咲媱同学给岳飞提了一条出路: “如果他忠于民族,正确的办法是带兵推翻赵构,扶植傀儡赵家的小皇帝,再北上救中原汉人。”
其实她这个办法太难执行。赵构同学没孩子,所有的宗室子弟都在北国劳教。这就是为什么他后来只能找赵匡胤的后代来继承皇位的原因。咲媱同学所谓的“儿皇帝”难弄。
一剑有更好的主意,不需要推翻赵构,不需要儿皇帝。有现成的。弄个政治谎言,说接到了劳教农场钦宗皇帝的密诏,封岳飞为大宋枢密院正使兼天下兵马大元帅,总领全国兵马,率军北上,灭掉金国。
这种事后来金国就玩过一次。当时的金国皇帝完颜亮不听大家劝告,非要统一天下,率60万大军南下。本想一帆风顺,谁知在金陵那里受阻。
祸不单行,在沈阳那边,一直被他迫害的宗亲完颜雍被逼造反,自我称帝。说到迫害,讲个例子。完颜亮看上了完颜雍的老婆,非逼着完颜雍让出来。完颜雍两口子关系很好,但为了保家,妻子只好抛夫弃子上了完颜亮派来的车子由大同赶往北京。快到北京的时候,女子找到机会自杀了。由此,你可以看看完颜亮这家伙多坏。
完颜亮这时应该回去解决完颜雍谋反。可这个人很轴,觉得特别军事行动不能停。好像也有个叫什么豆(忘了是木豆还是火豆)的人写过《金国必胜》的系列帖子,很受完颜亮的赞许。
结果,手下出了个普利刻金式的人物,率领部队杀了完颜亮,然后北上拥立新皇帝完颜雍。
咲媱同学估计让讲历史的给忽悠了。没错,宋朝确实在经济方面弄的不错,但赵家人最大的毛病就是不守信用。和人家签署的正式盟约,明明说好多少年不变的,但他们想废就废,随心所欲地就说那东西是历史文件。
当初,老赵家篡后周政权后,南方未定。于是就和北边的辽国订了盟约。但等到南方安定后,老赵就撕毁盟约去打自己的盟国老辽。以为是个闪电战,谁知道打了25年也没弄下来。没办法,只好结束特别军事行动搞和谈,这就是有名的澶渊之盟,双方约为兄弟之国。
和平持续了百年。
后来就出了宋徽宗这个昏君。其实昏君并不可怕,就怕昏君有抱负。他认为自己厉害了,要重整国际秩序, 为世界指明方向。于是和自己同盟的辽国的敌国金国结盟,宋徽宗与金太祖订立海上之盟,于1122年派童贯、种师道、刘延庆率军联合金朝攻打本是自己同盟国辽国的南京,未能成功。
南京之战中宋军的拉跨表现被金军发现,金国人发现宋国毛笔字写得很好的皇帝和大臣们啥能耐都没有。1125年,大金第二代皇帝金太宗攻灭辽朝,随即南下伐宋,宋金战争爆发。
然后就是所谓的靖康之变,徽宗和钦宗被掳。于是才有岳飞同学展示军事才能的舞台。
咲媱同学要岳飞“北上救中原汉人”, 估计认为北部的汉人日子不好过。金朝建国的时候一定有由大杀戮的。但在宋徽宗对辽国发动南京战争的时候,北边的汉人日子非常不错。老百姓安居乐业,GDP快速提升。
辽国当时搞了一个一国两制。将国家分成北边的游牧和南边的农耕。并封了两个高级官员依照不同的法律制度管理。这两个职位分别叫北院大王和南院大王。
另外,辽国经过一百年的和平,从贵族到平民,都已经接受了汉族文明。皇帝大臣们写诗作赋的水平不比宋徽宗童贯他们差。汉人的政治地位至少维持在与其他民族同等的地位。
咲媱同学所说的要岳飞去拯救“中原汉人“,和现在的那个“解放台湾同胞”口号差不多。一厢情愿啦。
还有所谓“如果他忠于民族”的假设,也没有什么色彩。之前的两晋南北朝,还有后来的五代十国,中国北边哪有什么特定的民族。估计岳飞自己是不是纯种汉族都难确定。
所以我觉得给岳飞只能提“忠于文化”的要求。从文化层面上讲可以理直气壮:金国和宋国是盟国,那时宋国并没毁约,老金你靠武力南下把我们的两代董事长抓过去算怎么回事?
