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体育娃辛苦不辛苦,答案是毋庸置疑的。
从小学开始,甚至有些卷王从幼儿园年纪开始,每周至少10个小时训练。
别的小孩在小区里疯玩,在家看电视。体育娃不是在训练就是在去训练的路上。
甚至很多时候吃饭,做作业都要在车里解决。
更不要提之后的各种比赛。周末的时间很多都花在比赛上了。
就算凭体育进了名校,进去后比普通学生更辛苦。
据高年级已经在读大学的人讲,每天至少训练4个小时。
不仅仅如此,很多体育娃因为练的比较刻苦,经常有各种伤痛。我们这里有个说法,没有伤病的体育生不是顶尖体育生。
本来好学校是学习,睡觉,社交这三样只能取两样。
如果是体育娃进好学校,那么又多了一项体育。四项中仅仅能取两项。你觉得呢?
下面谈一下练体育的好处。
众所周知的比如身体比较健壮比较有活力就不说了
我认为比较大的一个好处是体育生普遍比较自律,比较上进。
数年如一日的枯燥训练,不自率肯定不行。很多不自率的小孩练了一段时间体育后也变得自律起来。
比较上进那就不用说了。竞技性体育,都想当WINNER。
另外体育娃的时间管理普遍比较好,利用时间比较搞笑。体育活动本身占用大量时间,所以剩下的时间得好好规划。
还有就是体育娃在学校比较受到尊敬。如果是男娃,比较容易招女孩喜欢。我们都说西方女孩胸大无脑。然而,这些西方女孩往往喜欢同样胸大(胸肌发达)无脑的男孩。物以类聚嘛。 所以说搞体育,而且搞出名堂的男孩交朋友不会太困难。
要去上班了先写这么多。欢迎大家补充。
和学习用的脑子,不是同一个部分。
绝大部分的人都是不同部分发育不一样,绝少两个都发达的,但也有,比运动员可少多了,也比学霸少多了。
愿意玩体育就去玩,玩学习的也不会羡慕搞体育的。
自由世界,谁不碍着谁
而且,体育娃的前期投资也不合紫坛的标准,性价比不合格。
就算用脑子,也和学霸用脑子的程度差很远很不一样。
搞体育不需要justify 呀。
多少人花更多的时间-年,更多的资源-钱,还是没过线。不要计算得太多,有passion, 有运气就好了。
下面是藤校和一些其他Elite school的运动员比例,还不包括练过体育但没有在大学队的。
大学体育生是比较辛苦,所以也不一定都参加四年。但是有得必有失,都是个人的决定。可是生活中完全没有体育的人,那肯定也是不完整的。(这种人大概不多。)
我家娃就没体育,可他特别快乐。
我的标准是,人生没有音乐,缺陷太大了
孩子容易身体和心理burnt out。而且老中都有股既然投入了,就得大投资,抢在起跑线上的劲头。我家周围也有些老中,孩子觉得自己起步晚了,玩的不溜,就不玩了。
我家孩子们也是试试了足球(儿子喜欢,女儿不喜欢),棒球(儿子喜欢,做妈的不喜欢),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网球,最后锁定在游泳,因为女儿喜欢,儿子也算不讨厌。儿子也继续练网球,因为当妈的痴迷网球,需要一个hitting partner。现在两个孩子热衷于游泳,也是因为我们小区的summer league办的很好。每到夏天两个月,几乎每周都是爬梯,跟小伙伴在小区泳池里追逐嬉戏,玩跳水。。。其实体育应该融入到孩子的社交当中,这个才可能让她们保持一定的训练积极性。还有多参加比赛,才能培养一定的discipline和竞争心理。
我看中国妈妈不是在娃儿小的时候,也把孩子们的生日爬梯办的很有特色吗?其实这个体育也是应该这样,先当成一个户外的social activities,然后看孩子有无潜质,身体素质适合哪像运动,自己本身有无兴趣再说。
有些项目可以录取了之后加入,有些项目是一年只有几个位置。用紫坛习惯的说法,是含金量的区别。
天天hangout, 偶尔记得做个作业, 不然会被叫nerd。
体育娃个性比较aggressive, 就是要赢。
每次进球队友的拥抱家长的欢呼, 他们极为享受。
输球了, 被教练骂也被队友指责, 这是生活一部分。耸耸肩认真训练, 准备下一场。
有能力walk-on的,中学阶段也是要坚持该运动才可能的。那除了水平不一样,和recruit进来的还有什么不一样? 你要反驳的是啥?
