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两个数据分析MD/PHD和性别差异

大西洋里来的人
楼主 (文学峸)

能进MD/PHD的都是牛娃,是攀登最高峰的一群。不过不一定适合绝大部分人。

我简单查了一下Harvard,Stanford和 Univ of Florida 的皇冠专科Neurosurgery的resident profile,做点简单总结:

neurosurgery residency是7年,长得没谱,但兹事体大

Harvard总共有22个resident,8个有MD/PHD,其中只有一位女性,韩国娃

Stanford总共有21个resident,9个有MD/PHD,其中只有一位女性,韩或华女娃

U Florida总共有21个resident,2个有MD/PHD,两个都是白男娃

结论:

MD/PHD娃在申请最强竞争的专科中,有名的比如H和S喜欢MD/PHD

在广义的州大或不是最名声控的地方,最强竞争专科MD/PHD不是必须

女娃在耗时的长期战役中,一般不选择MD/PHD来加强最强专科竞争力。

 

保膘
听你的,就MD!
g
gossipgirl8
有没有科研精神应该孩子高中大学完全可以看出。一点没有的就不折腾了。
两女宝妈
是的,其实不喜欢科研的没必要自苦读MD/PhD的
H
HappyWed
女生青春短暂,搞个MD or PHD已经是极限了。
v
violinpiano
22+8+7

至少37了 如果還有gap or PhD拖久一點 都40了

如果可能50後就手抖眼花 那等於就做了10年? 

两女宝妈
但是医学研究可以一直做下去,不用担心手抖,只要大脑没有不能控制的抖动就行哈
g
gossipgirl8
LOL你还算挺仔细的。走一步看一步。
H
HappyWed
我45就眼花了
C
CQZ702
敬佩这些人。
大西洋里来的人
感觉人在科研上的顶峰时期也就是30-45 左右,后面有可能混日子了,哈哈
青裁
医生说40之后就开始老化,逐步加剧
P
Pilsung
我老公的一个伊朗同事的哥哥06年整骨外科实习7年毕业,直接去西南医学院的附属医院,65万起薪。

那个医院的主任医师,都是过百万起薪的。

如果一个女孩MD PHD,外加7年实习生,可不得花15年才工作,而且神经外科的工作强度大,新医生基本上也是连轴转,没空生孩子,照顾到家庭的。

我家隔壁的女医生,就是LSU的神经内科医生,主要治疗各种头疼,结果也是过了40岁才要了孩子。我看她的履历,也是医学院,6年实习,然后工作几年,自己有了诊所之后,工作稳定之后才有空要孩子,而且只能养一个孩子。其实她老公是马工,在家办公不少,大部分女儿的EC,都是爸爸在出力。

我一个实验室韩国师妹,就是读州大医学院,医学院期间生了娃儿,结果实习的时候,天天在新生儿病房实习,都没空管自己的宝宝,郁闷到了极点。

大西洋里来的人
我娃们都是女娃,这个确实得考虑清楚,时间耗不起啊
大西洋里来的人
真怕这么长时间,人会burn out
r
randomness
三十多才开始。这还是快的。你这还让不让人活了
两女宝妈
其实还真不是这样子的,我follow一个CMU的教授,一直在出文章,idea真的很新,大牛就是大牛,和年龄无关

还有今年获得诺奖的一个女科学家,她是10年前才开始相关新方向的

保膘
冻卵,代孕,黑科技生孩子一堆的招儿呢,怎么这么想不开?!
P
Pilsung
我也是,最近两年眼花到不行。带隐形眼镜基本上看不了手机里的东西,也没法text。

