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漢書司馬遷傳
司馬遷,並不是神童,材質一般。數輩文化人,至司馬遷輩不輟。祖父的官位是買來的。
司馬遷沾父親的光,得以遊曆天下。使具當代人中少有的閱曆。但他也並不見得有意積累什麼。
沾父親的光,做了京官,品級雖低,擠身朝廷。
抱定幹好本職工作,努力為皇上解憂。且有點不惜賣忠以求升遷。
李陵事,責在李陵。司馬遷盡知事情原委。所以為李陵辯解,並非為護李陵,而是看到上朝的皇帝因為剛接到報捷又接到投降而轉不過筋來,蔫頭耷腦於堂上,於是不忍,沒話找話說,意在抒緩一下皇帝的情緒。不料,老虎屁股當馬拍了,反被往死裏整。沒錢贖命,自甘受宮刑以求生。
從此奴隸生涯,由表及裏。受辱忍辱是生,再苦再累也要活。見警棍哆嗦,面獄卒頭槍地,不管不顧,但求話着。
承祖業,續史書,所謂“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七成以上是借口,就是個不敢面對活不下去卻偏說成活下去的理由。其間,竭力為自己找貪生怕死的理由。只是一直沒人說,直到給任安寫信,所謂“報任安書”。任安厚道,留傳此書。後人厚道,代代相傳。
史記,奴隸之筆,甚至有幾分奴才氣。司馬遷已然是表裏都被死嚇垮的“有人活着,像死去。”他用寫文章當活人。縱覽所寫,也沒有使其人格上升到“有人死了,像活着。”
而史記所以好,卻正在於此。
史記所言慷慨激憤,不可信;所言偉功偉業,說說而已;人物臧否,依時依勢。即幾乎所有,都普通一般。但得時運,漢武帝看得下去他的一般才情,並任其筆墨,且官居蘭台令,使《史記》成名。
較之之前的春秋,不及其氣正;較之左傳,不及其文章的豐富原創。但有獨到的地位和資源,更加上努力效忠,使成規模頗具的卷冊。
史記最要讀的地方,是司馬遷在不經意處流露出的苟活者的感傷。不成悲壯,自我鞭策,自虐不已,使讀罷,有無極之痛和坐實的絕望。
史記和司馬遷的一生,真可謂悲慘裏的奇葩,怎麼可以活到這這樣樣的人生!而正是這人,寫出的史記,竟是最好一級的。較之史記,其他的幾如行屍走肉。而這不是行屍走肉的史記,卻出自一個靈魂的進出連門檻高低都不管不顧,只要能進出就行的人格。
“無韻之離騷”,有點拔高。在後人看,司馬遷的文筆出眾,那是出後人之眾,前比諸子百家,比與其相同相近時代的文章,司馬遷只是其中一員。
屈原審美情趣和人格,均高於司馬遷,僅懷牢騷日久成憂憤這點上相似。
正因上述,讀司馬遷如晤。
敢於面對自己的下流之屬,並非都是直面人生的勇敢,也有無奈,尤其當歲如夕照時。
也有人言之鑿鑿李小龙慫、毛澤東慫的。。我也相信他們肯定有慫的時候。
要找理由,肯定也可以指出李太白中文不好。。
語出驚人不難,要有足够的意義才好。否則衹是把花邊放大來遮蔽主體。
司马迁是“为了活着”才。。。
司马迁祖父买官,所以司马迁。。。
不是不能这么说,也不是这不能这么写,只是需要一些材料或者史实来支撑。
啥支撑也没有,上来就是这么一通,给人“以小人之心”的感觉。
俺也不是说司马迁就是君子,楼主就不正确。但没有有力的支撑就下各种结论,确实容易给人以为作惊人语而信口胡言的感觉。
是指顺从自己的心
很好
君知详细?愿闻。
眼下的怂大约更是“不中用”的意思居多。我赶时髦用它。准确点的词当是苟且。
我太爱你啦!你快来找我,我带你去吃饭唱歌,忘记那些救死扶伤的崇高使命,只是没心没肺地八卦片刻。
至少疫情缓和下来之前,我还得怂着,苟且着,期待着。。。。。
不读不写。
但愿那天快点到来!如果你改了信号,记得通知我!
