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婚姻的癌症 —— commitment 的缺乏

p
polebear
楼主 (文学峸)

网上讨论有同学说Commitment 是虚构的, 我有不同的看法,写出来供大家讨论反驳。除了这一点,还有啥是两性婚姻关系里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呢?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其实每一个人都是一座孤岛。合适的年纪遇到合适的人,四目相对电光火石,趁热打铁进入一个契约关系---- 婚姻。现代社会,大部分地区的离婚率都很高,经济越发达,个人主义越厉害的地方,婚姻关系似乎越脆弱。


Commitment 是契约精神里最重要的一条,缺乏commitment 是现代社会的癌症之一。没有这一点的恶果反应在各个领域,两性关系婚姻只是其中之一。

香港还给中国大陆,签的条约是五十年保证香港高度自治,制度不变。这个条约签了,双方by default 就是committed to respect it。胖子说这个条约过时了,不遵守了。一番骚操作,香港悲催了。直接后果是恒生指数喋喋不休,看不到尽头。

另外一个例子,蒙特利尔76年奥运会借了很多很多钱,不久前几年才还清。这个就是committed to pay back the money no matter what. 

 

中国人没有commitment 精神吗? 不是,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夸父追日都是commitment 的典范。马斯克要送人去火星, 乔布斯要做最好的产品,这就是commitment to excellence 。 

回到婚姻家庭,没有commitment , 遇到点儿事情就要撤退或逃避,或者想着怎么止损,就根本不要结婚。 不过婚姻制度并不符合人类本性恶的自然本质。好的婚姻,像卡特总统夫妇的婚姻持续了七十多年,还有很多和他们类似的婚姻。除了最初的爱和激情,能够让他们几十年恩爱相互扶持陪伴,是他们对彼此非君不可的commitment 。

核桃小丸子
小熊这篇很深刻,说到方方面面,立约的前提是互信,而互信的基础是了解,没有这些的契约,就是一场豪赌或冲动

冲动是魔鬼,冲动就得承受惩罚。

观察人有没有契约精神,还是能看到不少蛛丝马迹的。

 

木有文化
你看你看这就暴露了文学城论坛的一大弱点

这么好的文章我只能点赞一次

木有文化
从我个人保守观点说,西方近代犯的最大错误,是对家庭的 commitment 结构的破坏

这里包括夫妻之间的 commitment(including same sex family), 和父母和子女之间的 commitment。

每个人最后依赖的变成了社会,变成了政府,变成了大政府。

d
donau
那我点的算你的好了我正好可以借机说点不同意见
d
donau
小熊的思考当然很好。但是如果只说到婚姻和两性关系我认为更BASIC的是爱和友谊。commitment必须在这个基础上

才有得谈。我自己不认为可以和香港这一类的社会关系类比平行。那太materialism了。

两个完全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在一起生活,我想更重要是靠内心的情感来维系而不是靠来自外界的约束,必须能玩的到一起聊的到一起,同喜同悲同甘苦,彼此尊重一起成长,那才是有质量的生命。

我们这里是承认事实伴侣关系的(而且非婚生子一样受法律保护),并有一个很合适的词,叫Lebensgefährtin/lebensgefährter,就是生命中同行的人。当然那些约束很重要,但是我认为一定要求前者做基础,这是两性关系和其他社会结构/组织/团体不太一样的地方。

S
Shubin
现在很多人是看眼前利益做承诺,觉得没利益了就会毁约,然后给自己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糯米粥
跟你180度的反面。允许离婚是时代的进步。在npr听过一个印象挺深的访谈,说是中世纪杀妻案杀夫案原因就是不可以离婚

允许离婚后保命的可能性大了呀

再有一点就是我很不同意静态的来看一个个体,来看人之间的relationship. 我坚信这些都是动态的。比如今天的我跟20年前的我,对世界的理解就大不相同。如果说我自己20岁都不知道20年后的自己会是怎样,那又怎么可以强求他人的理解在20年后还可以跟我同频?走出婚姻后,一样可以co-parenting,这才是时代的宽容和进步

