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人都知道我一向是回避谈宗教这个话题的,原因很简单,那太in personal。很像个人房中事的感觉,拿到大庭广众来说,我觉得对人对己都不是很尊重。
我记得原来学德语的时候跟老师也聊过这个话题。她很认真跟我说,这个是Tabuthema可以的话最好不要主动说,更不要主动问。当时那个老师非常喜欢我(女的,都甭瞎猜),是因为她说到哪里我都知道,特别是文学类作品作家这些。
不是我水平高。是我的同学基本都是高校老师,理工科占到90%以上,绝对是又红又专的典型被当作中国教育界的未来和希望培养的,我?是混进去的小虾米。
后来因为断断续续看了一些七七八八,也并没有很在意。回到中文网上,比较奇怪的是发现大家好像很热衷这个题目一样。20年前出国的时候对此完全没有概念,也许是太年轻,也许那时候不流行这些?。
好吧,我承认我应该算是atheist,或者说,I don't think god exists. 呃,Let's move on。我想我可以说自己是,有信仰的无神论者,是不是好一点?
我并不gengen religion,我甚至认为宗教对一个社会对一个community非常重要,无论是几百几千年前还是今天。
任何一个宗教,看下来不过都是在试图回答三个问题,1,where we are from. 2. Where shall we go?3. How we live a good life.
或者换个说法,宗教两个字里,重点我想在,教,how to love to live to die。当然在世人眼里,有人成就好一点有人差一点,有人运气顺一点有人背一点,但是总的来说,每个人都逃不掉的是,trouble, trouble,trouble。
而且我想说的是,不是question哦, (question一般有answer应该,早或者晚吧),就是有麻烦,而你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宗教的作用显出来了。
在宗教里,很喜欢对信徒的一个称呼,是children。也就是,孩子。谁会称你孩子呢?爸爸妈妈啊,或者基督教最直接的祷告是,天上的父。。。
小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引领(guidance)和帮助(help)。那恰恰是宗教第一给我们的,心灵上的安慰之外,行为上的直接指导。
或者人之初,性本恶这一类的理念。反正大家生下来都是有罪的有错的(谁也不比谁强多少),一下拉近了彼此的距离。特别是在宗教聚会中,把本来的陌生人,秒变兄弟姐妹。你会在街上跟陌生人打招呼,主动握手?不会吧,人当你有病的。
而是在宗教仪式中,它营造的是一种归属感,和人的社会属性非常重叠,perform a host function。
这种强迫性的community,应该是宗教在人类社会里存在的最大意义之一。
比如我也在网上又见到大家互相招呼,你也是XX,我也是(我如果刻薄一点,那感觉简直是,吃了吗您)
我一点也不喜欢那些宗教的教义教条,但是我很喜欢some of the part old Testament。 我喜欢Bach和Christmas Carol(其实我本来是想圣诞节聊一下Christmas Carol的这还没开始呢就过完了),我这样说应该不至于引起很大公愤。
好吧,不再罗嗦,我直奔主题好了。
在我看来,我们,今天,其实大家也聊到很多很多,各种,宗教。让我形容的话,我会说,很像Buffet啊,我们运气好晚生几百几千年,各种都摆在面前,为什么不pick-and-mix呢?你拿一个盘,慢慢看,挑合适的放进你的盘里好了。或者在不同的年纪,当然(应该)有不同的选择。one-size-for-all?我不觉得那很合适今天的社会,Zeitgeist的原因。
(陶三没戏,他少进化500年的,没我们可以挑的多)
基督教以描述世间的美好吸引信徒。圣诞节,圣诞老人,圣诞卡,圣诞礼物。你不信好像就会与美好事物无缘。
另一方面基督教好像先将人类分成两类,一类是保证为善的,另一类未知。遇到陌生人知道是基督徒,在不认识前,内心是否安定?
