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苹果的话题说—美国语言学者眼里的中文

糯米粥
楼主 (文学峸)

写于2017年6月

"Dreaming in Chinese", 一个美国语言学者在上海和北京住了3年后,写的一本有趣的书,每一章从语言学角度,西方看中文的一个小小的古怪事。飞机上都快看完了,随手写写读书笔记。

毕竟是女作者,第一章的名字就是“love". 作者发现中文里面的动词没有时态,难辨过去,现在,将来。比如“love", 英文里是一个受时间局限的一段状态。可是中文里“爱”却是一个存在,将过去和将来都绑在一起。(这一段理解很有意思)不过作者是美国的文化精英阶层,没有那么simple & naive, 笔锋一转,写了她和国内一些年轻妻子的交谈,侧面写了她们对爱的理解的实际和算计。

第二章,“When rude is polite". 作者发现中文的日常里面,”谢谢”,“请”这些礼貌用词频率较低。作者后来发现,两个动词叠用,就可以柔和语境。比如“坐坐”,比如“走走”,比如商场里说“我就看看”。想想的确是的呀。作者最喜欢的是“慢走”。的确是呀,这是中文里很温柔的告别。

第三章“Chinese play as a national sport", 中文的声调,同一个发音,不同的调,完全不同的字。作者指出中文有声调,是有原因的,中文音节有400多个,比较英文音节则有4000多个。所以中文必须有tones, 以满足日常用语的需要。

第九章 “hot and noisy", 英文里一半词都是来自法语。而中文外来词非常少。中文里面很多复合词,是把近义词或反义词放在一起,是东方“阴阳“平衡的体现,比如“东西”, “左右”,“开关”,“呼吸”等等。觉得有趣,这些我都take it for granted, 从来没想过深层的原因。这个作者的说法都让人耳目一新。

 

 

 

 

a
alwaysluck
粥粥,新年快乐!虎年吉祥!

原来你在这里玩啊

那天听寂寞的落花讲在书坛与你相遇的故事,我先跑去书画坛找了一圈

抱抱

糯米粥
好感动!抱抱幸运妹!新年快乐!

 

等你有空的时候香聊书,就过来一起聊书呀--可以一起天马行空的侃,是人生快乐的事情

a
alwaysluck
画得真好!那“柿子”画得色彩细腻

像真的一样呢

好啊好啊,你也经常回去转转啊

糯米粥
嗯,会的。等我最近琢磨出啥有意思的好东西,就回娘家分享
鲁冰花
前几天看到个资料,中文竟是世上最难的五种语言之首(其次是阿拉伯文),英语是最容易的五种语言之一。
a
alwaysluck
中文与发音没有任何的关系。英文的话,只有26个字母组成

会了说话的话,经过训练,基本会读写了…

法、德、意、西班牙语等都是类似性质。从小自然而然学会听说技能,读写很容易掌握

如果学了希腊语,更容易了…

中文,发音是发音,文字是文字,得从头硬学

 

西
西东人8
谢谢糯兄,总给我们带来不同的视角
鲁冰花
是。只有极少数词跟发音有点关系,像爸爸、妈妈,还有一些象声词。

初次见面,请多关照:)

尘凡无忧
好分享。从外人的眼光看中文,能看见我们习以为常以致忽略的。。。我家小孩儿常常跟我说中文有意思的地方
a
alwaysluck
新年好,鲁冰花美眉:)

是的,所以美国的ABC很容易变成中文的文盲,

因为从小父母对他/她创造中文的环境的话,他/她中文听说是可以过关的。但是读写方面,如果仅仅依靠上个周末中文学校,自身不下大功夫的话,可能就过不了关。

a
applebee3
糯米以下是我的回复:

首先声明一下我没读过她的书。

一:我感觉她用英文的时态来理解中文的时态。中文的时态是用到了时间副词,比如昨天,明天等来表达过去和将来。关于她谈到的对爱的理解实际和算计这属于伦理道德的范畴。

 

二:关于礼貌用词是关于习惯,与个人的修养有关。

 

三:反而我觉得中文的语调毕竟平淡,不够婉转。如果你听朗读又不一样。

 

四:英语与法语都来自于拉丁语系。听说经典拉丁语是非常的简洁与优雅。她提到的近义词与反义词放在一块其实她不理解那些词组的含义。比如阴阳是一种文化的简易表达。东西放在一起也不是指方向,而是另一种含意了。

 

感觉她是用研究英语语言的方式来研究汉语。

 

我不是语言专家,也不是学语言专业。这是我简浅的理解。

 

谢谢你,我们再探讨。

 

 

 

n
nearby
很有道理,两字确实比一字好
l
lovecat08
有道理!
W
WXCTEATIME
外国人的视觉挺独特的。我个人觉得现代白话文已经深深被英文影响或者说同化,已经远远脱离了中国古代的文言文。
浮云驰
她站在外面看确实能看到很多我们习以为常不会多想的东西,这样的视角我们读觉得特别有意思
小乐即安
赞!中文的动词没有时态,这一点很妙。阅读或者码字的时候,有时可以感受或者制造迷幻。
花似鹿葱
中国人还是聪明,同音不同调,就能变幻无穷意思
糯米粥
我离语言学更远了。就是来这里胡侃的。 谢谢交流!
糯米粥
不过我觉得古代”文言文“有点儿不容易普及和推广,没有标点,靠自己断句这一点就难倒广大劳动人民
糯米粥
阿拉伯文是从右到左的,想想都头疼
W
WXCTEATIME
也对也不对。过去东亚一带的很多政府官员会写文言文。文言文的确是阶级分层的工具之一。
糯米粥
”政府官员会写文言文“--It says a lot
周8皮
古代文言,那是说写脱节的表现。即日常说的语言和书写的语言是2套系统。并不是所谓被外语影响。

白话体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与文言体小说《聊斋》对比下就明白了。

d
dhyang_wxc
The Story of English in 100 Words, by David Crys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