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丁忧问题,我本来是写着玩的,因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东坡这里,有那么点“到底做是孝,还是不做是不孝”的小矛盾。:-)
如果是我,我会选择做。那么,东坡到底做没做呢?
这是关于考证的事儿。只要确定苏母去世时间,和长子苏迈出生时间就好了。就这么简单。:-)
一、苏轼母亲程夫人去世时间
有司马光的墓志铭为证:嘉佑二年四月葵丑。
也就是1057年农历四月七日。
北宋官员丁忧守制,为两年零三个月。苏轼兄弟守丧,应于1059年农历七月六日到期。
二、苏轼长子苏迈出生时间
以苏迈同父异母的弟弟苏过《送仲豫兄赴官武昌叙》推算:“吾长兄年五十有三,不能俯仰于人,犹为县吏。”
由于蔡京的迫害,苏轼兄弟等“元祐党人”的后人,仕途都受影响。此文写于宋徽宗政和元年,即1111年。苏过说,大哥53了,还只是个县史。二哥42了,还只是个管库员。
古人采用虚岁,生下来就算一岁。真实年龄,应为52岁。1111-52=1059年。
奇怪的是,我查到的清朝刊刻的“知不足斋”版本,写的是“五十有一”,而对苏迨当时的年纪,“四十有()”之后干脆没了。有可能是刊刻错漏,也有可能是篡改,当然,也可能这就是真实的。
如果按“五十有一”,实际年龄50岁,1111-50=1061年。这样,苏轼丁忧问题就不存在了。
可能,这也是个千年历史公案。大家不希望完美的苏东坡,有哪怕一个小小的污点(虽然只是古人的标准)。
三、结论:
苏东坡长子苏迈,若生于1061年,完美。:-)
若生于1059年,哪怕是1059年12月,以怀胎十月倒推,也是1059年2月怀上。此时离丧母未满两年,离丁忧到期日1059年7月,尚有五个月。
这样,丁忧守制有问题。因为按照古时的规矩,守制期间,不可以过性生活。:-)
但苏东坡很冤,因为要一连参加三级考试,1055年肯定要认真准备一年,和娇妻很少做,1056年初就离家赴京了,以外籍学生,在开封参加解试(举人),1057年初,紧接着是礼部省试和皇上亲自主考的殿试。刚考完,就收到母丧的噩耗。
如果完全守制,娇妻要等到1059年7月以后。16岁的黄花大闺女,都成干菜了。
所以,如果真做了,我支持。孔子的弟子宰予,当年就怼过孔子,说守孝三年,太TM长了,一年就可以了。
36周到40周算是正常。28周算早产活的可能性低一点。中间的看运气。说你文盲吧真不冤枉。
你还是整你的小毛片更顺手一点
这一年春夏秋冬都有了。。3个月还差不多吧
中国古人说起月份,也是要虚一下的。比如,正月二十九怀孕,多两天到2月初二,古人就说是怀胎两月了。
所以中国人说的“怀胎十月,一朝分娩”没有错。
没生过孩子的陶陶完全可以这样回答你: 我没吃过猪肉,难道还没见过猪跑?
得罪得罪~~~
https://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724361#%E9%80%81%E4%BB%B2%E8%B1%AB%E5%85%84%E8%B5%B4%E5%AE%98%E6%AD%A6%E6%98%8C%E6%95%98
https://cnkgraph.com/Book/5842
https://archive.org/details/02099750.cn/page/n6/mode/2up
思路顿开,落笔成章。。。
《斜川集》:
“吾长兄年五十有三,不能俯仰于人,犹为州县吏”;
“仲兄少不乐仕进,亲戚强之,今四十有二,始为筦库官。”
二哥苏迨娶的是欧阳修孙女,史料足可证明他生于1070年。此时二哥42,大哥53,两人相差11岁。那么,1070-11=1059年。
另,此文写于1111年,大哥虚岁53,二哥虚岁42,对上了。
参考链接:https://c.cnkgraph.com/eBooks/%e5%9b%9b%e5%ba%ab%e4%b9%8b%e5%a4%96/%e6%96%9c%e5%b7%9d%e9%9b%86%20%e5%ae%8b%20%e8%98%87%e9%81%8e%e6%92%b0/%e4%ba%8c.pdf
链接
五十有几,就不说。四十有几也不说。“不能俯仰于人,犹为州县吏”这里变成“显吏”,显然是不对的。本来是不满,被迫害,年纪那么大了,只是个小官的意思。“五十有训”、“四十有卧”是什么鬼?(五十有三、四十有二?)
没法做学术。:-)好,本考证,到此结束。
参考链接:https://ctext.org/wiki.pl?if=gb&res=781670&searchu=%E9%95%BF%E5%85%84&remap=gb
那个年谱我在电脑上可以看。鼠标放到窗口内,点击右侧的">", 就能翻页。
可惜电子版的上册不是全本,只有30页, 到1051年。
中册从499页起即为1081年。
苏东坡丁忧问题,我本来是写着玩的,因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东坡这里,有那么点“到底做是孝,还是不做是不孝”的小矛盾。:-)
如果是我,我会选择做。那么,东坡到底做没做呢?
