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笛卡尔的方法根本无法给这个问题一个定论。
或者,听马克思说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就以为这就是定论。
叹气!很多中国人可能是在技术方面训练有素,但一涉及到宗教问题,就类似所谓的中国胃一样,完全是小时候洗脑接受的东西。
其实,正确的态度只能是开放:
你信唯物主义、进化论、甚至人是机器,我没问题,你只管信;
我信一切唯心造,或者信上帝,也应该没问题;
...
如果你能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唯物主义、进化论,人是机器,甚至只是机器上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是那个该死的、自私的基因的工具,
那别人也可以大庭广众下谈论基督信仰,佛教信仰,信仰人是目的,而不仅仅是基因的载体和工具。
爱因斯坦能说自己信仰斯宾诺萨的上帝,
别人就有权利说我信仰基督的上帝。
=======
当然也可能有些科技卫道士,听爱因斯坦说信斯宾诺萨的上帝,直接冲上去捂住他的嘴,说,哎呦,这个信仰问题我听一个过路老师说都和房事一样是私人问题,只能在房间里盖上被子谈论的。你怎么还敢公开说?快别说了,快别说了。
政治领域一样,也是不断变换边界的。不能一劳永逸消除问题。
让那些浅薄的人认识到自己的浅薄。。。呵呵
被人敲一下就信了,也不对。
我是说,他们给出的理由太浅薄,这是华人的悲哀。严格说,只是一部分华人,其实西人也一样,信或不信的理由都只是被人敲一下,这实在是有问题。
他们分不清楚理由和缘起的差别。
好了。
如何一步一步通过严格设计的心理实验,认真观察,把各种心理、认识现象搞清楚,自古就有,玄奘取的经典-瑜伽师地论,可以说在认识论这方面包含了笛卡尔和贝克莱的各个方面。
玄奘的东西太完整(瑜伽师地论好像是从“天上”取经下来),导致学生从开始就不是从自己的问题出发来深入,而容易变成灌输。因为导师什么都知道,权威性太强,导致学生不能从挑战、提问的过程中学习。
西方哲学史的好处是,没有老师给出现成答案,笛卡尔、贝克莱等等,都是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出发,然后一步一步地往前走,这给人学习的机会。但是,他们走到一定程度都过不去,因为发展不出更深的观察方案。再没有人指导的情况下,深入的观察方案要想靠个人去发现,可以说是太困难了。为什么近代很多西方哲学家到印度找guru,是因为那里确实有方法。
这些人如果看到玄奘的东西(瑜伽师地论,唯识宗等等),那绝对会说,原来如此!这么说吧,笛卡尔探讨的那个抽象的我,类似玄奘的第八识,而贝克莱探讨的观念(idea, notion), 就很接近于、或者是等于玄奘的前五识。这两者(笛卡尔和贝克莱的东西)又什么关系,如何互动,都需要佛教里常年的实修才能看见(这我是多少基于理解后的信,真知还需要实证)。
这么说吧,地球这个地界,在唯识宗里,只是一个小地方,古印度确实可以从天上取经下来。文明也不是在现代科学这一小部分的内容。
。。。
如果从闻、思、修来看,康德算是思慧,和修慧不同,而大部分同学只是听说,也没时间深入思考,只能算是闻慧。。。
而且思慧也要方向,指向实修的,才能带来突破。
案。只要看他有没有设计合适的观察方案,就基本可以判断能走多远。
佛教在观察自心方面的观察方案,就是近代西方哲学传统里欠缺的---虽然笛卡尔和贝克莱都关心“心”的问题。
比如禅定功夫,在观心方面就是必须;类似炼钢,那高炉就是必须的,自己没有高炉而说自己炼出钢了,或者判断别人练不出钢,都不对。
美国不是还有UC伯克利,那也只是说他有贡献。不是说就顶天了(个人虽然很喜欢他写的东西:)。
因为二者观察方向不同。一者向内,一者向外。
而社会的资源通常倾向于往一个主流方向倾斜、流动。
如果向内的占了主导,那大部分资源、人力都会往那方面倾斜。反之,如果向外观察的(科学)占了主导,那资源也会往那个方向倾斜,同时就抑制了向内观察。因为毕竟人是受社会主流影响的。
但其实二者都需要。
另外,我说的东西方,其实更应该是个方法概念,而不是地域概念,西方也有宗教(东方的内容),也不是没有;只是没有佛教那样的系统
再一个,宗教其实比科学深。宗教为什么讲神通,而科学讲规律?而且宗教又避免神通?