d
donau
是这样的。这是对己对人最起码的诚实也是对生命的尊重
白云青草
大部分能维持下去的家庭就是因为共同的孩子和利益。没人几十年如一日地爱着对方,但为了孩子,可以忍受着。
p
polebear
一不小心就深刻了,等一会搞一回深夜食堂,那才是本色
p
polebear
你就狠命地夸吧,胡乱写
p
polebear
完完全全同意,不只是婚姻,commitment 缺乏导致的后果体现在方方面面
p
polebear
Commitment 并不是不可以离婚,相反,有了这一条,婚姻质量可以大大提高
p
polebear
最关键的问题是许许多多的人对自己都做不到诚实守信,能做到,这个世界会美好很多
p
polebear
爱和友谊是能够迈入婚姻的基础,没有commitment, 爱和友谊会随时间慢慢改变
p
polebear
随时毁约的眼前害处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是长期的危害,很多人需要多年以后才意识到,可惜已经太晚
p
polebear
文章最后一张图片指出有了commitment 会多么的不一样。
木有文化
我保守,怎么会那么保守。你说的好像我反对离婚一样

我自己就是曾经离婚的人。

我只是说近十几年的西方‘进步’,其实什么都不能走极端。比如性解放,性开放,我也是支持的。但如果太过了,如果鼓励 open marriage ,压制传统婚姻,那就是我抱怨的层面了。

我一直觉得家庭,是人类社会最稳定最持久健康的机制。这包括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管制。这里的commitment 有义务也有权力。但比如在加州,如果父母对子女的某些认知不符合主流媒体宣传的方向,刚过了法律说政府可以把孩子从父母身边抢走。即使父母从来没有‘虐待’过孩子。

我抱怨的都是这个层面。

海智子
同意您的观点。。

法律是客观世界的体现。

西方在极端女权的大力推动下,造成家庭里夫妻间的对立。
特别是奥巴马推动的所谓保护女性的法律更是到了极端,妻子可以一个911电话,就找来一堆警察。警察就要逮捕丈夫 (否则他们就要写报告为啥不逮捕)。奥巴马的法律剥夺了“无罪推定”的权力,要丈夫自己提供证据证明自己无罪。

911已经成为很多家庭悲剧。

国家的免费家庭支持服务只给女人,男人就要去找付费的公司


 

p
polebear
Commitment 我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对应中文词儿。commitment 是如何保持好的婚姻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提倡婚姻里双方的commitment 跟反对离婚是完全不搭嘎的概念

d
donau
我本来不想参加这个问题的讨论了不过你既然这么说那我就再回几句

我不太明白你说的什么西方近10几年进步这个概念。我见到的是人们对于性这件事能够很心平气和地讨论,在有自己观点的同时,也接受不同。从我来欧洲就是这样,我在欧洲已经20年了。

我可没说我支持性解放性开放,还是那句话,我不在意别人怎么说怎么做,不代表我支持。也是我一直的观点,我坚持人和人之间彼此的尊重,包括对感情和性和性取向。

open marriage, open relationship应该几十100年前就不稀奇了。我不认为它的存在会压制传统婚姻。我见到的也没有。我一个邻居跟我聊,他两次离婚,现在有女友,他说他就是open relationship。很正常的人,建筑工程师。

我一点也不担心家庭这件事,或者以家庭形式同居吧那是社会组成最小的单位,我完全接受两个人在一起不一定要法律约束这件事,那是个人选择。我近看我同事的话,应该是1/3,1/3,1/3就是1/3是有结婚证书的婚姻,1/3没有证书的事实婚姻,1/3没有固定伴侣(不一定open,open是极少数)。当然是大概比例。我觉得这样的社会很正常很稳定。

你抱怨的当然应该是你看见的。但是我是坚信健康的社会体系是会自我修复的,如同健康的人体。所以我认为你有点多虑

糯米粥
昨晚正好读到这个片段
d
donau
糯米我认为你提到的这一点非常好也非常重要。就是个体容易把眼前看到的意外之惊想象的很大很严重而对过去有一种莫名其妙的

浪漫主义情怀。

受压抑的群体,或者说minority能有机会发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他们也是社会的一份子,应该受到同样的尊重。我也是前两天看到讲现在经常在中文网上受质疑的political correctness历史,说那是90年代为了保护minority群体才大力推广的,很不幸成了今天导致社会分裂的很重要的原因。

糯米粥
最近读到对过去的理想化有个名词:Rosy Retrospection. 等文化来认领

美国的政治正确,我猜想其目的大多数人还是理解和赞同的,但美国的问题在过度执行上面。

论坛上的中文言论跟现实生活中碰到的真人们很脱节。我猜想原因是极少数人自由时间多,加上爱说话。

d
donau
没那么复杂我认为就是一个字

糯米粥
兴冲冲点开,一看笑得不行,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