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的 祖 国

土豆-禾苗
楼主 (文学峸)

我 的 祖 国

每到64就会想起葡萄牙军人 (2018-06-04 13:43:54)

    

到了一个年龄以后,突然喜欢上古典音乐了,也买了不少CD,不过还是以巴柴贝莫肖西李勃为主。

1989年-1991年的“东方”政治“大变局”时期,早在日本的我有幸看到了从北京到匈牙利(1989年10月23日)、再到柏林墙(1989年11月10日)、再到捷克(1989年11月天鹅绒革命),还有波兰罗马尼亚(1989年12月),以及最后在苏俄发生的所有“事件”……

期间不仅一下子获得了很多以前不怎么知道的“知识/信息”,还接触到了一部交响诗作品:捷克作曲家贝多伊齐·斯美塔那在1874年-1879年期间完成的《我的祖国》《 My Country 》(捷克语《Ma vlast》)。

对于捷克作曲家或捷克音乐,除了德沃夏克及其《From the New World》以外其他我一概不知。也因为从小对这个比较通俗的《新世界》听得太多,所以也没想要收集这张唱片。但当我在店里,看到这张《 MY COUNTRY 》的包装盒时,即便当时我还不知道这音乐的旋律,我还是毫不犹豫地决定收藏了。

拉法埃尔·库贝利克,(Rafael Jeronym Kubelik,1914年6月29日-1996年8月11日)捷克指挥家,作曲家。

1942年-1948年,担任捷克爱乐乐团首席指挥,(捷克爱乐乐团成立时的第一场音乐会是由德沃夏克指挥)。

1948年2月,捷克斯洛伐克发生了以共产党为首的政变并掌握了政权;1948年8月,利用参加英国爱丁堡国际艺术节的机会,库贝利克“叛逃”英国,后来获得瑞士国籍。"I had lived through one form of bestial tyranny, Nazism," he told an interviewer, "As a matter of principle I was not going to live through another."

1989年11月捷克发生天鹅绒革命,刚出狱42天的领袖人物捷克剧作家哈维尔被选为总统;之后,哈维尔总统力邀库贝利克回国担任捷克爱乐乐团指挥。

1990年5月12日,“布拉格之春国际音乐节”的开幕演出日,在阔别祖国42年之后,76岁的库贝利克回到祖国首都布拉格,并再次站上了指挥台,再次指挥他当年指挥过的捷克爱乐乐团,为捷克民众献上了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的《我的祖国》,(也是那张CD的由来)。而这个为期三周的“布拉格之春国际音乐节”本身,就是于1946年、由当时32岁的库贝利克力推创办,并规定以斯美塔那的诞生日5月12日作为开幕日,以《Ma vlast》为开幕首场演出,至今未变。

好了,人物事情简写完了。文章顶部放的视频就是1990年5月12日的那场开幕演出,民主政权的首任总统哈维尔夫妇到场,电视台实况转播……可能是由于年代技术原因吧,视频的质量不是很理想,我下面会另外放几个很不错的介绍给大家。至于上面那个视频,建议读一下其留言,你会读到各种语言的留言,(包括中文和日语的),摘几个吧:

-----full of hope for better future.

-----超喜歡第一首Vysehrad開頭的豎琴獨奏

-----Mprisonil: Honour to your grandparents! Only the true old czechoslovaks knew what they had been through! The great Vaclav Talich conducted the czechoslovak Anthem followed by Ma vlast the night the Nazis took Prague. Kubelik did the Liberation Concert in 45 and this Return Concert 45 years later! Few concerts in history are so moving as this one. It totally transcends music, history and politics! Hail the great czechoslovak people and the great former president Vaclav Havel, rest in peace!

-----my grandparents were watching this in TV while dressed in smoking & robe and we were laughing at them. I wish we knew back than……

-----この演奏は東欧の解放記念なのです。歴史音痴はあれこれ言ってはいけません。私は16歳でしたが、曾祖父といっしょにbsで見てあとは布団かぶって泣きました。(这是一场为东欧解放的纪念演出,对历史一无所知的人的不该说这说那。那时我16岁,和曾祖父一起通过NHK的卫星放送看了,然后钻到被子里哭了)

……

**********************************

我的祖国,一直在想,如果有人问我“你的祖国是?”

