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版主不知装穷还是谦虚,86年从北京去新疆睡着卧铺,还说自己穷。
我第一次乘火车,是70年由上海去淮北插队,约十小时到符离集,转长途巴士到淮北。忘了是硬座还是软座--卧铺全拆了,不知啥样子,餐车也没见识过。
80年代与太座由上海搭火车去西安,软座,嫌卧铺贵,不过,还吃的起餐车的套餐,每人五块钱,上菜时,我发现和隔壁六人套餐几乎一样!---请教服务员:我们两人吃不完,浪费。她笑盈盈说:五块钱就是这规格呀---出门旅行,还能不让你们吃好么?。。。太座第一次回国,快掉眼泪了。。。
从此,凡是乘火车,不论时段,放妥行李,就往餐车跑。。。
可是,开放后的饭盒供应,由小车推到跟前,就没多大吸引力了。
二哥1963年去了新疆阿克苏建设农场,来来回回上海几次,没听说他乘过卧铺。也没问他是否去过餐车,只晓得车费不便宜,都是他自费,没用过父母一分钱。姐姐几个资本家的孩子在石河子农场,来去上海全靠家里接济,文革后,赖在上海不走了---不知什么神助,居然都回籍上海了。
中共虽然说信奉共产主义,但是等级非常繁多,丁玲刚到延安还看不惯,等到自己渐渐有了特供,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也不见他们批评、嘲笑了。
老同学是上海市政府的翻译,曾陪市府官员来美国谈判有关浦东机场的工程,某日,叫我订纽约的酒店,说行程临时有所改动---特地关照,这位领导的级别,不能定太便宜的,因为他清廉还是级别不够高?--又说不能太贵的---我不懂国内政界的级别,更搞不清接待的标准,就请她直接报个大概的价位---结果,定的酒店是文化部为张艺谋电影代表团刚入住过的酒店。。。同学说,还不错、还不错。。。
90年代,上海博物馆代理了我的设计作品,晚饭后,邀请我入住他们自己的招待所,为了方便次日见面,我欣然入住了。不是星级,但是干净、安静、方便。。。旅行小住,绝不失礼。
负责接待的老员工,怕我寂寞还是因主人之义?闲聊了一会,临别,他说明天的接待任务比较烦,要早点休息了。。。北京代表团来上海博物馆考察,他们要去机场接领导;另一伙人去火车站,要分两头:干部坐软卧;工作人员坐软席。。。小车自然分桥车、小巴了。。。要是香港人拍电影一定会问:火车餐车吃饭,又是怎样的场面呢---可不能搞错呀。。。
----光是火车的座位和餐车--不同时代,也有不少学问吧?
--------------------------------------------------------------------------------------
又及:前一阵子,香港名导演拍上海的怀旧片,找有关60-70年代上海到广州的火车票价格,找了好久,香港的朋友问到我,我帮他们找到了。。。
到第二夜实在顶不住都钻座椅下睡去了,那个脏!不过便宜,学生票二十多。
简直如梦一般了。。。
一次次,车上查票躲过,亲眼见车捡判别出知青哥,不说话,一耳光赶下车。准率确几乎百分百。
后形势有变 ,有知青在车厢玩戏。车捡来,不敢轻易出手。二知青嬉皮唱:“.........他态度不阴又不阳”,“...... 他神情不卑又不亢!”白话:“老子们现在有钱买票了......锤子!!!”。
常深夜抓扶手,独自摇晃,调重心。见硬座上乘客尽昏昏摇,不仅忧然,众昏我独洁???道在何方?
