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时的真实黑暗经历

文革传人
楼主 (文学峸)

此篇与“小报”无关,本老汉的真实经历。

停电,听说过吗?

文革中一段时间,应该是林大帅事件之后,经常停电 (咱国的一个大城市)。孩童时代的难忘经历。

后来在美国,也停过电。在美国停电,犹如世界末日。上班,车房门打不开。做饭,无“火”,冰箱里食物还有全部变质的潜力。网也只剩下手机浏览的工种,还不敢使劲“工作”,要节约上面那个小绿条,对外联络用。看NBA决赛?No Basketball Available!  如果赶上冬天,连暖气都没有,真的很末日,^_^。

文革时,停电没那么难受。当时的“文明程度”,能用婚嫁习俗注释。结婚的“嫁妆标配”是“三转一响”,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和收音机。手表是“上弦”的,自行车当然“自己行”,缝纫机是“脚踏”动力。收音机稍复杂,可以是“电子管”型,需电源。不过,到了“停电时期”,用电池的“半导体”收音机已经较普遍,所以,“文明程度”的“三转一响”都与电无关。一旦停电,就是个单纯的“照明”问题。

主要的“代用光源”是蜡烛。一根细黄瓜粗,大约20厘米高,稍锥型,下粗上细。大部分蜡烛是红色的(技术原因还是“革命原理”?)。没有“大包装”,在“副食店”论根买。电灯一旦自动熄灭,赶紧摸手电筒,找蜡烛。用火柴点着,然后,要先把蜡烛“躺倒”,散布些熔化的“蜡油”在要放置蜡烛的桌子或其他平面上,再“趁热”把蜡烛的底部摁上去。这样蜡烛就粘上“站稳了”,不会跌倒引起火灾。停电多了, 有人“重新发明”了“高灯下亮”的光学原理,动用空酒瓶,把蜡烛的底部“拧上去”,即防“倒”又扩大照明范围。

除了蜡烛之外,还有煤油灯。有的地方管那个叫“马灯”。最下面是个金属“煤油”的储罐,一根“捻子”从罐里延出来,进入罐上面有玻璃罩的“照明室”。再上面是个手提把。相比蜡烛,煤油是“供应”类物品,需要“票”,而且煤油比蜡烛贵许多,煤油灯照明在文革停电时是蜡烛的辅助手段。

因为生活的方方面面原本就与电关系不大,所以停电的“黑暗”对“革命事业”没啥太大影响。无论是学太祖四卷“雄文”,还是写批判文章,用蜡烛修正过来的“黑暗”,不怎么影响革命的继续。

用“社会主义好”那个歌的唱腔:

“文化革命好, 文化革命好,文革的黑暗全都觉不到……”

 

后注:贴在”回首“的旧帖,不记得是否在茶轩贴过,搜了一下没搜到,^_^。

姚顺
真事儿。平常心。好态度。,
江上一郎
90年代去首都民族学院宿舍大楼探朋友,一片黑,借月光抹去,远远听到大娘们聊天,隔着小院我探问:请问还等多久来电呀?

---您去几楼呀?

---17楼

----您多大年纪呀?

---???---48。

---那,您就爬楼梯吧。

 

雪晶
看着很有意思,还真是这么个理儿呢。想起小时候,物质不丰富,心里挺快乐的,哈哈
雪晶
哈哈哈
平等性
俺小时候也用过煤油灯,比蜡烛亮很多,就是味道比较大。祝传人兄周末愉快!
尘凡无忧
我上初中时晚自习的时候也时常停电,大家一般课桌里都备有一截小蜡烛,烛光摇曳的晚自习时刻。。。气氛很迷人。。。。
铃兰听风
我一直喜欢买各种造型妍美的烛台, 各种香味的蜡烛, 不为停电 : ))

文哥周末愉快

d
donau
我真不记得停电

但是我经常买各种蜡在家里。和孩子们玩TEA PARTY嘛,特别那种小白蜡60分钟的,一包100个从来家里都有。

d
donau
我觉得是我记性不好不是别的原因
树蛙瓦凹
问题:90年代那大学宿舍 是多少层高楼了???
p
papyrus
埃科曾以美国为例,演绎现代社会一旦断电,用不了多少时间,就会回到中世纪

一个类中世纪社会,断电影响当然不会很大 :-)

停电80年代还有。蜡烛之外,还见过瓦斯灯,可以算是“高科技”了 :-)

这篇以前没看过,谢传人兄分享

 

老键
多谢文革兄提醒,童年也喜欢停电,烛光摇曳下,事物柔和不少
看客2010
蜡烛那一段,一下让人回到了从前,细节一模一样:)
文革传人
文革的事儿,只要把历史记录下来,逻辑就已经在其中了,*_*。姚前辈周日开心。
文革传人
好在文革时有电梯的楼不多,而那些带电梯的楼一定是被保障供电的,^_^。谢江上兄分享,周日开心。
文革传人
写一本书,名称该是“不同文明所遭遇的不同挑战”,*_*。雪晶周日开心。
文革传人
文革时跟着家人住过一阵“集体宿舍”,家里的“小灶”还用过“煤油炉”,到现在还记得那个----

味道,是一种“快乐向往”,因为小灶总会比“食堂”的东西稍好些,*_*。平等兄周日开心。

文革传人
应该是不同时代的事儿了,我胡乱推,1990年前后吧,*_*? 那个年代还停电正好---

对上江上兄说的北京停电经历。无忧周日开心。

文革传人
也是我圣诞礼物最后一刻没辙时的救命稻草,^_^。铃兰周日开心。
文革传人
文革时的那个所以印象深刻,是因为常态而且高频率。现在还有所谓“保民生”----

一说(东北除外,倒霉的东北父老乡亲),文革时“民生”是个根本不知道的“生字”,当时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停工厂的电的,要停先停民用的,*_*。donau 周日开心。

文革传人
是,太祖治下生活,是“前现代文明”设置。数码时代,0 和1 的问题,没电了,只剩下一长串-----

的零,*_*。文革结束后两年,在工厂干过,见识过“瓦斯灯”,“户外施工”时的“设备”。再问好。

文革传人
是。就是冬季取暖,也是各家一炉的手动装置,抗停电的,*_*。键兄周日开心。
文革传人
跟看客姐是同时代的人,^_^。周日开心。
加州花坊
记得文革初期66-70 还没有结婚都送三转吧?,那都是80 年代了吧?我去内蒙大汉沟还没有电,点煤油灯。后来是我们一起去那里的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