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扬文字集中以下几点: 1、抠门。出去消费企图AA;如果男方请客都是精挑细选性价比;不送豪华礼物 2、不爱国(中国) 3、迷之自信 4、男方父母不照顾我
“不爱国”,为什么要爱你的国=党=政府?
(发自我的文学城离线浏览器)
虽然不是非要什么豪华,但是也不要抠抠搜搜的,斤斤计较
ABC与父母都是独立个体,谁会像国内公婆什么都管?又买房又看孙子?
各自安好吧
人都比我更抠,还斤斤计较。当然也有少数大方的,那家里条件确实好。我不信小留都是很大方的?
要想明白这可能是长期斗争
我跟我婆婆互相之间也算是”一见钟情“,她对我如同女儿一般
我以后对自己的儿媳也会这样,如果我很喜欢的话
花的是小中自己赚的钱
开玩笑
前有3小留,脸涂的非常白,浑身穿的根本不适合旅游走路,不停摆V,举票pose照相。旁边一队巧有ABC女娃,T和短裤,肤色黑但很健康。当时觉得对比特别强烈,尽管同种族,但真的差别非常大。
大娃找对象最好小中女,其次小亚女,再次小留女和外族女。主要就是都意识到小留女比较作,很烦,喜欢控制男的
最怕送礼,过节,生日等等
你花100刀,我也要花100+刀,算来算去,最后谁活得长谁赢
呵呵
说得轻轻松松,在美国离一次婚不要紧,等有身份有工作了再找个更好的。听得我这ABC的妈一身冷汗,回家赶快提前教育娃
让小留放过你们的娃,都冲我儿子来吧。
我做梦都想找一个中国儿媳昵。
那3个小留女长的都不错,身材也高挑。
现在的小留,很多人眼光也很高,对对方各方面要求很高,更重要的要真心相爱,并不在意什么身份问题
你自己不想找小留,没问题,不至于贬低人家,大家井水不犯河水就好了
泛指女性。我觉得这种manipulate和emotional abuse男性的行为很糟糕。
三观的话,肯定是有相似成长背景的更接近。
国内来的女生,问男生什么时候给她买香奈儿包包。男生说要等我自己挣钱以后(目前都是读本科),女生就不开心。
不过只是个例,不代表全体。
打算转行。女朋友老要男孩带她出去玩。当时男孩吃住读书都在花父母的钱,不好意思,不想出去玩,想快点学完找到工作。女孩一直给男孩洗脑,他父母的钱就是他的,还让男孩去问父母有多少投资房。后来男孩挪不过女孩,带她去玩纽约,波士顿一圈,花了8千多,都是男孩父母出钱。回来为点小事,女孩就要闹分手。男方父母火了,说男孩要去追回就以后再别回家了。
以下就是防止家长的礼物算计, 给学校捐款大多数小钱是表示appreciate或大家凑钱办事情,大钱是富人的慷慨以及价值观,紫檀的家长们格局能不能大点,来美国这么久还站队小粉红一样的思维。。。
一样一样的,我听说的那个例子里也是直接问男生这个。
不是说要名牌包,问男生家里的经济情况或者直接要求男生为自己花钱是错的,只是,还是要三观一致才行。
大家消费观一致,男孩及男孩家里都觉得没问题,那就没问题;如果觉得不妥,肯定走不下去。
名校里面讲究inclusive,但也是小留圈是小留圈,小中和其它族裔圈是小中其它族裔圈。
感觉小小年轻人背LV,channel怪怪的,小留还乐在其中
井口那么大?加上扣帽子?
以前有加州小中麻理毕业在纽约工作,有个纽约大学小留女朋友,过两年小中回加州没看到跟来
而且都是给现金的
不太可信
大概意思是:绝大多数人喜欢到好区的学校教书,原因很多,包括一条:
家长送的非常像样的好礼物。。。
是不是没人follow就不知道了
一般情况下都是事后感谢老师
或者感谢老师的付出和教育
美国各种各样的事情太多了,最好别盯着自己那块一亩三分地啊,然后给别人乱下结论
否则在美国白呆了十几年,几十年
我小孩很小的时候也是像你这么想的。。。
再说说那个老师写的书,里面讲到这些的时候,都是很平常的口气,自然而然,觉得是很正常的事。。。。
私糕,人都长得很漂亮,进同一个州大读本科。一个跟abc没啥不一样,选了一个好找工作的硬核专业,努力读书(gpa很好),努力在美国找实习。另一个比前一个更漂亮,但有意无意地在照片上显示了名牌包包,选了一个最容易录取读书又不累的专业,实习都在国内品牌公司做得,但要命的是在LinkedIn上的英语说明有许多语法错误,如把形容词当名词用,时态前后不一致等。另外,认识的朋友里,有二家的男娃娶了小留女,都很好。所以,小留人好不好还是看个人。再说了,紫檀的许多家长不也是从留学一路走过来的,为什么要瞧不起小留呢?
我们私校从来没有礼物数额限制,但是也很少有人直接送cash,因为4,5位数的额度拿一把cash觉得不太elegant,通常节日最多就是给老师小礼物(不超过百十块钱),基本限于圣诞节,其它什么情人节之类的全部没有表示,不光我们,学校所有人都是这样,因为每个家庭经济条件不同,没必要比礼物:)如果想给学校贡献力量,一般等到annual fundraising event 捐给学校。看我家小的学校今年捐款统计,平均每家捐超过一万,老师工资也不低,没必要给cash。公校完全不一样,我家老大在公校上过,学校规定礼品卡一个老师不超过$50,我们按这个给过,每个老师都很高兴的回了感谢卡,完全不一样的氛围。
激扬文字集中以下几点:
1、抠门。出去消费企图AA;如果男方请客都是精挑细选性价比;不送豪华礼物
2、不爱国(中国)
3、迷之自信
4、男方父母不照顾我
🔥 最新回帖
“不爱国”,为什么要爱你的国=党=政府?
