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札记:远藤周作的小说《沉默》
日本作家远藤周作的《沉默》被评为“二十世纪最好的小说之一”,还被誉为“20世纪日本文学的高峰”。2016年由著名导演马丁·斯科塞斯拍成同名电影。电影被美国电影学会选为2016年十大佳片之一,以及由国家评论协会选为2016年最佳十大电影之一。 书中背景是德川幕府的禁教事件。当时日本老百姓贫穷,即使是富裕人家,一年也只能吃两次白米,他们的食物通常是番薯和萝卜,有时还吃草木之根。像牛马一样劳作,像牛马一般死去。百姓是武士的奴隶,武士上面是藩主。农民向藩主缴年税,迟缴就被关入水牢。天主教把他们当人看,让他们体会到从未有过的温暖,教徒一度达到70万。幕府害怕天主教消弱其统治,发布了严格的禁教令,教士和教徒被迫害处死,转入了地下。 葡萄牙天主教士罗得里格斯偷渡日本,坚持传教并调查导师费雷拉因遭受“穴吊”而弃教一事,这是天主教的耻辱和失败。在他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坚信是谣言。他偷偷为村民做弥撒,施洗祷告,听忏悔。他经历了一系列苦难,被出卖后历经关押、折磨、游街、审讯。幕府逼他弃教,使出种种手段。他的信仰经历着严重考验。在忠诚和背叛,信仰和道德、神性和人性,传教和文化,原则和妥协,文明的互撞等一系列拷问下挣扎自审,需找答案。 传教士们怀着对神的满腔忠诚,将传教作为业绩,视殉教为最大的荣耀。但他们每一次潜入,带来的是更多生命的牺牲。官府抓不住教士,就在村里抓了人质,逼迫他们踩踏圣母像,对圣像吐口水,骂圣母是妓女。如果拒绝就在游行示众后,施以“水磔”的刑罚,即涨潮时,绑在海中的十字架上,直至死亡。渐渐村民们觉得为他们招来灾祸的外国人是个负担。井上大名将天主教在日本的坚持传教比喻为丑女的深情,这对一个男人而言是难以忍受的重担。他的导师费雷拉说日本教徒信奉的是扭曲的上帝。如果以无辜生命为代价,天主教的扩张有什么意义?罗得里格斯内心产生了怀疑。 基督教神义论认为上帝是全善、全知和全能的,那么为什么人间世界仍然恶人作恶,好人受难,而神始终保持沉默?人不怕受难,只害怕受难的无意义。信徒不怕殉教,但怕白白地殉教。如果天空充满了光辉,天使吹奏喇叭,殉教者不惧赴死。但是日本信徒被水磔时,除了单调阴沉的海浪声,是可怕的寂静。罗得里格斯内心自问:神,真的存在吗? “主啊!我恨你一直都保持沉默。” 为了逼迫罗得里格斯弃教,三名日本信徒被处以“穴吊”的酷刑。他们被倒吊在洞穴上,耳朵打了孔,血一滴滴流下,直至血尽而亡。罗得里格斯面临的困局是,他必须在坚持信仰和解救无辜的生命之间做出选择。只要他宣布弃教而踩踏圣像,穴吊就会终止。选择的困境是一边是忠诚、信仰、神性、教义、自己的名誉,另一边是背叛,道德、人性、仁爱、他人的生命。选择救人,就不得不背弃信仰;选择坚持信仰,教民就要为他的信仰殉葬。费雷拉劝说:“基督一定会为他们而弃教的!” 罗得里格斯仿佛看见圣像里的基督说:我就是为了要让你们践踏才来到这世上,为了分担你们的痛苦才背负十字架的。罗得里格斯选择了弃教,也理解了费雷拉的背叛。神没有沉默,神就是我们心中的正义,神通过罗得里格斯的选择宣告了正义。人,不能依靠神去清除恶。人必须自己做选择扼制恶。 不能要求所有人都做强者,都勇敢,人是有缺陷的,人是软弱的。基督在餐桌上对犹大说:“去吧!你所作的快作吧!” 罗得里格斯不断地思考基督说这句话时是何种心情。愤怒,憎恨,怜悯,原谅,理解还是仁爱?没有绝对的神圣,没有绝对的不可背叛的价值。