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be vulnerable is human, to admit/show it, divine.
那里有个同事,大概也是BYU的吧,跟我说:大学后去传教的那两年,是最改变/塑造他人格的两年。到一个完全不知道的地方,自己是否能存活下来都不很肯定。每天去敲一些想拿棒子轰你走的人的家门,有过那个经历,后来遇到的很多东西都不算什么了。
都有所长。
其实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试着写一下自己的自传,特别是年纪大一些的,那是最自己真正的审视,至于要不要给别人看,是另外一件事
其实我的一个体会是,人跟人的真正的链接,开始于一方可以放心的把自己最脆弱的一面展示给另一方,而不用担心被嘲笑。比如老公可以跟老婆诉说自己工作上的委屈和挫折,比如孩子可以让父母帮改大学申请的作文。最深的链接,会不仅是灿烂阳光下树枝和花瓣间的致意,更会有暗无天日的土壤深处,丑陋根须的互相触摸。
“糯米好像喜欢从个人传记里展现出来的情感激荡自己达到共情”,这里是分析: (糯米好像喜欢)从 个人传记里展现出来的情感 激荡自己达到共情
A君对那本书不做判断,不像你用“政客的回忆录”来暗讽(我猜的),A君只是指出书中展现出来的(一种写作技巧),赞扬了当事人热爱读书善于读书善于发现书中催泪精华,从而 “激荡自己达到共情”……
A君巧妙指出了读者那种“弱者”同命相连(即便是很短暂的片段)的所谓“共情”心理,但同时也暗示着对那类书籍的一些“呵呵”……同样的方法,也可以分析、或者说体会那些12月26日奔赴去韶山 激荡自己的“弱者”,它们是如何被“讲好中国故事”的那些故事中展现出来的情感 而 激荡自己达到共情 。
所以,A君才是真正的第一出头鸟,隐藏得不错的出头鸟。
读书心理学。
我本来对Kate Hepburn的故事没什么兴趣,后来越看越来兴趣的原因就是Kate谈到她的原生家庭,谈到父母,谈到她与Spenser Tracey的爱情故事。。。只说一个例子:Jane Fonda回忆说当她们拍摄Golden Pond的时候,Jane Fonda总是被她父亲Henry Fonda贬低,Jane心情很差的时候,Kate抱着她说:Spencer也这样对待我,他们男人不懂如何对待女人。这是Kate私下里安慰Jane说的话,但她在所有的镜头前只说跟Spencer相遇她才知道了什么是爱情,什么是爱。Spencer酗酒,Kate在场帮助他根本无法胜任演员工作,酗酒太多最后靠Kate照料。但她只说她对Spencer的爱是多么伟大,曾经对她那么好的丈夫Luddy则不值一提。
以上貌似八卦,但我想说的是人对世界的看法是来源于她自己想让自己相信的看法。不知道我表达清楚了没?
总是很开心与你交流!圣诞快乐+新年祝福!
你说的这个人对世界的看法我是能理解的。1我相信他(她)确实是这么看的,因为人无法欺骗自己的内心,哪怕在别人看起来荒诞
2就算是当事人说出来的话也未必是真的内心所想,可能当时那个环境他只能那么说。
3由于个人经历见识学识接触的人合作的工作环境导致了不同BIAS。所以我一直主张人要学会接收别人和自己的不同。其实前两天还聊我觉得中文舆论太求同了几乎不能容异,这一点是大问题。
能跟你或糯米这个LEVEL的交流才是我的荣幸。
圣诞快乐,节日快乐。
做投资就需要愿意听各种各样的信息,收集信息,分析信息,然后动作。八卦对我也挺有帮助,自嘲一下下。
人世间最难以琢磨的就是人,很多时候无论你对某人多好,但也拉不住她/他离去的脚步。但人与猫之间的情感很简单,相互愉悦,相互爱护。人际关系真是很有意思。
十几年前,我看到先生与猫咪的互动,突然领悟到了我与他之间的关系。我对他说:谢谢你这么多年来一直迁就我。他回怼我一句:你太迟钝了。在与先生的关系里,我任性很多,而通过观察他与猫咪的互动我才体会到他很迁就猫咪和我。所以我观察他人的关系有点敏锐,而观察自己的关系时则很迟钝,直到我观察到先生与猫咪的关系时才明白他是怎样的人。
我对猫咪的态度也很任性,就是:我要抱你,现在就要抱你。很奇怪的是我如此强悍的人,居然让猫咪跟我很亲密。他们更喜欢我,呵呵,我也闹不懂了。也许猫咪也很被动,需要我表达很多的爱,才明白我是爱他们的。
我的体会是强权政治对个人的影响很大。
中国文化,更宽泛一点说东亚文化里,专制主义盛行很多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样的思维根深蒂固。中国家庭里大多有一个暴君,在家庭里也是一言堂。所以我认为每个人内心里都有一个独裁者,只是阅读以及眼界让某些人可以遏制住内心的独裁想法,让自己接纳不同意见,拓宽自己的眼界和见识。中文媒体尤其是简体字媒体,甚至网络中文世界里,因为意识形态不同就要灭掉对手,都来自于独裁意识。
