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说“这里啥都有、何必去那里”只是我的一个玩笑模式,其唯一原因就是为一时出不了远门寻找自我安慰。
在纽约JFK机场排队拿登机牌时验证了之前与老婆开的玩笑,队伍里前后左右都是黑人,只有我一个人不是黑人。甚至连柜台里面,除了有一个貌似颜色比较深的阿三,别的都彻底是墨墨黑的。
看来没有像我这样的游客去那里,也好,就喜欢去这种没游客的地方旅游。
排队只有二十来号人,窗口倒开了五、六个,但进展仍然慢得出奇。每个窗口都在查打印文件、查电脑、出示手机上的什么东西,里面的工作人员还会互相讨论,甚至走到几个柜台之外与别的工作人员讨论,彷佛每个旅客都有各种问题、每个都是疑难杂症。
这把我也弄得紧张起来了,连忙在脑中整理一下自己的文件:护照、目的地的电子签证、电子机票打印件、疫苗证明、PCR检验证书、黄热病证书、驾照、国际驾照,有用的备用的都在,前面这些人到底为什么那么麻烦?
这是塞内加尔航空公司飞往首都达卡的航班,唯一能看出的差别是前面的旅客行李都特别多,看看柜台上方的显示,好像这个航班允许三件免费托运行李,现在一般的航空公司只允许一到两件托运行李,不少航空公司连一件都要付费。
轮到我时我递上护照,里面的工作人员要求我出示核酸检测报告,我从一叠打印纸的第一张抽出PCR报告,她看得蛮仔细的,看完之后连同两张登机牌一起交了给我,前后绝对没超过一分钟。
弄得我相当失落,为什么我就这么好糊弄?前面的人每个都要花十分钟。
到了登机口发现飞机延迟一个小时起飞。这班飞机是从巴尔迪摩起飞的,经停纽约后再飞往达卡,这样能把华盛顿地区与纽约地区的旅客一网打尽,人家一个小航空公司要维持一条国际航线不容易。
坐登记口前的旅客多了些,但只有我一个非黑人的状况没有改变,只是黑人更多了。这样挺好,没问题,我喜欢。
登记后发现人坐得挺满的,不过后来去机舱尾部向空姐要杯水喝时才发现,飞机的后半部空空荡荡,几乎没人。我赶紧搬到后面坐,不但是舒服,疫情时期能与别的旅客离远些也很重要。
飞机时间不到七个小时,与飞法国差不多距离。飞机上有一顿晚饭与早饭,都挺难吃的,也许这就是塞内加尔的餐饮水平了,得下调一些期待值。
飞机挺新的,但两个厕所的门都破损严重,有一个里面甚至没有手纸。老婆不愿陪我去老少边穷国家是有道理的,如果不是像我这样对任何异域风情都抱有极大的兴趣,大可不必这样花钱吃苦。
没错,很贵,去非洲比去欧洲贵百分之五十到一百。
不过飞机上挺干净的,包括厕所,比飞印度与中国的航班都干净。
1. 纽约肯尼迪机场
2。 纽约肯尼迪机场
4
5
6
7。塞内加尔首都达卡
8。塞内加尔首都达卡
9
(二)
非洲的北部、东部、南部我都去过,就是没去过西部。
按说西非离美国最近,一跨过大西洋就到,反而去的人最少,因为它既不像北部有丰富的历史人文,也不想东部与南部有丰富的动物资源,西非基本上不算旅游观光地。
而且西非幅员辽阔、签证不易。
在当前的疫情形势下,绝大多数的西非国家除了本来的签证难度之外,更有入境后隔离的要求,有些索性不开放。
最容易进的就是对美国免签证的塞内加尔与提供电子签证的象牙海岸,我的第一次西非行就以这两国为目标。
其实来过西非两次,都是经停转机,没出机场,记得一次是多哥、另一次是加纳。西非因地处要冲,去中东、东非都有可能会经停。
我在塞内加尔的卡达转机先去象牙海岸的阿比让,回程再玩塞内加尔。
达卡机场很新、很干净、很安静,比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机场好得太多,那里又暗又挤又脏又乱,老婆每次想攻击落后国家都以那里为标靶。
到目前为止在达卡看到的黑人给我的印象是,整洁、优雅、守规矩、慢斯条理。总算看到几个白人了,有一个甚至是纽约来的,可惜他不是去象牙海岸的。
