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一个人没必要一辈子做一件事,也没必要一开始就钉死了非要做什么。

b
borisg
楼主 (文学峸)

其实一个人没必要一辈子做一件事,也没必要一开始就钉死了非要做什么。

一个十八岁的孩子去上大学懂得什么。多学些,学杂些,对自己有好处。一门钻进一条窄而深的巷子,那是为别人服务做个好的螺丝钉而已。而且,并不是你一定要去做你现在觉得自己有特长的擅长的事,因为你的潜力且还没被发展出来呢。

我是不赞成现在这种制度化的早早收割的风气,大学里早早压孩子上轨道,甚至扩展到高中。对孩子终生的发展不好,这根本不是做教育的人应该有的思路,什么早出人才,快出人才,都是对教育P也不懂的人才提得出来的口号。不是教育而是科技化的商业化。

我自己回忆起来,那时候上大学的时候,至少一半应该是不知道以后干什么怎么样走的一条道路。后来很多年以后同学聚会,有很多人说真是念错了专业,这些人不是不聪明,只是看这是录取分高的专业就糊里糊涂进来了,其实不喜欢做这个。后来有很多人出来念博士也是,是图可以出国,念了博士改行了。瞧白白浪费人生10年时光。那个时候人没有很多选择,就像夹在一条山沟里只能顺着往前走,情有可原。现在的孩子大可不必如此。念大学思路宽松一些,多考虑智力思想的开发,而不是急吼吼地去量化地去学具体的技能。那不是上大学的上法,是上技校的上法。。

N
Numero
一辈子做一件事一开始就钉死了做什么,这是中国几十年前的老思维了

在美国,工作以后再教育,大学回炉,换工作,换职业,太正常了

可能成功的W
紫檀只知道推40万和医生,别的都不入法眼
a
avw
人生就是用来浪费的
芈春秋
某些人吧。 不是全部。 多数孩子

根本推不动呀。

b
borisg
WELL,这坛子里多少家长还是这么想。。
里鱼
同意。但是有的东西必须要在孩子的时候打好基础,否则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后期要补上很难。

觉得就两个东西。

1,数学。无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2,现代社会的“电力”,现代文明的第一推动力,思维的基础,  CS。软硬件都必须要精通,否则未来无法深度立足,无论什么行业。

H
Huyou2023
真的铜臭味很重,藤校都是这种也是白瞎了

V
Vaseline123
人确实需要考虑,如何为这个社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回饋社会
芈春秋
是的。 美国还是很容易转的。
两女宝妈
这两样还真的不用童子功吧?!
w
windyLL
赞一个!波大不议政时还是很make sense的, 哈哈哈
b
borisg
什么是数学?当年你做了多少许纯舫几何题现在有用么?什么都是与时俱进的。
可能成功的W
前一阵不是还有州大CS小中男拯救H文科小中女吗?哈哈
p
phoenix05
不觉得。在这两项上“无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必然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其实已经替孩子做了未来的专业方向选择。
人言可畏
赞波大!欲速则不达,有推娃的时间推推自己,转个行,学个技能,开阔眼界,改善家庭…
L
LilyBD
所以孩子没必要完全因为专业来选校,知道好多孩子高中毕业暑假就已经换了想学的专业
可能成功的W
CS软硬件都要精通,上个大学都不一定做到吧。
H
Huyou2023
还 定点扶贫,是不是新闻联播看多 LOL
里鱼
需要。

1,一个孩子如果读到了grade 9及以后,看到任何数学,任何数学题,如果不亲切到好像看到亲爹亲妈,或者游戏那么亲切,说明教育失败。

 

2, 一个孩子如果如果读到grade 9及以后,看到任何带“电”设备,从芯片到电器,从拖拉机到工控等等,仍然感到神秘不解,不本能地感觉这些内部的运作机理都是一些piece of cake, 说明孩子的思维训练失败,今后要深度立足任何行业,都会要付出更多的代价和努力,如果可能的话。

里鱼
CS 的厉害的孩子与不厉害的大学生的差别就在于此
两女宝妈
哦,这倒能解释层主为啥觉得是童子功了,做的太多了,时间不够。如果一心打造专业人才,孩子也愿意,愿意这么想也是她自家的事情
w
w20636
現在學CS熱,萬一四十年后行業不行了怎麽辦?上大學最重要的還是打好基礎。本科不是專科,也不是技校。
p
phoenix05
这是非常stubborn的中国理工生思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人言可畏
亚裔注重教育,为啥有钱的亚裔不能投资办学?还是不是真有钱?米国很多大学是商人投资兴建的,想不通。
两女宝妈
你的思维用在自己娃身上无可厚非,不合适用来指导别人家的孩子
可能成功的W
就是技校,而且必须是能挣大钱的技校
两女宝妈
也和兴趣点擅长领域有关系,不是有钱就啥领域都自由进出的
L
LilyBD
除非真的缺钱,父母也不要引导孩子三年毕业早点挣钱

