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子坛学习很久,感谢很多家长多年来的无私分享. 正值普通娃申医开始一周年,上来冒个泡,介绍一下普通娃的医学院申请,回馈子坛, 给普通娃打气加油,也希望能抛砖引玉,有更多家长来分享经验和教训. 子坛牛娃云集,让牛爸牛妈们见笑了!
家里的小朋友基本情况是2022年大学毕业,GPA 3.79, MCAT 516, 本科非T5某藤. 大学期间有两篇文章发表,另外有两篇是在申请医学院的这一年中被接受发表. 利用Gap年读一个硕士学位. 孩子知道自己status普通,早早送进去了primary 和35个secondary,所有申请材料在8月中前完成递交. 申请的学校从low yield,low tier 到 top tier (排名见最底下的英文单子)都有,绝大多数申请的学校是low tier 或者是low yield. T20中申请了四个.
第一个II 是七月中收到的来自外州州大, 八月初收到第一个本州州大的II, 八月中收到第一个T20 的II. 三月份收到第一份, 也是唯一一份奖学金,来自T20.
在十月17日收获第一个录取之前,一共收到了十四个II,2个pre-II 拒. 总体来说申请过程还算顺利,等待和焦虑则是每个学医娃申请过程的一部份.
记得有位子坛家长提到过对口学校,我们的经验也是申请对口学校非常重要!感觉就是对口学校的学生更容易被邀请面试,进而拿到录取.
至于申请的学校,要注意那些low yield的,就是每年申请人数巨多的那种. 申请者众,不容易出彩,所以可能需要费点时间研究学校,气质相符才值得一试,否则就是申请费分分钟变”肉包子”。我们功课没做到家,这个档次的申请了一把,收到II的比率最低!不过呢,这一类学校面试之后录取率很高,不知道是不是学校也认为气质相符很重要。
走过这一年的申请过程,孩子自己的结论是status是申请的一部份不是全部,EC加mission fit是医学院申请的重头,运气自然也同样重要! 孩子朋友圈今年的录取情况, 全是MD申请,也证明这一点,唯一目前颗粒无收从头再战的孩子, status 在朋友圈排名靠前 (GPA 3.9+, MCAT 520),有几个好学校的II, 就是运气差了一点点.
不少家长讨论gap的情况,娃gap是因为学校建议学生gap,绝大多数同学都take a gap year,因此MCAT安排在三年级暑假的八月份考完. Gap年去读书则是因为喜欢这个专业,同时自我感觉申医的各项标准也已经基本符合,所以想利用gap年做点想做的事。这一年念一个硕士学位,同时又有几篇论文正在酝酿过程中,也算是收获有成.
最后祝今年的申医娃心想事成!
备注: II 是interview invite, 有II不说明一定有医学医录取,没有II就不会被录取.
Pre-II 拒绝,就是说学校看了申请材料,决定不发面试邀请.
Post-II 拒绝,则是面试之后,决定不予录取. 很早拿到面试邀请参加面试的,一般情况下很少直接post-II 拒,大概学校也不愿意承认看走了眼吧
School Categories and Applicant Profiles Schools are similarly grouped into 7 broad categories by basis of selectivity. The categories are as follows: Category 1 (TOP): Harvard, Stanford, Hopkins, UCSF, Penn, WashU, Yale, Columbia, Duke, Chicago Category 2 (HIGH): Michigan, UCLA*, NYU, Vanderbilt, Pitt, UCSD*, Cornell, Northwestern, Mt Sinai, Baylor*, Mayo, Case Western, Emory Category 3 (MID): UTSW*, UVA, Ohio State, USC-Keck, Rochester, Dartmouth, Einstein, Hofstra, UNC* Category 4 (LOW): USF-Morsani, Wayne State, Creighton, Oakland, SLU, Cincinnati, Indiana, Miami, Iowa, MC Wisconsin, Toledo, SUNY Downstate, Stony Brook, VCU, Western MI, EVMS, Vermont, WVU, Wisconsin, Quinnipiac, Wake Forest, Maryland Category 5 (STATE): Your state schools if they do not appear elsewhere on this list - You should always apply to all of these if applying MD Category 6 (LOW YIELD): Jefferson, Tulane, Tufts, Georgetown, Brown, BU, Loyola, Rosalind Franklin, Drexel, Commonwealth, Temple, GWU, NYMC, Penn State, Albany, Rush Category 7 (DO): DO Schools
男娃女娃?