不要轻易评判背叛者。一个人没有背叛,往往是因为代价不够,没有触及到底线或者被击中软肋。你可以蔑视金钱,不怕肉体的痛苦,甚至可以英勇赴死,但如果以你的亲人或者无辜者的生命为交换呢? 没有绝对的强者与弱者。谁又能断言弱者一定不比强者痛苦呢? 书中的吉次郎,就是一个懦弱的弃教者, 他家人殉教时,惟独他脚踩圣母像弃教。之后又多次弃教,后来为了三百元银币出卖了罗得里格斯。实际上是对人性软弱性的浓缩。但他不是恶人,他的灵魂始终在挣扎,持续不断地想从宗教中寻找解脱。 作为对比,小说中另一个教士卡尔倍坚持信仰,三个信徒被扔进大海淹死。卡尔倍也跃入大海殉教。表现了选择的荒谬:不弃教,结果是生命的牺牲,自己成为殉教的圣徒,但违背了基督教爱人类的最高原则。遵循内心的最高原则,就要被开除教门,丧失信仰,被敌对的双方抛弃并且蔑视。而形式的背叛也是背叛,底线一开,全面崩溃。爱人类的代价是以后屈辱地苟活。 小说看完后,又找了电影看。电影基本上遵循了小说的叙事。不同的是电影中费雷拉不是因为解救受穴吊的日本信徒而弃教,而是因为自己熬不过穴吊酷刑而弃教。这实际上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事实。罗得里格斯的原型在历史上也是因为受到穴吊酷刑而弃教。说明常人都有弱点,生活中还是弱者更多。
所以圣经上说,不要把圣物给猪。免得他们亵渎了圣物,再把你撕碎。
还说,如果城里面的人不接待你们,就出来,然后跺脚表示和这个城的因果无关。而不是在城里面坚持传教。
后来,日本作为一个国家,就要自己承受当年选择的后果。
落后,挨打,军国主义挨原子弹。
义人的牺牲,不能改变这一切。因为这是当时日本的大势。
强力为之,反而可能让自己信心动摇。
知道神的心意,才能完成神的工作。
神的工作,不是人的工作,不能凭人的血气和能力去做。
你再厉害也不行。
除非你知道,你是献祭的那个祭品,心甘情愿去死。这样到时审判的时候,
日本幕府没有理由抱怨神没给过机会。
所以,这个牺牲,是对日本幕府的咒诅,不是祝福。
强烈的神道教文化使日本包含基督教在内难以传播和吸引信众。
神是 All Good + All Powerful,为什么还允许邪恶存在,几千年来一直是信教的人挣扎解释,和不信教的人 HAHA GOTCHA 攻击的关键点。
看约伯记。
领位员,即耶稣,佛,都可以领人出去。
在佛教看来,世界的鬼屋或Wonderland,类似紧身衣的VR,就有六种(六道,是指“三恶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和“三善道”:人道、阿修罗道、天道。)。通常人们不喜欢三恶道的鬼屋,而喜欢三善道。
上帝的大能即在于:
只是大家不想出去,而都像电影院看恐怖片、或火锅店吃辣椒的女孩一样,一边捂眼睛一边骂老板和导演太辣了、太恐怖了。一边享受剧情,一边骂老板不人道,无能、不能拍出好电影,等等。其实并不是真的不想要。
人家电影院老板都说了,你不想看,随时可以有人(佛、基督)领你出去,但你不想出去,而是要求老板换电影。更重要的是,大概少有人对上帝有信心,真的相信有可以出去的路。不相信人真的可以出去歇会儿。
========
虽然基督教和佛教在对待世间法上看上去有些差别,其实跟不上都说,这地球不是你的家(不是天国,不是净土),这地方只是游戏厅或啥的,而且佛教说,这地方早晚会失火,或者已经失火。
虽然日常要多少把这地方弄得舒服点,但是那个失火的事儿,不是人力所可控制。
1. 普遍意义的牺牲(不一定是肉体死亡):失去生命的才得救,抓住的肉体生命的就不得救