这是关于考证的事儿。只要确定苏母去世时间,和长子苏迈出生时间就好了。就这么简单。:-)
一、苏轼母亲程夫人去世时间
有司马光的墓志铭为证:嘉佑二年四月葵丑。
也就是1057年农历四月七日。
北宋官员丁忧守制,为两年零三个月。苏轼兄弟守丧,应于1059年农历七月六日到期。
二、苏轼长子苏迈出生时间
以苏迈同父异母的弟弟苏过《送仲豫兄赴官武昌叙》推算:“吾长兄年五十有三,不能俯仰于人,犹为县吏。”
由于蔡京的迫害,苏轼兄弟等“元祐党人”的后人,仕途都受影响。此文写于宋徽宗政和元年,即1111年。苏过说,大哥53了,还只是个县史。二哥42了,还只是个管库员。
古人采用虚岁,生下来就算一岁。真实年龄,应为52岁。1111-52=1059年。
奇怪的是,我查到的清朝刊刻的“知不足斋”版本,写的是“五十有一”,而对苏迨当时的年纪,“四十有()”之后干脆没了。有可能是刊刻错漏,也有可能是篡改,当然,也可能这就是真实的。
如果按“五十有一”,实际年龄50岁,1111-50=1061年。这样,苏轼丁忧问题就不存在了。
可能,这也是个千年历史公案。大家不希望完美的苏东坡,有哪怕一个小小的污点(虽然只是古人的标准)。
三、结论:
苏东坡长子苏迈,若生于1061年,完美。:-)
若生于1059年,哪怕是1059年12月,以怀胎十月倒推,也是1059年2月怀上。此时离丧母未满两年,离丁忧到期日1059年7月,尚有五个月。
这样,丁忧守制有问题。因为按照古时的规矩,守制期间,不可以过性生活。:-)
但苏东坡很冤,因为要一连参加三级考试,1055年肯定要认真准备一年,和娇妻很少做,1056年初就离家赴京了,以外籍学生,在开封参加解试(举人),1057年初,紧接着是礼部省试和皇上亲自主考的殿试。刚考完,就收到母丧的噩耗。
如果完全守制,娇妻要等到1059年7月以后。16岁的黄花大闺女,都成干菜了。
所以,如果真做了,我支持。孔子的弟子宰予,当年就怼过孔子,说守孝三年,太TM长了,一年就可以了。
36周到40周算是正常。28周算早产活的可能性低一点。中间的看运气。说你文盲吧真不冤枉。
你还是整你的小毛片更顺手一点
这一年春夏秋冬都有了。。3个月还差不多吧
中国古人说起月份,也是要虚一下的。比如,正月二十九怀孕,多两天到2月初二,古人就说是怀胎两月了。
所以中国人说的“怀胎十月,一朝分娩”没有错。
没生过孩子的陶陶完全可以这样回答你: 我没吃过猪肉,难道还没见过猪跑?
得罪得罪~~~
https://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724361#%E9%80%81%E4%BB%B2%E8%B1%AB%E5%85%84%E8%B5%B4%E5%AE%98%E6%AD%A6%E6%98%8C%E6%95%98
https://cnkgraph.com/Book/5842
https://archive.org/details/02099750.cn/page/n6/mode/2up
思路顿开,落笔成章。。。
《斜川集》:
“吾长兄年五十有三,不能俯仰于人,犹为州县吏”;
“仲兄少不乐仕进,亲戚强之,今四十有二,始为筦库官。”
二哥苏迨娶的是欧阳修孙女,史料足可证明他生于1070年。此时二哥42,大哥53,两人相差11岁。那么,1070-11=1059年。
另,此文写于1111年,大哥虚岁53,二哥虚岁42,对上了。
参考链接:https://c.cnkgraph.com/eBooks/%e5%9b%9b%e5%ba%ab%e4%b9%8b%e5%a4%96/%e6%96%9c%e5%b7%9d%e9%9b%86%20%e5%ae%8b%20%e8%98%87%e9%81%8e%e6%92%b0/%e4%ba%8c.pdf
链接
五十有几,就不说。四十有几也不说。“不能俯仰于人,犹为州县吏”这里变成“显吏”,显然是不对的。本来是不满,被迫害,年纪那么大了,只是个小官的意思。“五十有训”、“四十有卧”是什么鬼?(五十有三、四十有二?)
没法做学术。:-)好,本考证,到此结束。
参考链接:https://ctext.org/wiki.pl?if=gb&res=781670&searchu=%E9%95%BF%E5%85%84&remap=gb
那个年谱我在电脑上可以看。鼠标放到窗口内,点击右侧的">", 就能翻页。
可惜电子版的上册不是全本,只有30页, 到1051年。
中册从499页起即为108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