很有用的信息
GPA太水,不容易有硬的研究论文,对亚裔男生太难了
男女不是一个pool
对category的排名不完全赞同
一个朋友儿子的stats,一路私立,GAP期间可能去牛津,:
太难说了
所以说是运气不好
其实 这是一个很漂亮,为人特别好的小亚女。
当然我们已经很感恩了。 牛娃的有full ride, tuition only 之类的, 朋友圈 今年有S full ride 的。
很高兴,也有点吓到了, 因为真的是个普通娃。
. 没办法, 总要有个盯着的人。
看哪些學校錄取最多自己學校的就是了
休斯顿北面还不错的私立。本科是爱美丽,难道不是私立?
他是回德州读的医学院Texas Tech。
我也是才从他的简历指导TexasTEch有医学院。
我以为我们大德州,医学院就是西南医学院和贝勒医学院。其他都不知道。也不晓得奥斯汀那边有无医学院。
紫檀娃个个4.0。真的亚历山大。
就是想有个对照物,可以用来看一下主要申请了哪种类型的学校。
比如迈阿密,比如夏威夷。只要不On call,他绝对是在周围beach 玩潜水啥的,帆船啥的。
3个T20 MD/PHD 录取,本科200左右排名的州大毕业, ORM。
听说三个II, 可能有一个A, 所以目标就是能有三个II
自己學校的錄了嗎?
连II都没有, 要不说是普通娃
不过GPA4.0 应该不是必要条件
祝娃们都有目标,有passion, 做最好的自己
不太认可最后的分类。所谓low yield的学校主要是和大多数人的profiles相近,申请人数暴增造成的,未必真是low yield。如果你在local,这些学校录取的可能蛮大的。
朋友圈里重新申请的,听说学校还是很给力。 不过不知道是不是跟gap的年数有关。在哪里做研究应该不是大问题, 朋友圈里在不同的地方做的研究,都有录取。
但那州的就倒霉了 等於少了一個學校
不那么吓人的学校,还得是有可能录外州的, 再加上想多申几个,多点可能性。 后来发现根本拿不到几个II, 浪费不少申请费
容易拿到II。特点是私校,排名不上不下。
医学院没有录取是容易得来的。
你娃在MCAT基础上可加分是
藤 +2.5
MASTER(假设是藤或JHU或DUKE) +2.5
文章 +2
小中申医录取情况,很容易就“暴露”了
到了申请这一步的, 都是已经过五关斩六将的了,就看临门一脚, 运气也重要。 祝申医娃们都好运!
恭喜
男娃可能有些太显年幼。
太厉害了, 是拿到硕士后再申请医学院吗?
在子坛学习很久,感谢很多家长多年来的无私分享. 正值普通娃申医开始一周年,上来冒个泡,介绍一下普通娃的医学院申请,回馈子坛, 给普通娃打气加油,也希望能抛砖引玉,有更多家长来分享经验和教训. 子坛牛娃云集,让牛爸牛妈们见笑了!
家里的小朋友基本情况是2022年大学毕业,GPA 3.79, MCAT 516, 本科非T5某藤. 大学期间有两篇文章发表,另外有两篇是在申请医学院的这一年中被接受发表. 利用Gap年读一个硕士学位. 孩子知道自己status普通,早早送进去了primary 和35个secondary,所有申请材料在8月中前完成递交. 申请的学校从low yield,low tier 到 top tier (排名见最底下的英文单子)都有,绝大多数申请的学校是low tier 或者是low yield. T20中申请了四个.
第一个II 是七月中收到的来自外州州大, 八月初收到第一个本州州大的II, 八月中收到第一个T20 的II. 三月份收到第一份, 也是唯一一份奖学金,来自T20.
在十月17日收获第一个录取之前,一共收到了十四个II,2个pre-II 拒. 总体来说申请过程还算顺利,等待和焦虑则是每个学医娃申请过程的一部份.
记得有位子坛家长提到过对口学校,我们的经验也是申请对口学校非常重要!感觉就是对口学校的学生更容易被邀请面试,进而拿到录取.
至于申请的学校,要注意那些low yield的,就是每年申请人数巨多的那种. 申请者众,不容易出彩,所以可能需要费点时间研究学校,气质相符才值得一试,否则就是申请费分分钟变”肉包子”
。我们功课没做到家,这个档次的申请了一把,收到II的比率最低!不过呢,这一类学校面试之后录取率很高,不知道是不是学校也认为气质相符很重要
。
走过这一年的申请过程,孩子自己的结论是status是申请的一部份不是全部,EC加mission fit是医学院申请的重头,运气自然也同样重要! 孩子朋友圈今年的录取情况, 全是MD申请,也证明这一点,唯一目前颗粒无收从头再战的孩子, status 在朋友圈排名靠前 (GPA 3.9+, MCAT 520),有几个好学校的II, 就是运气差了一点点.