达卡去阿比让的飞机坐得满多了,我被安排了一个中间的座位,不过后舱最后几排还是空的,起飞前我就移了过去。
飞行两个半小时之后到阿比让。我疫情之中到过不止十个国家,这还是第一次在入关前被要求做新冠快速检测,而且做完之后要坐那里等,直到结果出来之后才能离开检测大厅。迪拜机场也要求检测,但检测完就把人放走了,如果是阳性也没办法,那样的检测形同虚设。
测完新冠后总算能入关了,但入关前拿电子签证的旅客还要排一个队,这个队虽不长,但很慢。这里一大半是白人,也有少数黑人,甚至出现了几个中国人。听这些人的谈话(中国人说话总那么大声,五米开外都能听得清清楚楚),像是在这里做生意的,又像是从埃塞俄比亚来的。
这里像是很严格的样子,几个黑人好像还有一些麻烦。这让我真的有点紧张,领登机牌时的“紧张”是假的,现在则是真的。好在轮到我时又像是非常简单,拍个照,打印出一页签证贴到护照上。办事人员在找地方贴签证时我对他说:“最后一页”,他翻到最后一页后还想往前找找看,我说:“对不起,没有了。“他既理解又同情地看看我,点点头。
某些国家要求护照至少有两个空白页与半年以上的有效期,如果这里也有这样的要求的话我就只好大江歌罢掉头东了。
不过我总认为某些国家将打印出来的签证贴上护照活活地占去一页的做法既霸道又愚蠢(尤其是一次性签证的话),都这样干的话我的护照三年都用不到。
出海关后联系好的司机巴卡举着写有我名字的硬纸牌已经等在外面了,在象牙海岸的几天都是坐他的车。
象牙海岸的官名叫“科特迪瓦”。
10。达卡机场
11。 达卡机场
12。达卡飞象牙海岸首都阿比让的航班
13。阿比让机场的新冠检测
14。 阿比让机场的新冠检测
15。阿比让机场的接驳大巴
16。阿比让机场凭e-visa拿正式签证
17。 阿比让旅馆的餐厅
18。 阿比让旅馆餐厅的晚餐,Yassa Poulet。
你这一趟跑的收获蛮大。我唯一可以和你比的,90年代中就去过塞内加尔。那是去俱乐部度假,人土风情几乎没有。
当年有西非五国的共同签证。另外,好像冈比亚,毛塔,多哥,布基纳法索,也是落地签。
塞内加尔的首都,中文一般译为“达喀尔”,以免与孟加拉首都相混。“科特迪瓦”其实就是法文“象牙海岸”的音译。
期待其首都巨型拱顶教堂。
国家数目众多,较难去,去过的人极少,不是一般大众化的旅游目的地,很多人都不知道在哪里,这些都是走遍全球的旅行家所喜爱的特点。这两个国家都是法语非洲国家,象牙海岸的前首都阿比让和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都有“西非小巴黎”的美誉。
西非这些国家我基本上一个个查过它们的签证要求,共同签证好像是没有了,冈比亚、毛里塔尼亚、多哥也不是落地签了(对美国公民)。
中文译名我一般都自己看着办的,不大介意通行译法,以后就叫达喀尔吧。
在象牙海岸的圣母大教堂里花了很长时间,以后会写到。
不然老婆那里通不过。
上个月去意大利呆了十天,感恩节要去伦敦、巴黎,不能老是去“老少边穷地区”了。
不过对我来说幸运的是两者我都很喜欢。
我是先到塞内加尔,要eTA。然后冈比亚落地签。毛塔是在达喀尔办的,用了两天。马里事先办好。在巴马科办布基纳法索,再到瓦加办象牙海岸,多哥,贝宁等西非五国,又办了加纳的。。。尼日利亚也只能事先办好。
我和你太太站一边,对老少边穷地区没什么兴趣。看看你的游记就满足了。
对于走遍全球的旅行家来说,难度最大的应该就是西非和中非的国家,西亚和北非的一些国家,还有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上的一些岛国,都不是一般游客能容易去的地方。