很多时候带近视眼镜,都没法看手机。

m
marlink
现在好专业的科研要求很高

最近的统计,进了神外,整形,皮肤,ENT的resident的各种publication平均在20-30,failed的平均在10几, 一般内科,儿科基本没要求。现在想进好专业的还特意gap做research,凑各种publication。

v
violinpiano
曝露年齡了啊

大西洋里来的人
完全同意啊
v
violinpiano
你這是clinical的paper

在我的定義裏 不算科研 

大西洋里来的人
真passion例外,大牛的脑子是永动机
成功的兔
不是,我们单位有90实验室还在的,七十多很正常

我有时候就觉得若早退可惜了科研工作的好处,估计会一直在何时退的翘翘板啦

两女宝妈
我也是带隐形看近有些不行了
r
randomness
觉得你千万别灌输小美女这些思维。为什么要吃这些苦头折腾自己的身体

看到一个WashU的 MD PhD女的fellow。大概是最后一年了。怀孕看着几乎anytime就要生了。还在辛苦工作一天不知多少小时。但是熬过来就好了。孩子也生了,啥都不耽误。不过看着真辛苦啊。是得真爱。

m
marlink
这就是MD/PhD的长处,容易进好专业

not clincal paper, all publication count. no enough papers, do not need to apply

v
violinpiano
只有臨床的paper 才可能幾十篇的出

科研的好幾年 能有一兩個就不錯了 

m
marlink
most may be poster/abstract (not official paper)
大西洋里来的人
其实不然,PhD干的活很专一,比不上那些GAP year的医娃从paper mill出的多而且focused
保膘
这些黑科技哪个不比自己亲自怀胎十月要容易得多啊?
保膘
所以小本申请医学院都必须要有research paper才有份量吗?

clinical paper(editorial, case report....)的真不行吗?

无言无语无声
+1 现在好一点的住院医录取是这样,搞得医学生也找时间做paper,我认为瞎搞,零星时间做不出好东西应该专注学习。
无言无语无声
本科的上哪做clinical paper?只有实验室的。
大西洋里来的人
不是。clinical paper同样管用。
大西洋里来的人
如果大学有附属医学院的,可以做clinical research的。就是收集分析总结临床数据
大西洋里来的人
人家不是看娃科研多厉害,是看能不能在保持好成绩和EC外,还能否有investigate的动力能力
d
dolittledu
老师选择的时候首先看学生的素质,潜力, 适合不适合干那个专科, 自信的学生根本不需要GAP, 直接TOP专科。
成功的小猴子
知道有20多岁的做IVF 三次都没成,夫妻都才27-8岁。不要以为冻了卵子就万事大吉了

T
Tiger2001
这里对MDPhD教育有不少误解,比如为了省钱或好的Specialty……你们真应该去了解MDPhD的来由历史.

这个Program 的目的是培养生物医学方面的专业研究人员并对医学有深刻了解。因此有资助鼓励. 不少优秀娃愿意读这program,还真是对医学研究的执着与热爱。

R
RainyDay4321
子坛对教育的误解多了去了。又比如入藤胶学CS仅为干码工.
大西洋里来的人
我觉得MD/PHD反而是落伍了。比如对医学有深刻理解的要求在2年MD学习后是远远达不到的。应该在实践中继续研究才是正途
f
floweryrose
回国配隐形眼镜,我在美国配的也不行,用国内的好很多
吃素的狼
呵呵,都是女娃,应该恭喜你廖。top medical school里,亚裔女娃都是抢手货,一个学期下来,基本都是名花有主

除非那种特别“犟”的。

女娃读medical school,不管多么忙,多么亚历山大,4年中搞定这辈子的那一位,属于头等大事,木有第二的说法。

这是多少亚裔女医生们最痛心的人生经验。

记住,美国医生这行当,不仅是收入高的学霸能做,也是极为辛苦的职业。长时间工作,几乎木有节假日经常是常态。

因此,医生-医生的家庭结构,才是最牢靠滴,最适合于工作和家庭生活中的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不会桃花出墙,缺乏理解而一拍两散。

吃素的狼
呵呵,专科医生仅仅做 residency,远远不够吧。还有fellowship呢,不做是不够斤两滴。
穷人富人
我看过一个MD/PhD 毕业的医生,履历光鲜的不得了。MD/PhD 后又花了10年在顶级医院fellow啥。最后来到我们这边的小
穷人富人
医院。病人做治疗可以2选1,嫌这小医院老旧,不选他而选了旁边一个大医院的普通医生。
穷人富人
我才知道,其实很多时候,就是医生这样要靠实力的,也很大程度要靠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