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的CUSPEA学子虽然是极端,但是被很多人看好的很多CUSPEA出来的最后表现平平也的确跌破很多人的眼睛。
有人说CUSPEA考试全国1000人录取100,我不知道后面的情况,第一届CUSPEA时学校送了6人出去考,5人被录取了。似乎录取率还是不低的。当然学校事先有预考,先考英文,然后就是模拟考试了。考过的才送出去。选出去考的绝对是系里的尖子。但是老3届多点吧。
然后呢,CUSPEA毕业的表现真的是跌破我们的眼睛。除了一位最后到某个3流大学做教授外,其他人基本上不怎么的。这种3流大学去做教授真的也没啥了不起的。其他的要么给别人去编程去了,要么就是post doc很长时间最后工作找不到或反复换工作越换越差。 到硅谷的也比较差。一个CUSPEA熟人到高科技公司工作level看来很低,就是个打杂的最后被layoff后一直找不到工作,我都不好意思说他是我朋友了。他们公司的人都很熟的,打听一下别人似乎对他的工作能力和与同事关系评价狠差。这的确跌破我的眼睛。还有一位CUSPEA的,到弯曲工作不到6个月被裁了,其实我那时要给他一份工作也不难,或者给他介绍一份工作也肯定可以的,但是他居然没来找我帮忙,最后回到东部找了一份part time工作。也许是丢不了面子向我求救有失他以前的学霸的优越感,求以前不怎么的学妹要工作面子上下不来了吧。
回头一看很多大学并不怎么的倒是工作很出色,即使在科研上也非常出色。比CUSPEA强很多。有人说CUSPEA的人可能一路上来都是考试学霸,毕业后突然发现不但工作不好找,而且发现工作能力比不上其他人后可能 depressed,导致其表现越来越怪。特别是工作很多年后还整天吹自己是CUSPEA出来的基本上就是这类人。其实工作以后你以前的辉煌考试成绩就没啥重要了,你能不能胜任最难的工作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还有人说CUSPEA考试好说明他们非常相信书上教的,也就是说他们的创新能力可能天生就差。你如此相信前人做的,相信书上教的, 不会ask question,不敢挑战前人的工作,怎么可能做开创性工作嘛。
不管怎么说CUSPEA出来的智商非常优秀,最后出色的也有,但是他们是万里挑一的,最后出色的比率太低了。我认识的CUSPEA出来的还没有一位表现特别优秀的。几乎都跌破我原来对他们的期望,我们行业里比较出名的大陆来的没有一位是Cuspea出来的, 也许硅谷不够大,我认识的人不多,不能反映真实情况,哈哈
这里的家长推崇学霸,我发现学霸工作后表现其实并不怎么的。倒是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人工作上更容易成功。这也许值得 得引起重视。
物理我感觉是很难刷成顶级的一门学科。到了大学学物理一下子就深入了,因为选学物理的一定要是很热爱的
本来在国内当教授后来移民加拿大,就一直做杂活直到找到我家领导,领导说他干活很认真的,也肯吃苦专研新技术,就是胆小怕担责任,啥都不敢说。感觉就是在国外开始的经历磨掉了斗志锐气
很不容易,命运更会被社会环境历史左右。
我遇见过几个,应该都是出色的学子,对那个时代的人,进academic做教授是情怀,进华尔街是最后的稻草。能做博后的不会上街,和今天是完全不一样。
对他们还是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背景下评价比较好些
就是有人对学生mean,但也不会遮天了。
学生也可以换教授。
就很差,上大学学其他学科的话,有时也需要这些知识的。
以前我也是按照中国教育那种想法想的,以为没问题,发现自己孩子差到什么程度,才知道怎么回事的。
我国内的硕士导师,美国的博士导师加师母都是CUSPEA出来的,都还在物理领域当教授,都混得很不错。其中一个已经是院士。当然他们在的CUSPEA微信群里面很多人已经不做物理了。读书时候系里还有一个华人教授,科大少年班的,当初是CUSPEA出题以后负责解题提供标准答案的学生,现在也混得很好。