因为,打个比方说,宗教、基督教的上帝、佛教的心,等等,类似董事长,而科学类似CEO,董事长当然有权直接调度公司(世界)的事情,但是也不能天天插手,如果天天插手,公司的工作人员就无所适从了,你天天想变就变,大家怎么干活?这也类似契约,上帝有契约,就自己也遵守契约,不干预世界的运行,如果不断行神通,人心就会混乱。公司职员也就无心遵守规律和纪律了,心想不知道领导啥时候又变了。
所以,契约精神,不过多地显示神通,是让人们去发现自然规律、应用自然规律的基本心理保证。
但如果像佛教或其他宗教那样,以研究究竟Power为目的,动辄打破自然规律(佛教里多少神通故事,呵呵),那,这个圈子里的人确实很难去研究“自然”规律。所以,某种程度上,人们也禁止神通,神通对思维定势有扰动、干扰。当然这不是禁止神通的唯一理由,大概还有“避免我执的陷阱”等理由。
这个世界的自然规律,就类似红绿灯系统,红灯停绿灯行,是大家约定俗成的规矩(类似佛教里的共业,基督教的契约)。你说红灯停绿灯行是不是完全不能打破,当然可以打破,但是如果每个人天天打破这个惯例,那社会就会很混乱,大家无所适从。所以习惯成自然,人们对打破规律、闯红灯、显神通有一种天然的反感,甚至非常强烈的憎恨,也可以理解。
思辨就能解决的。要实修才行(设计方案、如实观察,这个方案需要个人常年的努力)
(发自我的文学城离线浏览器)
种族是不平等的, 当一个种族保持自己的特征,无法舒适的生存,就会主动被动的放弃自己的民族特征。当然也有一些会被优势种族的博物馆养起来,那是另一回事。被养起来的情况,基本发生在快消失,或极其弱势的时候,比如大熊猫。
文化本身没有优劣。文化是一个民族为人处世的方法。其优劣要看在什么时候。所以作为文化载体的民族,要想生存,其文化必须要有其灵活性和可变性。
信仰本是文化的一部分,歇斯底里地上升到信仰的程度。基本属于走火入魔了。相信神,可能属于文化。不信的要下地狱, 那就走火入魔了。
道理很简单, 没吃饭没力气念经。很多最最本质和基本的东西并不复杂。而极其复杂漂亮的东西,往往是表面的,并不是很重要的东西。
就像是对人来说,空气更本质重要, 还是牛顿爱因斯坦的理论更本质重要?答案是显然的, 空气更本质重要。没有牛爱定理,大家可以继续幸福的活着。没了空气,一切理论都会是一屡青烟,消失在漫无边际的白噪声中。
另外我打坐念佛,也经历过一些基督教经典中描述的上帝荣耀等过程。不过这并非严格的认识,
真正严格的认识需要更多的实践。
我的意思是,大家必须接受:可能行很多,不能直接就把大家关在一个小黑屋里,不让探索。。。必须保持信仰自由。。开放
--------
而且,佛教的理论所描述的过程并不是那么浅显的,这个世界如一个精密设计的圈套,层层缠绕,比Ikea(宜家)设计的迷魂阵要复杂多了,让人轻易找不到回家的路。虽然终极上说是有究竟真相(如果没有,或即使有,也没人能认识,那佛和耶稣就是乱说了),但也不是简单直线就能跳出去的。
佛经上很多时候说,人要理解、意会,很多时候只能通过比喻。那么圣经上到底哪些是比喻,哪些是具体真实,我不太清楚,所以我从佛教入手。
理论和科学并不存在。是人类的发明物。人是世间最灵性,所以也是最不可测的存在。人的灵性没有规律性,所以当理论用于人的时候,是用来减少人的灵活性和不可测性。人的灵性无法彻底消除,所以哲学和宗教总是在不断的更新和推翻中。当然到人类沦为AI的人肉机器臂的时候,哲学和宗教就可以定型下来了。
相比之下,无机物就容易控制的多,以至于无需忽悠。在不断的观察和实验中,人类掌握了规律,用来控制这些缺乏灵性的物质,于是就成了科学。由于物质缺乏灵性,所以科学定律无需修正。当然此宇宙消失以后,一切就都清零了。
所以要让经济学成为“科学”,就必须要忽悠人类必须是以自身物质利益最大化为生存的最高目标。当然如果能忽悠大家到,金钱是最高目标的时候,人的不可测性将会大大降低,社会就更容易管理了。
一切都是那么阴暗。有没有不变且光明的东西呢?可能有,但只能存在于人的直觉中,而非此物质世界。老子的直觉是道,孔子的直觉是爱。任何一个民族要想生存,必须要有一个,能将物质世界和非物质世界协调起来的文化。
反而觉得只在一二层享受的动物们更可爱?显然是在所谓马斯洛高层的那些人,掌握着并且使用着无数坑人,坑万物的法宝.
