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之仁

陶陶三
楼主 (文学峸)

有网友七妹留言,对诸子百家感兴趣,希望我对比一下老子和孔子,尤其是老子如何比孔子高明。以前在《陶子》一书,有过一篇类似的文章,叫《孔子之仁》,干脆在此分享一下吧。另外还有一篇相关的,叫《孔子观水》,买过我书并仔细读过的,应有印象。

只代表我彼时的观点。感悟和认识,都是在不断更新的。一家之言,欢迎探讨。

 

 

《孔子之仁》正文:

——————————

 

        说孔子,读书人都要拜一拜,至圣先师对吧?孔子对华人的影响很大,那么他最大的教诲是什么呢?

        就是仁。

        孔子以学礼见长,一心复兴周礼,振兴家国,匡扶乱世,总向老子问礼。老子却不以为然,认为礼已经是腐朽的东西,还规劝孔子去掉“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若虚若愚,才可以有一番政治作为,并用了著名的“上善若水”来比喻。孔子听了老子以水比喻的道德之说,也见水观之,抽丝拔茧,整理出“仁”这么个内核。果仁、果仁,就是仁是内核之意。果仁之外呢,其皮其表,就是礼。

        这样,孔子发展出一套仁礼说,对应老子的道德说。老子的著作叫《道德经》,那么孔子之述《论语》,另取一名,可以叫“《仁礼经》”吧。

        礼我们大概知道,就是三纲五常、君臣节义,由家推及国的一整套社会礼仪尊卑秩序。但这套秩序,如果没有“仁”这个核心,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谁愿意遵守一套空洞的说教呢?

        那么“仁”是什么?

        “仁”首先和人有关。可以说,是借鉴老子的道,放在人之身上的应用。老子之道,是可以应用于万事万物 的。比如稼穑之道、驾驶之道等。孔子将其独运用于君子处世之道、贤者济世之道、君王治世之道,就发展出这么个“仁”。

        “仁”的古体字,有个人字旁,加个“千心”,表示和人心有关,而且是和很多很多人心有关,也就是天下人心。

        孔子认为,孝为仁之本。仁,来自人心内自然朴素真实的慈爱情感。“仁者爱人”。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爱护弟弟,就是在一个家庭仁的体现。出了家庭,要能推己及人。人心都是想通的,都有类似的真情实感,所以光是爱自己家人,还是不够的,也能爱别人。因为别人,也是别的家庭的父兄姐妹,通过推己及人,你也能做到尊重、友爱。

        普通人,能做到这一点,就够了,就近乎于君子了。孔子认为,能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已经相当“仁”了。

        君子与小人的不同,小人不能“克己复礼”,而君子可以做到。所谓“克己”,就是能战胜、控制满足个人私欲、名利的那个小我,“复礼”,就是能恢复到言行举止,谦恭有礼。而这两点,小人都是做不到的。在孔子这里,小人并不是奸滑的坏人,而是指普通的臣民百姓,只斤斤计较、营营以求个人私欲,而不顾礼法道德秩序的普通人。小人若能“克己”、能“复礼”,那么他就不再是小人,而是君子。如果天下人人都是君子,则“天下归仁焉”,也就是大家都恢复到纯真善良的本性,社会变得十分美好。

        这就是孔子心中的理想社会。

        要达到这样的社会,普通人是做不到的,则需要一部分人先“仁”起来,社会上需要更多的君子。这些君子,就是那个时代的底层没落贵族、知识阶层,孔子教育的对象。

        老子之道,上可劝喻君王,下可教化百姓。但孔子认为无论君王及百姓,都是难以改变的。他需要一个君子阶层,来推动。什么样的人,是孔子心中理想的君子?就是求“仁”、有“仁”、好“仁”的人。孔子之道,乃为经世济民,安邦定国,所以在他的仁礼学说里,把“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看做是大仁,是圣人之仁,而不只是君子之仁。

        圣人之仁,不只推己及人,而是心怀天下,匡扶社会,拯救苍生,造福万民。谁具有这种仁呢?他肯定了管仲。即使管仲有些不拘小节,甚至不符合君臣节义,但孔子认为他是舍小仁而成大仁,博施广济,让一国臣民受惠,这是大仁了。

        从孔子释仁,可以看出他的那套由己及人、以家到国的传帮带关系。有了仁,那么才知礼行礼,这套社会秩序,才真正有效。若能做到君子,那么就可以像管仲那样入仕,上可辅佐君王,下可教化万民。

