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走进了藤校,出来也是枉然。
亚裔男孩子的家长应该给孩子一些失败的空间,不要万事追求完美。
开开心心,无所畏惧。年轻人应该有这种朝气和勇气。
这样的孩子一般也会被拒
话说,藤校也找各种各样的孩子,不是千篇一律都要想做leader的,任何方面的事做到极致都很不容易
去看看平民没有legacy的人物往上走的经历,名校精英教育占的分量不小
孩子尤其小的时候不要太早拔苗助长,应该好好观察自家孩子的长处。
小学就去竞赛超前了,没机会发现竞赛以外的能力呀。
别人说不过他,其它吹牛的都被他当面指出技术破绽,客户一听都选他的团队做了。业务好当然加分啊。
就是了。但是现在州大的尖子生本来也不和80%的其他本科生竞争。
其实我觉得老中有一个缺点也限制了自身发展,不能从多方面考虑事情
局限于自己的认知
题?我觉得最初的假设就是个大漏洞。。。
但是一般来说,每个人一天同样24个小时,花在刷题上面,做其他事情时间必定少了。
我不懂刷题是啥套路,但是天生小学的年纪就喜欢刷题的孩子应该是少数吧?
另外,大数学家有靠刷题刷出来的?数学到了顶级,是不是也是一种艺术?
发散式发言。打住了。。。
要往后靠一下。每个人和家庭都有自己的不能省的地方,我是认为该玩该吃该旅游不能省的。
我家小娃也有运动天赋,从小也是运动为主,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大,她自己选择了减少运动时间,增加学习上的时间。那对于她,肯定是运动天赋不够,相比于她的学习天赋。。。
那天娃发了一张照片,是我们这教 professional writing 里有一句话,拥有的知识是你必须去100%表达出来的,而智慧是知道什么可以表达什么不要去表达。
哪是那么容易选择的?!
为人师教育教训别人的,都是闲的,真正牛的不会这么做,所以不用当真
不过还是对这样的大牛蛙顶礼膜拜:)
LD现在很头疼这个事情,这个事情我也帮不了了。我们的圈子止步于跟LD差不多的level的老美。
应该多方位发掘孩子的潜力,而不是按自己的意愿塑造孩子
中华武术的风姿,没准哪天可以华山论剑,哈哈
于是,小娃早上去学校前都先去外面练了5分钟剑。哎,当锻炼吧。。。
知道几个技术很强的华人,不是不被重视,不被提拔,他们自己不愿意被promote 去管人。
但是希望被提拔的那些,很矛盾阿
are embedded in the Eastern Asian community and family cultures. Not that our culture is bad, but that it's not very helpful to career advancement in Western society.
在中國,業務骨幹提升到行政領導也有很多不適宜。我覺得鬼子公司不做這種升遷,不如加工資,給錢.
我們公司的技術大拿比頭兒掙錢多。車間裏的機修大拿工資比人事主管的高。
Stereotype一下,亚裔普遍强项是努力,干活好,专业素质比较好。这在初入职场是比较讨人喜欢的。包括前面有人说的IB。
下面问的Quant return offer的问题,可能要看具体情况吧,应该不是普遍情况。也有可能他们也会像藤校一样设一个人数限制,毕竟这里小中更突出。当然这是底下的,不会明说。
但升迁,这些优点是不够的。软功夫即使只是一部分,也是阻挡很大一部分亚裔的障碍,这也不是我们习惯的教育模式培养的。
有些人不屑于办公室政治,这就没话说了,有人的地方总有政治。
还有人说,AA能让亚裔做总裁。这就只能呵呵了。至少在金融领域吧,做到总裁级别的华人,我都认识,不存在啥AA帮忙。
退一万步讲,就算那是真的,比如你假设奥巴马是刷脸当的总统(尽管这无法解释大量黑人政治明星flame out),他的成功对其他黑人的成功基本没有价值,甚至有反作用。
实际上,华人还是有点当年排华时期的弱点的,就是很好的螺丝钉。说难听点,苦力。
当然,这些软功夫的缺失,有时候会在早期就产生副作用,比如上层是会考虑是不是要“培养”某个人,甚至是不是要招某人。比如二十几年前,我入行的时候,曾经被很直白地问了,你来前几年没问题,但要去拉客户了,你全是劣势,凭啥招你?
其实到最后,藤校的AA,也是这个问题。藤校终极目标,还是要看长远的顶尖,亚裔的median高于社会,但顶尖还要努力。
这样走进了藤校,出来也是枉然。
亚裔男孩子的家长应该给孩子一些失败的空间,不要万事追求完美。
开开心心,无所畏惧。年轻人应该有这种朝气和勇气。
这样的孩子一般也会被拒
话说,藤校也找各种各样的孩子,不是千篇一律都要想做leader的,任何方面的事做到极致都很不容易
去看看平民没有legacy的人物往上走的经历,名校精英教育占的分量不小
孩子尤其小的时候不要太早拔苗助长,应该好好观察自家孩子的长处。
小学就去竞赛超前了,没机会发现竞赛以外的能力呀。
别人说不过他,其它吹牛的都被他当面指出技术破绽,客户一听都选他的团队做了。业务好当然加分啊。
就是了。但是现在州大的尖子生本来也不和80%的其他本科生竞争。
其实我觉得老中有一个缺点也限制了自身发展,不能从多方面考虑事情
局限于自己的认知
题?我觉得最初的假设就是个大漏洞。。。
但是一般来说,每个人一天同样24个小时,花在刷题上面,做其他事情时间必定少了。
我不懂刷题是啥套路,但是天生小学的年纪就喜欢刷题的孩子应该是少数吧?
另外,大数学家有靠刷题刷出来的?数学到了顶级,是不是也是一种艺术?
发散式发言。打住了。。。
要往后靠一下。每个人和家庭都有自己的不能省的地方,我是认为该玩该吃该旅游不能省的。
我家小娃也有运动天赋,从小也是运动为主,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大,她自己选择了减少运动时间,增加学习上的时间。那对于她,肯定是运动天赋不够,相比于她的学习天赋。。。
那天娃发了一张照片,是我们这教 professional writing 里有一句话,拥有的知识是你必须去100%表达出来的,而智慧是知道什么可以表达什么不要去表达。
哪是那么容易选择的?!
为人师教育教训别人的,都是闲的,真正牛的不会这么做,所以不用当真
不过还是对这样的大牛蛙顶礼膜拜:)
LD现在很头疼这个事情,这个事情我也帮不了了。我们的圈子止步于跟LD差不多的level的老美。
应该多方位发掘孩子的潜力,而不是按自己的意愿塑造孩子
中华武术的风姿,没准哪天可以华山论剑,哈哈
于是,小娃早上去学校前都先去外面练了5分钟剑。哎,当锻炼吧。。。
知道几个技术很强的华人,不是不被重视,不被提拔,他们自己不愿意被promote 去管人。
但是希望被提拔的那些,很矛盾阿
are embedded in the Eastern Asian community and family cultures. Not that our culture is bad, but that it's not very helpful to career advancement in Western society.
在中國,業務骨幹提升到行政領導也有很多不適宜。我覺得鬼子公司不做這種升遷,不如加工資,給錢.
我們公司的技術大拿比頭兒掙錢多。車間裏的機修大拿工資比人事主管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