以前经济困难时候需要糊口 没办法上个技校赶紧上班攒工龄,现在真的缺这一年学费吗?也许牛娃是8万省了加上40万包裹的区别,一共四年大学生活,以后工作的日子路漫漫,早晚有做到吐的时候,急个啥 还有一进大学校门就已经大四了吓死人了 哈哈
里鱼
不一样的。

我不是搞IT 的。为了孩子的教育,自学了一些IT。 真的越学越觉得这个CS(软硬件) 真的是现在一切的基础,是现在各种文明的细胞,基因。而数学是CS 是IT 的前行课。

可能成功的W
波大这一篇白写了。哈哈
人言可畏
是哈
两女宝妈
反例比比皆是
y
yddad
大学毕业后也就工作四十年:)
里鱼
那是肯定的。每个家长都有自己的取舍和判断。这不就是交流吗。
两女宝妈
她的理念比学好数理化还窄很多呢
两女宝妈
可能就是你的专业能力不够造成的
b
borisg
现在人活得很长,现在去上大学的孩子也许到八十岁还在有兴致地工作(不是生活所迫),人过十年二十年去学个别的是完全可能的。
两女宝妈
与时俱进,这我是非常赞同的。AI时代,子女学习方面的教育可能细节上应该变化很大
r
randomness
其实四年都很快过去。然后只能当校友了。再好的大学的资源也够不到了
两女宝妈
7年后CS厉害和不厉害的孩子肯定不是这个差别:)
y
yddad
话是这么说,不过大多数都会退休,继续工作肯定是少数,也不会有太多的岗位适合老人
w
w20636
40年是保守的估計,這些年Internet,無綫網,手機創造了大量的工作,再以後呢?
里鱼
完全有可能。 我是结果派

只看结果,不管出生和路子。

 

so far, 感觉两个孩子的栽培是成功的。

N
Numero
我知道的三年毕业的孩子,都不是父母要求的,而是由各种各样的想法。比如有些

大牛娃遇到了难得的机会

还有计划过几年再回学校深造的

现在的孩子一般不是父母能左右的,能力很强也有主意

三年毕业对一些孩子来说是小菜一碟,没那么累  呵呵

里鱼
你要明白一件事,50年前的CS ,与现在的CS, 差别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更别说7年后的CS了。
芈春秋
分享一下?

真心的想知道非常非常成功的孩子是什么样的? 主要指的跟父母关系吗?

里鱼
不是打造专业人才。是打造基础人才。
b
borisg
我说的是40年以后的事情。我们现在看40年以前,不要说60岁还工作,60岁已经死了快一半了。。
两女宝妈
上次看到你有个帖子抱怨大娃?成功是比较难定义的,尤其对于人的一生而言。当然你有自我定义成功的自由
p
phoenix05
东北大米一年1熟,慢慢长,好吃。南方大米一年2熟甚至3熟,长太快了,不好吃。
N
Numero
孩子各有不同,哪能统一定论?
两女宝妈
她指的主要是学习了
两女宝妈
你要是以线性模型来看人类学科的进步一定是偏颇的
两女宝妈
第一次听说“基础人才“的说法
L
LilyBD
嗯 in general 而言,我老大明明可以三年,拖着四年,结果第四年上的都是画画,yoga 那些课,也是全款学费啊
p
phoenix05
那是。我这只是general speaking.
N
Numero
娱乐为主 :))
b
borisg
哈哈,人家种的不是稻子,是鸡毛菜。。
N
Numero
我家的也是要上满四年,我希望他在学校里多待 :))
L
LilyBD
也同意其实父母管不了孩子,有心疼学费想孩子早点毕业的父母,也有不心疼父母钱

五年都不毕业的孩子,一般都是老美的娃
大西洋里来的人
我大学同学还在干大学专业的屈指可数,绝大部分转得五花八门
大西洋里来的人
我娃特讨厌数学和CS,所以只能去干医生俗活,各种路多的很啊
t
tibuko
中国教育出来的,大学就是个名称,脑子里只有技校
L
LilyBD
那为什么还追藤啊
里鱼
这不是接波大的话吗,不在一棵树上吊死。打好基础,今后转行无论干啥,都能深度立足,包括学医。
s
soccermom
《中庸》有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前芝加哥大学校长Robert Maynard Hutchins 说:“Education is not to reform students or amuse them or to make them expert technicians. It is to unsettle their minds, widen their horizons, inflame their intellects, teach them to think straight ... ”

闻风
大学提前毕业不可取,学分够了可以多学个专业
t
tibuko
脑子里缺乏思考能力
p
pct
波大谈论政时也还是很make sense的,俺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