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性取向

F
Fudan2purdue
楼主 (文学峸)

以前和一个拉拉聊天 说起她怎么找到组织的 听上去就是读书的时候被比她成熟很多的大姐姐勾引了。好嘛,看来被勾引还要看运气,男女老少贫富贵贱,有时候就是一念之间。

 

想起来这件事,是因为前两天给一帮10年级生当车夫,两个男生五个女生,一路上叽叽喳喳,荷尔蒙爆棚。事后我就问儿子谁是谁,想把名字和脸对一下。结果好嘛,一个有礼貌的中国女孩子却是叫男孩子的名字因为they自认是trans, 另外一个漂亮韩国女孩子也给自己改了中性的名字因为她是bi,然后那个爱打扮的印度小姑娘嘛,她是pan

 

我的第一反应是我这个儿子 还是出淤泥而不染嘛。然后赶紧检讨,谁是淤泥谁是白莲花, 不要自我感觉良好,又自以为是了。第二反应是不能再问了,老老实实等着儿子给我惊喜吧。后来忍不住 就跟儿子说了一句,那个乖乖的中国女孩子 我们从小看她花样滑冰长大的,都很讨人喜欢,将来的日子,只怕是不容易。

 

然后就不由自主地琢磨,我们以前年轻的时候 同学朋友里面肯定也有,但是比例有多少,现在是无从考证了。现在的年轻人里面 有那么多不同的取向 应该还是和这里的大环境有关系,所以先天和后天的影响,在我心里还是存疑。

 

有些人觉得这是社会沦丧人心不古的征兆,然后引申到政治道德,禁不住催胸顿足如丧考妣,这也是一种人生选择。在我看来,这些孩子们好像也在茁壮成长,在私生活上有那么多的选择,未必不是一种自由和创造力的体现,更何况,他们也没有触犯到别人的利益,都还是年轻和成长的身体和心灵,为什么不能给他们多留一点余地和包容呢?

 

话是这样说,但是不得不感慨 环境语境和流行文化对人生的影响。一辈子的事情 冥冥之中 有那么多的岔路,行差踏错,甘苦自知。

 

不知道发在哪一版合适,这里大家的态度好像一般比较温和,就这样子,随便讲讲。最多大概就是被人批评是非不分吧 从小都习惯了

 

零不是数
和幻肢感是一类问题。事实存在,但按 V.S. Ramachandran 的分析属于一种病态。

对病人要包容。对劝人生病的不包容。

建议读一读: The tell-tale Brain 一书。

核桃小丸子
这里大家的态度好像一般比较温和,哈哈,那发这就对了,这个问题不是不能说说,自古人类在“性”上就有不同取向

在历史长河上,不能否认那不是正态分布。

现在不止性的取向,更是身体构造的取向,而且从未成年起就要定位两种取向,大的争议在这里。

尤其为人父母,如果我的孩子遇到这个纠结,我不会那么淡定。

陶陶三
推荐个法国喜剧《嫁我吧,哥们》( Epouse Moi Mon Pote)。假结婚帮朋友拿身份,最后还真得被掰弯了。:-

d
donau
这个问题的确有点麻烦。那我顺着你的话题说说我的看法吧

我很同意你一部分提法,不过不是特别同意你对不是常态的性取向就会将来不容易的推断。

我相信将来的社会应该是越来越包容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生存空间,这是作为人的基本的权利。就是你说的,只要不妨碍到别人。

实际上,就个人私生活来说,我觉得他们或她们都没有妨碍到别人。

我自己只近距离接触过一个女同,她当时是我负责的项目的另外一个部门的负责人。突然对方跟我说她换工作了,希望离女朋友更近一点。其实她换的公司,跟我们只有2KM距离。我们是很大一片厂区,但是不是一个公司。

我们只是工作上交往,完全没有私交。我没有觉得她有任何和其他同事不一样的地方。我也没觉得她有什么不容易的。干活吃饭,不偷不抢,光明正大,我就算知道了,也不会觉得她就应该可怜,什么的。我觉得那是她的选择,我作为同时也好,普通认不认识的也好,都应该尊重。

我自己比较倾向于这是基因的影响而不是环境的影响,也就是说不是你自己能控制。我想这里大家都是成年人,应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历。其实每个人也可以自问,如果同性对你示好你会不会接受?