老金你不爽他们赵家?要换他们,让张邦昌当,让刘豫当。这你就违背我们中华文化了。靠,皇帝这个事情,哪能那么草率?对,我们也烦宋徽宗,也想换掉他,但你不能随便找个外姓人就这么当了。皇帝在我们文化里是“真龙天子”,是需要一定能耐的。如果位置不是继承,那只能由两个环节来鉴定“真龙天子”的真伪:
1,你用暴力把现在的“真龙天子”打趴下。然后自己坐上去; 2,你用阴谋把现在的“真龙天子”忽悠下去,然后自己坐上去。
老金不懂我们华夏文明对暴力和阴谋的崇拜,胡乱光明正大任命两个人当我们的皇帝,我们不服!
岳飞忠于我们的文化,打着宣传旗号要迎接二圣还朝。问题是,钦宗没干几年,看不出多坏,宋徽宗那个屁德行,算个什么“圣”?
赵构估计也教育过岳飞:老弟,咱能不能不提二圣还朝这个口号?当然因为这两人是他的老爹和哥哥,好多黑资料不好泄密。
谁知道岳飞是个200斤不换肩的人,对赵构说宣传旗号不能改。还说有个大V用“二圣还朝“做网名,几十天就涨粉一千多万。人民拥护它!
于是死亡悲剧就发生了。
据说,现在拥护支持岳飞北上抗金的北方人比南方人多。就是说很多金人辽人的后代支持宋国把他们灭了。这个事情把我都弄错乱了
割就割呗,俗话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旁边普京连说三说:对对对,听从华夏古人智慧之言,你就签字割让领土暂时满足我吧,反正以后或许会是你们的……
芬兰人说:难怪你们华夏人把俄罗斯人当爹,原来是一种古老智慧的延续啊……
请一剑理解我为什么不玩诗不玩华夏古文……乱七八糟的自我陶醉加麻木,实在太多。
这星期我在关注台湾大选。
明末呢,如果崇祯帝的太子在南京,自然是他登基为帝,那么至少不会有弘光帝这个昏君,以及多个君主自立为帝,彼此割据不听号令的事儿了。至少可以多撑,运气好,可以再来一个“南宋”。:-)
赵构是宋徽宗赵佶第九子,母亲韦氏出身贫寒,在怀他之前是平昌郡君,怀他期间进封婕妤、生下他以后累封婉容,大观元年(1107年)五月二十一日在宫中生下了这个儿子,此后再无生育。八月,徽宗给新生的皇子赐名“构”,授定武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封蜀国公。翌年正月,进封赵构为广平郡王,加镇海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官职皆为虚衔)。赵构“资性朗悟,博学强记,读书日诵千余言”,并学习琴、棋、书、画,尤其在书法上颇有造诣。同时他也习武,“挽弓至一石五斗”,达到当时武学上舍生(一石三斗)的水准。宣和三年(1121年)十二月,赵构进拜太保、遂安庆源军节度使,进封康王。翌年行冠礼,出居宫外府邸。 [3-4] 赵构出阁之际,宋金达成海上之盟,夹击辽朝,在宣和七年(1125年)灭亡辽朝。辽朝灭亡不到半年,金军就兵分东、西两路,大举南下攻宋。西路金军虽被阻挡在太原城下,东路金军却在攻占燕京后很快渡过黄河,进抵东京。徽宗惊慌失措,仓促禅位给赵构的兄长赵桓,然后南逃。赵桓即位,改元靖康,是为钦宗,亦欲南逃,被兵部侍郎李纲阻止,死守东京。金帅完颜宗望(斡离不)见东京难以攻克,便在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十日提出撤军条件,除了割地赔款外,还要求将亲王和宰相送到金营为质。为决定人质人选,钦宗召集诸王,问:“谁肯为朕行?”随后,直接点名赵构,赵构只得“慷慨请行”(一说赵构“越次而进”请求)。十四日,作为副使的少宰张邦昌,流着眼泪同赴金营,赵构见此情景,说:“此男子事,相公不可如此。”据说“邦昌惭而止”。有一天,赵构与金朝皇族一起射箭,竟“三矢一连中”,金人看了,怀疑他是“将家子弟”,而不是生长深宫的皇子。在此期间,宋金冲突不断,发生宋将姚平仲袭金营的风波,张邦昌面对金人责备,吓得“恐惧涕泣”,不知所措,赵构却相当冷静,不为所动。这更使金人怀疑康王非真,于是提出以肃王赵枢换康王赵构。 [5-7]二月初五日,赵构被放回。在得到赵枢等为质后,金军于二月初九日撤兵北归,赵构也因出使之功升官衔为太傅,又获授静江奉宁军节度使、桂州牧兼郑州牧,三月迁集庆建雄军节度使、亳州牧兼平阳牧。 [3] [8]
