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坐火车

南半球
楼主 (文学峸)

最近随着美国宣布撤军阿富汗,塔利班士气大振,立刻在全国攻城略地,大有一统阿富汗之势。塔利班原意为“伊斯兰教的学生”,也可意译为神学士,是发源于阿富汗的坎大哈地区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组织。这些新闻让我想起多年前在巴基斯坦坐火车,和伊斯兰神学士们的一场邂逅。

当时我从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坐火车去位于阿拉伯海边的卡拉奇。开往卡拉奇的快车傍晚6点钟发车,准点到达卡拉奇的时间是第二天傍晚8点半,列车将运行26个小时。巴基斯坦的铁路系统没有像印度般令人眼花缭乱的车厢等级,当天的列车只有硬卧和硬座两种车厢,长途旅行坐在冷清的软卧包厢中常常会很无聊,而普通车厢里三教九流的人群中往往藏龙卧虎,只要你留意好自己的钱袋和行李,在那儿倒能体会到真正的当地风土人情。

列车6点半准时出发,车内虽然不算拥挤,但也有九成满座。我的铺位是在上铺,放好行李,在下铺坐定。我这个唯一的外国人很快就成了大家瞩目的对象,斜对面一个满口络腮胡子,知识份子模样的中年人用英语首先开了腔:“中国人?”在得到了肯定的回答之后,他用当地话说了什么,周围的人都向我露出了友好的微笑,旁边一个工人模样的大个子还向我树起了大姆指。那会英语的中年人告诉我,中国是巴基斯坦的好朋友,知道我是中国人,大家多为能有我同行而感到荣幸。我虽然常常在海外旅行,但像今天这样,因为是中国人而受到如此热情的礼遇倒还是第一回,颇有些受宠若惊的味道。

大家脸上的笑容还没有退去,那中年人的第二个问题就来了:“你的宗教信仰是什么?”在这世界上的许多地方旅行,宗教和政治是两个十分敏感的话题。巴基斯坦是伊斯兰教的重地,据说世界头号恐怖分子本拉登仍藏身在这个国家。回头看看身后坐着一群穿阿拉伯长衫,留着大把长胡子,外形酷似本拉登的汉子,他们也都一个个用好奇的眼光注视着我。这时候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我不想说谎,但又不希望冒犯这些虔诚的伊斯兰信徒们。我抬眼朝那提问的中年人笑了笑,显然他并不满意我的笑而不答,他说了句当地话,周围的人开始叽叽喳喳地议论起来,也不知他们在说什么。

转眼之间,坐在后排的一个外形极像本拉登的汉子挤进了我坐的这排,而且直接坐到了我的身旁。他那睿智的眼睛和善地望着我,用一口标准的牛津英语聊了起来。他的名字叫阿里,曾经在英国学习古典文学,对莎士比亚的作品情有独钟,拥有文学士学位。现在是伊斯兰传教士。眼下他们一行五人准备先到卡拉奇,然后坐飞机到肯尼亚,再由陆路到索马里去传教。到索马里去?我眼前不由自主地浮现出美国电影“黑鹰坠落”里遍地废墟,暴民满街的场景,而且现在埃塞俄比亚的部队也参与了索马里的内战,形势大有一发不可收拾之势。阿里从我的面部表情看出内心的担忧,他告诉我,正是因为索马里的局势恶化,世界各国的伊斯兰教会才都派出志愿人员前往,去帮助那儿受苦受难的兄弟姐妹,他们这五个人只是整个大行动中的一个小组织。他充满自信地说,有阿拉同在,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听着他说的大行动,使我想起了令西方世界谈虎色变的基地组织和塔利班组织。

“这算不算就是圣战?”我低声问道。

“圣战?”阿里笑了,“我们是反对暴力的,反对一切形式的暴力。”他伸出自己那双手,那双一看就是细皮嫩肉的知识份子的手,“我这一辈子从来没有碰过武器,也永远不会去碰。”坐在他的身边,我渐渐地有了安全感。

坐在斜对面的中年人听着我和阿里的对话,心中还惦记着我没有回答他的那个问题。趁我们谈话的间隙,他又提起了关于我的宗教信仰的问题。看来今天不回答这个问题,他是不会放过我的。