这个称谓就是个大麻烦的起始,人与人平等,头衔都不能戴
您兄长在阿克苏地区,是南疆了,一呆就是一辈子吗?一定吃过很多苦,向他致敬!建议您去那里看看,龟兹古城就在那,现在的音译叫库车,是个宝地,曾出过一代佛门大家鸠摩罗什。阿克苏大米极好,媲美东北米。
六十年代从乌鲁木齐到阿克苏单程恐怕都得两天吋间,您兄长很不易,对他好点 :) 我这是替新疆人说話 :)
说起路费,按规定四年一次的探亲假是可以报销的,不记得具体规定了,是不是也报家属,只记得我父母小心翼翼地存好火车票备用。基本上都是硬座,七、八十个小时啊。还带很多东西,土特产,大米,棉被,等等,给老家的亲戚们,因为那时的新疆人是穷乡僻壤里的土豪,九十年代以后新疆的工资降到全国垫底,我们就囊中羞涩了。有一次我爸还想带煤,被我妈否决了,我们也不愿意,脏兮兮的。但后来看亲戚们点蜂窝煤那么费劲,就又内疚。
您外甥回上海应该是胡耀邦的宽松政策,他放了一大批人回原籍,一方面是出于对支边知青的同情,另一方面他认为应当把汉族撤出新疆,这个想法后来要了新疆的命。我在这一篇里谈到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8464/202104/31649.html 。
上海对新疆有恩,从五十年到八十年代三十多年的援助,工农商各方面,可以说新疆让上海受累了!谢谢上海人!我没记错的话,湖南援助了西藏。
我姐姐的朋友回上海,不是外甥。但是我哥哥有个女儿回了上海--只要上海有家庭接受。
我的新疆朋友没有感激过上海人的支援,也许军垦农场没有和外界联系?80年代末香港朋友给我看乌鲁木齐的相片,使我打消去新疆的念头了--因为我看到的全是深圳般的新大楼,街上行人也是汉人多。有一个画家90年代自己去远处的维族人居住区,才感觉到新疆味。看来,你父母是支疆人员,不知道与当地人接触多不多--我哥哥一辈子几乎没接触过正真的新疆人,他运气不错,负责养鱼。我这里说过,文革开始向去看他--只想偷渡国境。。。看了地图,放弃了。。。据说有的劳改犯的监狱,没有铁丝网-----因为逃不到半路已经渴死饿死了。。。你说三天三夜火车上看到的全是沙漠---太不可思议了!
我认为,新疆既然叫自治区,就应该让新疆人主管经济、教育和建设。。。汉人太多,不太好。
谢谢交流。
卖饭盒啦!---我决定,人人买一盒,装有钱人。。。有惊无险:)下一站就到站了...
很多汉族干部被斩首,导致大批汉族干部逃离,这完全是恐怖主义行为。新疆少数民族治理新疆根本治理不好,只会加重分裂主义。
后来我们学院很多老师靠讲课,做项目发了财。我一个高年级校友,被世界银行聘去工作一些年,后来自己在深圳办了咨询公司,自己也变成了亿万富翁。2019年人大校庆时,他捐给学校一个亿。
我父母坐的火车是好几天都在戈壁上,到我时两天两夜、一天两夜,一直在提速,18年从兰州到乌鲁木齐只要9个小时,幸福啊!
我有好几年没怎么上文学城了,直到今年开始写关于新疆的文章,贴在别的坛。我是从现在写的这个系列开始来的茶坛,没看过您写兄长的文章。是,在戈壁滩上建监狱根本不需要铁丝网,呆在里边更保险 :)
新疆军垦农场自成体系,真是自食其力啊,比农民苦多了,是全中国最苦的一个群体,没有之一。技术援助应该有兵团,但经济援助估计都给地方了,而且兵团建立起的很多企业实体后来也都划归地方,然后他们在从头做起。说他们是硬汉一点也不为过。他们有可能感受不到上海的援助,但我周围的人都知道,虽然有时候也打趣上海人,但都是善意的玩笑,都心存感激。
您是认为乌鲁木齐应该怎样呢?没学过新疆史吧,嘻嘻。清朝时乌鲁木齐一带除了唐朝时的轮台遗迹就是一片大草原,什么都没有,是乾隆让满族驻军、让汉族建设起来的一个城,从一开始就是汉城的式样,汉族一直就占主体,新中国又有什么理由不延续历史的存在呢?