当然,估计不会碰到这种情况,即便碰到可能也是用口语化的单词“国家”。

“祖国”,这个单词于我来讲太重太重,以至于我总想避开她、避开她,避开去对自己心里深处的“情感”进行排序或整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每当我想起“我的祖国”,我会想到日本,想到上海,忽然又闪到东京,继而多伦多和加拿大,唯独不会出现“中国”这个单词,就如同我以前的文章,我会经常习惯性地使用“华夏”这词,但始终不怎么愿意用“中国”两字。我知道我是在避开什么,避开一种“痛”,避开一种“无奈”,避开一种“负面联想”,避开一种“被误解”……避开一种“情节”……

“我的祖国”,暂且还是把你放于心中吧。

**********************************

这部《My Country》由6个独立乐章构成,总长度达1小时20分钟左右,对于初听者不建议一下子听完,会很累的。我曾经的方法是每周只盯着一个乐章听,就在睡觉前听一遍,连续一个星期只听这个乐章,慢慢的也就熟悉了。

6章中的1、2和4是关于地貌风景,比较易懂,也容易想象;而3、5和6是关于捷克的一些历史,最好是阅读了故事之后再慢慢欣赏。下面我就放1和2的视频,其余的还是请大家自己点击查阅吧。

先放第二樂章,Vltava(或Moldau),莫爾道河,捷克最长并穿越首都布拉格的河流。“In this piece, Smetana uses tone painting to evoke the sounds of one of Bohemia's great rivers.”

         

最后放个第一樂章,Vysehrad,(The High Castle)

 

“一座建立于10世纪,坐落于莫爾道河河边的山丘上的城堡,也属于首都布拉格的一部分即老城区。城堡区内有圣伯多禄与保禄圣殿(Basilica of St. Peter and St. Paul),以及高堡公墓, 长眠著许多捷克历史上的知名人物。”

如同视频留言中有人说“超喜歡第一首Vysehrad開頭的豎琴獨奏”。确实好听,所以,当初作为乐队标配的两把竖琴演奏,现在很多演出使用了3把、4把,甚至6把……好吧,不啰嗦了,就寝时间到了,熄灯播放吧。

          

**********************************

另外,推荐大家去看一下文学城网友五湖以北的《布拉格的阳光》,这个贴用的音乐就是第二樂章《莫爾道河》,而贴中的大量照片正好就是展示穿越捷克首都布拉格的莫爾道河、以及建立在河边山丘上的老城区Vysehrad-The High Castle。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俄罗斯必胜(四):普京必胜,除非12月党人再现 戈尔巴乔夫去世了 海外博客升级中? 智力有余智慧不足 各国悼念安倍与联合国为周恩来下半旗
土豆-禾苗
楼下有人讲了布拉格 & Smetana,那就转个老文《我的祖国》,主要听第一第二乐章,容易。
d
donau
境界啊境界。俺们土人吧也就是煎饼果子小花褂子,你上来就整个家国情怀这我都不好接茬啊
土豆-禾苗
不说了嘛,文章不用看,就听第一第二乐章~~~对了,多瑙现场过维也纳交响乐队吗?购票好像是会员制的…得查一下,以后专程前往
d
donau
新年音乐会?那要提前好几年买票的
江上一郎
所以,朗朗在美国白宫弹奏《我的祖国》。。。。呵呵。
S
Shubin
谢谢分享。Vltava,大陆翻译成“伏尔塔瓦河”。好像十年前,有个国内电视剧以这个乐曲作为男女主角恋爱的媒介,可惜

把剧名忘了。据说后来又有个电视剧《零下38度》,用它作为片尾曲,可是在油管上没找到。

以前上班的时候,经常戴着耳机听,非常喜欢。

土豆-禾苗
记得有报道,他后来几次出来“辨明”~~,其实人家白宫都无所谓啊,这就是我们身上自带的某种恐惧吧
土豆-禾苗
那部电视剧,本来要用歌曲“松花江”的,但因那时05年发生松花江毒水污染事件,就换外国音乐了,据说。听音乐,脑中产生的