“我没有宗教信仰。”我小心翼翼地回答。

“没有宗教信仰?!”那中年人面色大变,差点从座位上跳了起来,“一个人怎么可以没有宗教信仰?!”他已经几乎在吼叫了。

看得出阿里也被我的回答所震惊,好在他还沉得住气,“你可以有不同的宗教信仰,但不可以没有宗教信仰,这可是人类和动物的区别啊。只要你有宗教信仰,即使不同的信仰,那大家就有了交流的基础。”阿里真诚地对我说。

看着他们那副真理在手,大义凛然的样子,我那不服输,不买帐的臭脾气冒了起来。

“当今世界,伊斯兰教最大的敌人是谁?”我问道。

“是美国,是乔治-布希总统,他是当今世界最大的魔鬼。”他们二人几乎异口同声地说。

“你们巴基斯坦最好的朋友是谁?”我又问道。

“是中国。”这又是一个没有悬念的问题。

“你看,美国是现在西方世界中宗教气氛最浓的一个国家,在美国又以南方的宗教情结最重。布希总统恰恰是以宗教势力最强的南方各州为其主要票仓,宗教势力相对薄弱的北方各州倒是目前反战,反布希政府的主要力量。我想你们大概不会与布希总统和那些支持他的宗教势力有任何交流的基础吧?”我开始迂回颠覆他们关于人一定要有宗教信仰的定义。

这时窗户外的天空已黑了下来,列车正以大约每小时80公里的速度向前疾驶。车厢内开始有人围拢过来,五个传教士中另一个懂英文的人正在小声地将我的话翻译成他们的语言。

“而你们最好的朋友 --- 中国,是一个以这世界上唯一没有宗教信仰的民族 --- 汉族为主的国家。”我乘热打铁,再加一锤。

“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这是真的吗?”看着周围目瞪口呆的人群,我有些得意了。

“严格地讲,是主导中国社会的知识份子阶层没有一个主体宗教信仰。听说过孔子吗?这位生活在2500年前的智者,在学生向他请教如何侍奉鬼神时,说过一段著名的话:未知生,焉知死。从此以后敬鬼神,而远之就成了中国知识界的主流认识。”说起这些历史,我真有些自豪。“我们对一切超自然的力量怀有一种敬畏的心情,但因为搞不懂,宁愿与它保持一定的距离。所以传统的道教,印度来的佛教,你们的伊斯兰教,西方来的基督教,天主教等,都能在中国占有一席之地,可是没有一种宗教能在中国社会上占据主要地位。因为当年孔子的态度对后世的影响太深了。”

除了坐在二排卧铺上的八个人外,另有七,八个人围站在边上,列车长和乘警也在人丛中,我这些惊世骇俗的谬论把他们都牢牢地吸引住了。这些人把车厢的过道也堵住了,幸好这快车一路飞奔向前,还没有停过任何站台。

阿里仍在思索我说的话。“要是没有上帝,那我们人类是哪儿来的?”斜对面的中年人不甘示弱,用挑衅性的口气问道。

“我从来没有讲过没有上帝。”很清楚自己是在谁的地盘上,我可不敢得意忘形。“对人是由猴子变化而来的说法,我也认为难以想象。”我得先安抚一下那十多双正注视着我的眼睛。

“问题是我已走了近50个国家,看到和听到过太多不同的上帝。仅仅在中东的弹丸之地 --- 耶路萨冷,巴勒斯坦人,犹太人和阿美尼亚人就供奉着三位完全不一样的上帝。我刚从印度过来,他们则事奉着又一批根本不同的上帝。”退了二步之后,我也得进一步。

当提到印度人时,我发现周围的人都露出不屑的神情。阿里仍在沉思中,对面的中年人则不愿动脑筋,“那你说说伊斯兰教是不是最好的一种宗教?”他似乎不把我难倒,势不罢休。

“我们的习惯是无论走到哪儿,都得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在巴基斯坦,伊斯兰教就是最好的。”我可不想在这儿和人发生正面冲突。

“说说你的真实想法吧,我们都想听听。要做真正的朋友,就得坦诚相见。无论你怎么说,我们不会怪罪你的。”阿里抬起头,诚恳地望着我。“朋友们,你们说是不是?”为了让我彻底放心,他用当地话问周围的乘客们,回答他的是纷纷投向我的充满赞许和鼓励的目光。

