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天山(十七)大道通天

s
snowandlotus
楼主 (文学峸)

 

“你听说了吗,横穿沙漠通往阿勒泰的高速公路修好啦,这几天就通车,可以当天来回!到五家渠的那一段真壮观!”

 

音频那头传来激动的声音,我在这头,听着,笑着,泪珠早已顺着眼角滑落,很久才说出两个字:真好。从乌鲁木齐通往阿勒泰的沙漠高速公路,今年初就知道年底会通车,现在听到消息依然心潮澎湃,舍不得放下电话,恨不得听他们事无巨细地永远说下去。

 

二十多年前就想去阿勒泰,忙的时候顾不上,闲的时候又大雪封山,去不了。那时,有个朋友家在阿勒泰,每次到乌鲁木齐来都行色匆匆、风尘仆仆。孩子还小,不能带着,所以每天都要盯一会儿天气预报,性格坚毅的她也只有在这时才显得忧虑,生怕哪天下雪就被困在这边回不去了,十来个小时的路呢。一次,预报有连续几天暴风雪,她长长叹了口气,再要强也得放弃手中的事,一头扎进刚刚开始飞舞的风雪里,哪怕被困在半路也要离孩子近些。

 

乌鲁木齐在准噶尔盆地的南边,阿勒泰在北边。连接两地的路原有两条,一东一西沿着盆地的两侧边缘形成一个环,不管选哪条都是顺着其中的一个半环走,怎么也得走一天,而新修的这条不到四个小时,纵贯盆地,直穿沙漠。新路的沿线有五个服务休息站,每个都采用个性化的设计,按照当地的特色确定相应的主题,有军垦文化、沙漠景观、草原特色等。

 

值得一提的是,这条路在规划时就考虑到环保,在植被多的地方绕行,并给黄羊、狼、狐狸等野生动物专设了饮水点,预留了动物保护通道,还将无人驾驶也纳入设计中。哇,新一代的公路设计已经这么先进了吗,恨不得现在就能亲眼看看。当天就能来回,今后多方便啊,夏天去看绿野仙踪,秋天看层林尽染,下雪了就看冬天里的童话世界。这几年,那边的冬季旅游也是热点,亲友发来的视频里,滑雪道上,彩色的身影在晃动。

 

在北疆修路相对容易些。在南疆,1991年,第一条沙漠公路刚开始建时,我特不以为然:开什么玩笑,那里是流动的沙丘,懂不懂?一刮风,卷起黄沙漫天,顷刻间就能把路给掩埋了,修横穿的公路简直是异想天开。等到1995年,路修成了,周围的人都激动地说要庆祝,我撇撇嘴:别高兴太早了,很快就被埋进沙子里,那可就真叫劳民伤财。他们脸上那表情,恐怕抽我的心都有了。几个朋友叫我一起去实地看,我没搭理他们:傻呀,车陷进沙里,会有直升飞机来救吗?他们气哼哼地自己去了,回来兴奋地说:路修得可直了,造价可高了,简直是沙漠里的天路!我一听,更有话说了:路修得太直容易造成司机打瞌睡,造价高说明投入产出不成正比。我就这么鸭子嘴死硬,一直到离开新疆也没去看那条路。

 

差不多二十年后的2018年,终于亲眼见到了那条早被誉为世界最长的贯穿流动沙漠的等级公路。这条路也叫塔里木沙漠石油公路,不愧享有盛名,有石油这个大亨砸钱,又是科研攻关、又是精工细作,采用强基薄面的结构,先把沙子压实,盖上土工布固定沙基,再在上面铺戈壁石料,最后上沥青。这条公路修通后,从南端的民丰县到乌鲁木齐,车程从沿沙漠绕行的四天四夜缩短为一天一夜。

 

这条路沿线的防护林让人们大伤脑筋,最后用草方格把沙丘稳住,结合红柳,沙枣树和胡杨种出的两条绿带,沿着446公里长的沙漠大道,二十多年来,卫士般地挡风挡沙,保障着这条希望之路畅通无阻地穿过死亡之海。几千年来,黄沙吞噬过周边的多少个王国,但这次,在这场人与沙的较量中,人类,赢了一回!