联想 真是个麻烦事儿。最近一听老柴的《1812序曲》,就想起炮轰乌克兰,把华人赶到太平洋里,还有俄兵抢劫强奸之类的……

真心佩服简体字群体中大量的俄粉以及各类粉红,五毒俱全,百毒不侵了

江上一郎
根本是意淫表演---老美偷笑还差不多。。。志愿军烈士的尸骸---至今还在不断送回来。。。

有人却想着“打豺狼”了。。。

酒绿春浓
无语

凝咽。想起那片土地,也是我们的“祖国”,被一茬茬的独裁者蹂躏,很伤感。

尤其是20大之后,老百姓30多年相对而言的好日子也到头了。

S
Shubin
楼主果然是这方面的专家,厉害。想起来了,是《金婚》,多次用这个曲子做背景音乐。
核桃小丸子
土豆不是一直强调简体字圈子吗?这个祖国意识流是不是也是简体字氛围特有的,比如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核桃小丸子
可能还不是很多人意识到,世界几十年的好日子也到头了。
看客2010
同喜,同好:)谢分享:)
沙漠黄昏
曾向很多朋友介绍过这首曲子,它使我想起了童年。
S
Shubin
放2个伏尔塔瓦河视频~~ 里头资料照片很宝贵~~ 库贝利克在90年布拉格之春音乐节室外演出~~ 最感人的演绎·

【手把手】古典乐入门一听就懂!伏尔塔瓦河保姆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9UM0BoA1OM

室外演出完整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oSVGd6EPLE

d
donau
这个我倒是不太同意。其实家国情怀属于人的本能的一种,我接触的人基本都有

而且说起来都挺自豪的,欧洲这一点尤其明显。多民族的特性反而让人更有归属感,这属于人性的一部分,我们这一代华人为什么说起这件事容易比较扭曲,在我看来被迫的成分很大,所以我能理解土豆这里提到的他不愿意多说的那一部分情感。

正因为这种家国情怀是朴实的真实的,所以人们在这种情感的支配下创作出的文艺作品里的情感才朴实真实,才更能打动别人,才能不朽,硬编出来的东西是不可能不朽的。

酒绿春浓
同感,世界这么乱,都在往作洗的路上奔跑~~~
土豆-禾苗
谢谢!第一个视频的男生,他的节目我常看,1:56处出现的CD盒就是我收藏的呀;库贝利克的我的祖国,似乎比别人的节奏快一些
土豆-禾苗
谢谢新朋友,几年前我这篇发到博客上,来了很多古典音乐爱好者,都感叹了古典音乐对自己的影响,音乐的力量啊。
土豆-禾苗
看姐好,这年头,躺平听音乐不仅是减压方法也是不错的生活模式 :)) 周末快乐
土豆-禾苗
一个是181920世纪欧洲产生壮大并传出的民族主义/国家概念,一直影响着我们;另一个家国,咱们的苏东坡杜甫,得问问三哥了
土豆-禾苗
告诉小丸子一个事儿:我觉得

这个比较西式的“祖国”概念对我们简体字老人影响特深,还常带出一个“爱国”判断……那些有关大选的文章以及跟帖中,常常出现“爱国就要xxxxx”、“相信大多数人是爱国的,只是表现方法不同”……每次看到这类表述,我就决定我8972岁(相当于人类60岁)以后不写政治类文章,免得被人肚子里暗笑烦~~

我又指桑骂槐了,你别说出去啊

还有,那个“我在哪里,中国就在哪里”的余英时,当初我叫他少说这类不伦不类、会被他人利用的话,他不听,还说:说话是我的自由,人家怎么利用是人家的事儿……

我白了他四眼,回他:简体字人群无意之中都是匪徒党政府的帮凶!!

…………

再过3年零12个月,小丸子一定也会认同土豆今天说的,那是一定的!!

周末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