“基督教朋友们对我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态度不耐烦,他们常常用蚂蚁作比方,说我们和上帝的关系就像蚂蚁和人类的关系。我们不可能明了上帝的计划,就象小小的蚂蚁不能理解我们人类在思考什么一样。他们的原意是希望我放弃自不量力的思考,只管相信他们的上帝就是了。不知道你们对此是怎么看的,不过他们的这个比方深深地打动了我。对蚂蚁来说,人,马,牛,狮子等上百种动物的任何一脚踩下去,都会对它们造成重大的伤亡。换句话说蚂蚁要侍奉它们的上帝的话,也是有许多选择的。但是作为蚂蚁,第一它们不可能作出什么正确的选择,第二就算它们选对了号称万物之灵的人类,又有哪个人会注意蚁穴中正在举行的种种仪式呢?我相信这世界上存在着远超人类所能认知的力量,但我真的不知道它在哪儿?它是什么?因为在它的面前,我就是那只蚂蚁,要完全认识它,至少在现在看来是完全超出了我的认知能力。只是我这只小蚂蚁不想一看见面前的一只大脚就顶礼膜拜,再说我至今还没有看见那只大脚呢。”

“那么说你什么都不知道,你不知道是谁创造了人类?你不知道上帝是谁?你不知道哪门宗教是对的?你就不想去探求这一切吗?”对面的那位中年人又开始发动攻击了,毫无疑问他是一个喜欢抬杠的人,今天他找到了对手。

“是的,我不知道你提的那些问题的确切答案,但我并不会因为自己的不知道而难为情,相反如果这个世界上像我这样承认自己无知的人多一些,那这天下就一定会太平许多。回顾历史,那一次次的战乱,一次次的人祸,难道不都是那些自以为掌握了所谓真理的人们造成的吗?!是的,我会去尽力探求答案,实际上也只有认识到自己无知的人才会去真正思考和探索。当你认为自己已经知道所有的答案后,你又怎么可能去进行任何认真的思考呢?”

“你的话对我触动很大,这种观点还是第一次听到,我还得好好想想。时间不早了,大家也该休息了。”阿里站了起来。我环顾四周,虽然大部分人仍蓄精会神地在听,但对面坐着的一位老汉已将头靠在椅背上,鼻孔中发出轻微的鼾声。我低头一看手表,时间已近11点钟了。大家有些不情愿地散去,有二人还特地走前一步,和我握了握手再离开。

巴基斯坦的硬卧车厢中不提供床单和被褥,我钻进自己的睡袋。今天话说得太多,有些兴奋。在旅行途中,宗教信仰是一个被经常问起的话题,但又是一个十分微妙和敏感的话题。说得好,话投机,可能大家立时成了好朋友;反之,轻者兴趣顿失,谈话中止;重者怒目相向,拂袖而去。像今天这样,大家一谈就是好几个小时仍意犹未尽的情况极为罕见,虽然大部分的乘客因为语言的限制,只是傍听而不能参与,但他们的眼神和肢体动作实际上在无形中给了我鼓励和支持。车厢里没有一个人对我的“奇谈怪论”流露出丝毫反感和抵触,再次证明人和动物最大的一个区别,就是人有着无穷的好奇心,就连大家普遍认为相对保守的伊斯兰教徒也不例外。

和任何一个阿拉伯国家一样,早晨天还没有亮,车厢喇叭里穿出的悠扬的祈祷声就把人吵醒了。抬起上身看了一下周围,大部分的乘客仍躺在自己的铺上,那五个传教士将自己带来的草席铺在地板上,正朝着列车前进的方向行五体投地的崇拜礼。我翻了个身,随着列车有节奏的震动,很快地重新沉入梦乡。

再次醒来时天已大亮,列车正疾速行驶在一片大平原之上。成片的麦田一望无际,孤立的树木和零散的村庄在车窗外飞快地掠过。车厢内乘客似乎比昨天少了一些,那个曾向我频频提问的中年男子已不在了,他睡得铺位空空的,大概在夜间什么时候已下车了。