        孔子是这么想的,中国社会也是这么走的。出现了儒生、科举、官僚这套体系。他们不是真正的统治者,也不是劳动者,而是个知识阶层,以心治人的管理者。

        中国社会就是这么架构起来的。

        但在老子看来,这都是末法时期产物。“大道废,有仁义”。一个没有道德的社会,才讲仁义。道德是没那么多功利心的,君王无为,民自化,秩序井然。人们顺应道,符合道而行,知道,合于道则受益,不合于道则受损。就是这么简单。无论是君王还是臣民,失去这样的悟性,不再有这样的修为,大家各行其是,争夺利益,背道而驰,乱了套了,才会提倡仁义。家庭里六亲不和,才会提倡孝慈。很多人做不到,才提倡,而去做者,可能敷衍其事,可能表里不一,造成“假仁假义”,造成人们的信任危机。

        总之,“仁义”,具有极强的功利性,有巨大的功利目的。连孔子自己也承认,有“为仁”的现象,就是做出有仁义的样子。同时,孔子又承认,“守仁”是很艰难的。即使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颜回,他认为也只能做到“三月不违仁”。所以孔子之道,真正求仁者,做到很难;而又有虚假的“为仁”之徒,看似君子,实则小人,也就是伪君子。

        所以孔子之道,看似美好,实行起来,也是有很多乱象丛生。但几千年来,也不失为一套稳定社会的秩序工具。

        作为真正的修道之人,还是要走老子之道。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从一花一木、一房一瓦、一山一水中,体验大道,不断修习,渐近自然。

 

 

————————————————

 

借此机会,再自我宣传一下,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亚马逊购买此书。主要内容,是把道德经的一些思想,化在日常生活点滴之中,比较容易上手。由浅入深,相当于此类一个中级读物。

美国地址:https://www.amazon.com/Taozi-Chinese-Taotaosan/dp/1777199115/

加拿大地址:https://www.amazon.ca/Taozi-Taotaosan/dp/1777199115

如果你想买,建议买纸书版。一册在手,永远的朋友。:-)

我也有一个道德经讲解的频道。虽然看得人少,不代表没有:https://www.youtube.com/@Taotaosan

现在地址简化了,只要在YouTube.com/后面,加个@taotaosan就可以了。多谢您的包容,相信我的善意,不会将您带入地狱之门(打倒木有文化!:-))。

 

 

e
eciel567
谢谢三哥!
木有文化
怎么惊见躺枪
d
donau
挺好的你合适这种父子腔

看的人多少有什么关系。最重要是看得懂。

我说什么来的。我稍微认真一点的时候一句都不会说错

d
donau
夫子。这个错了要纠正
陶陶三
多妹,我们把孔子的名字,改成康恩弗修斯,会不会神气一点?:-)
来罘
陶子的英语应该是Taoism才对,太客气了。身在海外,能沉下心来作学问,有礼了。
陶陶三
谢来罘兄,我的东西比较粗浅,就是一些归纳、总结、感受、随想,不敢称学问。他们在聊苹果,我这是桃子。:-)
来罘
其实不错。孔子教弟子就是居高临下,父训子的架式。况且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之说。
S
Shubin
前面和中间都写得像模像样的,咋最后突然喊起口号来了?可见要做君子是极难的一件事儿. :)
糯米粥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多么可怕的枷锁!
陶陶三
因为本篇的题目是孔子之仁,以讲孔子思想为主。但作为道家弟子,最后得表明一下立场,我并不支持他那一套。:-)

但不妨碍,孔子依然是个探讨人类理想智慧的先师。其中一个teaching。:-)

d
donau
我也觉得这个说法让人一哆嗦有点吓人
d
donau
什么我们。是你。我能跟你是一个门
S
Shubin
孔夫子,孟子的拉丁文是 Confucius 和 Mencius,所以“陶子” 大概可以写成 Taocius?
d
donau
你?最多是土豆
陶陶三
你这是自己吓自己。不过,礼教的确深入人心。我父亲对我就是高压。:-)
陶陶三
不对,土豆是土豆,土豆有土豆的好。桃子是桃子,我这看似一点皮毛,一掐其实多汁。
d
donau
你应该的。就你这样再不压不更翻了天了,没事。你现在这样是压得不够
S
Shubin
他的学说在战国时代没有市场,被法家痛批,还有后来的焚书坑儒。估计当时那些儒生恨死孔子了。
陶陶三
猴子压五百年,依然是猴子。压五百年,不如给他蕉吃,叫一声乖。:-)
土豆-禾苗
高压到什么程度啊,很想听故事
陶陶三
最初坑的时候,那些儒生类似基督宗教的殉道者。不过几千年坑多了,也就变成了犬儒。:-)
陶陶三
动不动要下跪,有一天我就不跪了,自己站起来了,把他惊呆了。他说我长了反骨。:-)
陶陶三
我们道家不讲这个,名可名,非常名。
S
Shubin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出自唐代的通俗浅陋的治家格言《太公家教》,关于尊师的内容,估计基本适合当时的情况。例如