跟其他表达话题一样,也就是一种表达而已。
描述这个世界,无非是科学,哲学,宗教3个手段,各找各家,随意表达。。
对于宗教非宗教,信仰非信仰,我会平常心看待各种表述。包括为了自洽的比较,都可以理解,也都挺好的。。。
我猜想欧洲的文化不同。曾经在Reddit上读过欧洲文化的一些不同,然后有个同事老公是欧洲人,也听她说过欧洲人忌讳讨论religion
美国加拿大在这方面好像都没那么忌讳,Reddit还专门有板块讨论
你以为除了物质世界诗和远方,信仰就没有凡尔赛族吗?
我私下认为,如果自己修为德行不够,最好别替某某宗教代言,有点高级黑的滑稽感。
定会面临心理和宗教问题。
所以,出国的目的就是为了了解这个--文化、宗教。
本来是还想或者要学心理学的,但后来发现佛法比心理学更深刻、彻底,就没再走心理学那条路了。而是一头扎进佛法里。
实际上关于科学,有一门学科叫做“科学哲学”,不是“科学和哲学,两个东西”,而是“关于《科学究竟是什么》的哲学分支”。涉及到科学方法,实证、证伪、科学革命的结构,等等,从几十年前上大学时已经跟一个好哥们深入探讨了,琢磨科学到底是什么,后来他在美国做哲学教授。
出国后才意识到,国内的唯物主义洗脑,红色基因、马克思主义化对中国人的影响是那么深,人们即使出了国,也完全无法接受宗教的问题。当然这大概也和国外的左派思维有关。
我之接受宗教,不是因为它有用,而首先是因为它为真。我曾试图让家里人接受,但是也慢慢明白,能从理性上理解这个事情的人还是很少的。
因为科学训练的习惯,最开始的时候,我曾经问过一个佛法成就者(他早已解脱):我们科学都讲究试错、证伪方法,今天试试,明天证证,没人敢说达到究竟地步。为什么佛就可以说他已经达到究竟的地步?他回答后我大为震惊,觉得说的不错。不过这也作为公案吧,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琢磨。上下求索。佛法有些东西不到时间就是不能说。这是让人知道,视力表上某一行我还看不见。如果说了他会误以为自己看见了,从而再也不去改进视力了。
其实很多人的工作就是搞技术,跟科学底层的认识论什么的,没有关系,不涉及世界观问题。就如拉普拉斯或者霍金,对于天体力学或者会做复杂计算,搞行星轨道,但是对于科学世界观的底层大概也没有时间考虑,或者也不领悟。应该说都属于技术员之类的。
还碰见一个很认真的穆斯林,他也跟我聊起天,说到,也许佛也是先知之一,我们倾向于承认。等等。
到手之后发现是盲文版,气得半死。男主已经把圣经全背下来了,逃到安全地区后把内容口述出来。
中文介绍:
https://www.163.com/dy/article/E5PINMN905372ICH.html
自洽的时候,人会有比较,比较也是为了自洽。
所以我对那些比较,觉得自己的选择最好的比较,都不抵触。
佛教更适合我本人:众生平等,万物平等。
这几年默写心经给我不一样的生命体验,让我明白了所有的事对我的影响取决于我自己内心对事物的感受。感悟到这一点之后,我就可以说服自己接受很多曾经认为很难接受的事实。
这句心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为如是观”对我影响很大,虽然我默写的不是这个版本。我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发生的一切都是很真实的,但发生的一切也都会如露亦如电般消失。那么我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在可以享受的时候尽量享受一切感受。
人生就是修行,修行就是被刀斧千雕万琢,但我们是可以handle的。
这是我这两年的感悟。
