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大儿子尼古拉自杀当天,从母亲送他去学校到得知孩子死讯之间,经过了八个小时。这八个小时里,尼古拉做了什么、想了什么,将永远成为一个谜。尼古拉生前留下了一个电子文档,母亲在和丈夫商量后,选择不打开它。“无法知道答案想必最接近人们所说的伤口,”李翊云写道,“一个人可以携着如此性命攸关的不确定性活下去吗?”临近书的结尾,她用反问的方式给出了答案,“深渊是不是可以变成一个人自然栖居的地方?我们是不是可以像接受头发或眼睛的颜色一样,接受痛苦?”
有一点值得我们思考:是不是应该看看大儿子的留言?对大儿子也是一种尊重,可能对小儿子也有所帮助?
还要我们是不是要学会和自己和解,和原生家庭和解,也帮助孩子学会和解。还有像下面网友说的,对有抑郁敏感倾向的孩子,可以多做些体力劳动割草运动代替哲学和文字游戏?
她真的不想知道?真的?
实在是辜负了孩子。孩子们对于她,好像只是她人生经历的一部分,没有从孩子的角度去为他们想想
有这种疾病?
not real, not what she did, Nicholas was not her elder son's name
身体马上要枯竭,立马选择自杀。可是大部分正常人得知自己得了绝症,还是对生命有极度留恋,还是要尽力被救治。那个京东副总裁不是得了渐冻症,还非常努力被救治,希望延长生命呢。
像我爸爸,一开始得知自己得了肺癌晚期,也是人精神差点垮了。
后来我赶回来照顾他半年,他就一直想活下去。因为我从来不会跟他提肿瘤,只说肿块。
他一直到走的前两天,还跟我和姐姐说,希望再进行下一轮化疗。
可是我们心里清楚,两个星期之前,医生都不给他化疗了。
嗨,总之,生为人母,还是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一下。。。
做点准备,比如找心理医生定期梳理负面情绪。她儿子已经发出明显的求助信号,她还用开玩笑的方式跟儿子讲数学。无语。
美国心理学大师欧文•亚龙也属于这一类人。他因为具有心理学知识,在自己感觉要抑郁要崩溃之时,会找心理医生同行给他做个情绪梳理。所以他能避免用自杀解痛的悲剧。
没有预感。她只是自己在这方面也很麻木了。
怎么能对小孩的求助视而不见,情感剥离?
她大儿子尼古拉自杀当天,从母亲送他去学校到得知孩子死讯之间,经过了八个小时。这八个小时里,尼古拉做了什么、想了什么,将永远成为一个谜。尼古拉生前留下了一个电子文档,母亲在和丈夫商量后,选择不打开它。“无法知道答案想必最接近人们所说的伤口,”李翊云写道,“一个人可以携着如此性命攸关的不确定性活下去吗?”临近书的结尾,她用反问的方式给出了答案,“深渊是不是可以变成一个人自然栖居的地方?我们是不是可以像接受头发或眼睛的颜色一样,接受痛苦?”
有一点值得我们思考:是不是应该看看大儿子的留言?对大儿子也是一种尊重,可能对小儿子也有所帮助?
还要我们是不是要学会和自己和解,和原生家庭和解,也帮助孩子学会和解。还有像下面网友说的,对有抑郁敏感倾向的孩子,可以多做些体力劳动割草运动代替哲学和文字游戏?
她真的不想知道?真的?
实在是辜负了孩子。孩子们对于她,好像只是她人生经历的一部分,没有从孩子的角度去为他们想想
有这种疾病?
not real, not what she did, Nicholas was not her elder son's name
身体马上要枯竭,立马选择自杀。可是大部分正常人得知自己得了绝症,还是对生命有极度留恋,还是要尽力被救治。那个京东副总裁不是得了渐冻症,还非常努力被救治,希望延长生命呢。
像我爸爸,一开始得知自己得了肺癌晚期,也是人精神差点垮了。
后来我赶回来照顾他半年,他就一直想活下去。因为我从来不会跟他提肿瘤,只说肿块。
他一直到走的前两天,还跟我和姐姐说,希望再进行下一轮化疗。
可是我们心里清楚,两个星期之前,医生都不给他化疗了。
嗨,总之,生为人母,还是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一下。。。
做点准备,比如找心理医生定期梳理负面情绪。她儿子已经发出明显的求助信号,她还用开玩笑的方式跟儿子讲数学。无语。
美国心理学大师欧文•亚龙也属于这一类人。他因为具有心理学知识,在自己感觉要抑郁要崩溃之时,会找心理医生同行给他做个情绪梳理。所以他能避免用自杀解痛的悲剧。
没有预感。她只是自己在这方面也很麻木了。
怎么能对小孩的求助视而不见,情感剥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