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联军拿枪逼中国人用厕所

d
dancingwolf
楼主 (文学峸)

惭愧,此非道听途说,国人(部分)之如厕文明乃始于联军刺刀:

郑观应1890年所见:“余见上海租界街道宽阔平整而洁净,一入中国地界则污秽不堪,非牛溲马勃即垃圾臭泥,甚至老幼随处可以便溺,疮毒恶疾之人无处不有,虽呻吟仆地皆置不理,惟掩鼻而过之而已。可见有司之失政,富室之无良,何怪乎外人轻侮也。” (《郑观应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P663)

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天津、北京,当是中国近代史上首次全城禁止随地大小便。这种全城禁止,纯以武力威慑为后盾。时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曾见到“另一国人士为了宣扬他们清洁的信条,射杀任何在公众场所便溺的人”。(陈诗启,《中国近代海关史》,人民出版社,2002,P348。)

各街巷俱不准出大小恭,违者重办。” 光绪二十六年九月十七日,仲芳氏记:“近来各界洋人,不许人在街巷出大小恭、泼倒净桶。大街以南美界内,各巷口皆设公厕,任人方便,并设立除粪公司,挨户捐钱,专司其事。德界无人倡办,家家颇甚受难。

偶有在街上出恭,一经洋人撞见,百般毒打,近日受此凌辱者,不可计数。”(仲芳氏,《庚子记事》,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资料》编译室/编,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P61。P33,P61)

在辽东营口, “查街除秽之俄兵,每见途巷之中,墙垣之下,有遗留之粪溺,皆不肯用铁锹掇除,辄逼迫左近商民,以手捧掬远移焉。……职是之故,深结众怨。后复有派人以手捧粪之事,遽被华民捧粪污,掷俄兵面目,遂远遁焉。

禁止随地大小便后,民众频频抱怨生活不方便:“人言藉藉,多称不便。缘各胡同内,皆系住户,距厕较远,既不得随意便溺,左近又无官厕……”(《大公报》光绪三十年二月初八,第3版。)

联军控制下的天津,也是同样的情形。天津文化人士储仁逊,曾目睹一名外国士兵在发现一名十余岁的中国少年随地大便后,用刺刀威胁少年以双手将大便捧至指定之处。(储仁逊,《闻见录》,光绪二十六年九月初三)

1902年,《大公报》如此报道联军离开后的天津:“洋官经理时,街道极为洁净,刻下则粪溺狼藉,又复旧观矣。”1904年,《大公报》又报道,天津街头“来往行人任便当街撒尿,并无人禁止”。

************************************************

姚先生文,风格独异,虽情绪堆砌多于分析推理,然鲜有道听途说之态也……。

 

s
stonebench
事实与解读

同一事实,有人解读为“可见有司之失政,富室之无良,何怪乎外人轻侮也。”

有人解读为中国文化不行,西方文明高尚。

哪种比较合理?

俺认为与经济状况有关。

中国有厕所的记载不知道最早要追溯到什么时候,史记中已经有了。西方呢?俺不知道。

中国古代的厕所有多普及?俺也没有考察过。但历代文学作品中都屡次提到。

西方同时代呢?

如果比厕所文明,是不是应该在两样或者类似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比才有意义?

就象今天美国的破落城市流浪汉数量比中国五线城市多,能说明中国人均收入比美国高吗?

拿中国最贫弱的时期的厕所现象来说明两种文化的高低,是不是步子太大?

说实话,与先人随地大小便(呵呵)相比,说汉语的人(可能他们已经不自认是中国人了,只是说汉语)崇拜跑到中国来随便射杀中国民众的强盗更让俺自卑-----有的汉人真的有劣性。

 

 

 

 

d
dancingwolf
“事实”即事之实

非君所言之“道听途说当真理”

“解读”,姚解,石读,皆成文章,皆“合理”。吾未见“中国文化不行”为姚之解,何须忿怒焉?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620539.html

五四时,皇城根下的人们只有很小一部分,如厕方便。他们这习惯还是八国联军用枪和罚款逼就的。五四游行的他们,一定要去树后,墙角。这样的想很顽固,覆盖过来,使快要忘记五四的主题:“不许签约”。

 

风行天上
您所举证据与所证观点,既非充分也非必要

中国厕所文明的历史是怎样的?八国联军之前是如何发展的?

从这句话“可见有司之失政,富室之无良”似乎看出中国本不该是那样子,顶多只算一时之乱象,如何表明厕所文明始于联军?