我是硕士毕业出国直接在大学工作的,那个年纪正是最容易接受周围世界的时候,而且我在国内也就是从学校到学校,在家里又被我爸爸宠的无法无天完全不是按照华人那种标准养大的。如果让我回看我会说所谓华人文化对我影响不是很大。
我同意你说的这些也无所谓好坏,我的经历而已。
使劲踹你一脚
我跟着聊几句这两年当瑜伽老师的感受:
1,其实我发现可以show up on yoga mat 就很不容易。每个学期都有美女报名交钱后,来上1,2次就再也不来了。可以理解,每个人的小世界里都琐事缠身。另一方面更让我意识到,在真实的世界里愿意付出去改变自己是件多难的事情,哪怕已经交了钱,哪怕只是走上瑜伽垫都那么难。
网上很多话我都半信半疑,所以都扫扫标题懒得点开,因为网上太多空话假话,跟我知道的真实世界差距太大。但你的分享总是那么真诚,一听就是真正思考过的,而不是大话空话。
接着跟帖写第二条
我们上课就在走廊上。借用的是学区初中场地,以前在教室里得来回搬桌子,后来发现在走廊里反而更方便。当然缺点偶尔会有路过的家长,会有干扰。我给大伙儿说这更像真实的世界:做啥旁边其实都会有噪音的。看自己能不能过滤这些噪音。
下面这句话是Teddy Roosevelt 说过的,我非常喜欢:
Do what you can, with what you've got, where you are
3,我想每个人的生命都会有很多考验,每个人就用自己的方式去迎接吧。You are not alone
无论我做啥,你都不judge我,而是给予鼓励和支持,真是很难得。
我可能做不了瑜伽,这么多年来身体还是硬邦邦的。但我喜欢户外运动,疾走。
2023年春夏秋,我每个周末都去downtown,选择自己喜欢的pockets走走看看。发现一条叫Church Street的街,从最南边起头,几个blocks之间居然有8、9个古典雅致的churches。那些铜绿色尖顶教堂充满了历史感,可以想象教堂见证了多少生S,给初生孩子洗礼;给离去的人办庄严的葬礼。周末出去,每一次都要走15km的路,期间找一个好餐馆,美美地吃一顿之后,继续走路消耗热量。2023年,对我而言很美好。
我喜欢说真话,一般来说交流嘛,就交流真实感受,太假了就是浪费时间和精力。很开心可以找到可以真诚交流的人。BTW,你也是很真诚的人!
偶像。。。吃了吗
这里的人都知道我一向是回避谈宗教这个话题的,原因很简单,那太in personal。很像个人房中事的感觉,拿到大庭广众来说,我觉得对人对己都不是很尊重。
我记得原来学德语的时候跟老师也聊过这个话题。她很认真跟我说,这个是Tabuthema可以的话最好不要主动说,更不要主动问。当时那个老师非常喜欢我(女的,都甭瞎猜),是因为她说到哪里我都知道,特别是文学类作品作家这些。
不是我水平高。是我的同学基本都是高校老师,理工科占到90%以上,绝对是又红又专的典型被当作中国教育界的未来和希望培养的,我?是混进去的小虾米。
后来因为断断续续看了一些七七八八,也并没有很在意。回到中文网上,比较奇怪的是发现大家好像很热衷这个题目一样。20年前出国的时候对此完全没有概念,也许是太年轻,也许那时候不流行这些?。
好吧,我承认我应该算是atheist,或者说,I don't think god exists. 呃,Let's move on。我想我可以说自己是,有信仰的无神论者,是不是好一点?
我并不gengen religion,我甚至认为宗教对一个社会对一个community非常重要,无论是几百几千年前还是今天。
任何一个宗教,看下来不过都是在试图回答三个问题,1,where we are from. 2. Where shall we go?3. How we live a good life.