(发自我的文学城离线浏览器)
🛋️ 沙发板凳
虽然不是非要什么豪华,但是也不要抠抠搜搜的,斤斤计较
ABC与父母都是独立个体,谁会像国内公婆什么都管?又买房又看孙子?
各自安好吧
人都比我更抠,还斤斤计较。当然也有少数大方的,那家里条件确实好。我不信小留都是很大方的?
要想明白这可能是长期斗争
我跟我婆婆互相之间也算是”一见钟情“,她对我如同女儿一般
我以后对自己的儿媳也会这样,如果我很喜欢的话
花的是小中自己赚的钱
开玩笑
前有3小留,脸涂的非常白,浑身穿的根本不适合旅游走路,不停摆V,举票pose照相。旁边一队巧有ABC女娃,T和短裤,肤色黑但很健康。当时觉得对比特别强烈,尽管同种族,但真的差别非常大。
大娃找对象最好小中女,其次小亚女,再次小留女和外族女。主要就是都意识到小留女比较作,很烦,喜欢控制男的
最怕送礼,过节,生日等等
你花100刀,我也要花100+刀,算来算去,最后谁活得长谁赢
呵呵
说得轻轻松松,在美国离一次婚不要紧,等有身份有工作了再找个更好的。听得我这ABC的妈一身冷汗,回家赶快提前教育娃
让小留放过你们的娃,都冲我儿子来吧。
我做梦都想找一个中国儿媳昵。
那3个小留女长的都不错,身材也高挑。
现在的小留,很多人眼光也很高,对对方各方面要求很高,更重要的要真心相爱,并不在意什么身份问题
你自己不想找小留,没问题,不至于贬低人家,大家井水不犯河水就好了
泛指女性。我觉得这种manipulate和emotional abuse男性的行为很糟糕。
三观的话,肯定是有相似成长背景的更接近。
国内来的女生,问男生什么时候给她买香奈儿包包。男生说要等我自己挣钱以后(目前都是读本科),女生就不开心。
不过只是个例,不代表全体。
打算转行。女朋友老要男孩带她出去玩。当时男孩吃住读书都在花父母的钱,不好意思,不想出去玩,想快点学完找到工作。女孩一直给男孩洗脑,他父母的钱就是他的,还让男孩去问父母有多少投资房。后来男孩挪不过女孩,带她去玩纽约,波士顿一圈,花了8千多,都是男孩父母出钱。回来为点小事,女孩就要闹分手。男方父母火了,说男孩要去追回就以后再别回家了。
以下就是防止家长的礼物算计, 给学校捐款大多数小钱是表示appreciate或大家凑钱办事情,大钱是富人的慷慨以及价值观,紫檀的家长们格局能不能大点,来美国这么久还站队小粉红一样的思维。。。
一样一样的,我听说的那个例子里也是直接问男生这个。
不是说要名牌包,问男生家里的经济情况或者直接要求男生为自己花钱是错的,只是,还是要三观一致才行。
大家消费观一致,男孩及男孩家里都觉得没问题,那就没问题;如果觉得不妥,肯定走不下去。
名校里面讲究inclusive,但也是小留圈是小留圈,小中和其它族裔圈是小中其它族裔圈。
感觉小小年轻人背LV,channel怪怪的,小留还乐在其中
井口那么大?加上扣帽子?
以前有加州小中麻理毕业在纽约工作,有个纽约大学小留女朋友,过两年小中回加州没看到跟来
而且都是给现金的
不太可信
大概意思是:绝大多数人喜欢到好区的学校教书,原因很多,包括一条:
家长送的非常像样的好礼物。。。
是不是没人follow就不知道了
一般情况下都是事后感谢老师
或者感谢老师的付出和教育
美国各种各样的事情太多了,最好别盯着自己那块一亩三分地啊,然后给别人乱下结论
否则在美国白呆了十几年,几十年
我小孩很小的时候也是像你这么想的。。。
再说说那个老师写的书,里面讲到这些的时候,都是很平常的口气,自然而然,觉得是很正常的事。。。。
私糕,人都长得很漂亮,进同一个州大读本科。一个跟abc没啥不一样,选了一个好找工作的硬核专业,努力读书(gpa很好),努力在美国找实习。另一个比前一个更漂亮,但有意无意地在照片上显示了名牌包包,选了一个最容易录取读书又不累的专业,实习都在国内品牌公司做得,但要命的是在LinkedIn上的英语说明有许多语法错误,如把形容词当名词用,时态前后不一致等。另外,认识的朋友里,有二家的男娃娶了小留女,都很好。所以,小留人好不好还是看个人。再说了,紫檀的许多家长不也是从留学一路走过来的,为什么要瞧不起小留呢?
我们私校从来没有礼物数额限制,但是也很少有人直接送cash,因为4,5位数的额度拿一把cash觉得不太elegant,通常节日最多就是给老师小礼物(不超过百十块钱),基本限于圣诞节,其它什么情人节之类的全部没有表示,不光我们,学校所有人都是这样,因为每个家庭经济条件不同,没必要比礼物:)如果想给学校贡献力量,一般等到annual fundraising event 捐给学校。看我家小的学校今年捐款统计,平均每家捐超过一万,老师工资也不低,没必要给cash。公校完全不一样,我家老大在公校上过,学校规定礼品卡一个老师不超过$50,我们按这个给过,每个老师都很高兴的回了感谢卡,完全不一样的氛围。
(发自我的文学城离线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