这趟列车没有餐车,也不供应饭食。大家都在经过的站台上购买食品。和印度一样,在这儿一块面饼,一个鸡蛋和一杯加奶加糖的红茶就是一份典型的早餐,只要1美元还不到。整趟列车上大概只有我一个外国人,每逢我在停车时步上站台散步,还是购买食品,总有人上前来热情地打招呼。

大部分时候的谈话都是这样开始的:“中国人?”“是的。”“从哪儿过来?”“从印度。”

“啊,印度怎么样?”这时他们总是很迫切和紧张地盯着我的眼睛,等着我的回答。

“哦,印度不行,印度太脏了,不如巴基斯坦。”我不说谎,同时我也知道他们希望听到什么。既然能给人带来欢乐,那又何乐而不为呢。

我的回答每次都给人带来如释重负的解脱,发自内心的欢乐和自豪顿时涌上了他们的面庞。有人会握住我的手,“朋友,好朋友。”叫个不停;有人索性给我来个热情的拥抱,“兄弟,好兄弟。”那瞬间流露的真挚情感让人不能不感动。眼下全球化的进程日益加速,“世界是平的”论调甚嚣尘上,但民族的感情,民族的归属仍在每个人的心中有着神圣的位置,这是不容置疑的。

有些英语好的人还特地从其它车厢跑来我这儿,天南海北地胡扯。一个年近退休的老工程师告诉我,他所在的工厂是和中国合作生产坦克的,他自己就去过中国好几回,还能说几句:“你好。”“谢谢。”之类的简单中文。一位佩戴着上尉军衔的海军军官说,巴基斯坦的海军全部是由中国装备的,从每一棵螺丝钉到导弹都是从中国运来。我好奇地问他,那你们舰队的性能跟印度比比如何?他说那比印度的要强,中国是将最好的装备给巴基斯坦,有些设备中国自己还没有来得及装上自己的军舰,就先给了巴方。而俄国和美国是将二流的装备买给印度。总之在巴基斯坦民众心目中,中国是为他们两肋插刀,患难与共的最好朋友。

那二天阿里和他的传教士们又来和我聊了好一会儿,中午阿里一定要买午饭给我,盛情难却,我只能恭敬不如从命,回送他一支笔作个纪念。奇怪的是,今天从早到晚,没有任何一个人提起任何有关宗教的话题,传教士们只管自己到时间就向前方行大礼。他们闭口不谈宗教,和我聊起了家常。阿里今年38岁,已经成家11年了,夫妻感情很好,有5个孩子。令人吃惊的是,他极平静地告诉我,等他从索马里回来,就要娶第2个老婆了,是个只有24岁的姑娘。虽然早就知道伊斯兰教徒可以娶4个老婆,但在21世纪的今天,当真的有人当面若无其事地告诉我,他就要娶第2个老婆;就像有朋友告诉我,他要添第2台电视或第2台电脑一般心平气和,我的内心还是激起一环难以平静的涟漪。

“你的妻子同意吗?”我略带情绪地问他。

“是我的妻子提议的。”阿里淡淡地说,“她要操劳家务,还有5个孩子,太累。也没有时间陪伴我。再娶一位妻子对全家都好。”

话说到这个份上,所有的女权主义者大概早已要跳起来,大耳刮子掴过去了。生长的环境,所受的教育,使我们从本能上抵制这类伊斯兰式的婚姻,认为对女性不公平。但阿里平静的态度感染了我,想想现代社会里50%的离婚率,30%的孩子生活在单亲家庭里,阿里的家庭还真不能算差呢。

列车晚点了2个小时,10点半才到达终点站卡拉奇。1530公里的距离列车跑了28个小时,这快车实在不能算快。好在有那么多友好的乘客,在车上的时间过得像飞一般,不知不觉之中已到了下车的时候,我和阿里他们五个传教士一一告别。我没有信教,也不知道阿里他们信的是不是真神。但每次遇到这些真正为理想和信仰献身,而不是光想着从神那儿得好处的人,内心总会有些肃然起敬。虽然在现实世界里,这些“无私”的人往往比“自私”的人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危害。

虽然巴基斯坦的神学士和阿富汗的塔利班不可同日而语,但不可否认他们都是一棵树上结出的果实。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伊斯兰这颗树无论是移植到了西方,还是嫁接上西方文明的枝干,她都能不改初衷,代代延续。相形之下,号称有5千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就没有这样强盛的生命力,一旦移居到西方,常常到第二代就无疾而终了,这其中的奥秘值得深思。