或者换个说法,宗教两个字里,重点我想在,教,how to love to live to die。当然在世人眼里,有人成就好一点有人差一点,有人运气顺一点有人背一点,但是总的来说,每个人都逃不掉的是,trouble, trouble,trouble。
而且我想说的是,不是question哦, (question一般有answer应该,早或者晚吧),就是有麻烦,而你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宗教的作用显出来了。
在宗教里,很喜欢对信徒的一个称呼,是children。也就是,孩子。谁会称你孩子呢?爸爸妈妈啊,或者基督教最直接的祷告是,天上的父。。。
小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引领(guidance)和帮助(help)。那恰恰是宗教第一给我们的,心灵上的安慰之外,行为上的直接指导。
或者人之初,性本恶这一类的理念。反正大家生下来都是有罪的有错的(谁也不比谁强多少),一下拉近了彼此的距离。特别是在宗教聚会中,把本来的陌生人,秒变兄弟姐妹。你会在街上跟陌生人打招呼,主动握手?不会吧,人当你有病的。
而是在宗教仪式中,它营造的是一种归属感,和人的社会属性非常重叠,perform a host function。
这种强迫性的community,应该是宗教在人类社会里存在的最大意义之一。
比如我也在网上又见到大家互相招呼,你也是XX,我也是(我如果刻薄一点,那感觉简直是,吃了吗您)
我一点也不喜欢那些宗教的教义教条,但是我很喜欢some of the part old Testament。 我喜欢Bach和Christmas Carol(其实我本来是想圣诞节聊一下Christmas Carol的这还没开始呢就过完了),我这样说应该不至于引起很大公愤。
好吧,不再罗嗦,我直奔主题好了。
在我看来,我们,今天,其实大家也聊到很多很多,各种,宗教。让我形容的话,我会说,很像Buffet啊,我们运气好晚生几百几千年,各种都摆在面前,为什么不pick-and-mix呢?你拿一个盘,慢慢看,挑合适的放进你的盘里好了。或者在不同的年纪,当然(应该)有不同的选择。one-size-for-all?我不觉得那很合适今天的社会,Zeitgeist的原因。
(陶三没戏,他少进化500年的,没我们可以挑的多)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关于宗教的我的一点看法 anti-说文解字系列(4):弱就弱吧 再聊黑洞(2) 再聊黑洞 anti-说文解字系列(3):为什么为?
基督教以描述世间的美好吸引信徒。圣诞节,圣诞老人,圣诞卡,圣诞礼物。你不信好像就会与美好事物无缘。
另一方面基督教好像先将人类分成两类,一类是保证为善的,另一类未知。遇到陌生人知道是基督徒,在不认识前,内心是否安定?
跟其他表达话题一样,也就是一种表达而已。
描述这个世界,无非是科学,哲学,宗教3个手段,各找各家,随意表达。。
对于宗教非宗教,信仰非信仰,我会平常心看待各种表述。包括为了自洽的比较,都可以理解,也都挺好的。。。
我猜想欧洲的文化不同。曾经在Reddit上读过欧洲文化的一些不同,然后有个同事老公是欧洲人,也听她说过欧洲人忌讳讨论religion
美国加拿大在这方面好像都没那么忌讳,Reddit还专门有板块讨论
你以为除了物质世界诗和远方,信仰就没有凡尔赛族吗?
我私下认为,如果自己修为德行不够,最好别替某某宗教代言,有点高级黑的滑稽感。
定会面临心理和宗教问题。
所以,出国的目的就是为了了解这个--文化、宗教。
本来是还想或者要学心理学的,但后来发现佛法比心理学更深刻、彻底,就没再走心理学那条路了。而是一头扎进佛法里。
实际上关于科学,有一门学科叫做“科学哲学”,不是“科学和哲学,两个东西”,而是“关于《科学究竟是什么》的哲学分支”。涉及到科学方法,实证、证伪、科学革命的结构,等等,从几十年前上大学时已经跟一个好哥们深入探讨了,琢磨科学到底是什么,后来他在美国做哲学教授。
出国后才意识到,国内的唯物主义洗脑,红色基因、马克思主义化对中国人的影响是那么深,人们即使出了国,也完全无法接受宗教的问题。当然这大概也和国外的左派思维有关。
我之接受宗教,不是因为它有用,而首先是因为它为真。我曾试图让家里人接受,但是也慢慢明白,能从理性上理解这个事情的人还是很少的。