 

与这条居中的路同样的修法,纵穿沙漠的公路前几年又通了西线,东线正在收尾。这样,塔里木盆地南北两端就开出三条沙漠通途。开瓶夺命大乌苏,庆祝!另外,我能不能再贪心一点儿:什么时候再修条东西横穿的,1500公里,就一条,不算太过分吧......

 

二十多年前去库尔勒,坐过一次长途车,座椅可以放倒半躺着。车沿着山道兜兜转转,记不清到底用了多长时间,反正上车时天还亮着,熬到天黑,睡到天亮,又熬了几个小时,等下车时腿都不会走路了。现在,通往库尔勒的高速公路正在修,通车后只要三个小时。

 

妹夫家以前在喀什附近的麦盖提,十几岁搬到乌鲁木齐时,家里找了辆车,连人带物地装上车,白天走、晚上住店,整整花了七天。那时,喀什到乌鲁木齐的长途班车是两名司机轮班开,三天三夜,如果是从和田出发就再加一天。路上不是崎岖险峻的山路就是荒凉的戈壁滩,仅有短短的几截绿洲,一路孤零零地见不到几辆车,一旦抛锚就熬着吧,什么叫道阻且长。

 

九几年去库尔勒还坐过一次火车,十二个小时,在车上睡一觉、两顿饭,一下车,满身的风尘,看起来就像难民。那时候还有站票,想想都觉得苦。现在高铁只要三个多小时,每天四趟,可以打扮得美美的,当天来回。

 

通往库尔勒的这截铁路是南疆铁路最早修好的路段。南疆铁路磕磕绊绊地修了一个世纪。最早孙中山先生就划过红笔,之后民国政府委派瑞典专家带人勘探并画出图纸,接着新疆就陷入战乱。大跃进时一边炼钢一边修了七十多公里长的路基,1962年又停建。从1971年开始再重新勘探,到1979年修至库尔勒,试运行了几年,1984年通过验收正式开通,1999年往西通到喀什,之后又向东延申到和田。如今,从乌鲁木齐经喀什到和田的特快列车是一天一夜。

 

这是西线。东线从库尔勒经若羌、且末到和田,目前正在建设中。其中从若羌到和田,八百多公里的路段,有一半在漫漫风沙区,于是铁路采取架桥的办法铺轨,让黄沙在桥下流淌。现在路轨已经闭合,明年通车,届时,从和田出行就不用再绕道喀什,省去一千公里。历经上百年的期盼,火车终于能通达南疆每一个县。

 

从明年开始,做一个幸福的人,从明年开始,乘着火车逛南疆!

 

在西边,从伊宁到阿克苏的铁路设计已经通过评审。将来,这两地穿过天山,南北直通,不再远远地绕道乌鲁木齐。将来,新疆会有东、西、南、北四个完整的铁路环线。将来,就坐着火车逛遍全疆。

 

以前,从兰州到乌鲁木齐的火车要两三天。2018年体验了一把高铁,才九个小时,感觉就在车上楞了会儿神,是被沿着铁轨基本连成线的防护林给楞住了,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河西走廊竟然能长树!惊讶得合不上嘴,还没回过味来就到了站。一下车,四处都瞅着陌生,更晕了:不会吧,难到自己穿越错地方?赶紧打听,原来这是在高新区的新址新修的车站,用了原来的站名,而原来的老站则被改成新名备用,不停高铁。新站以“丝路明珠”的理念设计成流线体,逐渐拱起的圆弧顶如明珠般光滑,在蓝天下泛着乳白,看上去仿佛是在云雾里。惚兮恍兮,似乎离开才数日,这里已千年。

 

已经运行中的格库铁路是出入南疆的一条铁路大通道。它途经绿洲、沙漠、戈壁、山川,海拔高度差超过2500米,如同一架天梯连接塔里木盆地与青藏高原。如今,南疆人可直接去内地,不用往北晃到乌鲁木齐和吐鲁番。