至于你说的TRANS,需要真的做手术的,那是另外一个问题。华人讨论这些容易混淆概念。

d
donau
你个文盲我还真查了一下。人叫娶我吧哥们
d
donau
不过我忘了法国同性恋结婚是不是合法
S
Shubin
有些年轻人不懂事脑子容易发烧,很容易被忽悠。类似的事儿见得不少,最后难过的是自己和亲人。
陶陶三
又给你抓到了。是,正确的译法,应是“娶我吧,哥们”。豆瓣翻译错了。
d
donau
我挑着看了看应该就是在上次土豆说的MOROKKO拍的。那么大的芦荟只有非洲有
Q
QualityWithoutName
在美国,我不干涉他们。我还是反对他们盗取"婚姻"的名分。应该另外律法用"同婚"一词。
陶陶三
是,导演兼男主,本就是摩洛哥裔法国人。估计他听说过类似故事,移民局查假结婚,只是这次查的是两男的。两男被迫学gay:-)
d
donau
没问题啊。你当然可以有自己的看法。这也是你的权利。我支持他们一样有爱与被爱的权利和正常的婚姻
d
donau
我能看出来明显不是欧翳。不过那一代人长得特别好特别是男的。那是我们欧洲人的度假天堂
F
FEVRE
我用了“柿油党”,你就嚷嚷看不懂。你看你:同时,欧翳...
d
donau
我觉得这字应该不对但是我翻半天没找着对的这种我肯定写不上来要靠看的。我到现在也不知道你想说什么
杨别青
基因和环境各占50% 或四六开,环境受时髦和流行的影响大,南北朝时期的男色
F
FEVRE
哈哈,Nice的未庄口音很重,你个说标准话的就不懂了

“柿油党”是原著说的 -自由党

未庄人发这两个词一样的音

d
donau
你没什么根据最好不要在这里胡说八道。你这种结论性的话最误人了。我只说一次
糯米粥
我也不认同有些州让未成年人自己决定做变性手术。新闻里面13, 14岁的孩子就要自己做决定做这么大的手术。13岁的孩子
波粒子3
受到peer pressure

就像美国年轻人都抽过大麻。

S
Shubin
觉得很多人并不完全了解某些州的实际情况,放个链接在内。

加州又过奇葩法案,加州的家长为了保护孩子真要操碎了心!
F
Fudan2purdue
大人和小孩的区别,就是大人说话应该有大人的样子,不能张嘴就来,不计后果

“对病人要包容。对劝人生病的不包容”

 

说的人可能觉得这样讲,已经是很讲道理了。的确是,心平气和,字面上的意思并不错,问题在于,这个前提是人有病才能被称为病人,一下子把所以不是heterosexual的人都装到篮子里去了,打击面是不是有点大了?但话说回来,争论多少人是天生的,多少人是后天的,还有多少人是赶时髦,好像也没多大意思,因为根本就说不清。

再所谓劝人生病,定义起来也有难度。就说我自己,的确是有同性恋的好朋友,但是也不至于到处宣传,说这个恋那个恋如何如何的有性格有品位,不过在有的人眼里,是不是和劝人生病已经没有什么两样了?当然,我自己几斤几两自已清楚,大概率下这个话不是说我,说的是政客媒体知识分子文艺工作者,但是,到底谁是与人为善,谁是故意搅混水,恐怕很难一目了然。

 

“尤其为人父母,如果我的孩子遇到这个纠结,我不会那么淡定”

 

十四五六岁的小孩,的确搞不清。心智都不完整,法律上也没有允诺同意的能力,一个个糊里糊涂的,容易误上贼船,也是真的。但你不淡定,又能怎么样?事到临头,父母所能做的,是不是也只有用尽全身的力气,去关心和爱护他们,好让他们可以有片刻的安全和宁静?

说到身体上的改变,不是亲身经历,很难想象当事人和家庭所要走过的那种撕心裂肺,所以,是不是也只能听多一点,理解多一点,而没有办法给出一个固定的答案?法律和人伦有时候没有办法两全。

 

“不过不是特别同意你对不是常态的性取向就会将来不容易的推断。

我相信将来的社会应该是越来越包容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生存空间,这是作为人的基本的权利。“

我当然也是这样希望,古人都有人各以得行其志为适的理想,希望能够早日实现,现实是,不说那些极端的例子,就是普通的同性恋,我就知道不能够容于自己家人的例子,还不是一个两个,辛苦不辛苦,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核桃小丸子
抱歉,这里人说话有点口无遮拦,你是不是能宽容我们呢。
F
Fudan2purdue
抱歉,是我话没讲清楚,我不是抱怨大家的评论,我的本意是说那些所谓的意见领袖们在高谈阔论滔滔不绝之余,不知道有没有想过因果
d
donau
难怪上次陶三唱我听下来全都是吱吱。吱吱。吱吱
陶陶三
这个叫低频听力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