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瓶打破了与中国人的未来

s
stonebench
楼主 (文学峸)

小谢贴的视频说,不同的语言对打碎花瓶这个事件的呈现重点不一样。比如西班牙语可能强调事件本身---花瓶状态的变化,而英文(?已经忘了)则要加上主语,更容易把注意力引向责任人。

这说明语言可以影响人的思维与判断。

俺同意。

并且语言的这个特征与文化密切相关。

同样的打破花瓶事件,汉语可能包含了不同的语言的不同侧重,可以自由调整出不同的重点。比如:

花瓶打破了。    强调花瓶本身的变化

花瓶被打破了。强调其他因素的作用

花瓶被他打破了。强调责任者

花瓶他打破了。   强调他的作为与花瓶的状态的关系

他打破了花瓶。 强调他的作为

他把花瓶打破了。强调他的作为与花瓶状态的关系。

有些句子英文有对应,有些没有。

类似的例子非常多。汉语可以根据表达重点不同来调整顺序与结构。

俺不了解其他语言。如果只比中文与英文,则大概可以说,中国人的观察与呈现方式太丰富,相对而言,英文比较单一。

强调单一的人不太容易理解其他可能的存在。

强调丰富的人如果没有特别的刺激也不会在单一方向上特别突出。

一句话如此,语言更如此,文化更加如此。

这也可以联系到中国人的科学思维。科学思维对语言的灵活度要求相当高:就是不能太灵活。如果太灵活,意思不在形式本身,注意力就会散到关系中去。这种思维很难有科学要求的单一向度的深入开掘。反过来,如果专注于形式,特别关注形式与内容的密切关系,则符合科学思维,有助于科学发展。

为什么“注意力会散到关系中去”?因为如果同一个意思可以突出的焦点太多,则通过关系来确定意思是最高效的方式。如果通过明确的形式来表达不同的重点,那么需要的形式变化就会太多。有些形式可能只在某些场合有用,普通人可能一年用不上一次。不知道又不行,知道了又不常用,徒然增加大脑负担。如果不通过明确的形式,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关联。英文也需要关联,但没有汉语这么彻底。中文几乎彻底甩掉了形式的羁绊,完全依靠互相作用来形成表义重点。

反过来。汉语思维虽然忽视单一的潜力,但如果得到合适的刺激,在单一专注方向上展开也并非不可能。

这就与中国的未来相关了。如果在科学方面有足够的刺激,中国人在科学上也应该有比较高甚至更高的成就。因为中国文化可以博,也可以约。

 

中间小谢
我的經驗之一是中文發散,英語收攏。。

English converges. It focuses in.

 Chinese diverges. It spreads out.

When you describe something, you will probably find more freedom in Chinese.

When you make an argument against something, especially when your argument is right, English is more efficient.

"他把花瓶打破了".

''把" is such a magical word. I never noticed it. Thanks again.

 

 

 

 

s
stonebench
有没有例子说明一下为什么中文发散英文收拢?
中间小谢
你帖中的例子就是。又譬如詩歌也是

唐詩空明,用英語譯一下就收緊了,意境就死了。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用英语怎麽說都雕琢。

英語詩句精警,用中文譯往往就虚了,不够力。

 名句 "A city half as old as time ",用中文怎么說?

看客2010
你讲的不无道理。额以为,清除d文化,才谈得上在科学上“有比较高甚至更高的成就”。不然都统一思想了,还怎么科学嘛。
s
stonebench
强加的东西都无法生根,肚皮充实度变化,一定有相应的思想变化。

俺相信语言的力量大于任何具体的人为的力量。

s
stonebench
第一个例子好理解

中文不强加人为的形态变化,所以空灵。

第二个例子俺感觉不到特别明显的中英差异。当然,俺也不知道中文该咋说。

 

看客2010
顺着你的思路去说的话,d文化的语言也会塑造人的思维变成和d一样的思想:)
中间小谢
第二个例子中文難於表達的原因在於

This line of poetry requires the word "time" to be a solid piece of thing like a piece of stone or a bench , only in such context "half of time" delivers its punch.

The Chinese word "時間" has too many connotations ("it spreads out"). It doesn't have that physical solidity  as its English counterpart does.

 

姚顺
角度开阔。 英文里的你像是换了心换了相,像着了正装去正餐。

用中文,好像很难。

s
stonebench
影响肯定有,但是到不了深层。随着时间变化,这种影响在变淡:)
s
stonebench
嗯,有道理。

一般来说,汉语总有办法具体化。但有些特定的概念,因为体系工作方式不同,中英文并不能完全对应。

清水河谷
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