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和一个拉拉聊天 说起她怎么找到组织的 听上去就是读书的时候被比她成熟很多的大姐姐勾引了。好嘛,看来被勾引还要看运气,男女老少贫富贵贱,有时候就是一念之间。
想起来这件事,是因为前两天给一帮10年级生当车夫,两个男生五个女生,一路上叽叽喳喳,荷尔蒙爆棚。事后我就问儿子谁是谁,想把名字和脸对一下。结果好嘛,一个有礼貌的中国女孩子却是叫男孩子的名字因为they自认是trans, 另外一个漂亮韩国女孩子也给自己改了中性的名字因为她是bi,然后那个爱打扮的印度小姑娘嘛,她是pan
我的第一反应是我这个儿子 还是出淤泥而不染嘛。然后赶紧检讨,谁是淤泥谁是白莲花, 不要自我感觉良好,又自以为是了。第二反应是不能再问了,老老实实等着儿子给我惊喜吧。后来忍不住 就跟儿子说了一句,那个乖乖的中国女孩子 我们从小看她花样滑冰长大的,都很讨人喜欢,将来的日子,只怕是不容易。
然后就不由自主地琢磨,我们以前年轻的时候 同学朋友里面肯定也有,但是比例有多少,现在是无从考证了。现在的年轻人里面 有那么多不同的取向 应该还是和这里的大环境有关系,所以先天和后天的影响,在我心里还是存疑。
有些人觉得这是社会沦丧人心不古的征兆,然后引申到政治道德,禁不住催胸顿足如丧考妣,这也是一种人生选择。在我看来,这些孩子们好像也在茁壮成长,在私生活上有那么多的选择,未必不是一种自由和创造力的体现,更何况,他们也没有触犯到别人的利益,都还是年轻和成长的身体和心灵,为什么不能给他们多留一点余地和包容呢?
话是这样说,但是不得不感慨 环境语境和流行文化对人生的影响。一辈子的事情 冥冥之中 有那么多的岔路,行差踏错,甘苦自知。
不知道发在哪一版合适,这里大家的态度好像一般比较温和,就这样子,随便讲讲。最多大概就是被人批评是非不分吧 从小都习惯了
对病人要包容。对劝人生病的不包容。
建议读一读: The tell-tale Brain 一书。
在历史长河上,不能否认那不是正态分布。
现在不止性的取向,更是身体构造的取向,而且从未成年起就要定位两种取向,大的争议在这里。
尤其为人父母,如果我的孩子遇到这个纠结,我不会那么淡定。
我很同意你一部分提法,不过不是特别同意你对不是常态的性取向就会将来不容易的推断。
我相信将来的社会应该是越来越包容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生存空间,这是作为人的基本的权利。就是你说的,只要不妨碍到别人。
实际上,就个人私生活来说,我觉得他们或她们都没有妨碍到别人。
我自己只近距离接触过一个女同,她当时是我负责的项目的另外一个部门的负责人。突然对方跟我说她换工作了,希望离女朋友更近一点。其实她换的公司,跟我们只有2KM距离。我们是很大一片厂区,但是不是一个公司。
我们只是工作上交往,完全没有私交。我没有觉得她有任何和其他同事不一样的地方。我也没觉得她有什么不容易的。干活吃饭,不偷不抢,光明正大,我就算知道了,也不会觉得她就应该可怜,什么的。我觉得那是她的选择,我作为同时也好,普通认不认识的也好,都应该尊重。
我自己比较倾向于这是基因的影响而不是环境的影响,也就是说不是你自己能控制。我想这里大家都是成年人,应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历。其实每个人也可以自问,如果同性对你示好你会不会接受?
