
胥钧屏
张居正的为人处世十分老道,因而变法很成功。但也贪也受贿,而且十分喜欢女色。品德上有亏。因此被报复得很厉害。
唐静安
赞宝宝雪夜读史书。
卿宝
谢瓜兄抬爱,一篇让自己也让读者放松的小文,不是为了探讨严肃话题的,不足以受此谬赞!

兄台说得是,一个变革的成功与否有太多太多因素,然而不论成败,他们都给后人带来宝贵和有益的经验和教训,加之他们廉洁、正直的品德,让后人怎不敬畏钦佩。我们可以批评或赞同他们的政见,但是应该尊重每一位愿意为富国强民做尝试的改革者。

为人父
张居正能实行一条鞭法,是因为那时美洲白银被西方大量掠夺后用来作为中西贸易的结算货币,

使得中国白银第一次变得充足,老百姓能够用白银缴税。

胥钧屏
王安石初为官,任宁波鄞县县令(我老家),他整修的东钱湖水利工程,至今仍在运转。
卿宝
为版说得透彻。

记得那位得过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济学家说中国的成功是靠边缘革命,说得很有道理。凡是成功的变革,不论是商鞅,还是国外的一些变革,包括邓小平,他们不是说大喊一声我要变革了,然后从上到下一股脑地变,而是由小及大,由下至上。小的变革得到了验证,就把这些成功的经验继续推广,变为法律、变为政策,继续发展成跨行业,跨地区。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也是这个思维。

卿宝
最近很紧张,松弛一下神经:)好,我会试试。
南海杨波
这样评论对苏轼不大公平,苏轼在每个地方任上都造福于百姓,被贬到海南手中没任何权力还能利用他的影响力改造当地人的生活品质。
姚顺
掠夺不是在说理,犹如汉奸仅是粗骂。当时的丝绸与香料的出口使得朝廷白银充裕。

但实行一条鞭的主因并不在此。《万历十五年》说得明白。

 

卿宝
很赞!王安石的人品,文品绝对是杠杠的!
胥钧屏
主要是他们都是君子,都相互欣赏各自的才能。政见虽不同,但下野后都可以玩在一起。
卿宝
司马光、王安石、苏轼都是君子,他们都是有礼的君子之争,没有私心。但是司马光在王安石死后实施的政策

明显削弱了宋朝的兵力,使得王安石富国强兵的愿望彻底失败。

姚顺
读其细节,方见真章。譬如当时笔记。
胥钧屏
但是,日本的改革(明治维新等) 都是从上而下,一体化改革。

明治维新前,改革派与守旧派大战一场,死伤无数,后来改革派胜了,一切由改革派说了算! 守旧派退出,不再阻拦与捣乱。

这是日本的特色。 

卿宝
苏东坡也有很多贡献,比如杭州的苏堤,还有他建立了最早的医院。
d
daxigua01
是的,他们都是君子,当时的政治环境也很好;而且这里的旧党,和清末的顽固派不是同一个概念,

旧党其实也赞成改革,但是反对一部分新法的与民争利

胥钧屏
同意
姚顺
司马光滑,苏东坡刁,王安石真。
胥钧屏
是的,光用道德是无法治国的。
卿宝
其实我更爱醉里挑灯看剑,可惜生错了年代成不了大侠,却成了书虫。
d
daxigua01
个人以为,日本虽然有守旧派,但和晚清的顽固派比,不是同一概念。

日本对西学并不抵制,闭国期间,依然有兰学;有一种观点,当时日本和中国面临的问题其实是相反的,所以明治维新能成功

南海杨波
写的生动有趣,资料颇丰。只是苏轼没有纳妾,他第一任妻子王弗去世后娶了王弗表妹王闰之,闰之死后由侍妾朝云相陪,

朝云死后在海南身边只有小儿子苏过。

胥钧屏
是的,不错。 但他老是对王的变法,风言风语。 可见王的大公胜于苏。
庄文雅
我有一个长远的计划,就是通读二十四史,但至今连《史记》

都没有读完。诸多的理由原来竟皆是搪塞。

看到还有读几遍的,汗颜啊!