一个吃饱了就不吃了,享受阳光的猪可爱。还是一个不断贪婪占有外在物质,以达到物质极度丰富,然后跳到马斯洛第五层的人可爱?你觉得马斯洛第五层的人愿意看到所有人都跳到第五层吗?还是想尽方法把其他人踢到第一层或第二层更有可能?
到达目的地的八戒有以下两种可能:
1. 修到真经,但没有消灭肉身。此猪的忽悠能力将大大增强,获得食色的本领将远超路上的八戒。此种境界的八戒,无需干活,就可以获得高家庄的姑娘和馒头。
2. 修到真经,但消灭了肉身。此猪已超凡脱俗,已入化境。人类已无法体会此猪的可爱。
问题是庄严肃穆的东东太多,人就没法活了。观音菩萨如果不能送子,估计受欢迎度会大大降低。
就像当年老毛发动群众把富贵之人踏在脚下,作为穷人的感觉自然是很爽。
就讲本地的多点吧。
如果不是为富不仁到达一定程度,你觉得毛能成功吗?如果那时的国民党清正廉洁,毛根本就不会造反。毛的早期文章(收入毛选)说, 自己以前总是责怪穷人不努力,后来发现自己错了,是穷人再努力也没用。于是以毛的混不吝的性格,就走上了造反的道路。
人物质性很大,所以还是有些规律的。大部分时候遵守有因必有果的规律。老是欺负人家,人家能力到了,自然会造反。
贫穷富裕,多少大小,乃尘世中的物质定义和感觉,已不适合天堂。
而将富裕(他们以为是贫穷)留给了天堂。
因为超过人类感知,所以怎么说都可以。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不害人,但别人的害人之术,却要尽数掌握。我想这是说这句古话的人的期望吧。
其实,笛卡尔的方法根本无法给这个问题一个定论。
或者,听马克思说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就以为这就是定论。
叹气!很多中国人可能是在技术方面训练有素,但一涉及到宗教问题,就类似所谓的中国胃一样,完全是小时候洗脑接受的东西。
其实,正确的态度只能是开放:
你信唯物主义、进化论、甚至人是机器,我没问题,你只管信;
我信一切唯心造,或者信上帝,也应该没问题;
...
如果你能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唯物主义、进化论,人是机器,甚至只是机器上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是那个该死的、自私的基因的工具,
那别人也可以大庭广众下谈论基督信仰,佛教信仰,信仰人是目的,而不仅仅是基因的载体和工具。
...
爱因斯坦能说自己信仰斯宾诺萨的上帝,
别人就有权利说我信仰基督的上帝。
=======
当然也可能有些科技卫道士,听爱因斯坦说信斯宾诺萨的上帝,直接冲上去捂住他的嘴,说,哎呦,这个信仰问题我听一个过路老师说都和房事一样是私人问题,只能在房间里盖上被子谈论的。你怎么还敢公开说?快别说了,快别说了。
政治领域一样,也是不断变换边界的。不能一劳永逸消除问题。
让那些浅薄的人认识到自己的浅薄。。。呵呵
被人敲一下就信了,也不对。
我是说,他们给出的理由太浅薄,这是华人的悲哀。严格说,只是一部分华人,其实西人也一样,信或不信的理由都只是被人敲一下,这实在是有问题。
他们分不清楚理由和缘起的差别。
好了。
如何一步一步通过严格设计的心理实验,认真观察,把各种心理、认识现象搞清楚,自古就有,玄奘取的经典-瑜伽师地论,可以说在认识论这方面包含了笛卡尔和贝克莱的各个方面。
玄奘的东西太完整(瑜伽师地论好像是从“天上”取经下来),导致学生从开始就不是从自己的问题出发来深入,而容易变成灌输。因为导师什么都知道,权威性太强,导致学生不能从挑战、提问的过程中学习。
西方哲学史的好处是,没有老师给出现成答案,笛卡尔、贝克莱等等,都是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出发,然后一步一步地往前走,这给人学习的机会。但是,他们走到一定程度都过不去,因为发展不出更深的观察方案。再没有人指导的情况下,深入的观察方案要想靠个人去发现,可以说是太困难了。为什么近代很多西方哲学家到印度找guru,是因为那里确实有方法。