看了吼一声我好把照片删了
谢谢VV
听到你的赞,像得了一个撑棍。谢了。
你们是“点”不同。小谢君比较着眼于史料,文史性多一点。而姚君,着重于感觉,文学性多一点。他着眼于司马迁的内心感觉,再经过他自己的内心,把那感觉写出。不好意思,我的管见。
讀漢書司馬遷傳
司馬遷,並不是神童,材質一般。數輩文化人,至司馬遷輩不輟。祖父的官位是買來的。
司馬遷沾父親的光,得以遊曆天下。使具當代人中少有的閱曆。但他也並不見得有意積累什麼。
沾父親的光,做了京官,品級雖低,擠身朝廷。
抱定幹好本職工作,努力為皇上解憂。且有點不惜賣忠以求升遷。
李陵事,責在李陵。司馬遷盡知事情原委。所以為李陵辯解,並非為護李陵,而是看到上朝的皇帝因為剛接到報捷又接到投降而轉不過筋來,蔫頭耷腦於堂上,於是不忍,沒話找話說,意在抒緩一下皇帝的情緒。不料,老虎屁股當馬拍了,反被往死裏整。沒錢贖命,自甘受宮刑以求生。
從此奴隸生涯,由表及裏。受辱忍辱是生,再苦再累也要活。見警棍哆嗦,面獄卒頭槍地,不管不顧,但求話着。
承祖業,續史書,所謂“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七成以上是借口,就是個不敢面對活不下去卻偏說成活下去的理由。其間,竭力為自己找貪生怕死的理由。只是一直沒人說,直到給任安寫信,所謂“報任安書”。任安厚道,留傳此書。後人厚道,代代相傳。
史記,奴隸之筆,甚至有幾分奴才氣。司馬遷已然是表裏都被死嚇垮的“有人活着,像死去。”他用寫文章當活人。縱覽所寫,也沒有使其人格上升到“有人死了,像活着。”
而史記所以好,卻正在於此。
史記所言慷慨激憤,不可信;所言偉功偉業,說說而已;人物臧否,依時依勢。即幾乎所有,都普通一般。但得時運,漢武帝看得下去他的一般才情,並任其筆墨,且官居蘭台令,使《史記》成名。
較之之前的春秋,不及其氣正;較之左傳,不及其文章的豐富原創。但有獨到的地位和資源,更加上努力效忠,使成規模頗具的卷冊。
史記最要讀的地方,是司馬遷在不經意處流露出的苟活者的感傷。不成悲壯,自我鞭策,自虐不已,使讀罷,有無極之痛和坐實的絕望。
史記和司馬遷的一生,真可謂悲慘裏的奇葩,怎麼可以活到這這樣樣的人生!而正是這人,寫出的史記,竟是最好一級的。較之史記,其他的幾如行屍走肉。而這不是行屍走肉的史記,卻出自一個靈魂的進出連門檻高低都不管不顧,只要能進出就行的人格。
“無韻之離騷”,有點拔高。在後人看,司馬遷的文筆出眾,那是出後人之眾,前比諸子百家,比與其相同相近時代的文章,司馬遷只是其中一員。
屈原審美情趣和人格,均高於司馬遷,僅懷牢騷日久成憂憤這點上相似。
正因上述,讀司馬遷如晤。
敢於面對自己的下流之屬,並非都是直面人生的勇敢,也有無奈,尤其當歲如夕照時。
也有人言之鑿鑿李小龙慫、毛澤東慫的。。我也相信他們肯定有慫的時候。
要找理由,肯定也可以指出李太白中文不好。。
語出驚人不難,要有足够的意義才好。否則衹是把花邊放大來遮蔽主體。
司马迁是“为了活着”才。。。
司马迁祖父买官,所以司马迁。。。
不是不能这么说,也不是这不能这么写,只是需要一些材料或者史实来支撑。
啥支撑也没有,上来就是这么一通,给人“以小人之心”的感觉。
俺也不是说司马迁就是君子,楼主就不正确。但没有有力的支撑就下各种结论,确实容易给人以为作惊人语而信口胡言的感觉。
是指顺从自己的心
很好
君知详细?愿闻。
眼下的怂大约更是“不中用”的意思居多。我赶时髦用它。准确点的词当是苟且。
我太爱你啦!你快来找我,我带你去吃饭唱歌,忘记那些救死扶伤的崇高使命,只是没心没肺地八卦片刻。
至少疫情缓和下来之前,我还得怂着,苟且着,期待着。。。。。
不读不写。
但愿那天快点到来!如果你改了信号,记得通知我!
看了吼一声我好把照片删了
谢谢VV
听到你的赞,像得了一个撑棍。谢了。
你们是“点”不同。小谢君比较着眼于史料,文史性多一点。而姚君,着重于感觉,文学性多一点。他着眼于司马迁的内心感觉,再经过他自己的内心,把那感觉写出。不好意思,我的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