美国stem 教育不可思议。老二竟然在学积分变换,真的是大跃进,这样子真就让学生失去学习探索的欲望了。超级填鸭。
最可悲的是,再烂的体系,也不会被纠正
高中学数学又刹不住闸,家门口大学学了不少课。。。
幸亏高中有个数学club老师对他特别好,跟他聊很多事,让自己信心满满,兴趣越来越大。
两人现在还经常联系。
和化学出来的,成功的不少
这就导致了录取偏差。我认识那位其实专业并不是很强,但是英语不错,结果大三就出来读博士,有点拔苗助长。后来就一般了……
从它的录取,可以比较容易地看出小中“硬核”方面到底有多卷,卷到什么程度才能被MIT卷进去。。。
你这又是“谈A,为什么没有D?为什么G不重要?”的思维了 LOL
能和南大物理博士毕业的朋友聊量子力学 所以我从来不觉得高中教育要太注重数理部分 这些真的能大一点提高。就俺娃高中物理按部就班大学学了物理也很感兴趣,他不认为高中基础差能阻碍学物理 反而数学是一级级上去的。
喜欢物理的,他还常压一下,说不要以为你们将来能学物理,高中物理这么简单你们考试成绩好一点不等于以后能学下来,白人娃喜欢的还会继续学。
所以说老大是实验品,小的就知道了,自己学,都是干货
话说回来,拿数学来讲,美国的教学有弊有利,我喜欢美国的教材和教学方法
对小中来说,中西如果能各取其精华,那最好不过了。
不知道他学的程度多少,数学可能我还知道一点,物理化学等等就不清楚了。好老师不一定是那种肚子里有很多货的,好老师是能把复杂讲解成简单,剩余的让学生自觉学习有问必助的老师。
课本很重要,学生学的不好,家长怎么知道是老师的原因还是学生的因素?
是虚的。要认清自己不容易
而且小孩在高中的学习时间可能只占50%或者更少,要干别的。
欠的债终归要补上,如果自己要求高的话。
有时间再详说 呵呵
到申请大学的时候会很吃惊又来不及了。。。
家长做的是了解学校的情况,再从外界了解信息,给孩子提供好的书籍。。。
复旦的CUSPEA学子虽然是极端,但是被很多人看好的很多CUSPEA出来的最后表现平平也的确跌破很多人的眼睛。
有人说CUSPEA考试全国1000人录取100,我不知道后面的情况,第一届CUSPEA时学校送了6人出去考,5人被录取了。似乎录取率还是不低的。当然学校事先有预考,先考英文,然后就是模拟考试了。考过的才送出去。选出去考的绝对是系里的尖子。但是老3届多点吧。
然后呢,CUSPEA毕业的表现真的是跌破我们的眼睛。除了一位最后到某个3流大学做教授外,其他人基本上不怎么的。这种3流大学去做教授真的也没啥了不起的。其他的要么给别人去编程去了,要么就是post doc很长时间最后工作找不到或反复换工作越换越差。 到硅谷的也比较差。一个CUSPEA熟人到高科技公司工作level看来很低,就是个打杂的最后被layoff后一直找不到工作,我都不好意思说他是我朋友了。他们公司的人都很熟的,打听一下别人似乎对他的工作能力和与同事关系评价狠差。这的确跌破我的眼睛。还有一位CUSPEA的,到弯曲工作不到6个月被裁了,其实我那时要给他一份工作也不难,或者给他介绍一份工作也肯定可以的,但是他居然没来找我帮忙,最后回到东部找了一份part time工作。也许是丢不了面子向我求救有失他以前的学霸的优越感,求以前不怎么的学妹要工作面子上下不来了吧。
回头一看很多大学并不怎么的倒是工作很出色,即使在科研上也非常出色。比CUSPEA强很多。有人说CUSPEA的人可能一路上来都是考试学霸,毕业后突然发现不但工作不好找,而且发现工作能力比不上其他人后可能 depressed,导致其表现越来越怪。特别是工作很多年后还整天吹自己是CUSPEA出来的基本上就是这类人。其实工作以后你以前的辉煌考试成绩就没啥重要了,你能不能胜任最难的工作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还有人说CUSPEA考试好说明他们非常相信书上教的,也就是说他们的创新能力可能天生就差。你如此相信前人做的,相信书上教的, 不会ask question,不敢挑战前人的工作,怎么可能做开创性工作嘛。