伊斯兰堡国家清真寺

拉合尔堡

伊斯兰堡火车站

伊斯兰堡去卡拉奇的直达快车

                       传教士阿里

车站小卖部

卡拉奇真纳墓地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巴基斯坦坐火车 斯里兰卡掠影 康提佛缘奇遇记 忆新疆之行 难忘过境经历(6)从内陆去高加索
g
gx123
那伊斯兰神学士的额头上似乎烫过香洞

也坐过同一趟火车。只是反过来,从卡拉奇到拉瓦尔品第。记得同包厢的巴基斯坦人也一定要为我买饭。还在车上认识了一个军官。后来靠他通过了首都城外的宵禁岗。

d
danren
不同寻常的游记,如车轮滚滚碾轧对宗教民族历史的思考。伊斯兰教是传播到西方的,而不是移植的。相形之下,中华文化并没有在全世界得以发

其原因还是自身的,就如文中所提,第二代无疾而终,那原因是什么呢?还是自身的!就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中国人特别喜欢起一个英文名字,而其他国家的人民就不是这样,比如印巴人士,中东人士。

d
danren
他的目光与众不同。
南半球
觉得神学士的额头是一天五次磕头磕出了老茧,其他几个人也是这样。
南半球
有网友说:改革开放后出国的一大批人,自己就不懂太多中国文化,他们的后代又谈何继承。
l
laoyangdelp
38岁的阿里,已经一大把白胡子了

中国的佛教因为西方输入的无神论共产党而在中国消亡了。49年以前,连蒋总统都拜佛的。

南半球
他的眼中常带一丝忧虑。
b
borisg
very interesting conversations.
d
danren
没有说得点子上。我认为答案就在你的游记里-没有信仰!

那段你写得非常出色,因为真切!

s
snowandlotus
很有趣的经历!赞照片。很多穆斯林都是非常友善的,跟那些极端分子不是一类人。小时候清真寺清唱的唱经声从风中传来,

是悠扬、祥和与慰藉的,能一个人坐那听很久,虽然听不懂。有些时候音乐能超越语言。

我曾有个哈萨克族的邻居,跑到哈萨克斯坦看亲戚,走之前还艳羡人家可以娶四个,令他妻子担忧了好一阵,等探完亲回来后,自嘲地说还是守着这一个吧,呵呵。

d
danren
真实的声音!我们总是被一些所谓的舆论所误导并左右,人与人之间到底有多少仇恨?哪怕必须执着不同的信仰。
小黑猫
中国文化传承和输出是很欠缺,比日本都差很远。不单是信仰,而是旧的传统被打破,但新的系统没什么值得骄傲的东西,

也就谈不上继承了。

坐这趟火车的女性很少吧?好奇如果一个中国女性跟他们同一包厢,会有何待遇?

s
snowandlotus
有道理,但台湾人的后代也一样。我以为首先是汉族的文化对别的文化的影响不是主动出击式的,

而是看对方的态度,如果对方愿意融入汉文化,汉族就欢迎,同化他们。如果对方想同化汉族,汉族也能接受,就融合。

另外,面对欧美文化,汉文化(不管大陆还是港台)都不够自信,都努力调整自己而去跟对方契合,二代当然就受影响。

信仰不仅指宗教,也包含先祖与本文化,而汉文化往往把先祖、英雄人物或能带来实惠的人物给神话了,把他们当作祭拜的对象,所以我以为说汉族没有信仰不太准确。

南半球
这应该也是原因之一。
南半球
没有仪式感也是原因,我们都已经100%采用别人的发式和服装了。
南半球
我看他们的生活很清苦,不管是有意的,还是条件所迫。
南半球
Thanks。
南半球
说得对,真实的世界和媒体里的世界不是一回事。
南半球
这个问题好,火车上好像一个女性也没有看见。一个中国女性在巴基斯坦火车上,想象一下 :)
d
danren
我个人非常赞同你对汉文化和信仰的独到理解,尤其是汉文化对信仰涵盖面与人为神话的误导。
d
danren
是这篇游记写得好!能引伸出思考和反省,至少对于我是这样。谢谢你!
南半球
谢谢鼓励。
山花浪漫
写的非常细腻如小说一般,其实中国人是有信仰的,共产主义呀!有人说