倒是觉得您得出的结论还是有道听途说之嫌。

 

s
snowandlotus
随地大小便就可以开枪吗?人命不如狗。希腊人几千年前开始用冲水马桶,我们只有茅厕,

确实又脏又臭,但这茅厕也是粪肥,养活了最多的人口。各有所长吧。可惜的是农耕社会过长,耽误了。

让小民仓廪实才能知礼节。

d
dancingwolf
八国联军之前

光绪二十五年,京师大学堂颁布《京师大学堂禁约》:“戒咳唾便溺不择地而施。屋宇地面皆宜洁净,痰唾任意,最足生厌。厅堂斋舍多备痰盂。便溺污秽,尤非所宜。是宜切记,违者记过。”

堂堂国之栋梁,天之骄子尚且如此,平民百姓可见一斑。

s
stonebench
这个就见仁见智吧。俺不可能比您更懂老先生,也不可能比老先生更懂老先生。
d
dancingwolf
洋人横行跋扈,可恶

古人“隶人涅厕”掘地为厕,农耕社会变废为宝。此态过长,为害。

仓廪实而无文明之意识,亦不知礼节。京师大学堂之学子仓廪实,亦有《京师大学堂禁约》:“戒咳唾便溺不择地而施。屋宇地面皆宜洁净,痰唾任意,最足生厌。厅堂斋舍多备痰盂。便溺污秽,尤非所宜。是宜切记,违者记过。

s
stonebench
搜来一个简史。俺没有考证,不知可信度。见内

https://kknews.cc/history/9ooqjp5.html

看来有没有厕所和是否随地便溺不完全是一回事。

据俺的印象,古代欧洲城市随地便溺现象非常普遍,也造成过很大的问题。

呵呵,“欧洲也。。。”,听起来像是为中国辩护。

实际也确实像。

但其实不是。

因为俺只是想说,随地便溺与否与文明没有直接联系。

非要联系,就要严格控制一下条件,再系统地比较,比如同为首都同一时期的臭气指数。

斑斑点点的支言片语,可以证明为事实,却没有统计意义。

s
stonebench
俺搜的说16世纪才有。不知道说的是不是同一种东西。
s
snowandlotus
我在希腊看到的,还是单个马桶,冲水管道从楼上到楼下排出。这个链接有介绍,可惜没图

https://toiletology.com/resources/history/history-of-toilets-in-ancient-greece/

 

风行天上
结论下的太草率

您宣称中国的如厕文明始于八国联军,我问您联军之前不是指前几年,而是包括清朝前期,以及更早的历代王朝。如果中国的如厕文明真的那么糟糕,大概史书上总有记载和综述,而不仅仅是近代的一些片言只语吧。不知道有没有这方面的资料?

光绪二十五年,京师大学堂只成立一年,想必很多都不成正规,况且学生来自不同的背景,如果有偏远乡下的学生有可能有些习惯,先行警告,又如何能有此推论:”天之骄子尚且如此,平民百姓可见一斑“? 而且如果”平民百姓可见一斑“的话,应该的记录绝不仅仅是您所列的有限的几个。另一方面,如此推论在逻辑上也完全不妥,简单的例子,美国的名校也有关于考试作弊的规则,难道以此就可以推断在美国”天之骄子尚且如此,平民百姓可见一斑“?

很抱歉,只看到您已经下好的结论,而未能看到真正的出处。

文革传人
谢介绍。这些细节以前从未读到过。问好。
d
dancingwolf
吾未曾宣称

中国的如厕文明始于八国联军

吾言:国人(部分)之如厕文明乃始于联军刺刀,个中差别君不见乎?

d
dancingwolf


君知否,京师大学堂初,绝无“偏远乡下的学生”

乃清一色官员及王公贵族子弟,体操课堂,教员喊::“老爷们向左转,向前开步走”

 

d
dancingwolf
安好
风行天上
部分与全体

当然看到了“部分”,当时还很赞叹,这样一用怎么着自己都处于不败之地了,反正1%是部分,99.9%也是部分:)另一方面,部分和全体能分的清楚吗 - 一个巨石上掉下来的一粒石粉与巨石有多大差别呢?滴入大海的水滴和大海还能分的开吗?

假设所举之例为实,那似乎说明当时中国有不少人随地便溺,但不知为什么要把八国联军作为开始?京师学堂的例子不正好说明中国人自己已经认识到问题并且在改善吗?从时间上京师学堂也在联军之前,似乎于情于理更为合适。

一个人的改变是从自己想改变开始,一个国家亦然。马上得天下,但是不能马上治天下。所谓的文明大概也是指一种蔚然成风的习惯吧。所举的例子中不也在说联军走后街道如故,正是说明联军并没有成功的改变国人如厕的习惯。所以“国人(部分)之如厕文明乃始于联军刺刀” 没有道理。

s
stonebench
“宝”,说得不错。大概农民最不喜欢随地便溺,肥水不外流是也。在中国为害最大的是文青思维,抓个支言片语当真理以偏概全。

见到“八国联军逼人用厕所”,就“先人随地便溺”。

既不历史,也不学术,倒非常像煽情八卦小报。

d
dancingwolf
农人与街市至上,

何以肥水不外流?莫非以手捧掬远移,乃移至田庄?

s
stonebench
哈哈,您这解读也新鲜。俺加两个字:"农民在乡间最不喜欢随地。。"

作为中国人主体的古代农民,在日常生活的大部时间里(赶集可能除外),不会随地便溺。

随意便溺的,大概多是些城里的富人官人读书人,中国,古代。

他们也许需要洋人以射杀来教化。

或者反过来说,大概需要洋人以射杀来教化的,才会随地便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