2. 不要怕要你肉体生命的,更要怕要你灵魂下地狱的
3. 面对迫害时,不在人前认我的,我也必不在父前(天堂里)认他
确实,这些句子都是指自己的牺牲。但耶稣从来没有说需要因为他人的利益、生命放弃信仰。反倒,耶稣说:一个认赚得全世界,却失去灵魂得救有何益处?这个赚得全世界,可以包括一个人拯救了世界、拯救了很多其他人的生命,也就是不值得为了世界的利益、他人的生命放弃信仰。
总之,一个不信耶稣的作家、科学家、哲学家去指导别人给如何信耶稣是很荒谬的。
求神怜悯他们的软弱。并不是说我可以在这种试炼中得胜,但我们要承认自己的信心不足,而不是合理化自己的软弱。
所謂的坏,其實是一種能力。打架鬥毆是一種暴力的能力。騙子是一種欺騙的能力。好人有兩種:一種是擁有能力的前提下,發於良心而不用(此種情況,必然是良心的痛苦遠超過物質的獲得。這就要求此人必須有高度的良心敏感度和基本的物質保障。顔回的話,一碗飯一瓢水就足以讓他不會違背良心做事),另一種是發於良心而不去開發一些能力(大部分主動被動的好人屬於此種)。
本豬認爲,萬物被創造,就被賦予了能力和良心。否則單細胞無法演化出複雜的人體結構。人類作爲一個物種,存在一個拐點. 儅大部分人類自認爲自己的科學知識遠重要于自己無法解釋的良心的時候,此物種的結果必然是毀滅。
读书札记:远藤周作的小说《沉默》

日本作家远藤周作的《沉默》被评为“二十世纪最好的小说之一”,还被誉为“20世纪日本文学的高峰”。2016年由著名导演马丁·斯科塞斯拍成同名电影。电影被美国电影学会选为2016年十大佳片之一,以及由国家评论协会选为2016年最佳十大电影之一。
书中背景是德川幕府的禁教事件。当时日本老百姓贫穷,即使是富裕人家,一年也只能吃两次白米,他们的食物通常是番薯和萝卜,有时还吃草木之根。像牛马一样劳作,像牛马一般死去。百姓是武士的奴隶,武士上面是藩主。农民向藩主缴年税,迟缴就被关入水牢。天主教把他们当人看,让他们体会到从未有过的温暖,教徒一度达到70万。幕府害怕天主教消弱其统治,发布了严格的禁教令,教士和教徒被迫害处死,转入了地下。
葡萄牙天主教士罗得里格斯偷渡日本,坚持传教并调查导师费雷拉因遭受“穴吊”而弃教一事,这是天主教的耻辱和失败。在他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坚信是谣言。他偷偷为村民做弥撒,施洗祷告,听忏悔。他经历了一系列苦难,被出卖后历经关押、折磨、游街、审讯。幕府逼他弃教,使出种种手段。他的信仰经历着严重考验。在忠诚和背叛,信仰和道德、神性和人性,传教和文化,原则和妥协,文明的互撞等一系列拷问下挣扎自审,需找答案。
传教士们怀着对神的满腔忠诚,将传教作为业绩,视殉教为最大的荣耀。但他们每一次潜入,带来的是更多生命的牺牲。官府抓不住教士,就在村里抓了人质,逼迫他们踩踏圣母像,对圣像吐口水,骂圣母是妓女。如果拒绝就在游行示众后,施以“水磔”的刑罚,即涨潮时,绑在海中的十字架上,直至死亡。渐渐村民们觉得为他们招来灾祸的外国人是个负担。井上大名将天主教在日本的坚持传教比喻为丑女的深情,这对一个男人而言是难以忍受的重担。他的导师费雷拉说日本教徒信奉的是扭曲的上帝。如果以无辜生命为代价,天主教的扩张有什么意义?罗得里格斯内心产生了怀疑。
基督教神义论认为上帝是全善、全知和全能的,那么为什么人间世界仍然恶人作恶,好人受难,而神始终保持沉默?人不怕受难,只害怕受难的无意义。信徒不怕殉教,但怕白白地殉教。如果天空充满了光辉,天使吹奏喇叭,殉教者不惧赴死。但是日本信徒被水磔时,除了单调阴沉的海浪声,是可怕的寂静。罗得里格斯内心自问:神,真的存在吗? “主啊!我恨你一直都保持沉默。”