我们不是球季的时候早上要做体能训练。不是每个运动都一样。有些运动只打一季。说累,有些还是挺舒服的。
而且大家说体育生的时候,也没说只限哪个项目啊。
这个比例也包括很多非recruited的运动员。
14岁中国女娃。为何她不能参加?
我不反对她去try out。就看她自己打得怎么样了。
小时候其实还好了。玩啥不是玩。体育娃到了高中的投入是真大。非常不易。
我家孩子也是直到10年级的时候看到club里的大孩子毕业被大学特招才开始感兴趣,然后自己去研究。另外美国的NCAA D1好像有规定,运动员每周训练不能超过20小时,还包括dryland,当然周六也有训练。我家老大普通大学生还花钱基本每天去gym健身呢。
人家莽张飞还画美人呢。到近代那就是张大千啊。
据本人十多年在 NCAA DI 误人子弟的的经历, NCAA 对训练,比赛时间有着严格的限制, 就像这里有网友说的每周20小时,包括比赛和训练,每次比赛无论多长时计算为三小时. 这个20小时的训练比赛次数要登记在表上队员代表和教练代表签字上报的,当然教练可以用 open gym, 来增加训练次数但是这个时候所有的教练是不准出现在场地上连看一下都不允许. 同时每个Conference 对训练比赛时间都有不同的要求例如Ivy 他们offseason只能训练,比赛10次, 所以他们教练喜欢打周末的非正式比赛因为这样一打一天,而且只算一次训练比赛. 还有就是队员个人自己加班训练这是不允许有教练在旁边一般是像男子篮球这些队员想打职业队的、在下混过的学校男子篮球全国数一数二大部分队员都有加班训练、有的每天自我投篮训练一小时雷打不动当然他们最终都去了职业队、是有一些教练不希望队员选难度大的专业、但无法直接干涉, 在下交过的队员中也有很多本科后进 law school ,Medicine School的.
要说体育娃辛苦不辛苦,答案是毋庸置疑的。
从小学开始,甚至有些卷王从幼儿园年纪开始,每周至少10个小时训练。
别的小孩在小区里疯玩,在家看电视。体育娃不是在训练就是在去训练的路上。
甚至很多时候吃饭,做作业都要在车里解决。
更不要提之后的各种比赛。周末的时间很多都花在比赛上了。
就算凭体育进了名校,进去后比普通学生更辛苦。
据高年级已经在读大学的人讲,每天至少训练4个小时。
不仅仅如此,很多体育娃因为练的比较刻苦,经常有各种伤痛。我们这里有个说法,没有伤病的体育生不是顶尖体育生。
本来好学校是学习,睡觉,社交这三样只能取两样。
如果是体育娃进好学校,那么又多了一项体育。四项中仅仅能取两项。你觉得呢?
下面谈一下练体育的好处。
众所周知的比如身体比较健壮比较有活力就不说了
我认为比较大的一个好处是体育生普遍比较自律,比较上进。
数年如一日的枯燥训练,不自率肯定不行。很多不自率的小孩练了一段时间体育后也变得自律起来。
比较上进那就不用说了。竞技性体育,都想当WINNER。
另外体育娃的时间管理普遍比较好,利用时间比较搞笑。体育活动本身占用大量时间,所以剩下的时间得好好规划。
还有就是体育娃在学校比较受到尊敬。如果是男娃,比较容易招女孩喜欢。我们都说西方女孩胸大无脑。然而,这些西方女孩往往喜欢同样胸大(胸肌发达)无脑的男孩。物以类聚嘛。 所以说搞体育,而且搞出名堂的男孩交朋友不会太困难。
要去上班了先写这么多。欢迎大家补充。
男生必须推体育啊,这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成就
和学习用的脑子,不是同一个部分。
绝大部分的人都是不同部分发育不一样,绝少两个都发达的,但也有,比运动员可少多了,也比学霸少多了。
愿意玩体育就去玩,玩学习的也不会羡慕搞体育的。
自由世界,谁不碍着谁
而且,体育娃的前期投资也不合紫坛的标准,性价比不合格。
就算用脑子,也和学霸用脑子的程度差很远很不一样。
搞体育不需要justify 呀。
多少人花更多的时间-年,更多的资源-钱,还是没过线。不要计算得太多,有passion, 有运气就好了。
下面是藤校和一些其他Elite school的运动员比例,还不包括练过体育但没有在大学队的。