不过好在我的兴致比较高、好奇心很强,现在已经到了这样一个地步:不觉得有不值得去的地方。所以前途光明:)
后来定居在北极。问她还想去哪,她说太空。我以为是说说玩玩的,她说已经付了费,十万美金,甚至培训都做过了。
那绝对不是我会做的事!:)
我曾经把西非作为典型,说我自己是没动力去那儿的:北非南非东非都去过,因为事先就知道要去看什么。西非根本不知道要去看什么,于是也就从没想要去过。可是最近有个反例促使我反思了。这个例子就是阿富汗和巴基斯坦。
我从前也好几次说过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是自己不想去的地方,巴基斯坦还想看看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的文明遗迹,阿富汗自从巴米扬大佛毁了以后,我就完全没有去那儿的动力,其实2014年夏天曾经有机会去的,我自己放弃了。今年夏天在家没事,翻翻丝绸之路的书,于是突然就很向往从喀什走巴基斯坦北部,顺便看南部的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再往西走喀布尔-赫拉特,往北走没去过的两个中亚国土库曼和塔吉克,连路线都规划好了 (当然不可能是一次走下来)。于是现在是跃跃欲试,把丝绸之路走全。
反思下来,我旅行是知识驱动的,不是好奇心驱动的。好奇心驱动的旅行是“我不知道哪儿,于是我要去”。我这种知识驱动的,是“我不知道哪儿,于是我不去”。想去某个地方的动机,是因为书上看到过,想要实地看看。好奇心驱动的旅行,可以没有边界。知识驱动的旅行,以自己的认知范围为极限,不会超出有限的认知范围。这就是区别。看来我是需要拓宽知识面,才能找到新的动机。
知识驱动、或是好奇心驱动。
知识驱动涉及个人的能力、而好奇心驱动则涉及个人的天性。
我个人更加喜欢知识驱动的旅游。我为了看意大利那些博物馆,将文艺复兴前后各流派、各代表人物、重要代表作品、人物的历史与特点、作品的历史地位与特色、各博物馆的藏品情况、等等,花了大量时间大致搞清脉络,最后看展就像印证学习成果一样。
但缺乏好奇心驱动的话国家数超过一百二十后旅游会难以为继。
最近接触了两个完成了全部国家的旅行者,觉得他们蛮浅薄的,远不及这里的几个大拿。
马里的泥土大清真寺
象牙海岸世界最大的教堂
刚果低地大猩猩与大象同框
问题在于你走了一百多个国家后除非打住了,不然继续下去的话,后半场的国家从一般意义来说必然不如前半场精彩,要不然它们就该出现在前半场了。如果是好奇心驱动的话,并不会在意别人的看法(诸如这地方有啥意思啊;送我去也不去;没有啥像样的景点啊;花钱买罪受;等等)。看到这些陌生的国家本身就已经足够了,我常常怀着“朝闻道”的心情。
阿富汗是个例外,LVFAN把它当成自己的前十,我至少当成前五十或三十。还有也门、也门、也门!:)
(一)
说“这里啥都有、何必去那里”只是我的一个玩笑模式,其唯一原因就是为一时出不了远门寻找自我安慰。
在纽约JFK机场排队拿登机牌时验证了之前与老婆开的玩笑,队伍里前后左右都是黑人,只有我一个人不是黑人。甚至连柜台里面,除了有一个貌似颜色比较深的阿三,别的都彻底是墨墨黑的。
看来没有像我这样的游客去那里,也好,就喜欢去这种没游客的地方旅游。
排队只有二十来号人,窗口倒开了五、六个,但进展仍然慢得出奇。每个窗口都在查打印文件、查电脑、出示手机上的什么东西,里面的工作人员还会互相讨论,甚至走到几个柜台之外与别的工作人员讨论,彷佛每个旅客都有各种问题、每个都是疑难杂症。
这把我也弄得紧张起来了,连忙在脑中整理一下自己的文件:护照、目的地的电子签证、电子机票打印件、疫苗证明、PCR检验证书、黄热病证书、驾照、国际驾照,有用的备用的都在,前面这些人到底为什么那么麻烦?