为了逼迫罗得里格斯弃教,三名日本信徒被处以“穴吊”的酷刑。他们被倒吊在洞穴上,耳朵打了孔,血一滴滴流下,直至血尽而亡。罗得里格斯面临的困局是,他必须在坚持信仰和解救无辜的生命之间做出选择。只要他宣布弃教而踩踏圣像,穴吊就会终止。选择的困境是一边是忠诚、信仰、神性、教义、自己的名誉,另一边是背叛,道德、人性、仁爱、他人的生命。选择救人,就不得不背弃信仰;选择坚持信仰,教民就要为他的信仰殉葬。费雷拉劝说:“基督一定会为他们而弃教的!” 罗得里格斯仿佛看见圣像里的基督说:我就是为了要让你们践踏才来到这世上,为了分担你们的痛苦才背负十字架的。罗得里格斯选择了弃教,也理解了费雷拉的背叛。神没有沉默,神就是我们心中的正义,神通过罗得里格斯的选择宣告了正义。人,不能依靠神去清除恶。人必须自己做选择扼制恶。
不能要求所有人都做强者,都勇敢,人是有缺陷的,人是软弱的。基督在餐桌上对犹大说:“去吧!你所作的快作吧!” 罗得里格斯不断地思考基督说这句话时是何种心情。愤怒,憎恨,怜悯,原谅,理解还是仁爱?没有绝对的神圣,没有绝对的不可背叛的价值。不要轻易评判背叛者。一个人没有背叛,往往是因为代价不够,没有触及到底线或者被击中软肋。你可以蔑视金钱,不怕肉体的痛苦,甚至可以英勇赴死,但如果以你的亲人或者无辜者的生命为交换呢? 没有绝对的强者与弱者。谁又能断言弱者一定不比强者痛苦呢? 书中的吉次郎,就是一个懦弱的弃教者, 他家人殉教时,惟独他脚踩圣母像弃教。之后又多次弃教,后来为了三百元银币出卖了罗得里格斯。实际上是对人性软弱性的浓缩。但他不是恶人,他的灵魂始终在挣扎,持续不断地想从宗教中寻找解脱。
作为对比,小说中另一个教士卡尔倍坚持信仰,三个信徒被扔进大海淹死。卡尔倍也跃入大海殉教。表现了选择的荒谬:不弃教,结果是生命的牺牲,自己成为殉教的圣徒,但违背了基督教爱人类的最高原则。遵循内心的最高原则,就要被开除教门,丧失信仰,被敌对的双方抛弃并且蔑视。而形式的背叛也是背叛,底线一开,全面崩溃。爱人类的代价是以后屈辱地苟活。
小说看完后,又找了电影看。电影基本上遵循了小说的叙事。不同的是电影中费雷拉不是因为解救受穴吊的日本信徒而弃教,而是因为自己熬不过穴吊酷刑而弃教。这实际上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事实。罗得里格斯的原型在历史上也是因为受到穴吊酷刑而弃教。说明常人都有弱点,生活中还是弱者更多。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美国名校读书单榜首说了些啥? 当好人受难坏人作恶,神为什么沉默? 回归自我, 认同三观, 突破身份束缚 活在当下,过好生命的每一分钟 搭建免费VPN,手机安全上网(2)
所以圣经上说,不要把圣物给猪。免得他们亵渎了圣物,再把你撕碎。
还说,如果城里面的人不接待你们,就出来,然后跺脚表示和这个城的因果无关。而不是在城里面坚持传教。
后来,日本作为一个国家,就要自己承受当年选择的后果。
落后,挨打,军国主义挨原子弹。
义人的牺牲,不能改变这一切。因为这是当时日本的大势。
强力为之,反而可能让自己信心动摇。
知道神的心意,才能完成神的工作。
神的工作,不是人的工作,不能凭人的血气和能力去做。
你再厉害也不行。
除非你知道,你是献祭的那个祭品,心甘情愿去死。这样到时审判的时候,
日本幕府没有理由抱怨神没给过机会。
所以,这个牺牲,是对日本幕府的咒诅,不是祝福。
