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 木有文化兄总提, 不要以Ends Justify Means. 也就是说要有原则性, 我原则上同意, 并且有两个但是。。。。但是什么呢, 请往后看。
一. 我在原则上赞成做事要有原则
一个人, 一个国家, 做事决策,首先应该确立原则。原则应该是针对任何事,任何人。 不能因Convenience或者不同地位的人违背原则。 不能因为是“自己人” 就对同样的事,Rationalize.
比如, 楼下说旧约讲法律, 要遵循严格执法的原则。 那我们来看旧约如何对待摩西。 根据木有文化讲的故事的原话:
“他看到一个埃及人在殴打希伯来人。摩西年轻气盛,看四下无人就上前把那个埃及人杀死了,并将尸体「藏在沙土里」。”
也就是说摩西是为打抱不平, 不是出于正当防卫, 杀了人。而且是“看四下无人”,不是失手, 这至少是二级谋杀, 有可能是一级。 后来还畏罪潜逃。 那么用保守派和基督教的观点, 摩西是否应该被治罪。 而摩西后来颁布了上帝的摩西十诫。 其中一条就是不可谋杀,摩西自己是否犯了十诫中的诫条。
请不要Lawyer up 来Rationalize摩西是杀了人后才颁布诫条的。 按照任何国家社会的法律, 非正防卫杀了人不一定非得偿命, 总得受法律约束。而圣经有没把根据法律之上的原则用在摩西身上呢?
二. 第一个但是: 世事复杂,存在不同的原则, 而且很多情况下这些原则是冲突的。
对于法律至上的原则, 你支持在阿富汗遵循“被强奸的妇女被治罪”, 而强奸者却可以逍遥法外的法律吗? 我不知道木有文化是否支持,我知道我不支持, 因为这个违背了另一些人道主义的原则: 人人平等, 性别平等, 不应施暴的原则。当不同的原则互相冲突的时候, 我们是不可能完全遵循某一个原则的。
而对于摩西杀人事件, 我却想不出有另一个原则可以应用。 除非你说有个“刑不上圣人”的原则。
三, 第二个但是: 所有的原则都有个终极目的
比如法律的终极目的是建立秩序与标准, 保护个人自由与权利,解决争端。 也就是说如果法律能达到这个终极目的,那么The end justifies 法律这个means. 如果实现不了这个终极目的, 那么The end doesn't justify 法律这个means.
四, 婚姻不是终极目的。
作为社会结构的婚姻, 初始是一种利益交换, 所以有嫁妆, 政治婚姻,等等等等。 如Little women里所说, Marriage is an Economic Proposition.
我当然不是所说有的婚姻都是利益交换, 世界上有很多是因为相知相爱的人发自内心的为了Commit 一辈子,为了幸福而结婚的。 而历史上, 保守派想回到的Great Time, 特别是美国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前, 法律规定:美国妇女不可以有自己的银行账号,不可以有信用卡。 也就是剥夺了妇女自立的机会, 婚姻就成为了妇女生存的手段,也是妇女的枷锁, 是不道德的。不但不应该Committ, 而且应该破除这一枷锁。 现代社会妇女有了不Commit的权利, 有了未婚生子的自由, 结婚的人减少, 单身的人增多, 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婚姻不是终极目的, 幸福才是。 如果有人需要Commit才有幸福, 那么他们结婚是合适的, 如果没到Commit的程度, 婚姻是枷锁, 造成的是不幸。 幸福这个Ends Justify单身或者结婚这些不同的Means, depending on circumstances. 是个人选择的权利,也是个人应该珍惜与把握的权利。 政府, 宗教与党派无权也不应该干涉。
你要从这件案子探索基督教如何对待杀人。
某国的法律可以延展到那个国家控制的其他国家的疆域。比如, 现在的美国就可以去很多其他国家抓人
耶和华看得上亚伯献的羊的油脂, 看不上该隐的蔬菜和粮食, 还说该隐“行的不好”看来上帝也是肉食, 看不上健康的食品。
不过我没特别看出基督教如何对待杀人。 对比摩西, 上帝就是凭喜好对待杀人犯。
这是基督教神学的观点。
还没明白。
罪行。
When God said, “You shall not murder” in Exodus 20:13, He meant no one could take the life of another.
https://www.biblestudytools.com/bible-study/topical-studies/does-thou-shalt-not-kill-only-apply-to-murder.html#:~:text=When%20God%20said%2C%20%E2%80%9CYou%20shall,feelings%20for%20a%20neighbor%20either.?