不管怎么说CUSPEA出来的智商非常优秀,最后出色的也有,但是他们是万里挑一的,最后出色的比率太低了。我认识的CUSPEA出来的还没有一位表现特别优秀的。几乎都跌破我原来对他们的期望,我们行业里比较出名的大陆来的没有一位是Cuspea出来的, 也许硅谷不够大,我认识的人不多,不能反映真实情况,哈哈
这里的家长推崇学霸,我发现学霸工作后表现其实并不怎么的。倒是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人工作上更容易成功。这也许值得 得引起重视。
物理我感觉是很难刷成顶级的一门学科。到了大学学物理一下子就深入了,因为选学物理的一定要是很热爱的
本来在国内当教授后来移民加拿大,就一直做杂活直到找到我家领导,领导说他干活很认真的,也肯吃苦专研新技术,就是胆小怕担责任,啥都不敢说。感觉就是在国外开始的经历磨掉了斗志锐气
很不容易,命运更会被社会环境历史左右。
我遇见过几个,应该都是出色的学子,对那个时代的人,进academic做教授是情怀,进华尔街是最后的稻草。能做博后的不会上街,和今天是完全不一样。
对他们还是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背景下评价比较好些
就是有人对学生mean,但也不会遮天了。
学生也可以换教授。
就很差,上大学学其他学科的话,有时也需要这些知识的。
以前我也是按照中国教育那种想法想的,以为没问题,发现自己孩子差到什么程度,才知道怎么回事的。
我国内的硕士导师,美国的博士导师加师母都是CUSPEA出来的,都还在物理领域当教授,都混得很不错。其中一个已经是院士。当然他们在的CUSPEA微信群里面很多人已经不做物理了。读书时候系里还有一个华人教授,科大少年班的,当初是CUSPEA出题以后负责解题提供标准答案的学生,现在也混得很好。
美国stem 教育不可思议。老二竟然在学积分变换,真的是大跃进,这样子真就让学生失去学习探索的欲望了。超级填鸭。
最可悲的是,再烂的体系,也不会被纠正
高中学数学又刹不住闸,家门口大学学了不少课。。。
幸亏高中有个数学club老师对他特别好,跟他聊很多事,让自己信心满满,兴趣越来越大。
两人现在还经常联系。
和化学出来的,成功的不少
这就导致了录取偏差。我认识那位其实专业并不是很强,但是英语不错,结果大三就出来读博士,有点拔苗助长。后来就一般了……
从它的录取,可以比较容易地看出小中“硬核”方面到底有多卷,卷到什么程度才能被MIT卷进去。。。
你这又是“谈A,为什么没有D?为什么G不重要?”的思维了 LOL
能和南大物理博士毕业的朋友聊量子力学 所以我从来不觉得高中教育要太注重数理部分 这些真的能大一点提高。就俺娃高中物理按部就班大学学了物理也很感兴趣,他不认为高中基础差能阻碍学物理 反而数学是一级级上去的。
喜欢物理的,他还常压一下,说不要以为你们将来能学物理,高中物理这么简单你们考试成绩好一点不等于以后能学下来,白人娃喜欢的还会继续学。
所以说老大是实验品,小的就知道了,自己学,都是干货
话说回来,拿数学来讲,美国的教学有弊有利,我喜欢美国的教材和教学方法
对小中来说,中西如果能各取其精华,那最好不过了。
不知道他学的程度多少,数学可能我还知道一点,物理化学等等就不清楚了。好老师不一定是那种肚子里有很多货的,好老师是能把复杂讲解成简单,剩余的让学生自觉学习有问必助的老师。
课本很重要,学生学的不好,家长怎么知道是老师的原因还是学生的因素?
是虚的。要认清自己不容易
而且小孩在高中的学习时间可能只占50%或者更少,要干别的。
欠的债终归要补上,如果自己要求高的话。
有时间再详说 呵呵
到申请大学的时候会很吃惊又来不及了。。。
家长做的是了解学校的情况,再从外界了解信息,给孩子提供好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