强烈的神道教文化使日本包含基督教在内难以传播和吸引信众。
神是 All Good + All Powerful,为什么还允许邪恶存在,几千年来一直是信教的人挣扎解释,和不信教的人 HAHA GOTCHA 攻击的关键点。
看约伯记。
领位员,即耶稣,佛,都可以领人出去。
在佛教看来,世界的鬼屋或Wonderland,类似紧身衣的VR,就有六种(六道,是指“三恶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和“三善道”:人道、阿修罗道、天道。)。通常人们不喜欢三恶道的鬼屋,而喜欢三善道。
上帝的大能即在于:
你想玩,我有的东西给你玩,好的坏的、善的恶的,鬼屋或仙境、迪斯尼,都可以玩,只有你想不到,没有我做不到。 你如果不想玩,那也随时可以退群,从电影院出去,有领路的(导师,佛,耶稣)可以带你出去。 从电影院出去,大概有两种,一种是从恐怖影院换到喜剧、幸福影院,即是佛教的修人天福报,积福积德,下辈子看得都是好电影。然后福报用完了,又看恐怖电影 第二种就不是从一个影院转到另一个影院,而是从所有的影院出去,类似佛在教会你这个鬼屋或wonderland的整个建构原理。你看明白了后(解脱了),以后想到任何地方玩,都没有危险,都可以来去自如,或是佛那样,如来,不来不去。只是大家不想出去,而都像电影院看恐怖片、或火锅店吃辣椒的女孩一样,一边捂眼睛一边骂老板和导演太辣了、太恐怖了。一边享受剧情,一边骂老板不人道,无能、不能拍出好电影,等等。其实并不是真的不想要。
人家电影院老板都说了,你不想看,随时可以有人(佛、基督)领你出去,但你不想出去,而是要求老板换电影。更重要的是,大概少有人对上帝有信心,真的相信有可以出去的路。不相信人真的可以出去歇会儿。
========
虽然基督教和佛教在对待世间法上看上去有些差别,其实跟不上都说,这地球不是你的家(不是天国,不是净土),这地方只是游戏厅或啥的,而且佛教说,这地方早晚会失火,或者已经失火。
虽然日常要多少把这地方弄得舒服点,但是那个失火的事儿,不是人力所可控制。
1. 普遍意义的牺牲(不一定是肉体死亡):失去生命的才得救,抓住的肉体生命的就不得救
2. 不要怕要你肉体生命的,更要怕要你灵魂下地狱的
3. 面对迫害时,不在人前认我的,我也必不在父前(天堂里)认他
确实,这些句子都是指自己的牺牲。但耶稣从来没有说需要因为他人的利益、生命放弃信仰。反倒,耶稣说:一个认赚得全世界,却失去灵魂得救有何益处?这个赚得全世界,可以包括一个人拯救了世界、拯救了很多其他人的生命,也就是不值得为了世界的利益、他人的生命放弃信仰。
总之,一个不信耶稣的作家、科学家、哲学家去指导别人给如何信耶稣是很荒谬的。
求神怜悯他们的软弱。并不是说我可以在这种试炼中得胜,但我们要承认自己的信心不足,而不是合理化自己的软弱。
所謂的坏,其實是一種能力。打架鬥毆是一種暴力的能力。騙子是一種欺騙的能力。好人有兩種:一種是擁有能力的前提下,發於良心而不用(此種情況,必然是良心的痛苦遠超過物質的獲得。這就要求此人必須有高度的良心敏感度和基本的物質保障。顔回的話,一碗飯一瓢水就足以讓他不會違背良心做事),另一種是發於良心而不去開發一些能力(大部分主動被動的好人屬於此種)。
本豬認爲,萬物被創造,就被賦予了能力和良心。否則單細胞無法演化出複雜的人體結構。人類作爲一個物種,存在一個拐點. 儅大部分人類自認爲自己的科學知識遠重要于自己無法解釋的良心的時候,此物種的結果必然是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