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小孩不该问,而是大人没法答。很多问题的答案就在长大后的经验中,用语言是无法传递的。人不能太依赖于语言中的概念,逻辑和思维,这都是对于更高追求的障碍。思考是必不可少的,但更重要的是从手指的方向找到月亮。手指能做的是有限的。语言的作用是有限的,不能只在语言里打转。一点俗人浅见而已,不值辩驳 :-)
小乘大乘的关系至少在我们外人眼里,仍然都是佛教。那么佛教中人把他解释成小学,大学,也是可以的。 基督教如果与小乘大乘类比的话,可以比作天主教和新教的关系。在广义上讲,他们都算作基督信仰,他们尽管有很多仪轨教义的分别,但核心的信仰是基本一致的。而犹太教和基督教,理论上算作两个不同的宗教了,有很多共同的元素,但核心的信仰有了很大的不同。
基督教虽然也是分裂了很多的门派,但是目前的趋势是,我们希望回归到原始的标准上去,也就是以圣经为标准,而不是以后来各自的体悟为标准。所以,原始的经典成为了重要的依据。当然,这个原始的经典和一些基本的神学框架也是在2世纪3世纪才完整的被共同认可的。
所以,从历史的脉络审查最初的神学框架是很正常的,我们非常接受这样的审查。而且我的观点是,一个确定的体系在最初的时候基础理论应该就完善了。即使后面有分歧,应该是在细枝末节上面的。比如,圣经中没有玛丽亚的崇拜,所以新教徒不会去拜玛丽亚。新教里受洗是该点水礼,还是浸水礼,这个就属于仪轨上的争议。
那么佛教徒全盘接受最后的义理有问题吗?我同意赵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我只是从我的角度和习惯来看这个问题而已。最终,信者恒信。
先澄清一点,净土众生并没有摆脱无明,属于第二种状态。只有两种状态,没有第三种。
一、涅槃退转
涅槃众生会不会再起无明(退转),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好,可以说是根本大问,显示了仁兄的慧根(呵呵)。在《楞严经》上,富楼那尊者问的和微尘兄一样露骨,他说:如果菩提上能突然生起无明,佛陀你老人家已经证得菩提,什么时候会再起无明呢?
佛的回答不谈。我直接说说我的理解。问这个问题的前提是,假设涅槃轮回都在时间之内,众生先涅槃,然后起无明,然后再涅槃,然后当然再起无明。
但遗憾的是,涅盘和无明都在时间之外。涅槃的状态没有时间(我的理解),无明起于时间之先(逻辑上的)。所以,这个问题的前提是不成立的,套句科学的词叫什么来着?佯谬。
佛法为什么要说无始无明,这里无始的意思是不是很久很久很久很久之前的意思呢?未必是。我想它的意思是无明先于时间,所以无所谓开始和结束。
我们的头脑,天生是用来解释我们生存的这个尺度的世界。量子世界的逻辑已经想不清楚,何况是涅槃境界?所以佛不让我们浪费精力去理解经验世界之外的道理,我认为是对的。涅槃之后到底什么样?还是等涅槃了之后再说。
二、第一因
逻辑上的第一因是无始无明。时间上的起初,佛法里可能真的没有。
在古人的世界观里,绝大多数都有一个时间上的“起初”。比如盘古开天辟地,神创造天地等。中国有一个少数民族,在它的创世童话里,第一对夫妻是从鱼肚子里生出来的,这个故事无非也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于“起初”的质疑。鸡生蛋,蛋生鸡,总有第一只鸡或者第一个蛋吧?总得有第一个人吧?
借用一下康德哲学,人生下来,我们就戴着时空的眼睛,我们注定要把事件填补在时间序列里,也注定了人们要不断追问“起初”。佛法也许是唯一没有“起初”的世界观,它不符合常识,但却未必是错的。
大小乘佛教虽然都叫佛教,但是它们的差别远比基督教和天主教大的多。至少基督教和天主教信奉的圣经基本一致,这是基础。但是大小乘佛教没有这样的基础。小乘佛教的经典,大乘承认。大乘佛教的经典小乘不承认。这种情况恰如基督教承认犹太教信奉的旧约,犹太教却不承认基督教信奉的新约一样。
正因为如此,所以大小乘佛教虽然都叫佛教,它们更像两种宗教,而不是同一宗教的两个分支。也正因为如此,大小乘佛教无法回到标准,因为不能存在统一的标准(经典)。请想想基督教和犹太教是否能回到统一的标准?
