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views are "prioritized" by based on the candidate. Each applicant has a numerical priority where the numbers are as follows: 1-the college needs your interview asap, 2-Harvard needs it by the subcommittee meeting (which are held the last few weeks in November), 3-Harvard needs it by full committee meetings (first few weeks in December), and 4-no additional information is needed.
这个的出处也是一个论坛, 不是 official website。 文学城不让贴 link. 这个说法也不一定正确, 但是听上去很靠谱。
似乎priority is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Harvard needs to find out. 如果申请材料covers well,也许不需要。或者根据时间点,比如3, full commitee meeting,那孩子材料不是已经进入到full committee meeting了吗?早一点需要interview,是需要早一点淘汰吗?
H 的interview 应该已经结束了。据说下周就开会投票了。 版上如果有孩子 EA H 了, 能否回帖或者悄悄话我 interview 状态? 谢谢
目前只有 5 个 学生的数据,而且是 biased 的 。 如果能多些数据会相对准确些。
目前5个学生的数据是:
2 of 5 interviewed
3/5 no interview.
刚听说local去年一个进t5的没有interview
还听说一个有t10 interview的最后只去了t100
看来没有interview的拿到offer比有interview的要高
可惜,我家娃也有interview
小孩差不多就是t100的水平,但谁都有申请t10的权利
interview和offer存在不相关性
ao完全不会考虑的也会有面试
ao没给面试的,也直接给offer
不知道assign different priority 的依据是什么?
按说我们这儿H 校友应该不多,有面试的是少数,所以我们都以为朋友娃被录取的概率不小。
没有找到权威出处。 只看到
interviews are "prioritized" by based on the candidate. Each applicant has a numerical priority where the numbers are as follows: 1-the college needs your interview asap, 2-Harvard needs it by the subcommittee meeting (which are held the last few weeks in November), 3-Harvard needs it by full committee meetings (first few weeks in December), and 4-no additional information is needed.
这个的出处也是一个论坛, 不是 official website。 文学城不让贴 link. 这个说法也不一定正确, 但是听上去很靠谱。
我孩子申请的学校网站好像明确说了只要申请,如果附近有avaliable校友,都有面试机会,和申请者条件没有任何关系
你实在不放心,担心漏了你孩子的面试,就让孩子去联系一下吧。如果孩子强,你所在地方校友又少,就安心等待吧。别人的情况不一定适合你。
从我看到的以往申请材料管中窥豹,H好像是有一个AO先读材料再安排面试,然后有了面试结果第二个AO再读材料。我没有大数据
似乎priority is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Harvard needs to find out. 如果申请材料covers well,也许不需要。或者根据时间点,比如3, full commitee meeting,那孩子材料不是已经进入到full committee meeting了吗?早一点需要interview,是需要早一点淘汰吗?
搞不清楚机制心里就不痛快
评审流程
1. 一开始哈佛会将申请材料按大约20个地理区域进行分组,这个分组称之为“dockets”。每一个“docket”会包括大概相同人数的申请人
2. 每个docket会分派一个小组委员会,由3到6名招生官和一名主席组成。每个招生官会分别负责他们docket里的某一个特定区域,他们一般被称为”地区代表”或”第一读者”(“area representative” or “first reader.” )
3. 申请材料收到后,区域代表将会负责审阅所有来自此地区内高中的申请人。并且,区域代表会深入了解所在地区的每一所高中,这使他们能够掌握关于学校,课程,和师资的具体信息,包括课业难度,评分机制,推荐信。
4. 在仔细审核申请人的所有材料后,作为第一位读者,区域代表会按5个类别,分别打出1-6的分数(1最高,6最低,每个分数还可以有“+”或“ – ”,就像A + / A-等级一样。)关于打分具体细节我们之后再说。
5. 在仔细审核完申请人材料后,区域代表会给申请人一个整体的分数,但注意这个”总分”并不是5个细分简单加和,他也可以写一个关于申请人的简单评价。区域代表完成初审后,材料也有可能会再提交给区域主席再次审阅并打分。
6. 之后,小组委员会会开会讨论每一个申请人的情况,区域代表会在会上介绍申请人的优点和缺点,再由小组委员会一起讨论决定是否向全体录取委员会(Full Admissions Committee)推荐此申请人。
7. 在小组委员会决定好哪些申请人值得推荐被录取后,一个由大约40人组成的全体录取委员会(包括所有阅读过申请人材料的招生官),一起开会讨论,最终投票决定录取哪些申请人.
今年申请这个阶段应该过了。 马上就是小组委员会会开会讨论了
我也好有科研精神
面试就据 也 makes sense.
但是没有权威人士 confirm 是否有类似的程序。
快了。
另外一个地方看到的,如果两个 AO都认为该录, 然后交给区域主席再审核。 如果两个AO都认为不录,然后交给区域副主席审核。这期间三人觉得需要更多材料,应该也可以决定要面试。
interviewed, accepted 第三,no interview, accepted最少吧
面试是让老校友增加参与度的,另外孩子也 历练 下
当然有面试的也是大部分直接reject。:-) 打枣人人参与!
我个人认为 H 面试还是 稍微过滤一下的。估计我家娃人家一看就没希望。
RD的时候也做同样的事
相谈甚欢,娃有一项硬指标没做到所以从一开始我就知道娃不可能的
不过你所谓的硬指标肯定不是你孩子没有录取的原因 :)除非是你没有可能拿到高中毕业证书,即使那样,也不是完全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