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天山(十二)记忆与期待中的果子

s
snowandlotus
楼主 (文学峸)

 

很少有人吃过阿图什新鲜、熟透的无花果。阿图什位于新疆的西南端,离喀什很近,比乌鲁木齐晚一个时区。自一千多年前引入波斯的无花果之后,阿图什便成了西域赫赫有名的无花果之乡。

 

一直对无花果念念不忘,是缘于阿图什的一位克尔克孜族大哥。他属于聪敏过人那一类的语言天才,对汉语的运用比绝大多数汉族还好,谈话中尽显睿智,还总引经据典地用些古文。

 

第一次见面是在库尔勒开会时,我们分在一个小组,会上、会下都在一起。因他说话咬文嚼字的像掉书袋,小组里另一位组员听着费劲,便讽刺他把一句简单的话给说得这么复杂。他呢,得意地把这当作恭维,继续大段大段旁征博引地卖弄他的文采。我在一旁连连赞叹:实在是有天赋,而且记性真好,那么大段的古文呢!于是接下来的几天中,我就一直拽着他,他走哪我跟哪,听他高谈阔论,间歇地同他斗嘴,激烈之处都情不自禁哈哈大笑,甚是畅快。

 

有一次,在走廊上,我正跟他讲着话,不小心被人撞了个趔趄。那人其实也是忙着说话,没在意,还继续一边说着一边往前走。他立刻就沉下脸,大步地过去挡住那人,一定要人家道了歉才罢休,然后转头柔声地问我疼不疼,又用他那本身学医的目光审视着我,断定我确实没事才舒了一口气,那呵护的神态令我动容。从小就盼着有个哥哥,眼前的他仿佛就是了!他也的确待我如兄:几天的会议期间,他细心地盯着我的饮食,唐僧一样地啰嗦着营养成分,防止我胡吃海喝,头疼我只要是好吃的就没个哈数地往嘴里塞。看他与嫂子的合影,标准的才子佳人,他也满脸的知足,说等孩子长大了,就专心地养花、读书、写字。

 

离开新疆的前一天,我焦头烂额地办理转让房产、搬家、收拾行李,一堆琐事。脑子里正盘算着还有哪些事要赶紧做完,听到敲门声,还以为搬家公司的人到了,打开门一看是他,满头大汗地抱着一个纸箱子。原来,他天还没亮就跑到阿图什郊区的无花果园,摘了一箱熟透的果子,马不停蹄地扛上飞机,一下飞机就直奔我家,接下来还要赶去开会。他放下箱子,顾不得擦汗,着急地嘱咐道:果子是熟透的,不能放,一定得两、三个小时内吃完。看我点头答应,他立刻就笑了,这才连忙说开会要迟到了,来不及喝水,转身就往楼下跑。

 

我拿起一个果子放进嘴里,甜糯的就像微凝的蜂蜜,入口即化,满口留香,跟店里买的太不一样了,简直甜到骨子里:这才是名副其实的“树上的糖包子”,而其浓郁的清香则顺着口腔充盈到头腔又沉入心脾,让憨憨的“糖包子”带上一股清奇的仙气。这是伊甸园才有的果子啊!我干脆就把这“糖包子”当饭吃,又赶紧把剩下的放进冰箱,却还是挡不住这些娇贵的宝贝迅速坏掉。挑出一些留给父母,第二天一大早,把剩下的带到北京给弟弟时,已经全部坏光。我又心疼又沮丧,弟弟善解人意地说:看到就算吃到了。

 

那是满满的一箱情谊啊,可我竟然没顾得上请他吃顿饭。本想一到美国就给他打电话,可当时的话费是一分钟三块多美金,心疼了一阵,终究没打。又过了些日子,那个小小的电话本居然找不着了。几年前,试着打电话到他原单位,人说单位早已打散重组,查无此人。唉,人生诸多遗憾。下次回去,无论如何也要去趟阿图什,找寻他,见他一面。

 

这些年,曾买过无数次无花果,甭说不像阿图什的味道,连普通的水果甜味都不够,肯定是为了存放,还半生时就摘的。

 

一个朋友家里有棵无花果树,连续好些年,都是眼睁睁地看着树上结满果子也没能吃到过,去年总算从松鼠和鹿的嘴里枪了几个下来。我听了心里一动,在网上研究了好几天,最后选定加州一家农场的网站,介绍上写着是伊朗品种,猜应该跟阿图什的差不多。等今年收到后一看,是个带根的光溜溜的直杆,有点担心到底活没活。拿起附带的说明书,上面印的全是我不认识它、它也不认识我的字母,弄不清到底是阿拉伯文还是伊朗文。不禁好笑,卖家真不拿我当外人呀,可这疫情期间,我到哪找人翻译。算了,种树不就那么回事吗。找了块阳光充足的地方,三下五除二地刨好坑,拿过树根比了比大小、深浅,垫好营养土,就种了进去。然后每日惦记着,又多操一份心。

 

