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模糊性大论

s
stonebench
楼主 (文学峸)

起个吓人的题目,抓眼球用:)

这两天跟汉语较上劲儿了。不是因为俺攻击性强(也许是,但是俺没意识到),而是因为俺在某些方面反击性强(当然是俺自以为是的方面)-----因为连着看到好几位朋友说汉语模糊,不精准。

如果这样的观点有充分的系统性的理论与证据支持,作为一家之言,俺也不反对。但这种观点多数基于直观印象,婶可忍叔不可忍。于是俺就杠精爆发:(

本次发作,要从悟空兄说的两句古文口语的模糊性说起。。。

悟空兄坚持汉语模糊,举没有标点体系为例。俺反驳说那是书写方式不是语言本身。悟空兄就反问道可道非常道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精确性在哪里。

这个悟空兄真是猴精猴精,偷偷地把多义性和灵活性变成了模糊性,完全地忽略了语境在交流中的角色和过滤歧义的功能。如果你把一句英文一句中文泡在瓶子里,说来看看哪个更完整须尾具全栩栩如生,那应该是英文没错了。然而事实是,现实的语言,从来也不是泡在消毒水里的标本。了解语言的功能,当然可以拿标本来分析,但从标本分析中得到的结论,不,一,定,就是放在真实语境中的样子。

回到上面悟空兄的两句古文口语。俺说俺能解释清楚,悟空兄肯定不信不接受。所以俺不那么说。俺这么说:

从俺体会的道家思想来看,道可道非常道一点儿歧义也没有:道,如果有固定教条让你可以因循而行,那就是不是真正的(恒/常)道。

从俺体会的儒家思想来看,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也一样没有歧义:普通人可以告诉他们怎么做,但是没有办法让他们明白(不是道理,而是。。。呵呵)。

至于后人不同的解读,断句,在俺看来,都是基于世俗思维的胡猜(是的,他们根本不知道道家儒家一贯的思想是什么,只是耍聪明,抖机灵)。

 

其实,这两句话非常不适合做为汉语模糊的例子。

悟空兄肯定会说,这虽然是书面记录,但是是古人的口语。

这恰恰就是俺说的不当之处。西方有一门解释学,认为接受者的“前见”在接受与解释中发挥重要作用,直接影响接受结果。这个理论可以用来说明为啥悟空兄的例子不能说明汉语模糊:

两个人对话,对当事的两个人来说有没有歧义是一个问题。

对在场的听者,记录者来说又是一个问题。

记录下来,同时代同文化的人看了,又是一个问题。

流传下来,不同时代,不同文化的人看了,又是一个问题。

每次解读,都是一次新的解释。而每一次新的解释都夹杂着解读者的“前见”。不同的前见一定会影响解读的结果,形成不同的理解。这些不同的理解放在一块儿,显得不确定。但对于固定的前见,理解则相当确定。所以,与其说是汉语模糊,不如说是汉语更开放,更灵活。

这两句话对当时的对话者有没有歧义今天已经无法确定(俺说没有老兄不信,老兄说有俺不信,所有退一步,说“无法确定”)。但解读者受到自己的知识与经验的影响则是毫无疑问的。

所以呢,可以确定地说,这两个例子不适合用来做汉语模糊的证据。相反,对它们的解读的多样性,倒可以证明“前见”对于确定性的影响。

退一百步,同样的两句话,每句都有多种解读,每种都正确。这说明什么呢?在俺看来,这说明的不是汉语模糊,而是汉语复杂。

比如,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如果悟空兄了解构式的复杂性,就会明白,上面不同的断句涉及不同的词性词义,而这些变化都可以视为不同的构式了。不同的形式,不同的作用,不同的意思-----相当清楚,相当清爽。有什么模糊的?