这是塞内加尔航空公司飞往首都达卡的航班,唯一能看出的差别是前面的旅客行李都特别多,看看柜台上方的显示,好像这个航班允许三件免费托运行李,现在一般的航空公司只允许一到两件托运行李,不少航空公司连一件都要付费。
轮到我时我递上护照,里面的工作人员要求我出示核酸检测报告,我从一叠打印纸的第一张抽出PCR报告,她看得蛮仔细的,看完之后连同两张登机牌一起交了给我,前后绝对没超过一分钟。
弄得我相当失落,为什么我就这么好糊弄?前面的人每个都要花十分钟。
到了登机口发现飞机延迟一个小时起飞。这班飞机是从巴尔迪摩起飞的,经停纽约后再飞往达卡,这样能把华盛顿地区与纽约地区的旅客一网打尽,人家一个小航空公司要维持一条国际航线不容易。
坐登记口前的旅客多了些,但只有我一个非黑人的状况没有改变,只是黑人更多了。这样挺好,没问题,我喜欢。
登记后发现人坐得挺满的,不过后来去机舱尾部向空姐要杯水喝时才发现,飞机的后半部空空荡荡,几乎没人。我赶紧搬到后面坐,不但是舒服,疫情时期能与别的旅客离远些也很重要。
飞机时间不到七个小时,与飞法国差不多距离。飞机上有一顿晚饭与早饭,都挺难吃的,也许这就是塞内加尔的餐饮水平了,得下调一些期待值。
飞机挺新的,但两个厕所的门都破损严重,有一个里面甚至没有手纸。老婆不愿陪我去老少边穷国家是有道理的,如果不是像我这样对任何异域风情都抱有极大的兴趣,大可不必这样花钱吃苦。
没错,很贵,去非洲比去欧洲贵百分之五十到一百。
不过飞机上挺干净的,包括厕所,比飞印度与中国的航班都干净。
1. 纽约肯尼迪机场
2。 纽约肯尼迪机场
4
5
6
7。塞内加尔首都达卡
8。塞内加尔首都达卡
9
(二)
非洲的北部、东部、南部我都去过,就是没去过西部。
按说西非离美国最近,一跨过大西洋就到,反而去的人最少,因为它既不像北部有丰富的历史人文,也不想东部与南部有丰富的动物资源,西非基本上不算旅游观光地。
而且西非幅员辽阔、签证不易。
在当前的疫情形势下,绝大多数的西非国家除了本来的签证难度之外,更有入境后隔离的要求,有些索性不开放。
最容易进的就是对美国免签证的塞内加尔与提供电子签证的象牙海岸,我的第一次西非行就以这两国为目标。
其实来过西非两次,都是经停转机,没出机场,记得一次是多哥、另一次是加纳。西非因地处要冲,去中东、东非都有可能会经停。
我在塞内加尔的卡达转机先去象牙海岸的阿比让,回程再玩塞内加尔。
达卡机场很新、很干净、很安静,比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机场好得太多,那里又暗又挤又脏又乱,老婆每次想攻击落后国家都以那里为标靶。
到目前为止在达卡看到的黑人给我的印象是,整洁、优雅、守规矩、慢斯条理。总算看到几个白人了,有一个甚至是纽约来的,可惜他不是去象牙海岸的。
达卡去阿比让的飞机坐得满多了,我被安排了一个中间的座位,不过后舱最后几排还是空的,起飞前我就移了过去。
飞行两个半小时之后到阿比让。我疫情之中到过不止十个国家,这还是第一次在入关前被要求做新冠快速检测,而且做完之后要坐那里等,直到结果出来之后才能离开检测大厅。迪拜机场也要求检测,但检测完就把人放走了,如果是阳性也没办法,那样的检测形同虚设。
测完新冠后总算能入关了,但入关前拿电子签证的旅客还要排一个队,这个队虽不长,但很慢。这里一大半是白人,也有少数黑人,甚至出现了几个中国人。听这些人的谈话(中国人说话总那么大声,五米开外都能听得清清楚楚),像是在这里做生意的,又像是从埃塞俄比亚来的。
这里像是很严格的样子,几个黑人好像还有一些麻烦。这让我真的有点紧张,领登机牌时的“紧张”是假的,现在则是真的。好在轮到我时又像是非常简单,拍个照,打印出一页签证贴到护照上。办事人员在找地方贴签证时我对他说:“最后一页”,他翻到最后一页后还想往前找找看,我说:“对不起,没有了。“他既理解又同情地看看我,点点头。
某些国家要求护照至少有两个空白页与半年以上的有效期,如果这里也有这样的要求的话我就只好大江歌罢掉头东了。
不过我总认为某些国家将打印出来的签证贴上护照活活地占去一页的做法既霸道又愚蠢(尤其是一次性签证的话),都这样干的话我的护照三年都用不到。
出海关后联系好的司机巴卡举着写有我名字的硬纸牌已经等在外面了,在象牙海岸的几天都是坐他的车。
象牙海岸的官名叫“科特迪瓦”。
10。达卡机场
11。 达卡机场
12。达卡飞象牙海岸首都阿比让的航班
13。阿比让机场的新冠检测
14。 阿比让机场的新冠检测
15。阿比让机场的接驳大巴
16。阿比让机场凭e-visa拿正式签证
17。 阿比让旅馆的餐厅
18。 阿比让旅馆餐厅的晚餐,Yassa Poulet。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西非之行 (一) 我的阿富汗导游诺一家人逃出了阿富汗 隐藏的珍珠,殖民古城昆卡 人类文明的摇篮,库尔德斯坦(五·完)---- 我为什么去库尔德斯坦 人类文明的摇篮,库尔德斯坦(四)----萨达姆的阴魂