过了些天,哇,冒出了一粒粒的小嫩芽,活了!再过些天,小嫩芽变成了小绿叶,这样的形状看着就眼熟了,乌鲁木齐民族饭馆门口的大花盆里长的就是这个样子。心里美滋滋地过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到院子里一看,差点晕过去:小绿叶都被什么东西给啃光了!估计是鹿。太可恶了!心疼地来回抚摸着又变成光杆的宝贝苗,既是抚慰小苗的创伤,也是抚慰自己的小心脏:还能长出叶子吗?会不会过了季节?恨恨地跺了跺脚,赶紧跑到店里买回网子,把小苗给围了起来,然后每日巡逻,查看进展。过了些天,谢天谢地,又有新的小芽冒了出来,这才松了一口气。春天结束的时候,小苗长出了巴掌长的三个小枝、几片小叶子,可怜巴巴的样儿,一点结果子的迹象都没有。卖家网站上标明了第二年结果,果然今年没戏了。

 

一个夏天、大半个秋天过去了,在网子的护卫下,小苗的枝杈有胳膊那么长了,叶子也多了些。由衷的欣慰:一分照料就有一分成效啊。

 

前些天看到一篇文章里有句话:春有华才能秋有实。我这春天才种的小苗,不知道能不能熬过这个冬天,来年能不能有春华。不对,来年也不会有,应该直接就结果......这样想着,抬脚走到小苗旁,琢磨着该怎样护它过冬,猛然间看到枝叶间有个蚕豆大的小绿球,青涩的样子,可爱极了。又仔细一看,枝杈间还有几个小球:哇,居然直接就有秋实了!想伸手去摸,又停在了半空,怕摸坏了。是该浇点水,还是施点肥?阳光够不够,风大不大,天凉不凉?一时间都不知道该怎么宝贝它们才好。乖,我这就去查,看看该怎么帮你过冬。可刚查明白,还没准备好,气温陡然降了下去,小苗的叶子就打卷、变干、掉落,小绿球眼瞅着就要夭折。赶忙用碎木屑堆起来围住,等扫了树叶再包一层,尽量让它在里边暖和一点,希望就没问题了。

 

跟无花果苗同时种下的还有一棵石榴苗,也买自同一家网站,也是伊朗品种,收到时只有筷子那么细。大半年的时间,虽然没见长高多少,主干稍粗了点,枝条也密了。小苗靠在我插在旁边的竹竿上,仍然显得弱不禁风,不由得担心明年会不会开花,尽管网站上写着明年结果。

 

秋冬季节的乌鲁木齐街头,常摆着一排排火红的石榴,大都是甜的,也有讨人喜爱的酸甜味,还有酸酸甜甜的石榴汁。由于成熟晚,又经放,能一直吃到冬天,所以石榴得了个好听的别名:“冬天的宝石”。据说石榴石适合冬天戴,难到其中有关联?这些石榴来自南疆的喀什与和田,在张骞时就已经盛名,不知道再早是不是也引自波斯。

 

曾经跟很多人描述石榴的甜,只有一位小时候随叔叔移民来美的伊朗同事听得懂,他会心地笑着、回忆着,跟我一起神往那份怎么都吃不到的甜蜜。奇怪,美国明明进口着世界各地的各种美味水果,连库尔勒香梨都有,怎么就不见甜石榴?难到那么多采购员就都爱吃酸的?

 

我把果树网站的链接发给伊朗同事,他看完介绍,惊喜极了:那种无花果和石榴正好都是他家乡的品种。三十多年前,才十几岁的他曾陪叔叔开车跑遍了周围的几个州,找过很多个农场,最后,只好放弃了石榴,买了当时仅有的那种无花果苗。果树虽然早已枝繁叶茂,每年也都硕果累累,仍遗憾不是心目中的味道。也是,美中不足今方信,终究意难平。于是他也赶紧下单。我心下甚喜:太好了,以后碰到难题就可以向他讨教,要是他也不行,还有个高手叔叔呢。

 

看着这两棵小苗,心里暗自憧憬:等树够大的时候,就学那位波斯诗人,在树荫下,一卷诗,一块干粮,加上夜光杯,在微风中聆听来自家乡的歌唱。

 

2021年11月18日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情系天山(十一)网墙 情系天山(十)争吵 情系天山(九)绿葡萄、紫葡萄 情系天山(八)秋蝉与其它 情系天山(七)羊毛出在羊身上
我倒想起围城中钱钟书说,写旧诗的人都不说读新诗,写新诗的人都说读旧诗。
好像在新疆长大的汉人都爱说新疆,如果在北京或河南长大的人,不会特别的去说北京或河南。这个很有意思。
V
Vivian32817
这就是生活的样子!
青雨紫烟
在家上班最大的一个改变就是开始养花偶尔种菜 草木是有灵性懂得回报的

虽然还没有完全变成绿手指 至少养活了一些 很有成就感

有情有义的好文!