所以呢,如果汉语中一句话的意思不能确定有三种可能:

第一,句子本身模糊 (有这种句子,但放到具体情境中,交流中基本没有这种可能)

第二,解读者捕捉具体信息能力不足(背景信息不够多,非常可能)。

第三,受错误观念或者不良工具影响,对汉语的特征产生了偏执误解(对大部分接受过现代教育的人来说尤其如此)。

所以呢,汉语模糊性,不成立。

 

 

 

华府采菊人
在方便的时候为其他人行行方便,没有语境如何很方便地区分开哪个方便是哪个方便?不但要语境还得有从句,才能方便地辨别
中间小谢
萬法唯心,語言行為和科學行為都出自心,都是表像。用一種表像去解釋另一種表像本身就很糊涂。

近代中國人最惡劣的品格不是别的,是自卑。

 

V
Vivian32817
精彩!退一万步来说,就算古汉语出于时代的原因而模糊,现代汉语却是有能力表达得很精确的。
悟空孙
你已经不能理性的看待任何有关中国非赞扬的观点了,如果我说

任何语言,除了计算机语言外,都具有模糊性,你同意吗?

如果不同意,那么汉语就是唯一一个和计算机语言一样不存在模糊性的语言。

如果同意,就说明汉语和其他语言一样,都有模糊性。比如英语:

The man shot an elephant in his pajamas./The suspect is found legally drunk. 

如果in his pajamas 不放在man后面,就会产生很大的歧义。legally用的不好,(应该句末用over the legal limit)就产生歧义。

汉语的模糊有这么几类:

1. 在引进标点符号之前,汉语的书面语就非常容易产生歧义

2. 汉语的分词连写本身就造成歧义:南京市长江大桥/杭州市长春药店

3. 汉语词汇自身的随意性:大胜=大败;养病=养花;恢复疲劳=恢复体力……

第一条在引进西方标点后得到改善,而2,3比较困难,给人工智能翻译带来一定的障碍。

当然,我说汉语比英语更模糊,而英语比法语模糊——我个人观点,你可以不同意,我不争论。

悟空孙
从1840年开始,某些中国人

最可悲的品格不是别的,是自大

s
stonebench
俺不反对任何论证,也不反对任何客观的结论。俺反对用偷换概念、混淆关系、胡乱联系、自相矛盾的方式来论证。

相信悟空兄也反对俺反对的

 

悟空孙
请你试试把这句话用完整的现代汉语说一遍

I just got an offer from Facebook but I have a presentation to do, which conflicts with the interview. 

咱们不空谈,事实是,现在的90后00后门写字说话,你不允许他们使用任何英文元素的话,他们困难重重,相反,英语国家则没有这个现象。我花了好久才明白,PK代表什么,KO又是哪两个英文单词的缩写

悟空孙
当然,不过我不喜欢空谈,要有具体的语境,最好是例证
s
stonebench
悟空兄,俺贴中可能有些火气,向你道歉。我们对模糊性的定义可能不同

模糊性,就是不清楚。这一点,咱俩的认知应该是一样的。

但语言的模糊性,咱俩的定义就不同了。

悟空兄倾向于看单个句子或者孤立的语言单位。在这个层面,俺同意,汉语单个语言单位往往不清楚。

俺倾向于看语言实际。因为俺认为说到语言,就一定要在实际交流中看,整体地看。单独拿出来的是标本。标本中能分析出来的特征在实际中可能变化或者消失。比如大胜大败,不同形式相同内容。

在俺看来,这种相同内容是表面的解读,深层机制可能还是不同。这涉及汉语中的动词用法。胜败两个词俺没有细想过。但就三个人,才三个人这类句子俺想过。它们表面意思相同,但深层机制却不相同。类似地,可是,但是,也一样----表面意思相同,深层机制不同。在俺看来,这不是模糊性的反映。而是它们有差别,但在认知与应用中,它们的差别被忽视了。

整体地看,在交流实践中看,很多独立单位的不明确性都会受到各种限制和过滤,最后的意思都会相当清楚。

当然,模糊与清楚本身都是相对的,而语言本身又可能在不同层面采取不同的手段来消除模糊性。

总结:

如果悟空兄说,汉语的语言单位,孤立地看,模糊性比英语大。俺就完全同意。

如果悟空兄说,汉语的模糊性比英语大,俺就不太同意。

 

V
Vivian32817
你是想说有些词中文没有吗?这不应该是中文的错吧?