舍父事师,敬同於父。

弟子事师,敬同於父,习其道也,学其言语。

忠臣无境外之交,弟子有束修之好。
一日为师,终日为父。

 

S
Shubin
可惜了解道家的人不多,特别是不懂汉语的洋人。不晓得他们看到 Taocius,会认为是老子呢,还是陶渊明?
d
donau
说正经的吧。你这个我能理解。我们原来几个妈妈聊天说到这个问题我都不敢接话茬的。你想那还是女生

按理说大家是同一代人。居然生活在完全不同的世界一样。我也不知道怎么解释。

d
donau
陶陶三
道家讲究简,TAO就可以了。
陶陶三
那时年少。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对的,天经地义。一旦破除父亲权威,他变得卑微,反而不知如何去爱了。所以还是得尊重彼此的世界。
d
donau
那我只能尊重你这个解释。都是成长血泪史
陶陶三
没有血泪,索然无味。:-)
木有文化
老美都很崇拜孔子的。昨天在微信上看到:

Confucius Says: Be Positive, Be Patient.

子曰:成为阳性,成为病人

土豆-禾苗
觉得那时代那现象,虽然不能说普遍,但其实也很多的…以后这里就不要过多气压三哥了,一天8次封顶 :))
土豆-禾苗
怎么读着这么别扭呢???? 上面文化说"惊见躺枪",我倒没看出来……
土豆-禾苗
记得90年代德国流行过道子道家,社会经济人文等发展到某个阶段后的“喜欢崇拜流行”,特别是

西方对东方文化的“崇拜”,往往是一种行为艺术,一种叶公好龙,一种阶段性的抽风……

个人观点

来罘
终日为父应该是正根。可以这样理解的,平时可以不管,葬礼那天能出席就好。
来罘
古纸兄看到那一翻译肯定会起压缩之心,Be positive - 转阳,Be patient - 中招。
来罘
好师还则罢了,劣师就被你言中了。
陶陶三
老实说,孔子的话,翻译成英文,一下显得高大上起来。我建议再翻译回来,“子曰:”,翻译成“康恩弗修斯说过,”。
陶陶三
躺枪说明你红。多妹认为你皮实质厚。:-)
陶陶三
美女压,七八个不是问题。
未完的歌
我看老子与孔子差不多。希腊精神看宇宙是有序的,中国人眼里宇宙是无序的不可琢磨的,面对乱世和饥荒,孔子大喊不要抢了,要讲礼

;老子搞了个什么天人合一,顺天之道。还有什么老庄回归自然什么的,惹不起躲得起。。。

陶陶三
对门。

我们这一门的宗旨:有理无理,都对。:-)

S
Shubin
查了一下,“终日” 有2个解释,1、整天。2. 良久。例子1:《易·乾》:“君子终日乾乾”。例子2:杜甫《愁坐》诗:

 “终日忧奔走,归期未敢论。”

再看原文:“忠臣无境外之交,弟子有束修之好。一日为师,终日为父;一日位君,终日为主。”    

陶陶三
老子是反对孔子的,一个基本点,违反人的本性。不过老子思想是根,上面可以开各种花,儒家之花,也只是其中一朵。
未完的歌
我看道家比儒家还自私 :)儒家还知道想想办法救救灾叫大家不要抢讲讲礼啥的。而道家直接讥笑儒家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搞什么自己的顺天归隐之乐,

陶陶三
道家重在不害。不害,方为至善。这不能称为自私。这几乎是最简单的,又几乎是最难做到的。
未完的歌
吃不饱穿不暖四处荒乱,如何泛舟五湖笑傲林泉悠然见南山啊。陶兄莫怪,我瞎捣乱 :)
陶陶三
没人捣乱,我也就不会继续聊这个话题。:-)道家是个哲学、智慧,也可以称为信仰。与生活并不相悖。清教徒还建立了美利坚呢。

基督徒,也可以是富人。

来罘
我拿古人耍笑,实不应该。你是对的,古人的用法通常混沌,既可特指,亦可泛指。
f
freemanli01
这一点,我觉得做人到佛那样就是成功的,如佛那样可以说“我这样是幸福的,你们也要像我这样才好”。世界上大部分人没信心说

“你们像我这样就是最好的生活。”

反而是不少人说,别像我这样过。

他们有一个影子(幻觉,Image),别人碰不得,周围的人也不敢打破那个影子。

极少有人属于佛那样“无影可破”。

 