然而,大乘佛教八大宗派,因为有统一的经典,所以原始的传统一直都在,无需回归。一般人似乎有这么一种印象,好像大乘佛法处于极端混乱的状态,完全没有标准,这是近代佛法乱像导致的误解。其实,大乘佛法不但有统一认定的经典,甚至有统一认定的注解(类似天主教的此经)。如果没有这样的严谨,佛法如此灵活,早就不知道分裂成什么样子了。但事实恰恰相反,中国几千年佛教史,八大宗一直维持着教义上的统一。
跟基督教(新教)目前分裂的几千个教派比一比,就知道这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
原先我确实以为只有两个状态,但研究后发现,其实是三个状态。西方极乐净土是不在三界中的,也没有六道轮回。因此是一个即没有涅槃,确也不轮回的“特区式”的存在。“其国众生,皆是阿鞞跋致。”,“无有众苦,但受诸乐。”。因此可以看作是摆脱轮回之苦除了涅槃之境之外的绝佳去处。
这个特区的存在,包括念佛灭罪与传统佛教的基本教义比,确实比较另类。
如果佛教的十二因缘是依据时间的,那么有果必然有因,按经典因果律,没有时间,因果律就会崩溃。
如果没有时间,有果依然必然有因,因为未被无明影响众生已在/涅槃的众生(果),被无明影响已轮回的众生(果)。只是这个因果不一定依附时间的先后而成立。
确实,我们无法想象理解超验的东西。所以,这里的答案只有,不可知,不回答,这也是佛陀的原意。就是避开它,不讨论。
基督教和犹太教由于耶稣的身份,本身神学的框架已经发生了改变,所以犹太教否定基督教是很正常的事。而且犹太教本身的种族和地域联系也和基督教不可能是同一宗教。而既然大小乘都承认原始经典,从原始经典里看看佛陀说过什么,没有问题。到后来大乘发展了自己的理论,小乘不认,但从大乘信徒角度依然接受,也没问题。即使关于净土实有的问题,大乘自己也争论过相当长的时间。
四谛十二因缘都是小乘法,不是大乘了义说。当然,用因缘法描述现象世界很有效的,但用因缘法去理解涅槃境界,那就不合适了。理性有它的局限。康德二律背反把这件事讲的挺清楚,跟佛陀在毒箭喻里表达的意思是一致的。
净土里面是分四层的,最低的是凡圣同居土,也就是一般凡夫和菩萨共同居住的地方。凡夫当然是在三界以内的。无有众苦但受诸乐,六道里的天道就是如此,不需要出三界。阿鞞跋致是不退转的意思,是说极乐世界众生的修行不会后退。
现在网上资料这么杂乱,能这么快整理成这个样子,已经很不错了。
至于小乘大乘哪个能解释,我其实都想听。当然,超验的无法解释,我也接受。 关于净土,您只要看一下入净土是否还轮回就行了。另外,西方极乐净土是在三界之外的,而兜率净土是在三界之内的。这个还是有区别的。您化生莲花,又不退转,也没有恶道,如何轮回呢?
小乘否定大乘中自救的方法吗?我一个局外人的印象是,各类佛经认为,条条道路通罗马,是相互补充的关系。
高中比喻轮回,大学比喻解脱。极乐世界就是一所升学率百分之百的高中,虽然解脱率百分之百,没有一个落下来第二年补习的(比喻再入轮回),但在这个学校里学习的,还是高中生,不能算大学生,对吧?