唐静安
从没吃过新鲜无花果。
唐静安
写旧诗的不如写新诗的诚实。

s
snowandlotus
才子要想弄明白,就去新疆吧:)
青雨紫烟
因为他们在新疆是少数民族 就像在美的华人总爱思乡一样 尤其这两三年的疫情 很久没见爹娘了
s
snowandlotus
生活中的温馨,那些年,尤为可贵。谢谢薇薇:)
s
snowandlotus
谢谢青雨,养植物比养娃容易多了:)
s
snowandlotus
去阿图什吃!要不等几年,我的结的果子松鼠跟鹿都吃不下了,就有咱的了:)
s
snowandlotus
有道理:)
我对新疆一直不是特别喜欢。因为小时候看电影维族女孩我不喜欢。我后来对新疆的感情全部在羊肉串上。太美妙啦。
s
snowandlotus
那都是大美女呀!你喜欢吃的?好,请!

全是吃的 :)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8464/202104/28846.html

 

雨女
追读了你所有的博文。看来你对新疆好熟悉。无花果店里有卖。就是不甜。所以我们一般买无花果干吃。比新鲜的甜。
V
Vivian32817
我觉得

写旧诗的觉得自己比写新诗的行。

唐静安
雪莲,依我的感觉,假以时日,我们是可以同游新疆的。
天啊,你的嘴是世界最幸福的器官。问世间情是何物,堪叫人如此大吃。
南方古猿
谢雪莲分享美好的回忆

记得1990年9月,随教科文丝路考察团从敦煌一路走到喀什。到喀什后,专门安排一天去阿图什,去看莫尔佛塔。也去了果园,品尝新鲜的无花果。我不是特别喜欢吃无花果。但是对在果园中,大家在地毯上席地而坐,一起品尝热馕,奶茶,和各种瓜果的气氛很是怀念。

阿图什市 (https://baike.so.com/doc/5639704-5852334.html

为人父
写的真好!幸福的日子就是满怀憧憬,相信明天会比今天更好,还有就是身边总有让人感到温暖的人。

那位克尔克孜族大哥就是给人温暖的人。

中间小谢
記得我之前寫過的李老師曾告诉過我们,新疆的許多作物都比内地的大一號。
S
SAR
当年seniors讲日本设备紧凑小巧,苏联的庞大结实,再看美国vs日本的产车,地域环境都反映在其产品里。比较不同地域的民歌无不反

当年seniors讲日本设备紧凑小巧,苏联的庞大结实,再看美国vs日本的产车,地域环境都反映在其产品里。比较不同地域的中国民歌,或旷远悠长,或小巧婉转… 无不反映着原产地的风貌地理

为人父
比如新疆和田大枣。:)
S
SAR
小地方,如小岛 isolated地区,易于…,周遭环境悄然塑造着生活其中的人们的外表和心态…
中间小谢
還真是。有次看中國民间音樂的科教片,由北到南,江南水鄉的調子一響起,完全换了風格,

跟當地的風土特性完全吻合。

 

s
snowandlotus
你在国内多方便,飞到新疆去吃吧:)
s
snowandlotus
太谢谢了!我在新疆生活了二十多年呢。无花果和石榴都是让我特别望洋兴叹的水果,吃不到呀!
s
snowandlotus
你喜欢水分多的,是吗?无花果水分少,所以才叫糖包子:)

古猿,把你在新疆的见闻也写下来吧,走过那么多的地方,不写,太可惜了。

 

s
snowandlotus
是呀,所以总想还他的人情,可惜这些年回去的行程都由不得我,实在没机会。
s
snowandlotus
太同意两位的对比讨论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发出的林林总总也就有了差别:)
s
snowandlotus
那种枣是大,但也有小枣:)还有一种白色的小枣只有普通枣的核那么大,甜极了,可惜市场上没有卖的
s
snowandlotus
我听过一个讲座,介绍陕甘宁一带的花儿,就是这个思路。还有一次讲黄河号子

《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在各地的演变,很有意思:)

南方古猿
大概是吧

现在专心搬砖,weekday不上网了。周末来看看。

南方古猿
借雪莲宝地,加个无花果之乡的古代莫尔佛塔的链接。关心佛教史的朋友可能有兴趣

谒莫尔佛塔 (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4/1/282745.shtm)

莫尔佛塔(https://baike.sogou.com/v50908678.htm)

莫尔佛塔的佛光 • 曹山僧众“重走玄奘路”之六(完结篇)(http://csbjs.99.com/201809/4656.html)

 

阿图什市 (https://baike.so.com/doc/5639704-5852334.html

s
snowandlotus
如山先生在吗,"春有华才能秋有实",借用了,谢谢!
s
snowandlotus
谢谢介绍,可能跟库车的佛塔一脉相承。
简丹儿
今后去去找找大哥吧,你应该能找到。而上次说的给我寄葡萄干的小妹,却可能找不着了…

我连名字都记不起来了。:(

S
SAR
这个有意思,希望能听到不同的演绎…
S
SAR
你再看看各国文化特色的节日、传统玩具特点
s
snowandlotus
我也有想不起名字的,而且名单还在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