我同意不能以今天的观点看待圣经; 如果看圣经只是当故事看, 完全没有问题, 甚至是真是假都不是特别重要。
但是我们对其他事也应该坚持同样的原则: 不能依据圣经来评判现代社会里的各种现象, 评论他人,包括婚姻,甚至引用圣经来影响国家政策。 这是开历史倒车。
“圣经基本上不是今天的法律,我不认为争论这些有很大价值。“
今天基督徒还是每天在读圣经,这是很重要的事,就是洗脑。
很奇异吧?
所以,最后,说那么多,还是,只能看天,有人命好,虽有小风小浪,一路到达彼岸。
有人半路翻船,从此不敢再上贼船。
也有人,翻习惯了,想上就上,想翻就翻。
所有东西就都没有永恒价值。婚姻就成了搭伙。
(发自我的文学城离线浏览器)
“所以不要坐在那里告诉我婚姻不是一种经济命题,因为它是。”
——艾米·马奇,《小妇人》
最近,如《印度相亲》、《适婚女孩》和《小妇人》等标题在我的Netflix推荐列表中很流行。它们都围绕着婚姻和单身的主题。
在亚洲长大,我看到了单身者如何被社会低估;虽然年轻一代开始尊重个人对单身的选择,但老一辈可能期望人们遵从婚姻的社会规范。特别是亚洲国家,倾向于对单身和偏离预期规范的情况进行污名化。然而,我们应该开始重新思考单身,因为比起婚姻和生育年龄越来越晚的趋势更戏剧性的是: 由于非常现实的经济原因,将有越来越多的男性和女性永远不婚并无子女。
趋势与原型: “疯猫女” 的兴起?
尽管亚洲国家30岁以上的单身比例仍然很低,但这些年来有了显著的增长。
如果要近距离的观察下亚洲国家中30-34岁未婚女性的比例,那我就暂时选择东亚四小龙和邻国进行比较。 尽管这些比例与西方国家相比仍然较低,我们可以预期未来几年单身人口的比例将会增长。由于这群单身者仍可能是社会中的少数,现在开始去考虑单身者的福祉并开始准备一个不带偏见的社会,准备接受偏离常规的不同生活选择是来得及也是值得的。
我们以前听说过,媒体中经常出现的“疯猫女”原型附有不愉快的暗示。在亚洲,过了理想婚龄的单身亚洲女性也有附着的污名。在日本,这些女性被称为“圣诞蛋糕”或“寄生单身”,因为大多数未婚成年人与父母同住。在韩国,因为她们是“老”小姐但又是通常受过教育且经济能力强的“黄金”女性,所以创造了“黄金小姐”这个词。在中国,“剩女”字面上被翻译为剩下的女性。
在新加坡,婚姻主要被年轻成年人视为个人选择而非义务。然而,由于超过74%的人口是华裔,理解新加坡的单身状态不应完全与中国或东亚文化背景分开。在新加坡所有单身人口中,华裔单身者占主导地位,超过60%的华裔女性和超过78%的男性同龄人(25至29岁)是单身。研究发现,大多数女性自愿推迟婚姻,以免承担家庭责任和照顾丈夫及孩子的责任。
埃莉诺·阿伯纳西,在《辛普森一家》中被流行地描绘为“疯猫女”,她是一个聪明和雄心勃勃的女性,拥有哈佛医学院的医学博士学位和耶鲁法学院的法学博士学位,但最终独自与许多猫为伴。
婚姻套餐:女性经济独立以及婚姻和育儿的机会成本
东亚地区晚婚少婚趋势背后的一个原因或许是婚姻的性质和意义缺乏变化。传统家庭角色的相对缺乏变化和更多的经济机会,使得女性有自由选择推迟成为妻子和母亲的繁重地位。
我观察到的是,随着女性可选择的生活方式范围扩大,构成“婚姻套餐”的家庭义务和期望对她们来说变得越来越没有吸引力。对许多人来说,被推迟的整个婚姻角色包括需要密切照顾的孩子、繁重的家务负担,有时还包括可能在交易中包括的与公婆同住。我记得一位朋友曾明确称这为 “shitty package” (“糟糕的套餐”)。
在华裔和整个亚洲氛围内,婚姻作为一个稳定的制度包括婚姻和生育之间的强烈相关性。女性面临着婚后迅速转变为父母的期望。过去,婚姻中也存在高度不对称的性别关系,包括对母亲在孩子身上的巨大投入的理所当然,以及婚姻倾向于门单户对或高嫁婚姻(即女性嫁给比自己地位更高的男性)的相对强烈(尽管在减弱)趋势。
我们中的一些人仍然会预测,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会更晚婚,不太可能结婚,且孩子更少。免责声明:我不这么认为!但几项实证研究发现,女性的教育和收入与她们结婚的时间或根本不结婚呈正相关。在性别工资差距高且在性别平等方面排名较低的国家,结婚的机会成本被认为对受过良好教育的女性尤为高。
如何帮助塑造对自愿和非自愿单身者更宽容的社会?