独裁,强权政治,对上位者来说很享受,他们可以一言九鼎,没有不同意见因此想干啥就直接干。不需要反复论证。但一旦他们失去权势,其下场也极为悲哀。比如罗马尼亚的齐奥塞斯库,在位时有多么荣耀,S得就有多惨。
从你的一些家庭生活片段描写里,体会到你生活的甜蜜幸福,能够感受到你先生对你的尊重和体贴。
美国宪法都要改写了。
因为那是承认基督为My lord的宪法。。。
“一个光鲜成功的人,他的struggle更可能是一般人的高度浓缩版” -- 很同意
给我家高中生洗脑好几年了,跟他说大学毕业后考虑去Peace corps 或者 teach for America 服务2年。
我很喜欢的作者Peter Hessler在大学毕业后参加Peace corps, 90年代末在中国四川教书2年,然后写了River town
人生就是个经历
上一代
Spencer是天主教徒,他不能与原配离婚。Spencer和Kate两人顶着巨大的舆论压力在一起,两人牺牲都巨大,因此她不得不常常对自己说:这就是真爱。所以她一直坚持面对记者和媒体说她与Spencer是真爱。不然她不能接受她对这段感情的付出。
她很强势,所以常常暗示自己,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都是对的,这种自我暗示也许对她来说很健康,因此她可以活到95岁。
一块儿石头非常羡慕佛像被万人膜拜。
佛像说:你没经历过被刀斧千雕万琢的痛苦。
修正,从字面体会都充满了刀斧雕琢的痛苦;但修正自己的行为本身是让自己更开心更快乐。在里面的辩证关系很有意思。
她这种心理暗示反正也没伤害到别人,还帮到自己的身心健康,所以挺不错的
我还读过一本书,说是大概80年代的一个真实案例。一个美国男骗子伪装成需要帮助的年轻修女,给不少单身中年男通信。建立友谊后跟他们要钱。十年左右下来一共骗了上百万。
案发后,他的不少受害人出庭替他辩护,说是自己花的这些钱是最值得的,比任何钱都值得。“修女”的通信,让他们感到被看见,感到自己的价值。
我还挺同意这些受害者的
读书人并不明白,还朗朗上口用这类思维写文……无意之中都成就了独裁强权者。
To be vulnerable is human, to admit/show it, divine.
那里有个同事,大概也是BYU的吧,跟我说:大学后去传教的那两年,是最改变/塑造他人格的两年。到一个完全不知道的地方,自己是否能存活下来都不很肯定。每天去敲一些想拿棒子轰你走的人的家门,有过那个经历,后来遇到的很多东西都不算什么了。
都有所长。
其实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试着写一下自己的自传,特别是年纪大一些的,那是最自己真正的审视,至于要不要给别人看,是另外一件事
其实我的一个体会是,人跟人的真正的链接,开始于一方可以放心的把自己最脆弱的一面展示给另一方,而不用担心被嘲笑。比如老公可以跟老婆诉说自己工作上的委屈和挫折,比如孩子可以让父母帮改大学申请的作文。最深的链接,会不仅是灿烂阳光下树枝和花瓣间的致意,更会有暗无天日的土壤深处,丑陋根须的互相触摸。
“糯米好像喜欢从个人传记里展现出来的情感激荡自己达到共情”,这里是分析:
(糯米好像喜欢)从 个人传记里展现出来的情感 激荡自己达到共情
A君对那本书不做判断,不像你用“政客的回忆录”来暗讽(我猜的),A君只是指出书中展现出来的(一种写作技巧),赞扬了当事人热爱读书善于读书善于发现书中催泪精华,从而 “激荡自己达到共情”……
A君巧妙指出了读者那种“弱者”同命相连(即便是很短暂的片段)的所谓“共情”心理,但同时也暗示着对那类书籍的一些“呵呵”……同样的方法,也可以分析、或者说体会那些12月26日奔赴去韶山 激荡自己的“弱者”,它们是如何被“讲好中国故事”的那些故事中展现出来的情感 而 激荡自己达到共情 。
所以,A君才是真正的第一出头鸟,隐藏得不错的出头鸟。
读书心理学。
我本来对Kate Hepburn的故事没什么兴趣,后来越看越来兴趣的原因就是Kate谈到她的原生家庭,谈到父母,谈到她与Spenser Tracey的爱情故事。。。只说一个例子:Jane Fonda回忆说当她们拍摄Golden Pond的时候,Jane Fonda总是被她父亲Henry Fonda贬低,Jane心情很差的时候,Kate抱着她说:Spencer也这样对待我,他们男人不懂如何对待女人。这是Kate私下里安慰Jane说的话,但她在所有的镜头前只说跟Spencer相遇她才知道了什么是爱情,什么是爱。Spencer酗酒,Kate在场帮助他根本无法胜任演员工作,酗酒太多最后靠Kate照料。但她只说她对Spencer的爱是多么伟大,曾经对她那么好的丈夫Luddy则不值一提。
以上貌似八卦,但我想说的是人对世界的看法是来源于她自己想让自己相信的看法。不知道我表达清楚了没?