咲媱同学给岳飞提了一条出路: “如果他忠于民族,正确的办法是带兵推翻赵构,扶植傀儡赵家的小皇帝,再北上救中原汉人。”
其实她这个办法太难执行。赵构同学没孩子,所有的宗室子弟都在北国劳教。这就是为什么他后来只能找赵匡胤的后代来继承皇位的原因。咲媱同学所谓的“儿皇帝”难弄。
一剑有更好的主意,不需要推翻赵构,不需要儿皇帝。有现成的。弄个政治谎言,说接到了劳教农场钦宗皇帝的密诏,封岳飞为大宋枢密院正使兼天下兵马大元帅,总领全国兵马,率军北上,灭掉金国。
这种事后来金国就玩过一次。当时的金国皇帝完颜亮不听大家劝告,非要统一天下,率60万大军南下。本想一帆风顺,谁知在金陵那里受阻。
祸不单行,在沈阳那边,一直被他迫害的宗亲完颜雍被逼造反,自我称帝。说到迫害,讲个例子。完颜亮看上了完颜雍的老婆,非逼着完颜雍让出来。完颜雍两口子关系很好,但为了保家,妻子只好抛夫弃子上了完颜亮派来的车子由大同赶往北京。快到北京的时候,女子找到机会自杀了。由此,你可以看看完颜亮这家伙多坏。
完颜亮这时应该回去解决完颜雍谋反。可这个人很轴,觉得特别军事行动不能停。好像也有个叫什么豆(忘了是木豆还是火豆)的人写过《金国必胜》的系列帖子,很受完颜亮的赞许。
结果,手下出了个普利刻金式的人物,率领部队杀了完颜亮,然后北上拥立新皇帝完颜雍。
咲媱同学估计让讲历史的给忽悠了。没错,宋朝确实在经济方面弄的不错,但赵家人最大的毛病就是不守信用。和人家签署的正式盟约,明明说好多少年不变的,但他们想废就废,随心所欲地就说那东西是历史文件。
当初,老赵家篡后周政权后,南方未定。于是就和北边的辽国订了盟约。但等到南方安定后,老赵就撕毁盟约去打自己的盟国老辽。以为是个闪电战,谁知道打了25年也没弄下来。没办法,只好结束特别军事行动搞和谈,这就是有名的澶渊之盟,双方约为兄弟之国。
和平持续了百年。
后来就出了宋徽宗这个昏君。其实昏君并不可怕,就怕昏君有抱负。他认为自己厉害了,要重整国际秩序, 为世界指明方向。于是和自己同盟的辽国的敌国金国结盟,宋徽宗与金太祖订立海上之盟,于1122年派童贯、种师道、刘延庆率军联合金朝攻打本是自己同盟国辽国的南京,未能成功。
南京之战中宋军的拉跨表现被金军发现,金国人发现宋国毛笔字写得很好的皇帝和大臣们啥能耐都没有。1125年,大金第二代皇帝金太宗攻灭辽朝,随即南下伐宋,宋金战争爆发。
然后就是所谓的靖康之变,徽宗和钦宗被掳。于是才有岳飞同学展示军事才能的舞台。
咲媱同学要岳飞“北上救中原汉人”, 估计认为北部的汉人日子不好过。金朝建国的时候一定有由大杀戮的。但在宋徽宗对辽国发动南京战争的时候,北边的汉人日子非常不错。老百姓安居乐业,GDP快速提升。
辽国当时搞了一个一国两制。将国家分成北边的游牧和南边的农耕。并封了两个高级官员依照不同的法律制度管理。这两个职位分别叫北院大王和南院大王。
另外,辽国经过一百年的和平,从贵族到平民,都已经接受了汉族文明。皇帝大臣们写诗作赋的水平不比宋徽宗童贯他们差。汉人的政治地位至少维持在与其他民族同等的地位。
咲媱同学所说的要岳飞去拯救“中原汉人“,和现在的那个“解放台湾同胞”口号差不多。一厢情愿啦。
还有所谓“如果他忠于民族”的假设,也没有什么色彩。之前的两晋南北朝,还有后来的五代十国,中国北边哪有什么特定的民族。估计岳飞自己是不是纯种汉族都难确定。
所以我觉得给岳飞只能提“忠于文化”的要求。从文化层面上讲可以理直气壮:金国和宋国是盟国,那时宋国并没毁约,老金你靠武力南下把我们的两代董事长抓过去算怎么回事?