至于你说的TRANS,需要真的做手术的,那是另外一个问题。华人讨论这些容易混淆概念。
“柿油党”是原著说的 -自由党
未庄人发这两个词一样的音
就像美国年轻人都抽过大麻。
“对病人要包容。对劝人生病的不包容”
说的人可能觉得这样讲,已经是很讲道理了。的确是,心平气和,字面上的意思并不错,问题在于,这个前提是人有病才能被称为病人,一下子把所以不是heterosexual的人都装到篮子里去了,打击面是不是有点大了?但话说回来,争论多少人是天生的,多少人是后天的,还有多少人是赶时髦,好像也没多大意思,因为根本就说不清。
再所谓劝人生病,定义起来也有难度。就说我自己,的确是有同性恋的好朋友,但是也不至于到处宣传,说这个恋那个恋如何如何的有性格有品位,不过在有的人眼里,是不是和劝人生病已经没有什么两样了?当然,我自己几斤几两自已清楚,大概率下这个话不是说我,说的是政客媒体知识分子文艺工作者,但是,到底谁是与人为善,谁是故意搅混水,恐怕很难一目了然。
“尤其为人父母,如果我的孩子遇到这个纠结,我不会那么淡定”
十四五六岁的小孩,的确搞不清。心智都不完整,法律上也没有允诺同意的能力,一个个糊里糊涂的,容易误上贼船,也是真的。但你不淡定,又能怎么样?事到临头,父母所能做的,是不是也只有用尽全身的力气,去关心和爱护他们,好让他们可以有片刻的安全和宁静?
说到身体上的改变,不是亲身经历,很难想象当事人和家庭所要走过的那种撕心裂肺,所以,是不是也只能听多一点,理解多一点,而没有办法给出一个固定的答案?法律和人伦有时候没有办法两全。
“不过不是特别同意你对不是常态的性取向就会将来不容易的推断。
我相信将来的社会应该是越来越包容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生存空间,这是作为人的基本的权利。“
我当然也是这样希望,古人都有人各以得行其志为适的理想,希望能够早日实现,现实是,不说那些极端的例子,就是普通的同性恋,我就知道不能够容于自己家人的例子,还不是一个两个,辛苦不辛苦,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以前和一个拉拉聊天 说起她怎么找到组织的 听上去就是读书的时候被比她成熟很多的大姐姐勾引了。好嘛,看来被勾引还要看运气,男女老少贫富贵贱,有时候就是一念之间。
想起来这件事,是因为前两天给一帮10年级生当车夫,两个男生五个女生,一路上叽叽喳喳,荷尔蒙爆棚。事后我就问儿子谁是谁,想把名字和脸对一下。结果好嘛,一个有礼貌的中国女孩子却是叫男孩子的名字因为they自认是trans, 另外一个漂亮韩国女孩子也给自己改了中性的名字因为她是bi,然后那个爱打扮的印度小姑娘嘛,她是pan
我的第一反应是我这个儿子 还是出淤泥而不染嘛。然后赶紧检讨,谁是淤泥谁是白莲花, 不要自我感觉良好,又自以为是了。第二反应是不能再问了,老老实实等着儿子给我惊喜吧。后来忍不住 就跟儿子说了一句,那个乖乖的中国女孩子 我们从小看她花样滑冰长大的,都很讨人喜欢,将来的日子,只怕是不容易。
然后就不由自主地琢磨,我们以前年轻的时候 同学朋友里面肯定也有,但是比例有多少,现在是无从考证了。现在的年轻人里面 有那么多不同的取向 应该还是和这里的大环境有关系,所以先天和后天的影响,在我心里还是存疑。
有些人觉得这是社会沦丧人心不古的征兆,然后引申到政治道德,禁不住催胸顿足如丧考妣,这也是一种人生选择。在我看来,这些孩子们好像也在茁壮成长,在私生活上有那么多的选择,未必不是一种自由和创造力的体现,更何况,他们也没有触犯到别人的利益,都还是年轻和成长的身体和心灵,为什么不能给他们多留一点余地和包容呢?