姚顺
留有笔记,讲得更翔实。苏东坡的为中国人人人心中有,

不是他的可敬,而是中国人境遇的无奈。譬如道家那般地骑墙什么也不耽误却每每被拥戴。   苏之格,居之趋俗,上升就谈不上了。而王安石,如砥砺,读如磨,眼和心见着明亮之外,也想着动手去从我做起。

卿宝
这个我也想过,很多不一样的却至关重要的因素,要说又能说一大篇。

而且即使有成功的例子,也是成功就成功了,失败了就还不如不改。所以,以中国的经验,就是哪一种方法成功的概率更大一些。

d
daxigua01
+1, 有人满脑都是西方掠夺,殖民, 并非说理; 有一种观点明末是因为缺少白银,

引起通货紧缩,其实朝廷缺白银,明朝却未必缺白银

胥钧屏
日本的特色是一战定胜负。不像中国明清的官场,阴暗,复杂,难缠。 可见历史越久,刁人越多。
卿宝
谢谢更正,我这点不严谨了,就是为了闲聊,让大家放松放松:)
胥钧屏
东坡真是能写。
卿宝
在这个风云变幻的大环境下,除了好好工作,尽可能做公益,就剩下读书了。我也是个无趣的人。
d
daxigua01
日本没有很多中国文化的缺点,比方说株连九族之类,西乡隆盛在西南战争中战败剖腹,

弟弟西乡从道照样出任海军大将;中国法家统治太长,太多权术,太多无耻之徒

胥钧屏
他的侍妾何止朝云一人。
V
Vivian32817
无趣得如此,有趣将何处安放?
南海杨波
被贬之后都遣散了,只有朝云像家人一样不离不弃,还给他生了个儿子,一岁多夭折。
V
Vivian32817
这个,妾和侍妾有不同?
姚顺
诚然。但有如他的字,较之寻常,高一截;较之非常如米芾,又矮一截。

可偏是个滥笔头。其诗文,不读不少,读了也不多。    前赤壁赋,已经很装。真不知为何还要续貂来篇后。他的不少诗词亦如斯状。      滥潇洒,便宜的放达,把他确实有点不大在乎细节的个人品格给糟蹋了不少。        其文诗词,说不上俗,但也扯不上高尚;读读玩行, 品形修炼用它们,不靠谱。以为。

 

S
SAR
也是我喜欢的!握个手
为人父
这是西方人自己说的。
为人父
万历十五年只是将了内需,并没有注意这个外因。没有大量白银,拿什么实行一条鞭法?
南海杨波
妾的地位低于妻、高于侍妾,侍妾基本是女仆,花钱买来不喜欢送人。。
卿宝
王的变法是有问题,这才是诤友。苏东坡最令我钦佩的是他的人生态度,在人生不如意之时的豁达和积极,不怨天不尤人。
d
daxigua01
这个论坛上某些人的观点, 还用多说吗
南海杨波
他不是风言风语,是理念不同公开反对,所以第一次遭贬;旧党司马光上台启用他,他又反对全盘废止变法,又遭贬。。

他所以在文人士大夫、在老百姓中都有很高威望,跟他的刚正不阿有很大关系。他弟弟做人稳稳当当,也屡次受他连累遭贬,有时自请外放来减轻哥哥的处罚。。

V
Vivian32817
谢谢解答!
唐静安
不像姚顺。所以姚顺怎么看东坡居士都不顺眼,变着法儿说人家坏话,以达到心理上的平衡和满足。

胥钧屏
认同你的说法!道家的阴 -- 负能量很严重
胥钧屏
侍妾 相当于 通房丫头,
胥钧屏
说得很尖锐啊,不过,我很理解。 多写多说多随便,必有滥处。
胥钧屏
苏的第一次反对是错的,但第二次反对却是对的。

贬官后,他下到基层多处,也更多了解百姓和基层实际情况。  因此才有了他反对司马全盘废除变法。  

姚顺
取苏东坡的态度于生境,即放过自己。

将万事不当真。民族性所以久而不见提升,这能算上一条。  王安石当真。了不起。

一灯可除千年暗
有趣就在无趣里啊 - 去无趣中寻有趣:)
天用莫如龙
卿宝好文
s
shamrock100
想起子张和子夏的区别。
卿宝
谢谢如龙,好久没写诗了吧?希望你没有封笔。
卿宝
过犹不及:)不过能做大事者皆有常人所没有的“怪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