因为科学训练的习惯,最开始的时候,我曾经问过一个佛法成就者(他早已解脱):我们科学都讲究试错、证伪方法,今天试试,明天证证,没人敢说达到究竟地步。为什么佛就可以说他已经达到究竟的地步?他回答后我大为震惊,觉得说的不错。不过这也作为公案吧,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琢磨。上下求索。佛法有些东西不到时间就是不能说。这是让人知道,视力表上某一行我还看不见。如果说了他会误以为自己看见了,从而再也不去改进视力了。
其实很多人的工作就是搞技术,跟科学底层的认识论什么的,没有关系,不涉及世界观问题。就如拉普拉斯或者霍金,对于天体力学或者会做复杂计算,搞行星轨道,但是对于科学世界观的底层大概也没有时间考虑,或者也不领悟。应该说都属于技术员之类的。
还碰见一个很认真的穆斯林,他也跟我聊起天,说到,也许佛也是先知之一,我们倾向于承认。等等。
到手之后发现是盲文版,气得半死。男主已经把圣经全背下来了,逃到安全地区后把内容口述出来。
中文介绍:
https://www.163.com/dy/article/E5PINMN905372ICH.html
自洽的时候,人会有比较,比较也是为了自洽。
所以我对那些比较,觉得自己的选择最好的比较,都不抵触。
佛教更适合我本人:众生平等,万物平等。
这几年默写心经给我不一样的生命体验,让我明白了所有的事对我的影响取决于我自己内心对事物的感受。感悟到这一点之后,我就可以说服自己接受很多曾经认为很难接受的事实。
这句心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为如是观”对我影响很大,虽然我默写的不是这个版本。我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发生的一切都是很真实的,但发生的一切也都会如露亦如电般消失。那么我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在可以享受的时候尽量享受一切感受。
人生就是修行,修行就是被刀斧千雕万琢,但我们是可以handle的。
这是我这两年的感悟。
我是硕士毕业出国直接在大学工作的,那个年纪正是最容易接受周围世界的时候,而且我在国内也就是从学校到学校,在家里又被我爸爸宠的无法无天完全不是按照华人那种标准养大的。如果让我回看我会说所谓华人文化对我影响不是很大。
我同意你说的这些也无所谓好坏,我的经历而已。
使劲踹你一脚
我跟着聊几句这两年当瑜伽老师的感受:
1,其实我发现可以show up on yoga mat 就很不容易。每个学期都有美女报名交钱后,来上1,2次就再也不来了。可以理解,每个人的小世界里都琐事缠身。另一方面更让我意识到,在真实的世界里愿意付出去改变自己是件多难的事情,哪怕已经交了钱,哪怕只是走上瑜伽垫都那么难。
网上很多话我都半信半疑,所以都扫扫标题懒得点开,因为网上太多空话假话,跟我知道的真实世界差距太大。但你的分享总是那么真诚,一听就是真正思考过的,而不是大话空话。
接着跟帖写第二条
我们上课就在走廊上。借用的是学区初中场地,以前在教室里得来回搬桌子,后来发现在走廊里反而更方便。当然缺点偶尔会有路过的家长,会有干扰。我给大伙儿说这更像真实的世界:做啥旁边其实都会有噪音的。看自己能不能过滤这些噪音。
下面这句话是Teddy Roosevelt 说过的,我非常喜欢:
Do what you can, with what you've got, where you are
3,我想每个人的生命都会有很多考验,每个人就用自己的方式去迎接吧。You are not alone
无论我做啥,你都不judge我,而是给予鼓励和支持,真是很难得。
我可能做不了瑜伽,这么多年来身体还是硬邦邦的。但我喜欢户外运动,疾走。
2023年春夏秋,我每个周末都去downtown,选择自己喜欢的pockets走走看看。发现一条叫Church Street的街,从最南边起头,几个blocks之间居然有8、9个古典雅致的churches。那些铜绿色尖顶教堂充满了历史感,可以想象教堂见证了多少生S,给初生孩子洗礼;给离去的人办庄严的葬礼。周末出去,每一次都要走15km的路,期间找一个好餐馆,美美地吃一顿之后,继续走路消耗热量。2023年,对我而言很美好。
我喜欢说真话,一般来说交流嘛,就交流真实感受,太假了就是浪费时间和精力。很开心可以找到可以真诚交流的人。BTW,你也是很真诚的人!
偶像。。。吃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