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忘了那年高考物理是哪一天考的了,因为我考的第二天正赶上下大暴雨。我家离着考点只有公共汽车几站地远。记得当时下的雨太大了,我坐的那辆公共汽车开到一个地道口就开不动了因为地道里全是水。眼看我就要迟到了,我就央求司机让我下车因为考试地点离着不太远。
等我下了车,冒着大雨终于跑到考场的时候,已经晚了十分钟。幸好还是让我进去了。我记得当时拿到考卷看了几道题心里就有谱了。马上觉得自己损失还不算大因为题都会。
你们还记得高考第二天的第一个考试是考的物理吗?
下面有人质疑说86年高考物理不难。有参加过的出来证明一下。
我考了83分。全国平均分17分。
因为我模拟考考了620多分,就有点飘了。我们学校模拟考试以后就都放羊了,不用去学校了。
然后我疯玩了一个月,高考就悲剧了。
好像满分是120,我看到有人说过全国平均分是20不到。
这样的考卷其实是出坏了。好的考卷应该能把学生的成绩拉开。
太容易太难都不好。
出题人明显是大学老师。用的是大学数学的语言而不是高中数学的语言。
传达室的人当场就告诉我我的物理考了全校第一。
后果就是一个中等生得20分,7窍通6窍的能得个8-9分(大概是3,4分一个选择题,而且没有倒扣分)。中等生只高出10来分。满分120分的卷子啊。
当然像SAT 数学那样容易也不对。
高考那年,离高考前几个星期。老师进教室就在黑板上写出一道题目和答案,然后告诉大家要抄下并记住。结果高考时就是一模一样的考题,好像是20分。
答案是玻璃棒/丝绸分别带正/负电。据说是Franklin定义的。
这一个应该是初中物理知识点。我竟然不知道。结果中考时丢了一分。(我Risk Averse。 把两个都写成正电了。早知道其他部分都做对了的话应该赌一把,能满分就漂亮多了)
我有个好朋友,家里好几代都是上海人了。朋友本人上海交大毕业。他爹是清华的。
他爹经常吹清华,结果有次我朋友顶撞他爹,说清华是好,可是清华在上海的分数线比上交低了许多。
不过其实他爹50年代时候或许上海考生更愿意考清华。那时人们对户口,全国分配啥的理解不深。
高考分数实在太低。
数学竞赛你想想北京上海多少名校教授的孩子?
江苏除了南京大学南京工学院,浙江除了浙大,80年代就没有特别好的教授了。
记得得在北京上海用全国卷子的时候啊。不要用上海单独卷来和江浙全国卷的分数线比。
1982年高考,大苏州市(6县1市)的考生其实是读了5年中学。初中2年,然后中考,成绩好的上高中,差的读初三。
83年高考时候,应届生是读了初三的那批。平均水平比82年的应届生差(其实二者在初一初二是同学)。
苏州市的中学教育延长到6年的第一个正常年份就是1984年参加高考的应届生。江苏其他市应该也是一样的(不是100肯定,但是一般至少苏锡常应该是同步,南京不会比苏州迟)。
上海应该不会比苏州晚(条件更好)。所以1984年,上海江苏应该用了同一套全国卷子。同样都是6年制中学生。
在你们河北像样点的学生,上不了南开天大,再不济也能上个河北工大,承认自己就是个一般人很难吗 lol
我大哥1984年数学考了90多, 然后他就发现平时和他追的挺紧的同学一下子少了10几分,其他的科目也就不容易Make Up了。
清北要90年代末期开始才领先
我忘了那年高考物理是哪一天考的了,因为我考的第二天正赶上下大暴雨。我家离着考点只有公共汽车几站地远。记得当时下的雨太大了,我坐的那辆公共汽车开到一个地道口就开不动了因为地道里全是水。眼看我就要迟到了,我就央求司机让我下车因为考试地点离着不太远。
等我下了车,冒着大雨终于跑到考场的时候,已经晚了十分钟。幸好还是让我进去了。我记得当时拿到考卷看了几道题心里就有谱了。马上觉得自己损失还不算大因为题都会。
你们还记得高考第二天的第一个考试是考的物理吗?
下面有人质疑说86年高考物理不难。有参加过的出来证明一下。
我考了83分。全国平均分17分。
因为我模拟考考了620多分,就有点飘了。我们学校模拟考试以后就都放羊了,不用去学校了。
然后我疯玩了一个月,高考就悲剧了。
好像满分是120,我看到有人说过全国平均分是20不到。
这样的考卷其实是出坏了。好的考卷应该能把学生的成绩拉开。
太容易太难都不好。
出题人明显是大学老师。用的是大学数学的语言而不是高中数学的语言。
传达室的人当场就告诉我我的物理考了全校第一。
后果就是一个中等生得20分,7窍通6窍的能得个8-9分(大概是3,4分一个选择题,而且没有倒扣分)。中等生只高出10来分。满分120分的卷子啊。
当然像SAT 数学那样容易也不对。
https://zhuanlan.zhihu.com/p/614558827
高考那年,离高考前几个星期。老师进教室就在黑板上写出一道题目和答案,然后告诉大家要抄下并记住。结果高考时就是一模一样的考题,好像是20分。
答案是玻璃棒/丝绸分别带正/负电。据说是Franklin定义的。
这一个应该是初中物理知识点。我竟然不知道。结果中考时丢了一分。(我Risk Averse。 把两个都写成正电了。早知道其他部分都做对了的话应该赌一把,能满分就漂亮多了)
我有个好朋友,家里好几代都是上海人了。朋友本人上海交大毕业。他爹是清华的。
他爹经常吹清华,结果有次我朋友顶撞他爹,说清华是好,可是清华在上海的分数线比上交低了许多。
不过其实他爹50年代时候或许上海考生更愿意考清华。那时人们对户口,全国分配啥的理解不深。
高考分数实在太低。
数学竞赛你想想北京上海多少名校教授的孩子?
江苏除了南京大学南京工学院,浙江除了浙大,80年代就没有特别好的教授了。
记得得在北京上海用全国卷子的时候啊。不要用上海单独卷来和江浙全国卷的分数线比。
https://bbs.wenxuecity.com/memory/1175460.html
1982年高考,大苏州市(6县1市)的考生其实是读了5年中学。初中2年,然后中考,成绩好的上高中,差的读初三。
83年高考时候,应届生是读了初三的那批。平均水平比82年的应届生差(其实二者在初一初二是同学)。
苏州市的中学教育延长到6年的第一个正常年份就是1984年参加高考的应届生。江苏其他市应该也是一样的(不是100肯定,但是一般至少苏锡常应该是同步,南京不会比苏州迟)。
上海应该不会比苏州晚(条件更好)。所以1984年,上海江苏应该用了同一套全国卷子。同样都是6年制中学生。
在你们河北像样点的学生,上不了南开天大,再不济也能上个河北工大,承认自己就是个一般人很难吗 lol
我大哥1984年数学考了90多, 然后他就发现平时和他追的挺紧的同学一下子少了10几分,其他的科目也就不容易Make Up了。
清北要90年代末期开始才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