这些人如果看到玄奘的东西(瑜伽师地论,唯识宗等等),那绝对会说,原来如此!这么说吧,笛卡尔探讨的那个抽象的我,类似玄奘的第八识,而贝克莱探讨的观念(idea, notion), 就很接近于、或者是等于玄奘的前五识。这两者(笛卡尔和贝克莱的东西)又什么关系,如何互动,都需要佛教里常年的实修才能看见(这我是多少基于理解后的信,真知还需要实证)。
这么说吧,地球这个地界,在唯识宗里,只是一个小地方,古印度确实可以从天上取经下来。文明也不是在现代科学这一小部分的内容。
。。。
如果从闻、思、修来看,康德算是思慧,和修慧不同,而大部分同学只是听说,也没时间深入思考,只能算是闻慧。。。
而且思慧也要方向,指向实修的,才能带来突破。
案。只要看他有没有设计合适的观察方案,就基本可以判断能走多远。
佛教在观察自心方面的观察方案,就是近代西方哲学传统里欠缺的---虽然笛卡尔和贝克莱都关心“心”的问题。
比如禅定功夫,在观心方面就是必须;类似炼钢,那高炉就是必须的,自己没有高炉而说自己炼出钢了,或者判断别人练不出钢,都不对。
美国不是还有UC伯克利,那也只是说他有贡献。不是说就顶天了(个人虽然很喜欢他写的东西:)。
因为二者观察方向不同。一者向内,一者向外。
而社会的资源通常倾向于往一个主流方向倾斜、流动。
如果向内的占了主导,那大部分资源、人力都会往那方面倾斜。反之,如果向外观察的(科学)占了主导,那资源也会往那个方向倾斜,同时就抑制了向内观察。因为毕竟人是受社会主流影响的。
但其实二者都需要。
另外,我说的东西方,其实更应该是个方法概念,而不是地域概念,西方也有宗教(东方的内容),也不是没有;只是没有佛教那样的系统
=======
再一个,宗教其实比科学深。宗教为什么讲神通,而科学讲规律?而且宗教又避免神通?
因为,打个比方说,宗教、基督教的上帝、佛教的心,等等,类似董事长,而科学类似CEO,董事长当然有权直接调度公司(世界)的事情,但是也不能天天插手,如果天天插手,公司的工作人员就无所适从了,你天天想变就变,大家怎么干活?这也类似契约,上帝有契约,就自己也遵守契约,不干预世界的运行,如果不断行神通,人心就会混乱。公司职员也就无心遵守规律和纪律了,心想不知道领导啥时候又变了。
所以,契约精神,不过多地显示神通,是让人们去发现自然规律、应用自然规律的基本心理保证。
但如果像佛教或其他宗教那样,以研究究竟Power为目的,动辄打破自然规律(佛教里多少神通故事,呵呵),那,这个圈子里的人确实很难去研究“自然”规律。所以,某种程度上,人们也禁止神通,神通对思维定势有扰动、干扰。当然这不是禁止神通的唯一理由,大概还有“避免我执的陷阱”等理由。
这个世界的自然规律,就类似红绿灯系统,红灯停绿灯行,是大家约定俗成的规矩(类似佛教里的共业,基督教的契约)。你说红灯停绿灯行是不是完全不能打破,当然可以打破,但是如果每个人天天打破这个惯例,那社会就会很混乱,大家无所适从。所以习惯成自然,人们对打破规律、闯红灯、显神通有一种天然的反感,甚至非常强烈的憎恨,也可以理解。
思辨就能解决的。要实修才行(设计方案、如实观察,这个方案需要个人常年的努力)
(发自我的文学城离线浏览器)
种族是不平等的, 当一个种族保持自己的特征,无法舒适的生存,就会主动被动的放弃自己的民族特征。当然也有一些会被优势种族的博物馆养起来,那是另一回事。被养起来的情况,基本发生在快消失,或极其弱势的时候,比如大熊猫。
文化本身没有优劣。文化是一个民族为人处世的方法。其优劣要看在什么时候。所以作为文化载体的民族,要想生存,其文化必须要有其灵活性和可变性。
信仰本是文化的一部分,歇斯底里地上升到信仰的程度。基本属于走火入魔了。相信神,可能属于文化。不信的要下地狱, 那就走火入魔了。