再假如,如果我们这个世界的人寿命特别长,又有佛陀亲自一对一指导,保证每个人都能开悟解脱,我们这个世界就跟极乐世界差不多乐。然而,在每个具体的人解脱之前,他还是六道众生,并没有脱离轮回。
(7)净土宗为圆中之圆、顿中之顿
在此末法浊世,即使天台、华严所讲圆教顿法,与净土宗相比,亦属渐教。盖以往生极乐为目的之净土宗,其教义显明即便临终一念称佛,亦能脱离六道轮回
https://plb.tw/gb/huijing_6_in.aspx?mid=17&id=955&cid=208&chk=0955d808-02cc-4a52-87e9-6b2df2da2f51
念佛法门,只要信愿坚固,以己念力,及阿弥陀佛宏愿之大威力,即可带业往生,一生彼国,即得横超三界,永脱轮回
https://www.zgfxy.cn/yjcg/xslw/content_434
神如果不给人逻辑,不许杀人就会和可以杀人不冲突,神和人的立约就毫无意义。
彼佛国土,诸往生者,具足如是清净色身,诸妙音声,神通功德。所处宫殿,衣服饮食,众妙华香,庄严之具,犹第六天自然之物。若欲食时,七宝钵器,自然在前。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明月、真珠,如是诸钵,随意而至。百味饮食,自然盈满。
极乐世界的凡夫有身体,这个身体还是要吃东西的。吃东西是欲界众生的特点,到了色界就已经以禅悦为食,不需要吃东西。到了无色界干脆连身体都没有,就只是一个纯粹精神。可见极乐世界的凡夫不但没有出三界,甚至连欲界都没有出离。
“一生彼国,即得横超三界,永脱轮回”。这话说的也没错。比如你真考入了一所升学率百分之百的高中。你爸爸就会说:孩子啊,你只要进入这所中学读书,就等于迈进了大学的门槛。当然,净土宗对净土法门赞誉有加,有时候说的话容易让人误解。可是对于一个熟读净土五经的人,在约定俗成的语境下,是不会有这种误解的。
谢谢你的认真。
而且极乐世界的众生都是男人,就是说还有性别区分。假如真的解脱了,那是不需要饮食,也没有性别的区分。好比观世音菩萨,想现什么身就现什么身?极乐世界的众生是做不到这一点的。做不到就是不自由,不自由就是没有解脱。
如果进入这个保送大学的中学,就肯定能上大学,那不就是说明你已经在大学的路上这样状态吗?按照你的观点,1,轮回中(大学外),2,涅槃(大学)3,净土(保送大学)。从涅槃的角度,你可以说这是没有涅槃的状态。而从脱离轮回,进入涅槃的前提,这个状态就是既没有轮回,也没涅槃的状态不是吗?吃饭不一定是有欲才吃啊, 按照佛教的话术,没有贪著心,可以看为相。
所以,吃不吃饭,穿不穿衣,都可以理解为形式。关键是有没有轮回。没有恶道,没有轮回,那就是第三种状态了。
立约、辩论,这些行为未必需要逻辑。当然有逻辑更好,没有逻辑也无妨。
不是小孩不该问,而是大人没法答。很多问题的答案就在长大后的经验中,用语言是无法传递的。人不能太依赖于语言中的概念,逻辑和思维,这都是对于更高追求的障碍。思考是必不可少的,但更重要的是从手指的方向找到月亮。手指能做的是有限的。语言的作用是有限的,不能只在语言里打转。一点俗人浅见而已,不值辩驳 :-)
小乘大乘的关系至少在我们外人眼里,仍然都是佛教。那么佛教中人把他解释成小学,大学,也是可以的。
基督教如果与小乘大乘类比的话,可以比作天主教和新教的关系。在广义上讲,他们都算作基督信仰,他们尽管有很多仪轨教义的分别,但核心的信仰是基本一致的。而犹太教和基督教,理论上算作两个不同的宗教了,有很多共同的元素,但核心的信仰有了很大的不同。
基督教虽然也是分裂了很多的门派,但是目前的趋势是,我们希望回归到原始的标准上去,也就是以圣经为标准,而不是以后来各自的体悟为标准。所以,原始的经典成为了重要的依据。当然,这个原始的经典和一些基本的神学框架也是在2世纪3世纪才完整的被共同认可的。
所以,从历史的脉络审查最初的神学框架是很正常的,我们非常接受这样的审查。而且我的观点是,一个确定的体系在最初的时候基础理论应该就完善了。即使后面有分歧,应该是在细枝末节上面的。比如,圣经中没有玛丽亚的崇拜,所以新教徒不会去拜玛丽亚。新教里受洗是该点水礼,还是浸水礼,这个就属于仪轨上的争议。
那么佛教徒全盘接受最后的义理有问题吗?我同意赵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我只是从我的角度和习惯来看这个问题而已。最终,信者恒信。
先澄清一点,净土众生并没有摆脱无明,属于第二种状态。只有两种状态,没有第三种。
一、涅槃退转
涅槃众生会不会再起无明(退转),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好,可以说是根本大问,显示了仁兄的慧根(呵呵)。在《楞严经》上,富楼那尊者问的和微尘兄一样露骨,他说:如果菩提上能突然生起无明,佛陀你老人家已经证得菩提,什么时候会再起无明呢?