大学体育生是比较辛苦,所以也不一定都参加四年。但是有得必有失,都是个人的决定。可是生活中完全没有体育的人,那肯定也是不完整的。(这种人大概不多。)
Rate Undergrad
Enrollment Total
Athletes Athlete
%
Rate Undergrad
Enrollment Total
Athletes Athlete
%
我家娃就没体育,可他特别快乐。
我的标准是,人生没有音乐,缺陷太大了
孩子容易身体和心理burnt out。而且老中都有股既然投入了,就得大投资,抢在起跑线上的劲头。我家周围也有些老中,孩子觉得自己起步晚了,玩的不溜,就不玩了。
我家孩子们也是试试了足球(儿子喜欢,女儿不喜欢),棒球(儿子喜欢,做妈的不喜欢),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网球,最后锁定在游泳,因为女儿喜欢,儿子也算不讨厌。儿子也继续练网球,因为当妈的痴迷网球,需要一个hitting partner。现在两个孩子热衷于游泳,也是因为我们小区的summer league办的很好。每到夏天两个月,几乎每周都是爬梯,跟小伙伴在小区泳池里追逐嬉戏,玩跳水。。。其实体育应该融入到孩子的社交当中,这个才可能让她们保持一定的训练积极性。还有多参加比赛,才能培养一定的discipline和竞争心理。
我看中国妈妈不是在娃儿小的时候,也把孩子们的生日爬梯办的很有特色吗?其实这个体育也是应该这样,先当成一个户外的social activities,然后看孩子有无潜质,身体素质适合哪像运动,自己本身有无兴趣再说。
有些项目可以录取了之后加入,有些项目是一年只有几个位置。用紫坛习惯的说法,是含金量的区别。
天天hangout, 偶尔记得做个作业, 不然会被叫nerd。
体育娃个性比较aggressive, 就是要赢。
每次进球队友的拥抱家长的欢呼, 他们极为享受。
输球了, 被教练骂也被队友指责, 这是生活一部分。耸耸肩认真训练, 准备下一场。
有能力walk-on的,中学阶段也是要坚持该运动才可能的。那除了水平不一样,和recruit进来的还有什么不一样? 你要反驳的是啥?
我们不是球季的时候早上要做体能训练。不是每个运动都一样。有些运动只打一季。说累,有些还是挺舒服的。
而且大家说体育生的时候,也没说只限哪个项目啊。
这个比例也包括很多非recruited的运动员。
14岁中国女娃。为何她不能参加?
我不反对她去try out。就看她自己打得怎么样了。
小时候其实还好了。玩啥不是玩。体育娃到了高中的投入是真大。非常不易。
我家孩子也是直到10年级的时候看到club里的大孩子毕业被大学特招才开始感兴趣,然后自己去研究。另外美国的NCAA D1好像有规定,运动员每周训练不能超过20小时,还包括dryland,当然周六也有训练。我家老大普通大学生还花钱基本每天去gym健身呢。
人家莽张飞还画美人呢。到近代那就是张大千啊。
据本人十多年在 NCAA DI 误人子弟的的经历, NCAA 对训练,比赛时间有着严格的限制, 就像这里有网友说的每周20小时,包括比赛和训练,每次比赛无论多长时计算为三小时. 这个20小时的训练比赛次数要登记在表上队员代表和教练代表签字上报的,当然教练可以用 open gym, 来增加训练次数但是这个时候所有的教练是不准出现在场地上连看一下都不允许. 同时每个Conference 对训练比赛时间都有不同的要求例如Ivy 他们offseason只能训练,比赛10次, 所以他们教练喜欢打周末的非正式比赛因为这样一打一天,而且只算一次训练比赛. 还有就是队员个人自己加班训练这是不允许有教练在旁边一般是像男子篮球这些队员想打职业队的、在下混过的学校男子篮球全国数一数二大部分队员都有加班训练、有的每天自我投篮训练一小时雷打不动当然他们最终都去了职业队、是有一些教练不希望队员选难度大的专业、但无法直接干涉, 在下交过的队员中也有很多本科后进 law school ,Medicine School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