总是很开心与你交流!圣诞快乐+新年祝福!
你说的这个人对世界的看法我是能理解的。1我相信他(她)确实是这么看的,因为人无法欺骗自己的内心,哪怕在别人看起来荒诞
2就算是当事人说出来的话也未必是真的内心所想,可能当时那个环境他只能那么说。
3由于个人经历见识学识接触的人合作的工作环境导致了不同BIAS。所以我一直主张人要学会接收别人和自己的不同。其实前两天还聊我觉得中文舆论太求同了几乎不能容异,这一点是大问题。
能跟你或糯米这个LEVEL的交流才是我的荣幸。
圣诞快乐,节日快乐。
做投资就需要愿意听各种各样的信息,收集信息,分析信息,然后动作。八卦对我也挺有帮助,自嘲一下下。
人世间最难以琢磨的就是人,很多时候无论你对某人多好,但也拉不住她/他离去的脚步。但人与猫之间的情感很简单,相互愉悦,相互爱护。人际关系真是很有意思。
十几年前,我看到先生与猫咪的互动,突然领悟到了我与他之间的关系。我对他说:谢谢你这么多年来一直迁就我。他回怼我一句:你太迟钝了。在与先生的关系里,我任性很多,而通过观察他与猫咪的互动我才体会到他很迁就猫咪和我。所以我观察他人的关系有点敏锐,而观察自己的关系时则很迟钝,直到我观察到先生与猫咪的关系时才明白他是怎样的人。
我对猫咪的态度也很任性,就是:我要抱你,现在就要抱你。很奇怪的是我如此强悍的人,居然让猫咪跟我很亲密。他们更喜欢我,呵呵,我也闹不懂了。也许猫咪也很被动,需要我表达很多的爱,才明白我是爱他们的。
我的体会是强权政治对个人的影响很大。
中国文化,更宽泛一点说东亚文化里,专制主义盛行很多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样的思维根深蒂固。中国家庭里大多有一个暴君,在家庭里也是一言堂。所以我认为每个人内心里都有一个独裁者,只是阅读以及眼界让某些人可以遏制住内心的独裁想法,让自己接纳不同意见,拓宽自己的眼界和见识。中文媒体尤其是简体字媒体,甚至网络中文世界里,因为意识形态不同就要灭掉对手,都来自于独裁意识。
独裁,强权政治,对上位者来说很享受,他们可以一言九鼎,没有不同意见因此想干啥就直接干。不需要反复论证。但一旦他们失去权势,其下场也极为悲哀。比如罗马尼亚的齐奥塞斯库,在位时有多么荣耀,S得就有多惨。
从你的一些家庭生活片段描写里,体会到你生活的甜蜜幸福,能够感受到你先生对你的尊重和体贴。
美国宪法都要改写了。
因为那是承认基督为My lord的宪法。。。
“一个光鲜成功的人,他的struggle更可能是一般人的高度浓缩版” -- 很同意
给我家高中生洗脑好几年了,跟他说大学毕业后考虑去Peace corps 或者 teach for America 服务2年。
我很喜欢的作者Peter Hessler在大学毕业后参加Peace corps, 90年代末在中国四川教书2年,然后写了River town
人生就是个经历
上一代
Spencer是天主教徒,他不能与原配离婚。Spencer和Kate两人顶着巨大的舆论压力在一起,两人牺牲都巨大,因此她不得不常常对自己说:这就是真爱。所以她一直坚持面对记者和媒体说她与Spencer是真爱。不然她不能接受她对这段感情的付出。
她很强势,所以常常暗示自己,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都是对的,这种自我暗示也许对她来说很健康,因此她可以活到95岁。
一块儿石头非常羡慕佛像被万人膜拜。
佛像说:你没经历过被刀斧千雕万琢的痛苦。
修正,从字面体会都充满了刀斧雕琢的痛苦;但修正自己的行为本身是让自己更开心更快乐。在里面的辩证关系很有意思。
她这种心理暗示反正也没伤害到别人,还帮到自己的身心健康,所以挺不错的
我还读过一本书,说是大概80年代的一个真实案例。一个美国男骗子伪装成需要帮助的年轻修女,给不少单身中年男通信。建立友谊后跟他们要钱。十年左右下来一共骗了上百万。
案发后,他的不少受害人出庭替他辩护,说是自己花的这些钱是最值得的,比任何钱都值得。“修女”的通信,让他们感到被看见,感到自己的价值。
我还挺同意这些受害者的
读书人并不明白,还朗朗上口用这类思维写文……无意之中都成就了独裁强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