这也是一种所谓的“宗教“。如同敬仰神及主一样,信仰共产主义的国家的人民,也敬仰自己的领?。如北韩,只不过共产主义不承认神及主的宗教。这样就被其他的宗教信仰所不接受和理解,认为中国人没有信仰。英国接受所有的宗教信仰,而且从小学就有宗教信仰的课程让小朋友们懂得这个世界是大千众云之地,人们有自己的选择去追求任何信仰。

南半球
世界各大宗教都有上千年的历史,共产主义真正有人信大约只有几十年的时间,不可同日而语。
选民
伊斯兰教对女性有许多约束, 但对于男人应该怎样对待女人也有严格规范, 在伊斯兰教国家旅游的单身女性是很安全的.

这个群里不就有一个旅游女侠, 单人或带着女儿走遍数个伊斯兰国家, 途中没有遭遇任何麻烦吗?

 

大多数生活在西方的人对伊斯兰教的观点是多年媒体妖化伊斯兰教的结果.

a
aChineseBostonian
关于一夫多妻的对话的确让我很惊讶

感觉是他老婆合法地雇佣了一个穷人家女孩当女佣

小黑猫
巴基斯坦不晓得,但北非某些国家对女性的骚扰是臭名昭著的。

电影678就是拍这个的。

选民
按伊斯兰法规, 男人必须对所有老婆完全平等, 没有大小, 正偏, 妻妾之分, 同样的居室, 同样的穿戴, 同样的三餐

同样所有老婆生的孩子也是完全平等, 没有正出, 庶出之分, 享受同样的生活, 同样的教育, 同样的继承权。

顾剑
你忽略了一点:他们对教内和教外的女性,态度是不一样的
红彤彤的月亮
怎么能说中国人没有信仰呢,中国人信

马列,真信假信不知道,但现在都信钱是肯定的。用不着羡慕伊斯兰千年不变,伊斯兰文明曾经在历史上有着辉煌的文明,就是因为这个不肯改变,落后于时代和现代文明。西方的基督教和天主教都随着时代有宗教改革,才有科技文明的进步。历史上的天主教也有黑暗时期。

选民
不能说伊斯兰国家没有对女性的骚扰, 但西方国家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否则怎么会有轰轰烈烈 #MeToo 运动?
绿
绿野蚂蚁
非常有意思的经历。阿里五官好看也挺高贵的样子, 可是居然才38?这白胡子。。。。。。
南半球
鉴于巴基斯坦人普遍的对华友好态度,估计中国女性在巴国旅行应该没有问题。
南半球
中国人永远不会吊死在一棵树上,这个观察是对的。
南半球
估计他属于雅利安人种。
南半球
在女人没有经济能力的地方,这样的安排有其合理性。
南半球
同意顾兄所言
f
fonsony
号称有5千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就没有这样强盛的生命力,一旦移居到西方,常常到第二代就无疾而终了,这其中的奥秘值得深思。
f
fonsony
重要的是,博主在對談時沒得罪他們的宗教
x
xsz
没啥深思的。世俗文明怎么能在异地与宗教相比。 组织结构性强的宗教都有排他性强制性及洗脑性,生存力比世俗文明强。世俗文明的个体

离开主体后进入另一个世俗文明社会的结果就是被同化。

j
jw2009
真有意思。。
j
jw2009
似乎受中国文化影响比较重的几个民众好像都没有宗教(除佛教),日本和韩国有宗教吗?
南半球
这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南半球
应该是外国人的关系,尤其是友好国家的。
南半球
和不同文化体系的人聊天,可谓旅途一大乐事。
h
hkzs
早就听说过,在巴基斯坦穆斯林眼里,没有宗教信仰的人和畜生无异。

据说和巴铁见面说一句阿拉胡阿克巴,对方立马就会对你热情似火,判若两人。

p
petlove
曾经和印度同事说,我没有宗教信仰。他惊讶地问“那你如何生活?”,我答“想怎么活就怎么活。”
南半球
佛教可是最主要的宗教之一,日本和韩国原来都是信佛教的,韩国现在好像基督教后来居上了。
南半球
回答得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