很多人都以为新疆是维吾尔族的,其实他们是在唐朝才迁到的新疆,汉族比他们更称得上是原住民。汉朝时真正的原住民除了塔吉克族外,都不知混了多少回了。维吾尔人到新疆后信佛,几百年后喀什的一支最早皈依伊斯兰,之后他们灭了千年佛国于田,也就是和田,又过了几百年后吐鲁番与龟兹的一支在皈依了的蒙古大军的屠刀之下改信伊斯兰。从元朝时起西域就一直都是蒙古人的天下,乌鲁木齐也是蒙语,北疆的维吾尔人在历史上就寥寥无几,伊犁多一些,还因为是蒙古人不种地,把他们从南疆抓去做农奴。清朝时满族大军差点把蒙古人灭绝了,正好迎回了从沙俄逃回来的一支蒙古人,便是历史上的东归,他们在外历经苦难,所以对中央政府死心塌地。喀什的维吾尔人曾经建立过喀拉汗王国,有过辉煌的文化,但之后就更替着蒙古人建的政权又慢慢演化为维族人当政。维族在清朝借着满人消灭蒙古人的“东风”壮大起来。然后中东的阿古柏杀进新疆对满汉进行清洗,又被左宗棠灭了。在张骞以后两千年的历史中,可以说汉人在西域是最温和的,下层关心的是挖渠种田,上层玩宫斗,没人在乎宗教不宗教、民族不民族的,也从没抓过其他族做奴隶,所以汉人在西域一直都有老好人的名声,汉人当政足够有向心力。可惜中间出了个盛世才,现在的很多事都能从那时找到源头。
新疆历史太复杂,以至于中国人自己都不愿意去研究学习,而西方人则把唐朝后期当作历史的零元年开始算起。分歧就此产生。
你是香港大款,那能理解我们穷学生的困顿啊。
二代逆反,必然如此。
为版主不知装穷还是谦虚,86年从北京去新疆睡着卧铺,还说自己穷。
我第一次乘火车,是70年由上海去淮北插队,约十小时到符离集,转长途巴士到淮北。忘了是硬座还是软座--卧铺全拆了,不知啥样子,餐车也没见识过。
80年代与太座由上海搭火车去西安,软座,嫌卧铺贵,不过,还吃的起餐车的套餐,每人五块钱,上菜时,我发现和隔壁六人套餐几乎一样!---请教服务员:我们两人吃不完,浪费。她笑盈盈说:五块钱就是这规格呀---出门旅行,还能不让你们吃好么?。。。太座第一次回国,快掉眼泪了。。。
从此,凡是乘火车,不论时段,放妥行李,就往餐车跑。。。
可是,开放后的饭盒供应,由小车推到跟前,就没多大吸引力了。
二哥1963年去了新疆阿克苏建设农场,来来回回上海几次,没听说他乘过卧铺。也没问他是否去过餐车,只晓得车费不便宜,都是他自费,没用过父母一分钱。姐姐几个资本家的孩子在石河子农场,来去上海全靠家里接济,文革后,赖在上海不走了---不知什么神助,居然都回籍上海了。
中共虽然说信奉共产主义,但是等级非常繁多,丁玲刚到延安还看不惯,等到自己渐渐有了特供,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也不见他们批评、嘲笑了。
老同学是上海市政府的翻译,曾陪市府官员来美国谈判有关浦东机场的工程,某日,叫我订纽约的酒店,说行程临时有所改动---特地关照,这位领导的级别,不能定太便宜的,因为他清廉还是级别不够高?--又说不能太贵的---我不懂国内政界的级别,更搞不清接待的标准,就请她直接报个大概的价位---结果,定的酒店是文化部为张艺谋电影代表团刚入住过的酒店。。。同学说,还不错、还不错。。。
90年代,上海博物馆代理了我的设计作品,晚饭后,邀请我入住他们自己的招待所,为了方便次日见面,我欣然入住了。不是星级,但是干净、安静、方便。。。旅行小住,绝不失礼。
负责接待的老员工,怕我寂寞还是因主人之义?闲聊了一会,临别,他说明天的接待任务比较烦,要早点休息了。。。北京代表团来上海博物馆考察,他们要去机场接领导;另一伙人去火车站,要分两头:干部坐软卧;工作人员坐软席。。。小车自然分桥车、小巴了。。。要是香港人拍电影一定会问:火车餐车吃饭,又是怎样的场面呢---可不能搞错呀。。。
----光是火车的座位和餐车--不同时代,也有不少学问吧?
