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字源考

S
Shubin
先赞再读,信息量很大,不容易消化。 : )
d
donau
你说的在可以作为entity 倒真是有道理,在中文里的确不能做一个名词好像
来罘
在楚方言里,Shubin兄可谓“过细”(心细之人),我早晚得被你逼成“专家”(冒充的)。
来罘
敢请Donau帮忙查找黑格尔那个矛盾命题的德文原句?先谢过。(潜台词: 好意思不帮?)
S
Shubin
在我看来,来罘兄已经是专家了,我是在专家的文章里找瑕疵,想沾点光。 : )
d
donau
The indeterminate immediate那句?

出自这本书:Die Wissenschaft der Logic(直译是,逻辑的科学,不知道中文怎么翻的)

原文是:: Das Sein, das unbestimmte Unmittelbare ist in der Tat Nichts und nicht mehr noch weniger als Nichts (Bd. 1, S. 83)

Bd. : Band

S.(Seite)=Page

S
Shubin
查了一下“才”字的解释:“草木之初也”。觉得不对,我看是用斧头砍树的意思,或者是砍削倒在地上的树干。早期

是石斧,有半圆形的也有三角形的。把枝杈都砍削没了,就成了“才”。

例如,主帖里讲的,“用肥笔写就”所指的那个金文的“才”字,觉得是一把半圆形刃口的斧头,砍在圆木上。

p
papyrus
从昨天起古埃及人民开始在这里大肆展示软实力 :-)

 

https://en.lavillette.com/programmation/ramses-the-great_e1111

 

不过古埃及人民确实也有资格 :-) 。他们当年给今人留下的各种惊奇至今不断。就在上个月,还有人在 Abydos 拉美西斯二世神庙发现了2000多个木乃伊羊头:

Abydos 也是古埃及人祭拜 Isis 和 Osiris 的地方。Osiris 名号之一是“Perfect Being”

名号前半部分就是古埃及语的“Be”(两条”水”上边残缺不全的字符是野兔,可见野兔在古埃及人民心目中的地位):-)

再谢来罘兄科普。周末愉快

 

来罘
得了职业病,追不到根本总不甘心。这下踏实了,感激不尽,发自内心的。
来罘
咱们饶了专家吧。我管找毛病叫碰撞,碰撞才出思想火花。能蹭出思想火花来,善莫大焉。
来罘
三道道水里有一兔,这么巧?Easter发在字帖,古埃及的在字里居然有兔!先谢过,这个字我得吃透。

另外,那两千羊头令人不胜唏嘘,换成殷商,那得是两千人头。借文革兄的话,多谢古纸兄“文化渗透”。

 

来罘
才为材的本字。许慎解才时,才与材已分家,艸木之解似为副词。窃以为,木材具体,刚才抽象,具体者应该在先。
S
Shubin
碰撞我很赞同。觉得思想得有一定的硬度,才不怕碰撞,还要能耐得住疼痛,撞来碰去就出火花了。
来罘
一个长期疑惑对上号了,详情见内。再谢。

早就听人说,海德格尔的dasein是他根据德文词汇生造的概念。果然不假,dasein其实就是Das sein的压缩。Das sein被译为“纯有”,dasein则被译为“亲在”。纯有是什么有?亲在是什么在?若不查原文,真有可能被人呼悠瘸了,还满怀崇敬。

另外,Die Wissenschaft der Logik就是国内哲学界所谓黑格尔的《逻辑学》,俗称小逻辑。英语圈子俗称Hegel's Shorter Logic。

S
Shubin
查到了一个5000多年前 “冰人奥兹”的红铜斧头,还有商代晚期的工具青铜斧。有2个发现

一个是斧头与斧柄的连接,可以有不同的组合,但重要的是斧头,所以造字的时候用的是斧头的形状。

另一个是斧头的横截面是锐角,这个“形”是自然界里比较少有的,比较独特的,容易与其他工具区别开来。

另外,看到有靴形青铜钺,所以猜想古人也会有靴形青铜斧,那么有些“才”字写成半个半圆形,就可能是这种靴形青铜斧的形象?

https://zhuanlan.zhihu.com/p/78668461

http://wenwu.hebei.gov.cn/staticPath/site001_html/%E6%96%87%E5%8D%9A%E5%9B%AD%E5%9C%B0/20230329/000004.html

https://art.icity.ly/events/jt28ytt

来罘
在理。冰球之所以精彩,除了速度之外,还得数合理冲撞。
来罘
半圆形斧斤上古肯定有,据说李逵的板斧就是半圆的。以原始工具伐木绝非易事,故才必须满足

伐木工的要求。你说的象钺之斧是右边那把斧头吧?

我是这样理解的,肥笔是图画与线条之间的过渡,更象实物,三角形是肥笔的线条化。无论如何,金文的才字都可以理解为会意伐木,可伐之木引伸为可用之材。

另外,那三个links很令人开眼界。多谢。

S
Shubin
走廊这儿的氛围就挺不错的,大家都保持风度合理碰撞,不碰伤他人也就保护了自己,还能放飞思想发出光芒。
S
Shubin
网上有不少照片,干活儿的斧与礼器的钺明显不同,礼器的钺与武器的钺也有不同。同意金文比甲骨文更

接近实物,因为线条不受刻刀的限制,所以图形更富于表现力。

另外,偶然看到一个日文网站上搜集的各种青铜斧:

https://shop18.fztmedetyakut.com/category?name=%E9%9D%92%E9%8A%85%20%E6%96%A7

d
donau
哎呀妈呀我哪懂什么叫纯在亲在的,从来没见过中文这么说。不过这里的Sein的确是名词就是一个状态。德语名词都是大写字母开头

所以你说是中文的在我反而觉得不知道怎么办

d
donau
我发现我们这里也爱讲古埃及那段历史。我帮孩子复习看真是什么都有不仅历史课英语可也是古埃及
p
papyrus
那你还不赶紧带孩子来巴黎这个很适合孩子另外 Arte 明天晚上播广大华语世界对西方文化认知的极限

https://www.arte.tv/de/videos/112261-000-A/ein-herz-und-eine-krone/

 

来罘
不怨你。五花八门的翻译令人目眩,见过原文顿觉demystified。
来罘
那组青铜斧加深了我对混沌的理解,上古似乎没有斧钺戈戟镐的精细区别。很多物件都似是而非,既此亦彼。多谢。
d
donau
我们老二老三还真都没去过巴黎。你贴的这个我记得小时候看过实在是没觉得怎么着我不迷这种假模假式的不如Sabrina那种

这次复活节的Trainingslager在我们市里的体育馆所以没出门,去年因为没在家没做我们老三气得哭。我觉得5月份应该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