老金你不爽他们赵家?要换他们,让张邦昌当,让刘豫当。这你就违背我们中华文化了。靠,皇帝这个事情,哪能那么草率?对,我们也烦宋徽宗,也想换掉他,但你不能随便找个外姓人就这么当了。皇帝在我们文化里是“真龙天子”,是需要一定能耐的。如果位置不是继承,那只能由两个环节来鉴定“真龙天子”的真伪:
1,你用暴力把现在的“真龙天子”打趴下。然后自己坐上去;
2,你用阴谋把现在的“真龙天子”忽悠下去,然后自己坐上去。
老金不懂我们华夏文明对暴力和阴谋的崇拜,胡乱光明正大任命两个人当我们的皇帝,我们不服!
岳飞忠于我们的文化,打着宣传旗号要迎接二圣还朝。问题是,钦宗没干几年,看不出多坏,宋徽宗那个屁德行,算个什么“圣”?
赵构估计也教育过岳飞:老弟,咱能不能不提二圣还朝这个口号?当然因为这两人是他的老爹和哥哥,好多黑资料不好泄密。
谁知道岳飞是个200斤不换肩的人,对赵构说宣传旗号不能改。还说有个大V用“二圣还朝“做网名,几十天就涨粉一千多万。人民拥护它!
于是死亡悲剧就发生了。
据说,现在拥护支持岳飞北上抗金的北方人比南方人多。就是说很多金人辽人的后代支持宋国把他们灭了。这个事情把我都弄错乱了
割就割呗,俗话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旁边普京连说三说:对对对,听从华夏古人智慧之言,你就签字割让领土暂时满足我吧,反正以后或许会是你们的……
芬兰人说:难怪你们华夏人把俄罗斯人当爹,原来是一种古老智慧的延续啊……
请一剑理解我为什么不玩诗不玩华夏古文……乱七八糟的自我陶醉加麻木,实在太多。
这星期我在关注台湾大选。
明末呢,如果崇祯帝的太子在南京,自然是他登基为帝,那么至少不会有弘光帝这个昏君,以及多个君主自立为帝,彼此割据不听号令的事儿了。至少可以多撑,运气好,可以再来一个“南宋”。:-)
赵构是宋徽宗赵佶第九子,母亲韦氏出身贫寒,在怀他之前是平昌郡君,怀他期间进封婕妤、生下他以后累封婉容,大观元年(1107年)五月二十一日在宫中生下了这个儿子,此后再无生育。八月,徽宗给新生的皇子赐名“构”,授定武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封蜀国公。翌年正月,进封赵构为广平郡王,加镇海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官职皆为虚衔)。赵构“资性朗悟,博学强记,读书日诵千余言”,并学习琴、棋、书、画,尤其在书法上颇有造诣。同时他也习武,“挽弓至一石五斗”,达到当时武学上舍生(一石三斗)的水准。宣和三年(1121年)十二月,赵构进拜太保、遂安庆源军节度使,进封康王。翌年行冠礼,出居宫外府邸。 [3-4]
赵构出阁之际,宋金达成海上之盟,夹击辽朝,在宣和七年(1125年)灭亡辽朝。辽朝灭亡不到半年,金军就兵分东、西两路,大举南下攻宋。西路金军虽被阻挡在太原城下,东路金军却在攻占燕京后很快渡过黄河,进抵东京。徽宗惊慌失措,仓促禅位给赵构的兄长赵桓,然后南逃。赵桓即位,改元靖康,是为钦宗,亦欲南逃,被兵部侍郎李纲阻止,死守东京。金帅完颜宗望(斡离不)见东京难以攻克,便在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十日提出撤军条件,除了割地赔款外,还要求将亲王和宰相送到金营为质。为决定人质人选,钦宗召集诸王,问:“谁肯为朕行?”随后,直接点名赵构,赵构只得“慷慨请行”(一说赵构“越次而进”请求)。十四日,作为副使的少宰张邦昌,流着眼泪同赴金营,赵构见此情景,说:“此男子事,相公不可如此。”据说“邦昌惭而止”。有一天,赵构与金朝皇族一起射箭,竟“三矢一连中”,金人看了,怀疑他是“将家子弟”,而不是生长深宫的皇子。在此期间,宋金冲突不断,发生宋将姚平仲袭金营的风波,张邦昌面对金人责备,吓得“恐惧涕泣”,不知所措,赵构却相当冷静,不为所动。这更使金人怀疑康王非真,于是提出以肃王赵枢换康王赵构。 [5-7]二月初五日,赵构被放回。在得到赵枢等为质后,金军于二月初九日撤兵北归,赵构也因出使之功升官衔为太傅,又获授静江奉宁军节度使、桂州牧兼郑州牧,三月迁集庆建雄军节度使、亳州牧兼平阳牧。 [3]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