更重要的是,一致的证据表明,在亚洲国家,大多数年轻男女重视婚姻并希望结婚。然而,除非当前的婚姻行为发生显著变化,否则上述相当比例的人可能永远不会结婚。如果自由选择的代价很高,那么真正的自由选择真的是自由吗?
在西方文化渗透的亚洲国家,单身可能更容易,因为单身者不必克服强烈的社会压力。相比之下,在婚姻套餐意识形态主导的社会中,家庭需要更多的调整。同时,单身者因不符合社会规范而面临心理健康不佳的风险。在社区和组织层面上可以采取非常简单的步骤来关注自愿和非自愿单身者的福祉。首先,我们应该更加注意我们如何对待单身者,不要假设他们孤立和寂寞或有难以相处的个性。在工作中,单身员工也不应该被期望承担他们已婚的老板和同事的工作。我毫不怀疑,像这样的简单举措将大有助于塑造一个更宽容的社会。
性别革命带来了女性在教育和劳动力市场上的成就,也需要对丈夫和妻子在家庭中的角色进行社会理解上的革命。尽管关于家庭态度趋势的大部分研究强调了女性对婚姻套餐日益增长的厌恶,但令人鼓舞的是,最近的研究表明,男性也越来越质疑典型的东亚男主外女主内婚姻的好处。我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将为自愿单身者提供更多空间。我相信在我们这一生中,单身者将能够度过节日而不必害怕长辈的年度审问,比如何时结婚;对单身者进行无偏见的交流。我希望单身者真正能够将婚姻视为个人选择而非义务或社会规范。
前一阵, 木有文化兄总提, 不要以Ends Justify Means. 也就是说要有原则性, 我原则上同意, 并且有两个但是。。。。但是什么呢, 请往后看。
一. 我在原则上赞成做事要有原则
一个人, 一个国家, 做事决策,首先应该确立原则。原则应该是针对任何事,任何人。 不能因Convenience或者不同地位的人违背原则。 不能因为是“自己人” 就对同样的事,Rationalize.
比如, 楼下说旧约讲法律, 要遵循严格执法的原则。 那我们来看旧约如何对待摩西。 根据木有文化讲的故事的原话:
“他看到一个埃及人在殴打希伯来人。摩西年轻气盛,看四下无人就上前把那个埃及人杀死了,并将尸体「藏在沙土里」。”
也就是说摩西是为打抱不平, 不是出于正当防卫, 杀了人。而且是“看四下无人”,不是失手, 这至少是二级谋杀, 有可能是一级。 后来还畏罪潜逃。 那么用保守派和基督教的观点, 摩西是否应该被治罪。 而摩西后来颁布了上帝的摩西十诫。 其中一条就是不可谋杀,摩西自己是否犯了十诫中的诫条。
请不要Lawyer up 来Rationalize摩西是杀了人后才颁布诫条的。 按照任何国家社会的法律, 非正防卫杀了人不一定非得偿命, 总得受法律约束。而圣经有没把根据法律之上的原则用在摩西身上呢?
二. 第一个但是: 世事复杂,存在不同的原则, 而且很多情况下这些原则是冲突的。
对于法律至上的原则, 你支持在阿富汗遵循“被强奸的妇女被治罪”, 而强奸者却可以逍遥法外的法律吗? 我不知道木有文化是否支持,我知道我不支持, 因为这个违背了另一些人道主义的原则: 人人平等, 性别平等, 不应施暴的原则。当不同的原则互相冲突的时候, 我们是不可能完全遵循某一个原则的。
而对于摩西杀人事件, 我却想不出有另一个原则可以应用。 除非你说有个“刑不上圣人”的原则。
三, 第二个但是: 所有的原则都有个终极目的
比如法律的终极目的是建立秩序与标准, 保护个人自由与权利,解决争端。 也就是说如果法律能达到这个终极目的,那么The end justifies 法律这个means. 如果实现不了这个终极目的, 那么The end doesn't justify 法律这个means.