--------------------------------------------------------------------------------------
又及:前一阵子,香港名导演拍上海的怀旧片,找有关60-70年代上海到广州的火车票价格,找了好久,香港的朋友问到我,我帮他们找到了。。。
到第二夜实在顶不住都钻座椅下睡去了,那个脏!不过便宜,学生票二十多。
简直如梦一般了。。。
一次次,车上查票躲过,亲眼见车捡判别出知青哥,不说话,一耳光赶下车。准率确几乎百分百。
后形势有变 ,有知青在车厢玩戏。车捡来,不敢轻易出手。二知青嬉皮唱:“.........他态度不阴又不阳”,“...... 他神情不卑又不亢!”白话:“老子们现在有钱买票了......锤子!!!”。
常深夜抓扶手,独自摇晃,调重心。见硬座上乘客尽昏昏摇,不仅忧然,众昏我独洁???道在何方?
这个称谓就是个大麻烦的起始,人与人平等,头衔都不能戴
您兄长在阿克苏地区,是南疆了,一呆就是一辈子吗?一定吃过很多苦,向他致敬!建议您去那里看看,龟兹古城就在那,现在的音译叫库车,是个宝地,曾出过一代佛门大家鸠摩罗什。阿克苏大米极好,媲美东北米。
六十年代从乌鲁木齐到阿克苏单程恐怕都得两天吋间,您兄长很不易,对他好点 :) 我这是替新疆人说話 :)
说起路费,按规定四年一次的探亲假是可以报销的,不记得具体规定了,是不是也报家属,只记得我父母小心翼翼地存好火车票备用。基本上都是硬座,七、八十个小时啊。还带很多东西,土特产,大米,棉被,等等,给老家的亲戚们,因为那时的新疆人是穷乡僻壤里的土豪,九十年代以后新疆的工资降到全国垫底,我们就囊中羞涩了。有一次我爸还想带煤,被我妈否决了,我们也不愿意,脏兮兮的。但后来看亲戚们点蜂窝煤那么费劲,就又内疚。
您外甥回上海应该是胡耀邦的宽松政策,他放了一大批人回原籍,一方面是出于对支边知青的同情,另一方面他认为应当把汉族撤出新疆,这个想法后来要了新疆的命。我在这一篇里谈到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8464/202104/31649.html 。
上海对新疆有恩,从五十年到八十年代三十多年的援助,工农商各方面,可以说新疆让上海受累了!谢谢上海人!我没记错的话,湖南援助了西藏。
我姐姐的朋友回上海,不是外甥。但是我哥哥有个女儿回了上海--只要上海有家庭接受。
我的新疆朋友没有感激过上海人的支援,也许军垦农场没有和外界联系?80年代末香港朋友给我看乌鲁木齐的相片,使我打消去新疆的念头了--因为我看到的全是深圳般的新大楼,街上行人也是汉人多。有一个画家90年代自己去远处的维族人居住区,才感觉到新疆味。看来,你父母是支疆人员,不知道与当地人接触多不多--我哥哥一辈子几乎没接触过正真的新疆人,他运气不错,负责养鱼。我这里说过,文革开始向去看他--只想偷渡国境。。。看了地图,放弃了。。。据说有的劳改犯的监狱,没有铁丝网-----因为逃不到半路已经渴死饿死了。。。你说三天三夜火车上看到的全是沙漠---太不可思议了!