你这一趟跑的收获蛮大。我唯一可以和你比的,90年代中就去过塞内加尔。那是去俱乐部度假,人土风情几乎没有。
当年有西非五国的共同签证。另外,好像冈比亚,毛塔,多哥,布基纳法索,也是落地签。
塞内加尔的首都,中文一般译为“达喀尔”,以免与孟加拉首都相混。“科特迪瓦”其实就是法文“象牙海岸”的音译。
期待其首都巨型拱顶教堂。
国家数目众多,较难去,去过的人极少,不是一般大众化的旅游目的地,很多人都不知道在哪里,这些都是走遍全球的旅行家所喜爱的特点。这两个国家都是法语非洲国家,象牙海岸的前首都阿比让和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都有“西非小巴黎”的美誉。
西非这些国家我基本上一个个查过它们的签证要求,共同签证好像是没有了,冈比亚、毛里塔尼亚、多哥也不是落地签了(对美国公民)。
中文译名我一般都自己看着办的,不大介意通行译法,以后就叫达喀尔吧。
在象牙海岸的圣母大教堂里花了很长时间,以后会写到。
不然老婆那里通不过。
上个月去意大利呆了十天,感恩节要去伦敦、巴黎,不能老是去“老少边穷地区”了。
不过对我来说幸运的是两者我都很喜欢。
我是先到塞内加尔,要eTA。然后冈比亚落地签。毛塔是在达喀尔办的,用了两天。马里事先办好。在巴马科办布基纳法索,再到瓦加办象牙海岸,多哥,贝宁等西非五国,又办了加纳的。。。尼日利亚也只能事先办好。
我和你太太站一边,对老少边穷地区没什么兴趣。看看你的游记就满足了。
对于走遍全球的旅行家来说,难度最大的应该就是西非和中非的国家,西亚和北非的一些国家,还有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上的一些岛国,都不是一般游客能容易去的地方。
不过好在我的兴致比较高、好奇心很强,现在已经到了这样一个地步:不觉得有不值得去的地方。所以前途光明:)
后来定居在北极。问她还想去哪,她说太空。我以为是说说玩玩的,她说已经付了费,十万美金,甚至培训都做过了。
那绝对不是我会做的事!:)
我曾经把西非作为典型,说我自己是没动力去那儿的:北非南非东非都去过,因为事先就知道要去看什么。西非根本不知道要去看什么,于是也就从没想要去过。可是最近有个反例促使我反思了。这个例子就是阿富汗和巴基斯坦。
我从前也好几次说过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是自己不想去的地方,巴基斯坦还想看看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的文明遗迹,阿富汗自从巴米扬大佛毁了以后,我就完全没有去那儿的动力,其实2014年夏天曾经有机会去的,我自己放弃了。今年夏天在家没事,翻翻丝绸之路的书,于是突然就很向往从喀什走巴基斯坦北部,顺便看南部的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再往西走喀布尔-赫拉特,往北走没去过的两个中亚国土库曼和塔吉克,连路线都规划好了 (当然不可能是一次走下来)。于是现在是跃跃欲试,把丝绸之路走全。
反思下来,我旅行是知识驱动的,不是好奇心驱动的。好奇心驱动的旅行是“我不知道哪儿,于是我要去”。我这种知识驱动的,是“我不知道哪儿,于是我不去”。想去某个地方的动机,是因为书上看到过,想要实地看看。好奇心驱动的旅行,可以没有边界。知识驱动的旅行,以自己的认知范围为极限,不会超出有限的认知范围。这就是区别。看来我是需要拓宽知识面,才能找到新的动机。
知识驱动、或是好奇心驱动。
知识驱动涉及个人的能力、而好奇心驱动则涉及个人的天性。
我个人更加喜欢知识驱动的旅游。我为了看意大利那些博物馆,将文艺复兴前后各流派、各代表人物、重要代表作品、人物的历史与特点、作品的历史地位与特色、各博物馆的藏品情况、等等,花了大量时间大致搞清脉络,最后看展就像印证学习成果一样。
但缺乏好奇心驱动的话国家数超过一百二十后旅游会难以为继。
最近接触了两个完成了全部国家的旅行者,觉得他们蛮浅薄的,远不及这里的几个大拿。
马里的泥土大清真寺
象牙海岸世界最大的教堂
刚果低地大猩猩与大象同框
问题在于你走了一百多个国家后除非打住了,不然继续下去的话,后半场的国家从一般意义来说必然不如前半场精彩,要不然它们就该出现在前半场了。如果是好奇心驱动的话,并不会在意别人的看法(诸如这地方有啥意思啊;送我去也不去;没有啥像样的景点啊;花钱买罪受;等等)。看到这些陌生的国家本身就已经足够了,我常常怀着“朝闻道”的心情。
阿富汗是个例外,LVFAN把它当成自己的前十,我至少当成前五十或三十。还有也门、也门、也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