佛的回答不谈。我直接说说我的理解。问这个问题的前提是,假设涅槃轮回都在时间之内,众生先涅槃,然后起无明,然后再涅槃,然后当然再起无明。
但遗憾的是,涅盘和无明都在时间之外。涅槃的状态没有时间(我的理解),无明起于时间之先(逻辑上的)。所以,这个问题的前提是不成立的,套句科学的词叫什么来着?佯谬。
佛法为什么要说无始无明,这里无始的意思是不是很久很久很久很久之前的意思呢?未必是。我想它的意思是无明先于时间,所以无所谓开始和结束。
我们的头脑,天生是用来解释我们生存的这个尺度的世界。量子世界的逻辑已经想不清楚,何况是涅槃境界?所以佛不让我们浪费精力去理解经验世界之外的道理,我认为是对的。涅槃之后到底什么样?还是等涅槃了之后再说。
二、第一因
逻辑上的第一因是无始无明。时间上的起初,佛法里可能真的没有。
在古人的世界观里,绝大多数都有一个时间上的“起初”。比如盘古开天辟地,神创造天地等。中国有一个少数民族,在它的创世童话里,第一对夫妻是从鱼肚子里生出来的,这个故事无非也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于“起初”的质疑。鸡生蛋,蛋生鸡,总有第一只鸡或者第一个蛋吧?总得有第一个人吧?
借用一下康德哲学,人生下来,我们就戴着时空的眼睛,我们注定要把事件填补在时间序列里,也注定了人们要不断追问“起初”。佛法也许是唯一没有“起初”的世界观,它不符合常识,但却未必是错的。
大小乘佛教虽然都叫佛教,但是它们的差别远比基督教和天主教大的多。至少基督教和天主教信奉的圣经基本一致,这是基础。但是大小乘佛教没有这样的基础。小乘佛教的经典,大乘承认。大乘佛教的经典小乘不承认。这种情况恰如基督教承认犹太教信奉的旧约,犹太教却不承认基督教信奉的新约一样。
正因为如此,所以大小乘佛教虽然都叫佛教,它们更像两种宗教,而不是同一宗教的两个分支。也正因为如此,大小乘佛教无法回到标准,因为不能存在统一的标准(经典)。请想想基督教和犹太教是否能回到统一的标准?
然而,大乘佛教八大宗派,因为有统一的经典,所以原始的传统一直都在,无需回归。一般人似乎有这么一种印象,好像大乘佛法处于极端混乱的状态,完全没有标准,这是近代佛法乱像导致的误解。其实,大乘佛法不但有统一认定的经典,甚至有统一认定的注解(类似天主教的此经)。如果没有这样的严谨,佛法如此灵活,早就不知道分裂成什么样子了。但事实恰恰相反,中国几千年佛教史,八大宗一直维持着教义上的统一。
跟基督教(新教)目前分裂的几千个教派比一比,就知道这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
原先我确实以为只有两个状态,但研究后发现,其实是三个状态。西方极乐净土是不在三界中的,也没有六道轮回。因此是一个即没有涅槃,确也不轮回的“特区式”的存在。“其国众生,皆是阿鞞跋致。”,“无有众苦,但受诸乐。”。因此可以看作是摆脱轮回之苦除了涅槃之境之外的绝佳去处。
这个特区的存在,包括念佛灭罪与传统佛教的基本教义比,确实比较另类。
如果佛教的十二因缘是依据时间的,那么有果必然有因,按经典因果律,没有时间,因果律就会崩溃。
如果没有时间,有果依然必然有因,因为未被无明影响众生已在/涅槃的众生(果),被无明影响已轮回的众生(果)。只是这个因果不一定依附时间的先后而成立。
确实,我们无法想象理解超验的东西。所以,这里的答案只有,不可知,不回答,这也是佛陀的原意。就是避开它,不讨论。
基督教和犹太教由于耶稣的身份,本身神学的框架已经发生了改变,所以犹太教否定基督教是很正常的事。而且犹太教本身的种族和地域联系也和基督教不可能是同一宗教。而既然大小乘都承认原始经典,从原始经典里看看佛陀说过什么,没有问题。到后来大乘发展了自己的理论,小乘不认,但从大乘信徒角度依然接受,也没问题。即使关于净土实有的问题,大乘自己也争论过相当长的时间。
四谛十二因缘都是小乘法,不是大乘了义说。当然,用因缘法描述现象世界很有效的,但用因缘法去理解涅槃境界,那就不合适了。理性有它的局限。康德二律背反把这件事讲的挺清楚,跟佛陀在毒箭喻里表达的意思是一致的。
净土里面是分四层的,最低的是凡圣同居土,也就是一般凡夫和菩萨共同居住的地方。凡夫当然是在三界以内的。无有众苦但受诸乐,六道里的天道就是如此,不需要出三界。阿鞞跋致是不退转的意思,是说极乐世界众生的修行不会后退。
现在网上资料这么杂乱,能这么快整理成这个样子,已经很不错了。
至于小乘大乘哪个能解释,我其实都想听。当然,超验的无法解释,我也接受。
关于净土,您只要看一下入净土是否还轮回就行了。另外,西方极乐净土是在三界之外的,而兜率净土是在三界之内的。这个还是有区别的。您化生莲花,又不退转,也没有恶道,如何轮回呢?