话是这样说,但是不得不感慨 环境语境和流行文化对人生的影响。一辈子的事情 冥冥之中 有那么多的岔路,行差踏错,甘苦自知。
不知道发在哪一版合适,这里大家的态度好像一般比较温和,就这样子,随便讲讲。最多大概就是被人批评是非不分吧 从小都习惯了
对病人要包容。对劝人生病的不包容。
建议读一读: The tell-tale Brain 一书。
在历史长河上,不能否认那不是正态分布。
现在不止性的取向,更是身体构造的取向,而且从未成年起就要定位两种取向,大的争议在这里。
尤其为人父母,如果我的孩子遇到这个纠结,我不会那么淡定。
我很同意你一部分提法,不过不是特别同意你对不是常态的性取向就会将来不容易的推断。
我相信将来的社会应该是越来越包容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生存空间,这是作为人的基本的权利。就是你说的,只要不妨碍到别人。
实际上,就个人私生活来说,我觉得他们或她们都没有妨碍到别人。
我自己只近距离接触过一个女同,她当时是我负责的项目的另外一个部门的负责人。突然对方跟我说她换工作了,希望离女朋友更近一点。其实她换的公司,跟我们只有2KM距离。我们是很大一片厂区,但是不是一个公司。
我们只是工作上交往,完全没有私交。我没有觉得她有任何和其他同事不一样的地方。我也没觉得她有什么不容易的。干活吃饭,不偷不抢,光明正大,我就算知道了,也不会觉得她就应该可怜,什么的。我觉得那是她的选择,我作为同时也好,普通认不认识的也好,都应该尊重。
我自己比较倾向于这是基因的影响而不是环境的影响,也就是说不是你自己能控制。我想这里大家都是成年人,应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历。其实每个人也可以自问,如果同性对你示好你会不会接受?
至于你说的TRANS,需要真的做手术的,那是另外一个问题。华人讨论这些容易混淆概念。
“柿油党”是原著说的 -自由党
未庄人发这两个词一样的音
就像美国年轻人都抽过大麻。
加州又过奇葩法案,加州的家长为了保护孩子真要操碎了心!
“对病人要包容。对劝人生病的不包容”
说的人可能觉得这样讲,已经是很讲道理了。的确是,心平气和,字面上的意思并不错,问题在于,这个前提是人有病才能被称为病人,一下子把所以不是heterosexual的人都装到篮子里去了,打击面是不是有点大了?但话说回来,争论多少人是天生的,多少人是后天的,还有多少人是赶时髦,好像也没多大意思,因为根本就说不清。
再所谓劝人生病,定义起来也有难度。就说我自己,的确是有同性恋的好朋友,但是也不至于到处宣传,说这个恋那个恋如何如何的有性格有品位,不过在有的人眼里,是不是和劝人生病已经没有什么两样了?当然,我自己几斤几两自已清楚,大概率下这个话不是说我,说的是政客媒体知识分子文艺工作者,但是,到底谁是与人为善,谁是故意搅混水,恐怕很难一目了然。
“尤其为人父母,如果我的孩子遇到这个纠结,我不会那么淡定”
十四五六岁的小孩,的确搞不清。心智都不完整,法律上也没有允诺同意的能力,一个个糊里糊涂的,容易误上贼船,也是真的。但你不淡定,又能怎么样?事到临头,父母所能做的,是不是也只有用尽全身的力气,去关心和爱护他们,好让他们可以有片刻的安全和宁静?
说到身体上的改变,不是亲身经历,很难想象当事人和家庭所要走过的那种撕心裂肺,所以,是不是也只能听多一点,理解多一点,而没有办法给出一个固定的答案?法律和人伦有时候没有办法两全。
“不过不是特别同意你对不是常态的性取向就会将来不容易的推断。
我相信将来的社会应该是越来越包容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生存空间,这是作为人的基本的权利。“
我当然也是这样希望,古人都有人各以得行其志为适的理想,希望能够早日实现,现实是,不说那些极端的例子,就是普通的同性恋,我就知道不能够容于自己家人的例子,还不是一个两个,辛苦不辛苦,如人饮水,冷暖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