 

除了地上跑的,新疆还有22个机场,虽然飞机小,却也五脏俱全,穿梭在各地州之间。从北边的阿勒泰到南边的和田,将近四个小时,从天上看大美又大荒的南北疆。

 

感谢为新疆修建条条通天大道的人们。外面已经冰天雪地了吧,注意保暖,回家过个好年。

 

2021年12月22日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情系天山(十七)大道通天 情系天山(十六)瀚海阑干 情系天山(十五)大道也弯弯 情系天山(十四)一路走过的时光 情系天山(十三)院子里的时空
s
snowandlotus
给为版交作业,也谢谢古猿提供的视频介绍,学到了一个词

强基薄面。以前只知道是怎么修的,不知道这个专业术语:)

V
Vivian32817
说起心头爱,声情并茂!
s
snowandlotus
真是心头爱:)
唐静安
雪莲,我们一定要携手游一趟南疆北疆!
s
snowandlotus
好,带上阿满:)
盈盈一笑间
“从明年开始,做一个幸福的人,从明年开始,乘着火车逛南疆“。本来对于新疆知之甚少,看了这个系列,萌生有机会去看看的想法。。
s
snowandlotus
盈盈一定会喜欢那里的:)
L
LinMu
好文。很想看看汉人和维吾尔族人相处的真实故事
s
snowandlotus
谢谢林诗人。其实在平时相处的时候常常想不起民族,要吃汉餐的时候想一想,

但大多时候中午都一起吃清真餐。民汉普通人之间的关系很像在美国少数族裔与白人同事之间的关系,需要注意一些,但也其乐融融。暴徒是另一回事。

S
SAR
雪莲的帖 每帖必赞
一灯可除千年暗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

看来已成历史了

L
LinMu
北疆生活条件好,而且是多民族居住地。据你所知,南疆和北疆的情形一样吗?
简丹儿
沧海桑田。故乡的发展变化真让人感动。前两天,南方转的沙漠公路视频我每条都看了,所以你的描述已不陌生。:))

非常好,雪莲,你的写作很有意义。

s
snowandlotus
谢谢阿SAR!
不具体
情系天山和冷翠烛一样,白天舍不得打开,留着晚上慢慢看。
s
snowandlotus
对,成历史了,激动:)
s
snowandlotus
谢谢丹儿,亲身经历沧海桑田本身就很有意义:)
s
snowandlotus
谢谢不具体!提醒我了,冷翠烛这个假期一定找时间看。
为人父
谢谢雪莲!改革开放后,中国一直奉行基建先行的战略,四十多年来,交通建设一直在大跃进状态。

铁路、公路,水运航空都是大跃进式的发展。现在水运项目基本饱和了,但地铁和高铁还有发展空间,未来国内的水运大项目是跨渤海桥隧,连接接辽东半岛和山东的,再就是穿越台湾海峡的隧道项目。据说要采用悬浮式隧道,这个项目正在研发中。

新疆这些年的交通建设发展极快,极大地促进了新疆旅游资源的开发。现在每年去新疆的游客达近亿人次,其中很多是自驾游,这都拜新疆交通条件改善之赐。

天用莫如龙
坐火车,坐长途客运车,坐长途货车,都是很累很累很烦的事情,当年坐过的都知道。
s
snowandlotus
南疆的几块绿洲比较暖和,其实都是宝地,只是交通不便拖了后腿。南疆的汉族大都会维语,

以前不算少,但走了好多。有几方面的原因:太远生活不方便,寂寞,文化跟不上,影响小孩教育,再就是暴乱。

如果不考虑疆独极端分子,南疆农村里的老百姓非常朴实,对毛泽东的爱戴是打心眼里的,因为毛给了他们土地,给了他们平等的权力。解放前新疆是农奴半农奴的社会,农民没有土地,地位比内地的汉族农民低多了。当然地主巴依不高兴,但还是有巴依也支持土改。五六十年代兵团的大开荒苦的是兵团人,收益的是当地的农民。当然那阵开荒时不懂科学,造成水荒,当地农民不高兴,但这并没有造成实质上的民汉矛盾。直到八十年代,民汉之间就像一家人,那时的矛盾都是邻里矛盾,跟民族无关。我有亲戚朋友一直在南疆,这都是他们的亲身感受。

