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 我收到的一本新书

铃兰听风
楼主 (文学峸)


《鸣岐吟草》 的作者是我的朋友. 此书今年 8 月份出版, 题我的名惠存, 签她的名, 送我手上.

近年, 听书, 阅网文, 读电子书, 大大多于实体书. 仍然喜欢书捧在手中的感觉, 尤其新书, 墨香轻飏, 染笔下的花草, 沁心润脾. 

《鸣岐吟草》是一本独特的书, 比普通书的 size 长些, 纸质厚实, 不计最后 3 页的照片集, 全书共 247 页, 一诗一墨宝的创作形式, 内有 75 首诗, 配有 62 幅书法. 字是此书作者丈夫的遗作, 谢先生病逝四年整. 此后, 他妻子的诗, 观云窗, 叹零丁. 

叶嘉莹, 号 “迦陵”, 在古典诗歌的汪洋中, 游戈七十余载, 为己快慰; 为人, 开门, 迎接不懂诗词的男女老少. 她平生读过的诗集, 教过的学生或诗人, 论文与著作, 多如繁星, 真真的 “九畹兰滋, 乐做诗词传灯人”.

世事奇妙, 叶嘉莹在卑诗大学 UBC “跑野马” 授课时,  与云城的一位小女子结缘, 正是《鸣岐吟草》的作者.
书的开篇, 她的序言, 颇长, 絮述与作者的因缘, “我家自来自去的堂上燕”; 而作者的自序, 也长, 她对叶老师近二十载的杖履追随, 情逾骨肉, 如何说得完? “鸣岐” 是叶嘉莹给作者取的别号.

书中不少诗, 附有叶老师的评语, 例如《丹枫》

金秋绚燦对斜晖,
辽海蓝霞鸿雁归.
心焰丹枫红似火,
橙黄橘绿愿相期.

叶老师评: 你的新作, 形象多而情意少, 意象中缺少感发. 首句 “对斜晖” 可改为 “爱斜晖”, 次句 “鸿雁归” 可改为 “有雁归”, 如何?

叶老师最喜欢鸣岐的诗是《白头吟》七绝:

吴鬓添霜不惑年,
空花如梦似轻烟.
拼将乌黑层云染,
留住芳菲在眼前.

2019 年 10 月, 巍巍的南开大学百年校庆, 紫缎飘飘, 鸣岐从云城飞抵天津, 住在迦陵学舍, 陪伴自嘲 “抓住老年尾巴” 的老太太, 过了一段日子 . 

自鸣岐向叶嘉莹表明心迹习诗, 她一首诗, 谢先生一幅字, 神雕侠侣, 亦步亦趋. 
世事无常, 谢先生中途谢幕离场. 
此手书诗稿 Poetry and Calligraphy, 乃夫妻隔空携手之作, 圆了鸣岐为妻的一个心愿. 

《鸣岐吟草》捧在我的手里, 甸甸沉; 读着, 以及, 望着挂在铃兰家墙上, 谢先生俊逸的行草, 一袭薄衣, 微风徐徐, 我的心脾, 绵绵, 醇醇. 

江上一郎
好想也有一本在手呀。。。

谢谢分享!

姚顺
《鸣岐吟草》是一本独特的书, 比普通书的 size 长些, 纸质厚实, 不计最后 3 页的照片集, 全书共 247 页, 一诗一

其实可以土一些,但并不知道“土”在哪儿取。

姚顺


“《鸣岐吟草》是一本独特的书, 比普通书的 size 长些, 纸质厚实, 不计最后 3 页的照片集, 全书共 247 页, 一诗一墨宝的创作形式, 内有 75 首诗, 配有 62 幅书法. 字是此书作者丈夫的遗作, 谢先生病逝四年整. 此后, 他妻子的诗, 观云窗, 叹零丁. ”好段落。建议去掉“宝”字。“观云窗,叹零丁”,比见到的复印页上的好许多。愿再“土”些,像你引用的方言那样。

p
papyrus
同感……

前段时候耐不住墨香 :-)

 

老键
那两行行书真漂亮
铃兰听风
知道 : )
铃兰听风
谢谢先生! 立马在底稿上改成 “一诗一墨” 了. 至于 “土”

偶尔土一土, 可以. 你知道, 我身上现代的底色太浓, 刻意不来, 慢慢学 

铃兰听风
你读过的书我很多都没看过, 这新买的

The night of speakers 书名好吸引 

铃兰听风
所见略同 : ) 谢谢
s
snowandlotus
恭喜!老师的评语让我想起“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其实挺好的句子,心境不同罢了
文革传人
谢铃兰分享,介绍。人生中的一段美好。
铃兰听风
谢谢雪莲和文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