“脸书给我提供了一个工作(的机会),但我有另一件事情要做,(刚好)与(工作)见面有冲突。“不知这样行不行?

悟空孙
难得有了一点共识,那继续吧

先说明一下,咱不是要说服对方,我还是本着交流的目的

不知你是否同意,任何一种语言(整体)都是由语言单位组成的,好比人体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有了问题,似乎不能说人体没毛病吧?

汉语的语言单位有模糊性,是否影响了汉语作为整体的精准?

其实我不仅仅谈的是语言单位。说《论语》吧,作为一个整体,论语不同的人有过多少不同的注释,每一种注释的与别的有很大的差别,李泽厚说:“《论语》注家有两千多,几乎每章都有不同解说,各家注疏,大有异同,许多时候差异和对立都很突出。” 这是为啥呢?

“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关于“直”的争论太多了,略去不说。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优”何解?是“优良”有了“大成”还是“有余力”?所以就有不同的理解:做官了,有余力再去学习;学习了,有余力了,便去做官。或:学习优良就要做官,官做得好,就要学习。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是我们通常理解的对女人和劳动者的轻蔑,还是有特指的感叹?有人考证这句话是孔子见南子之后的“感言”:“女子”即南子,“小人”指好色的卫灵公,而“难养”是说二人都难以相处和教养。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第一个“不”字何解?难道鼓励人们“贫与贱”?难道正像郭沫若说的:“《论语》本是孔子的徒子徒孙的断烂笔记,偶尔脱落几个字是有可能的。” 

“六十耳顺”——耳朵怎么“顺”?从上下文来看,是不是“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顺天命”?“耳”通“而”? 

……等等等等

悟空孙
不错不错

offer=工作机会?好像不够精确

presentation是一件事情吗?

嗯,我这个例子不太恰当,只说明有的概念在汉语里比较难表达,不一定是汉语本身的问题,而是这些概念最先不在汉语世界里出现,其实,还有很多文字结构上的问题阻碍了汉语的表达,以后再说

V
Vivian32817
我知道 presentation不是一件事情,但我不能说我要去给你颁奖吧?

不是不想,是真没那能耐。

s
stonebench
不能继续啦

咱俩的角度太不一样了.

悟空兄说细胞有问题那么身体有问题,从某个角度看是这样。

但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先把细胞抠下来看---->都死了---->有问题-----.再回推----->身体有问题。

所以,俺理解悟空兄的观点和角度了,就不和悟空兄继续了。

注经解经的困难和语言的确定性有关系,但也不完全是语言本身的问题。俺觉得在这方面解释学的理论更合适一些。

中间小谢
説開去一下,留意到有"偽討論''現像,因為面對的往往是偽思想。

可以跟錯誤的思想辯論,却無法跟偽思想辯。因為偽思想往往是完全出自一種心态,而非思想本身,它衹是以思想的面目出现而已。

記得悟空和老鍵為波叔的"三百年殖民地"辯護時說他指的殖民地是指香港模式。他們認為以怎样的模式被殖民是可以選擇的,你還怎么去辯論殖民主義是罪恶的?

s
stonebench
立火神去别的坛子了,咱们说用这种干巴巴的话题撞出火星子也烧不起来:)

是的。很多时候,大家都是在表达一种信念,而不是一种道理。

 

龙剑
古代文字没有标点符号,容易产生歧义,最著名的例子有“来往人等不得在此小便”。“来往人等,不得在此小便”和“来往人,等不得,在此小
悟空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

 

中间小谢
信念包含誠實。偽思想往往連信念也談不上,僅僅是心态。
w
wlwt123
很少有給了offer還要interview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