我认为,新疆既然叫自治区,就应该让新疆人主管经济、教育和建设。。。汉人太多,不太好。
谢谢交流。
卖饭盒啦!---我决定,人人买一盒,装有钱人。。。有惊无险:)下一站就到站了...
很多汉族干部被斩首,导致大批汉族干部逃离,这完全是恐怖主义行为。新疆少数民族治理新疆根本治理不好,只会加重分裂主义。
后来我们学院很多老师靠讲课,做项目发了财。我一个高年级校友,被世界银行聘去工作一些年,后来自己在深圳办了咨询公司,自己也变成了亿万富翁。2019年人大校庆时,他捐给学校一个亿。
我父母坐的火车是好几天都在戈壁上,到我时两天两夜、一天两夜,一直在提速,18年从兰州到乌鲁木齐只要9个小时,幸福啊!
我有好几年没怎么上文学城了,直到今年开始写关于新疆的文章,贴在别的坛。我是从现在写的这个系列开始来的茶坛,没看过您写兄长的文章。是,在戈壁滩上建监狱根本不需要铁丝网,呆在里边更保险 :)
新疆军垦农场自成体系,真是自食其力啊,比农民苦多了,是全中国最苦的一个群体,没有之一。技术援助应该有兵团,但经济援助估计都给地方了,而且兵团建立起的很多企业实体后来也都划归地方,然后他们在从头做起。说他们是硬汉一点也不为过。他们有可能感受不到上海的援助,但我周围的人都知道,虽然有时候也打趣上海人,但都是善意的玩笑,都心存感激。
您是认为乌鲁木齐应该怎样呢?没学过新疆史吧,嘻嘻。清朝时乌鲁木齐一带除了唐朝时的轮台遗迹就是一片大草原,什么都没有,是乾隆让满族驻军、让汉族建设起来的一个城,从一开始就是汉城的式样,汉族一直就占主体,新中国又有什么理由不延续历史的存在呢?
很多人都以为新疆是维吾尔族的,其实他们是在唐朝才迁到的新疆,汉族比他们更称得上是原住民。汉朝时真正的原住民除了塔吉克族外,都不知混了多少回了。维吾尔人到新疆后信佛,几百年后喀什的一支最早皈依伊斯兰,之后他们灭了千年佛国于田,也就是和田,又过了几百年后吐鲁番与龟兹的一支在皈依了的蒙古大军的屠刀之下改信伊斯兰。从元朝时起西域就一直都是蒙古人的天下,乌鲁木齐也是蒙语,北疆的维吾尔人在历史上就寥寥无几,伊犁多一些,还因为是蒙古人不种地,把他们从南疆抓去做农奴。清朝时满族大军差点把蒙古人灭绝了,正好迎回了从沙俄逃回来的一支蒙古人,便是历史上的东归,他们在外历经苦难,所以对中央政府死心塌地。喀什的维吾尔人曾经建立过喀拉汗王国,有过辉煌的文化,但之后就更替着蒙古人建的政权又慢慢演化为维族人当政。维族在清朝借着满人消灭蒙古人的“东风”壮大起来。然后中东的阿古柏杀进新疆对满汉进行清洗,又被左宗棠灭了。在张骞以后两千年的历史中,可以说汉人在西域是最温和的,下层关心的是挖渠种田,上层玩宫斗,没人在乎宗教不宗教、民族不民族的,也从没抓过其他族做奴隶,所以汉人在西域一直都有老好人的名声,汉人当政足够有向心力。可惜中间出了个盛世才,现在的很多事都能从那时找到源头。
新疆历史太复杂,以至于中国人自己都不愿意去研究学习,而西方人则把唐朝后期当作历史的零元年开始算起。分歧就此产生。
你是香港大款,那能理解我们穷学生的困顿啊。
二代逆反,必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