四, 婚姻不是终极目的。
作为社会结构的婚姻, 初始是一种利益交换, 所以有嫁妆, 政治婚姻,等等等等。 如Little women里所说, Marriage is an Economic Proposition.
我当然不是所说有的婚姻都是利益交换, 世界上有很多是因为相知相爱的人发自内心的为了Commit 一辈子,为了幸福而结婚的。 而历史上, 保守派想回到的Great Time, 特别是美国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前, 法律规定:美国妇女不可以有自己的银行账号,不可以有信用卡。 也就是剥夺了妇女自立的机会, 婚姻就成为了妇女生存的手段,也是妇女的枷锁, 是不道德的。不但不应该Committ, 而且应该破除这一枷锁。 现代社会妇女有了不Commit的权利, 有了未婚生子的自由, 结婚的人减少, 单身的人增多, 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婚姻不是终极目的, 幸福才是。 如果有人需要Commit才有幸福, 那么他们结婚是合适的, 如果没到Commit的程度, 婚姻是枷锁, 造成的是不幸。 幸福这个Ends Justify单身或者结婚这些不同的Means, depending on circumstances. 是个人选择的权利,也是个人应该珍惜与把握的权利。 政府, 宗教与党派无权也不应该干涉。
你要从这件案子探索基督教如何对待杀人。
某国的法律可以延展到那个国家控制的其他国家的疆域。比如, 现在的美国就可以去很多其他国家抓人
耶和华看得上亚伯献的羊的油脂, 看不上该隐的蔬菜和粮食, 还说该隐“行的不好”看来上帝也是肉食, 看不上健康的食品。
不过我没特别看出基督教如何对待杀人。 对比摩西, 上帝就是凭喜好对待杀人犯。
这是基督教神学的观点。
还没明白。
罪行。
When God said, “You shall not murder” in Exodus 20:13, He meant no one could take the life of another.
https://www.biblestudytools.com/bible-study/topical-studies/does-thou-shalt-not-kill-only-apply-to-murder.html#:~:text=When%20God%20said%2C%20%E2%80%9CYou%20shall,feelings%20for%20a%20neighbor%20either.?
我同意不能以今天的观点看待圣经; 如果看圣经只是当故事看, 完全没有问题, 甚至是真是假都不是特别重要。
但是我们对其他事也应该坚持同样的原则: 不能依据圣经来评判现代社会里的各种现象, 评论他人,包括婚姻,甚至引用圣经来影响国家政策。 这是开历史倒车。
“圣经基本上不是今天的法律,我不认为争论这些有很大价值。“
今天基督徒还是每天在读圣经,这是很重要的事,就是洗脑。
很奇异吧?
所以,最后,说那么多,还是,只能看天,有人命好,虽有小风小浪,一路到达彼岸。
有人半路翻船,从此不敢再上贼船。
也有人,翻习惯了,想上就上,想翻就翻。
所有东西就都没有永恒价值。
婚姻就成了搭伙。
(发自我的文学城离线浏览器)
所有东西就都没有永恒价值。
婚姻就成了搭伙。
(发自我的文学城离线浏览器)
“所以不要坐在那里告诉我婚姻不是一种经济命题,因为它是。”
——艾米·马奇,《小妇人》
最近,如《印度相亲》、《适婚女孩》和《小妇人》等标题在我的Netflix推荐列表中很流行。它们都围绕着婚姻和单身的主题。
在亚洲长大,我看到了单身者如何被社会低估;虽然年轻一代开始尊重个人对单身的选择,但老一辈可能期望人们遵从婚姻的社会规范。特别是亚洲国家,倾向于对单身和偏离预期规范的情况进行污名化。然而,我们应该开始重新思考单身,因为比起婚姻和生育年龄越来越晚的趋势更戏剧性的是: 由于非常现实的经济原因,将有越来越多的男性和女性永远不婚并无子女。
趋势与原型: “疯猫女” 的兴起?