未完的歌
一个环境一个活法,一个仰望星空一个面朝黄土,一个星座在天上挂,一个生肖在地下跑,儒道对中国人的影响不知是好是坏,

但我知道,土豆对简体字圈文化充满着强烈的不满。。。

陶陶三
科学来源于哲学。道家是可以发展出科学的,儒家难。儒道下的韩国、新加坡,也可进入民主。土豆那样不好,难做华盛顿。:-)
e
eciel567
三哥你指的哪个土豆? 是走廊的土豆-禾苗, 还是加拿大的土豆?
陶陶三
在走廊里,只有一个土豆。很红的土豆。
e
eciel567
噢, 原来是土豆-禾苗啊, 以前看你们总喊土豆, 土豆的, 搞不清楚是哪个土豆, OK , 明白了, 哈哈!

d
donau
你得了吧你人美女那么忙顾得上理你。你倒是想
久经沙场的枪
这么巧,昨天笑坛也在谈这个
陶陶三
是,孔子这几天,总在打喷嚏。
f
freemanli01
我父亲也多少同感,我不知道如何面对。有一次看佛的传记,他成佛后,老爹见他还要拜一拜,不知真假。不过若真能教育、提拔老爹

也是功德吧。

我一直有想找到人生的真谛,然后传给老爹,但是当我试图传递的时候,他看了两本我带的佛书,说:看不懂。

我悲、叹,自己功力不够。

 

f
freemanli01
我还是忍不住搞了一本电子书,现在很少留下纸质书了。开卷有益,一直注意到你的Yes and, 在书中看到,还是挺亲切的。

我也看到自己的Yes but, 甚至No but.还要再琢磨。

曾经有过(或者现在还有点)觉得,不说“Yes ,but, No, but" 就是没说清楚一些很重要的事儿。

 

这,或许真的需要再看看。。。更透彻才好。

呵呵,世间事了犹未了。。。不了就是了了。。。说来说去,还是自了。

陶陶三
谢自由兄不弃!你都到这个层次了,那我要再说三个字,世间事,就是

As It is.

f
freemanli01
我觉得写得挺用心、挺不错的。And... 我要学习坚持,看别人的书,走自己的路。呵呵
陶陶三
是的。And,这就是北冥神功与吸星大法的不同,两者都吸,但北冥神功是用原本内力将其化为自己“统一性质”的内力。:-)

最终是更好的自己,这才是玄门正宗。吸星大法不是。

陶陶三
佛不度人,人自度。众生本具有,只一时未识。父亦不是父,子亦不是子。自由兄顺其自然吧。
f
freemanli01
才读出你的意思,其实不是我到什么层次(虽然也有点过于看重自己),是我觉得知道了我们师父,忍不住想说、觉得不说不对,但现在

看来。人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轨道。

我不能把自己(或自己知道的信息等)看得太重。

在我(们)之前,世界已经存在了无数年,在我之后,世界还会继续存在。

在我左边,在我右边,都有世界存在着。。。邻居都在活着。

我,照顾好自己,看世界、游世界就是。这是我“自了”的意思。

况且,别人把自己看得太重,我自己也不喜欢。

呵呵。AS it is, let it be

 

看客2010
个人理解,老子之道是教人出世的一个法门,孔子之道是教入世之人如何为人的。也可以说,法律等等是道德缺失后的产物。
陶陶三
循孔子之道是君子,循老子之道是道者。后者比君子高,比君子少,一个社会有少量即可。没有不行。法律这个东西,

的确是道德缺失后的产物。但天道循环。法律如果发展到足够健全、公正、有效,应该也有助于道德重建。

基多山人
和陶陶三君商榷

‘。。。孔子以学礼见长,一心复兴周礼,振兴家国,匡扶乱世,总向老子问礼。老子却不以为然,认为礼已经是腐朽的东西。。。’楼主把道听途说的故事当真理,所以不能苟同。老子的道德经是西汉时期和你一样聪明的人成文发表的文字游戏,能当正吗?真理的基础来自于正确的历史-让历史说话-是一切追求真理的人一致观点。想著书立,论政说道,一定要三观正确,没有正确的三观而创作的理论都是胡说八道。请认真的读孔子整理的(不是创作)礼运篇,252 个字母却明白无误的告诉我们: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在哪里、我们要去哪里。纠正了三观,脑子清楚了才可以写文章。论语一共二十章-畏天执礼是核心。孔子知道天意不可违,孔子一生为维护‘以人为本、天下为家’的大格局鞠躬尽瘁-这就是你应该认识的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