小乘否定大乘中自救的方法吗?我一个局外人的印象是,各类佛经认为,条条道路通罗马,是相互补充的关系。
高中比喻轮回,大学比喻解脱。极乐世界就是一所升学率百分之百的高中,虽然解脱率百分之百,没有一个落下来第二年补习的(比喻再入轮回),但在这个学校里学习的,还是高中生,不能算大学生,对吧?
再假如,如果我们这个世界的人寿命特别长,又有佛陀亲自一对一指导,保证每个人都能开悟解脱,我们这个世界就跟极乐世界差不多乐。然而,在每个具体的人解脱之前,他还是六道众生,并没有脱离轮回。
(7)净土宗为圆中之圆、顿中之顿
在此末法浊世,即使天台、华严所讲圆教顿法,与净土宗相比,亦属渐教。盖以往生极乐为目的之净土宗,其教义显明即便临终一念称佛,亦能脱离六道轮回
https://plb.tw/gb/huijing_6_in.aspx?mid=17&id=955&cid=208&chk=0955d808-02cc-4a52-87e9-6b2df2da2f51
念佛法门,只要信愿坚固,以己念力,及阿弥陀佛宏愿之大威力,即可带业往生,一生彼国,即得横超三界,永脱轮回
https://www.zgfxy.cn/yjcg/xslw/content_434
神如果不给人逻辑,不许杀人就会和可以杀人不冲突,神和人的立约就毫无意义。
彼佛国土,诸往生者,具足如是清净色身,诸妙音声,神通功德。所处宫殿,衣服饮食,众妙华香,庄严之具,犹第六天自然之物。若欲食时,七宝钵器,自然在前。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明月、真珠,如是诸钵,随意而至。百味饮食,自然盈满。
极乐世界的凡夫有身体,这个身体还是要吃东西的。吃东西是欲界众生的特点,到了色界就已经以禅悦为食,不需要吃东西。到了无色界干脆连身体都没有,就只是一个纯粹精神。可见极乐世界的凡夫不但没有出三界,甚至连欲界都没有出离。
“一生彼国,即得横超三界,永脱轮回”。这话说的也没错。比如你真考入了一所升学率百分之百的高中。你爸爸就会说:孩子啊,你只要进入这所中学读书,就等于迈进了大学的门槛。当然,净土宗对净土法门赞誉有加,有时候说的话容易让人误解。可是对于一个熟读净土五经的人,在约定俗成的语境下,是不会有这种误解的。
谢谢你的认真。
而且极乐世界的众生都是男人,就是说还有性别区分。假如真的解脱了,那是不需要饮食,也没有性别的区分。好比观世音菩萨,想现什么身就现什么身?极乐世界的众生是做不到这一点的。做不到就是不自由,不自由就是没有解脱。
如果进入这个保送大学的中学,就肯定能上大学,那不就是说明你已经在大学的路上这样状态吗?按照你的观点,1,轮回中(大学外),2,涅槃(大学)3,净土(保送大学)。从涅槃的角度,你可以说这是没有涅槃的状态。而从脱离轮回,进入涅槃的前提,这个状态就是既没有轮回,也没涅槃的状态不是吗?吃饭不一定是有欲才吃啊, 按照佛教的话术,没有贪著心,可以看为相。

所以,吃不吃饭,穿不穿衣,都可以理解为形式。关键是有没有轮回。没有恶道,没有轮回,那就是第三种状态了。
立约、辩论,这些行为未必需要逻辑。当然有逻辑更好,没有逻辑也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