尽管亚洲国家30岁以上的单身比例仍然很低,但这些年来有了显著的增长。
如果要近距离的观察下亚洲国家中30-34岁未婚女性的比例,那我就暂时选择东亚四小龙和邻国进行比较。 尽管这些比例与西方国家相比仍然较低,我们可以预期未来几年单身人口的比例将会增长。由于这群单身者仍可能是社会中的少数,现在开始去考虑单身者的福祉并开始准备一个不带偏见的社会,准备接受偏离常规的不同生活选择是来得及也是值得的。
我们以前听说过,媒体中经常出现的“疯猫女”原型附有不愉快的暗示。在亚洲,过了理想婚龄的单身亚洲女性也有附着的污名。在日本,这些女性被称为“圣诞蛋糕”或“寄生单身”,因为大多数未婚成年人与父母同住。在韩国,因为她们是“老”小姐但又是通常受过教育且经济能力强的“黄金”女性,所以创造了“黄金小姐”这个词。在中国,“剩女”字面上被翻译为剩下的女性。
在新加坡,婚姻主要被年轻成年人视为个人选择而非义务。然而,由于超过74%的人口是华裔,理解新加坡的单身状态不应完全与中国或东亚文化背景分开。在新加坡所有单身人口中,华裔单身者占主导地位,超过60%的华裔女性和超过78%的男性同龄人(25至29岁)是单身。研究发现,大多数女性自愿推迟婚姻,以免承担家庭责任和照顾丈夫及孩子的责任。
埃莉诺·阿伯纳西,在《辛普森一家》中被流行地描绘为“疯猫女”,她是一个聪明和雄心勃勃的女性,拥有哈佛医学院的医学博士学位和耶鲁法学院的法学博士学位,但最终独自与许多猫为伴。
婚姻套餐:女性经济独立以及婚姻和育儿的机会成本
东亚地区晚婚少婚趋势背后的一个原因或许是婚姻的性质和意义缺乏变化。传统家庭角色的相对缺乏变化和更多的经济机会,使得女性有自由选择推迟成为妻子和母亲的繁重地位。
我观察到的是,随着女性可选择的生活方式范围扩大,构成“婚姻套餐”的家庭义务和期望对她们来说变得越来越没有吸引力。对许多人来说,被推迟的整个婚姻角色包括需要密切照顾的孩子、繁重的家务负担,有时还包括可能在交易中包括的与公婆同住。我记得一位朋友曾明确称这为 “shitty package” (“糟糕的套餐”)。
在华裔和整个亚洲氛围内,婚姻作为一个稳定的制度包括婚姻和生育之间的强烈相关性。女性面临着婚后迅速转变为父母的期望。过去,婚姻中也存在高度不对称的性别关系,包括对母亲在孩子身上的巨大投入的理所当然,以及婚姻倾向于门单户对或高嫁婚姻(即女性嫁给比自己地位更高的男性)的相对强烈(尽管在减弱)趋势。
我们中的一些人仍然会预测,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会更晚婚,不太可能结婚,且孩子更少。免责声明:我不这么认为!但几项实证研究发现,女性的教育和收入与她们结婚的时间或根本不结婚呈正相关。在性别工资差距高且在性别平等方面排名较低的国家,结婚的机会成本被认为对受过良好教育的女性尤为高。
如何帮助塑造对自愿和非自愿单身者更宽容的社会?
更重要的是,一致的证据表明,在亚洲国家,大多数年轻男女重视婚姻并希望结婚。然而,除非当前的婚姻行为发生显著变化,否则上述相当比例的人可能永远不会结婚。如果自由选择的代价很高,那么真正的自由选择真的是自由吗?
在西方文化渗透的亚洲国家,单身可能更容易,因为单身者不必克服强烈的社会压力。相比之下,在婚姻套餐意识形态主导的社会中,家庭需要更多的调整。同时,单身者因不符合社会规范而面临心理健康不佳的风险。在社区和组织层面上可以采取非常简单的步骤来关注自愿和非自愿单身者的福祉。首先,我们应该更加注意我们如何对待单身者,不要假设他们孤立和寂寞或有难以相处的个性。在工作中,单身员工也不应该被期望承担他们已婚的老板和同事的工作。我毫不怀疑,像这样的简单举措将大有助于塑造一个更宽容的社会。
性别革命带来了女性在教育和劳动力市场上的成就,也需要对丈夫和妻子在家庭中的角色进行社会理解上的革命。尽管关于家庭态度趋势的大部分研究强调了女性对婚姻套餐日益增长的厌恶,但令人鼓舞的是,最近的研究表明,男性也越来越质疑典型的东亚男主外女主内婚姻的好处。我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将为自愿单身者提供更多空间。我相信在我们这一生中,单身者将能够度过节日而不必害怕长辈的年度审问,比如何时结婚;对单身者进行无偏见的交流。我希望单身者真正能够将婚姻视为个人选择而非义务或社会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