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给分的话,初级课考不到C就不要上中级课,这其实是对学生负责,否则进了中级课也会struggle。
雇主和研究生院找人也要用成绩来筛选人,他们脑子里都有个大拇指,比如英国人都知道牛剑的2nd class相当于英国其他大学的1st class,因为每个class的人数比例已经几百年不变,这个大拇指基本不会误导。
以前美国雇主可能也会把T10的GPA 2 或 3 自动换算成普通大学的 4,现在这些大学换了游戏规则,搞inflation,很快雇主也就不再自动换算了,以后T10 的3 就是州大的3。
我觉得美国换用新的游戏对大多数学生影响不大,只是原来top 20% 的以后要跟成绩差一些的学生混在一起,秀不出肌肉来了,但他们毕竟是少数派,而且既然你厉害那就想想别的路子去秀肌肉呗。
我观察,GPA高的大学,一般允许学生在比较晚的阶段drop课程。当你意识到GPA可能有问题,你取消课程,或者把课程转为pass/fail,当然会对最后的成绩有帮助。
其次,有些课程,拿好成绩确实容易。主要是文科。理工科也有,但是都不是核心课程。但是有些课可以用来满足毕业要求。对于要求不高的学生,可以减轻一些压力。也有一些对专业选择不确定的孩子,可以选这些课,感受一下。有些大学,干脆第一年的课程都是pass/fail,不给具体成绩。
课程的难度取决于两点,一是这门课是不是除草课,二是peer的情况。到了高阶的专业课程,非常的难,不管打分松还是严,能学下来都很不容易。
一个成功的大学生,必须要有时间跟社会接触,学会不再是个学生,而是一个成年人那样去工作生活了。成年人的世界里,已经没有GPA, 或者GPA占比大降,思维方式要有巨大转变才能冲破初高中生受GPA限制的思维模式,顺利成为独立的成年人,接轨成年人的世界。这话主要适用于高中期间的学霸.
在美国。
我觉得有“肌肉”的人也不用担心show 不出来,没有的就在大学好好磨磨,不想磨的就想想别的办法去另类公司混,哈哈
娃高中时,在我们州大,基本上修完了大学四年级的数学课。这些课的平均成绩是B,不是老师打分严格,而是学生平均水平太差。一个高中生都可以轻松拿A。
娃现在在自己的大学,经常和我说课程太难。我们是淡化GPA的家庭,感觉上,能学懂,或者能学下来,就是胜利。
也可以说你家娃太牛了,属于outliers
好奇你家娃大学的时候重新修大学数学课程了吗?还是学了更高阶的数学才觉得很难?
大学关注GPA还是可以理解的。
比如,比中国的本硕博难度大不少,可以适度松一点。
数学系的数学课跟艺术系的要求一定不同啊
但是不以数学为主专业的学生。
我说过我自己是“分控”,大学到研究生毕业也只有一门成绩没拿A。回头看其实没有必要那么纠结GPA,而是应该踏踏实实的学知识。要知道成绩好不等于学得好哈。
有了自己的教训所以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是“分控”。不过我的确也还在摸索这个“不在意”的边界应该在哪里,毕竟我自己没有经验
的版本,但是不能够跳过这门。
严格给分的话,初级课考不到C就不要上中级课,这其实是对学生负责,否则进了中级课也会struggle。
雇主和研究生院找人也要用成绩来筛选人,他们脑子里都有个大拇指,比如英国人都知道牛剑的2nd class相当于英国其他大学的1st class,因为每个class的人数比例已经几百年不变,这个大拇指基本不会误导。
以前美国雇主可能也会把T10的GPA 2 或 3 自动换算成普通大学的 4,现在这些大学换了游戏规则,搞inflation,很快雇主也就不再自动换算了,以后T10 的3 就是州大的3。
我觉得美国换用新的游戏对大多数学生影响不大,只是原来top 20% 的以后要跟成绩差一些的学生混在一起,秀不出肌肉来了,但他们毕竟是少数派,而且既然你厉害那就想想别的路子去秀肌肉呗。
我观察,GPA高的大学,一般允许学生在比较晚的阶段drop课程。当你意识到GPA可能有问题,你取消课程,或者把课程转为pass/fail,当然会对最后的成绩有帮助。
其次,有些课程,拿好成绩确实容易。主要是文科。理工科也有,但是都不是核心课程。但是有些课可以用来满足毕业要求。对于要求不高的学生,可以减轻一些压力。也有一些对专业选择不确定的孩子,可以选这些课,感受一下。有些大学,干脆第一年的课程都是pass/fail,不给具体成绩。
课程的难度取决于两点,一是这门课是不是除草课,二是peer的情况。到了高阶的专业课程,非常的难,不管打分松还是严,能学下来都很不容易。
一个成功的大学生,必须要有时间跟社会接触,学会不再是个学生,而是一个成年人那样去工作生活了。成年人的世界里,已经没有GPA, 或者GPA占比大降,思维方式要有巨大转变才能冲破初高中生受GPA限制的思维模式,顺利成为独立的成年人,接轨成年人的世界。这话主要适用于高中期间的学霸.
在美国。
我觉得有“肌肉”的人也不用担心show 不出来,没有的就在大学好好磨磨,不想磨的就想想别的办法去另类公司混,哈哈
娃高中时,在我们州大,基本上修完了大学四年级的数学课。这些课的平均成绩是B,不是老师打分严格,而是学生平均水平太差。一个高中生都可以轻松拿A。
娃现在在自己的大学,经常和我说课程太难。我们是淡化GPA的家庭,感觉上,能学懂,或者能学下来,就是胜利。
也可以说你家娃太牛了,属于outliers
好奇你家娃大学的时候重新修大学数学课程了吗?还是学了更高阶的数学才觉得很难?
大学关注GPA还是可以理解的。
比如,比中国的本硕博难度大不少,可以适度松一点。
数学系的数学课跟艺术系的要求一定不同啊
但是不以数学为主专业的学生。
我说过我自己是“分控”,大学到研究生毕业也只有一门成绩没拿A。回头看其实没有必要那么纠结GPA,而是应该踏踏实实的学知识。要知道成绩好不等于学得好哈。
有了自己的教训所以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是“分控”。不过我的确也还在摸索这个“不在意”的边界应该在哪里,毕竟我自己没有经验
的版本,但是不能够跳过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