胡耀邦的民族政策连少数民族都觉得不可思议,但给疆独钻了空子。后来国家减少投资补助,企业不行了,越来越穷,民族矛盾加深。也有不少内地去新疆挣快钱的人,影响很不好。

一开始疆独没有市场,但新疆高校里有一批老师民族主义情绪比较重,有些在课堂上同情疆独,二三十年下来培养了很多疆独支持者。另外由于太穷,而疆独组织那边有资金,办学经班,有补助,还号召孩子们不要去公立学校,包括全维语的公立学校。所以好多孩子都只上学经班,没学其它的基础知识,长大后没法工作,后来成为疆独的主力。

现在扶贫效果很好,当然也有代价,汉族还是受罪的一方,好在是短痛,看到希望了。

很高兴有人跟我聊新疆:)

s
snowandlotus
对,基建先行太重要了,南疆的手工艺品很精美,一旦通了火车,网购的成本就降低了,而且

南疆暖和,绿洲上有很多宝物,无花果、石榴、巴丹杏、红枣、樱桃,还有大米,交通好了就方便了。要想富先修路:)

s
snowandlotus
是呀,又累又烦,想想早先还要靠毛驴呢:)
L
LinMu
看过一些录像,令我错愕的是很多维族中年人不懂汉语
s
snowandlotus
对,以前汉语课不是必须上的,很多偏一点的学校根本就不开,

直到2016年疆独教材被发现后,才开始强制每所学校都要有汉语课,之后在校的小孩才学汉语。所以不光是中年人,连好多二十来岁的年轻人都不会。社会在发展,怎么也得有语言基础呀。

不过,我打算等闲一点了学些维语,好听懂木卡姆:)

L
LinMu
首先是教育上的失败,是国策问题。其实在我眼里胡耀邦是个很开明的人,可能在民族政策上放得太开了。听说过史诗木卡姆
s
snowandlotus
民族政策不是放得太开,而是自宫。木卡姆有几个不同的风格,都好听,服装舞蹈也好看。
为人父
想起了阿凡提。:)
s
snowandlotus
民族政策不是放得太开,而是自宫。木卡姆有几个不同的风格,都好听,服装舞蹈也好看。
南方古猿
赞雪莲好文。说得对,路不能修得太直

Australia's Longest Straight Road (据说司机很容易犯困)

 

南方古猿
既然问到维吾尔人,那就介绍一位维吾尔族海归学者,我曾经熟悉的朋友,尊敬的师长

【一席】伊弟利斯:沙漠考古

 

大家 伊弟利斯 小河公主的微笑

 

访新疆文物考古人——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

http://www.silkroads.org.cn/portal.php?mod=view&aid=10936

 

新疆维吾尔族考古专家伊弟利斯的沙漠苦旅

http://news.sohu.com/20080509/n256751052.shtml

 

伊弟利斯丨小河墓地:罗布荒原上的中西文明交融之谜

https://www.sohu.com/a/445624955_669279

南方古猿
还在论证中的红旗河工程,一旦建成将造福新疆各族百姓

中国耗资40000亿打造红旗河工程,西北地区将变塞下江南

 

s
snowandlotus
我认识的一个医生下了手术台就又去乡下问诊,在直直的大路上睡着了,车还继续开,

开到路尽头有一个转弯,人仰马翻,车报废了,人命大,从翻倒的车里爬出来居然没事,也吓醒了:)

为人父
这几个视频太好了!
为人父
这个项目据说还在论证中,并没有做前期规划。
流水小桥
进疆自驾,公路不错。在南疆沿吐和高速开很爽。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我们走了

和田到阿拉尔一段,常年维护沙漠公路着实不易!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33674/201912/3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