不少家长讨论gap的情况,娃gap是因为学校建议学生gap,绝大多数同学都take a gap year,因此MCAT安排在三年级暑假的八月份考完. Gap年去读书则是因为喜欢这个专业,同时自我感觉申医的各项标准也已经基本符合,所以想利用gap年做点想做的事。这一年念一个硕士学位,同时又有几篇论文正在酝酿过程中,也算是收获有成.
最后祝今年的申医娃心想事成!
备注: II 是interview invite, 有II不说明一定有医学医录取,没有II就不会被录取.
Pre-II 拒绝,就是说学校看了申请材料,决定不发面试邀请.
Post-II 拒绝,则是面试之后,决定不予录取. 很早拿到面试邀请参加面试的,一般情况下很少直接post-II 拒,大概学校也不愿意承认看走了眼吧
School Categories and Applicant Profiles
Schools are similarly grouped into 7 broad categories by basis of selectivity. The categories are as follows:
Category 1 (TOP): Harvard, Stanford, Hopkins, UCSF, Penn, WashU, Yale, Columbia, Duke, Chicago
Category 2 (HIGH): Michigan, UCLA*, NYU, Vanderbilt, Pitt, UCSD*, Cornell, Northwestern, Mt Sinai, Baylor*, Mayo, Case Western, Emory
Category 3 (MID): UTSW*, UVA, Ohio State, USC-Keck, Rochester, Dartmouth, Einstein, Hofstra, UNC*
Category 4 (LOW): USF-Morsani, Wayne State, Creighton, Oakland, SLU, Cincinnati, Indiana, Miami, Iowa, MC Wisconsin, Toledo, SUNY Downstate, Stony Brook, VCU, Western MI, EVMS, Vermont, WVU, Wisconsin, Quinnipiac, Wake Forest, Maryland
Category 5 (STATE): Your state schools if they do not appear elsewhere on this list - You should always apply to all of these if applying MD
Category 6 (LOW YIELD): Jefferson, Tulane, Tufts, Georgetown, Brown, BU, Loyola, Rosalind Franklin, Drexel, Commonwealth, Temple, GWU, NYMC, Penn State, Albany, Rush
Category 7 (DO): DO Schools
男娃女娃?
很有用的信息
GPA太水,不容易有硬的研究论文,对亚裔男生太难了
男女不是一个pool
对category的排名不完全赞同
一个朋友儿子的stats,一路私立,GAP期间可能去牛津,:
太难说了
所以说是运气不好
其实 这是一个很漂亮,为人特别好的小亚女。
当然我们已经很感恩了。 牛娃的有full ride, tuition only 之类的, 朋友圈 今年有S full ride 的。
很高兴,也有点吓到了
, 因为真的是个普通娃。
看哪些學校錄取最多自己學校的就是了
休斯顿北面还不错的私立。本科是爱美丽,难道不是私立?
他是回德州读的医学院Texas Tech。
我也是才从他的简历指导TexasTEch有医学院。
我以为我们大德州,医学院就是西南医学院和贝勒医学院。其他都不知道。也不晓得奥斯汀那边有无医学院。
紫檀娃个个4.0。真的亚历山大。
就是想有个对照物,可以用来看一下主要申请了哪种类型的学校。
比如迈阿密,比如夏威夷。只要不On call,他绝对是在周围beach 玩潜水啥的,帆船啥的。
3个T20 MD/PHD 录取,本科200左右排名的州大毕业, ORM。
听说三个II, 可能有一个A, 所以目标就是能有三个II
自己學校的錄了嗎?
连II都没有, 要不说是普通娃
不过GPA4.0 应该不是必要条件
祝娃们都有目标,有passion, 做最好的自己
不太认可最后的分类。所谓low yield的学校主要是和大多数人的profiles相近,申请人数暴增造成的,未必真是low yield。如果你在local,这些学校录取的可能蛮大的。
朋友圈里重新申请的,听说学校还是很给力。 不过不知道是不是跟gap的年数有关。在哪里做研究应该不是大问题, 朋友圈里在不同的地方做的研究,都有录取。
但那州的就倒霉了 等於少了一個學校
不那么吓人的学校,还得是有可能录外州的, 再加上想多申几个,多点可能性。 后来发现根本拿不到几个II, 浪费不少申请费
容易拿到II。特点是私校,排名不上不下。
比如New England地区,NYC/NJ/Mid Atlantic。波士顿地区录取BU和Tufts的不少,但很多本州人宁愿去UMass因为便宜。
医学院没有录取是容易得来的。
你娃在MCAT基础上可加分是
藤 +2.5
MASTER(假设是藤或JHU或DUKE) +2.5
文章 +2
小中申医录取情况,很容易就“暴露”了
到了申请这一步的, 都是已经过五关斩六将的了,就看临门一脚, 运气也重要
。 祝申医娃们都好运!
恭喜
男娃可能有些太显年幼。
太厉害了, 是拿到硕士后再申请医学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