道理很简单, 没吃饭没力气念经。很多最最本质和基本的东西并不复杂。而极其复杂漂亮的东西,往往是表面的,并不是很重要的东西。
就像是对人来说,空气更本质重要, 还是牛顿爱因斯坦的理论更本质重要?答案是显然的, 空气更本质重要。没有牛爱定理,大家可以继续幸福的活着。没了空气,一切理论都会是一屡青烟,消失在漫无边际的白噪声中。
另外我打坐念佛,也经历过一些基督教经典中描述的上帝荣耀等过程。不过这并非严格的认识,
真正严格的认识需要更多的实践。
我的意思是,大家必须接受:可能行很多,不能直接就把大家关在一个小黑屋里,不让探索。。。必须保持信仰自由。。开放
--------
而且,佛教的理论所描述的过程并不是那么浅显的,这个世界如一个精密设计的圈套,层层缠绕,比Ikea(宜家)设计的迷魂阵要复杂多了,让人轻易找不到回家的路。虽然终极上说是有究竟真相(如果没有,或即使有,也没人能认识,那佛和耶稣就是乱说了),但也不是简单直线就能跳出去的。
佛经上很多时候说,人要理解、意会,很多时候只能通过比喻。那么圣经上到底哪些是比喻,哪些是具体真实,我不太清楚,所以我从佛教入手。
理论和科学并不存在。是人类的发明物。人是世间最灵性,所以也是最不可测的存在。人的灵性没有规律性,所以当理论用于人的时候,是用来减少人的灵活性和不可测性。人的灵性无法彻底消除,所以哲学和宗教总是在不断的更新和推翻中。当然到人类沦为AI的人肉机器臂的时候,哲学和宗教就可以定型下来了。
相比之下,无机物就容易控制的多,以至于无需忽悠。在不断的观察和实验中,人类掌握了规律,用来控制这些缺乏灵性的物质,于是就成了科学。由于物质缺乏灵性,所以科学定律无需修正。当然此宇宙消失以后,一切就都清零了。
所以要让经济学成为“科学”,就必须要忽悠人类必须是以自身物质利益最大化为生存的最高目标。当然如果能忽悠大家到,金钱是最高目标的时候,人的不可测性将会大大降低,社会就更容易管理了。
一切都是那么阴暗。有没有不变且光明的东西呢?可能有,但只能存在于人的直觉中,而非此物质世界。老子的直觉是道,孔子的直觉是爱。任何一个民族要想生存,必须要有一个,能将物质世界和非物质世界协调起来的文化。
反而觉得只在一二层享受的动物们更可爱?显然是在所谓马斯洛高层的那些人,掌握着并且使用着无数坑人,坑万物的法宝.
一个吃饱了就不吃了,享受阳光的猪可爱。还是一个不断贪婪占有外在物质,以达到物质极度丰富,然后跳到马斯洛第五层的人可爱?你觉得马斯洛第五层的人愿意看到所有人都跳到第五层吗?还是想尽方法把其他人踢到第一层或第二层更有可能?
到达目的地的八戒有以下两种可能:
1. 修到真经,但没有消灭肉身。此猪的忽悠能力将大大增强,获得食色的本领将远超路上的八戒。此种境界的八戒,无需干活,就可以获得高家庄的姑娘和馒头。
2. 修到真经,但消灭了肉身。此猪已超凡脱俗,已入化境。人类已无法体会此猪的可爱。
问题是庄严肃穆的东东太多,人就没法活了。观音菩萨如果不能送子,估计受欢迎度会大大降低。
就像当年老毛发动群众把富贵之人踏在脚下,作为穷人的感觉自然是很爽。
就讲本地的多点吧。
如果不是为富不仁到达一定程度,你觉得毛能成功吗?如果那时的国民党清正廉洁,毛根本就不会造反。毛的早期文章(收入毛选)说, 自己以前总是责怪穷人不努力,后来发现自己错了,是穷人再努力也没用。于是以毛的混不吝的性格,就走上了造反的道路。
人物质性很大,所以还是有些规律的。大部分时候遵守有因必有果的规律。老是欺负人家,人家能力到了,自然会造反。
贫穷富裕,多少大小,乃尘世中的物质定义和感觉,已不适合天堂。
而将富裕(他们以为是贫穷)留给了天堂。
因为超过人类感知,所以怎么说都可以。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不害人,但别人的害人之术,却要尽数掌握。我想这是说这句古话的人的期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