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地说,是叫喊。我家的学这个学了很久。
最开始是小学三年级开始打排球,如果自己去接球,需要大声喊"mine!" 其目的在于不要和别人争抢,也避免没必要的冲撞。除此之外,场上队员互相之间的协调,也需要大喊。可是,我家文弱的女娃,嗓子特别小。无论如何达不到教练要求的音量。
后来参加俱乐部训练,那个军队退役的教练简直不敢相信有嗓音那么小的孩子。他"气急败坏"地说,要给娃一个特别的训练,啥也不干,就是大声喊出来。
后来打跆拳道,也是要喊的。做品势poomsae,在关键的时候要大喊,在demo的时候,劈了木板要摆姿势大喊,在格斗的时候,也要喊出声来给自己助威,给对方压力。可是,我家娃的嗓音都不够。master总是问她吃没吃过午饭。
这次时隔几年回去表演,大家惊讶地发现,她会喊了。她自己也奇怪。看来,很多事情真的不是不努力,而是时候未到。
日本有叫喊比赛。据说,叫喊的作用是很大的,可以舒缓紧张情绪,减轻愤怒和焦虑......
这个周末,我都有叫喊的欲望。是不是很多中国人也有?如果一起叫喊,哪怕一个人的声音不强,是不是也很壮观?
可惜,永远是不可能的。
太多顾忌了。算了,还是吃饭吧。
推荐99卖的台湾出的山东干拉面,我用来炒牛肉,有点干炒牛河的意思。
我妈妈的真传,家常豆腐。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回北京做给她吃。她前几天抱怨自己做菜越来越不好吃了。
LD做的烤排骨,焦香多汁,入味。
忽然记起来,鲁迅写过《呐喊》对吧?
不一定都要喊。吃美食也是其中一种
俺娃喜欢我们烧的番茄汁排骨
说到解压,我觉得去游乐园迪斯尼刺激一下很解压
今天吃素的
完了现在北京回不去了吧
大声喊。那个教练当闺女面跟我说,不明白为什么亚裔小孩都这么安静。我非常不悦。不喜欢他以此负面看法挫伤我闺女的自尊自信。立马决定解雇他。那是最后一节课。美国白人常有偏见(就不说他歧视了)。凭什么不能安静。我还不明白为什么美国娃这么大声喊叫呢?亚裔娃因人数少,必须服从多数白娃的习惯,有时是很受委屈和挫伤的。那课是私课,我可以选择他必须服从我们的习惯。否则走人。如果是指一个集体里,比如球队,可能亚裔娃必须改变自己的习惯去顺从多数白娃的习惯。
不能放肆大喊是很正常的。如果把这个认为是缺点而要小孩改正,我觉得会让小孩感到很自卑。更无法放松了。正确处理应该是尊重小孩个性。谁愿意大喊谁大喊,谁愿意安静谁安静。一视同仁。
我们这里是白区,当时我女儿又是在白娃居多,从一年级到八年级,班里没有一个华娃的私校。她最近才告诉我,她当年因为总想避免冲突,所以经常是好说话的那一个。现在她会坚持自己的看法做法和边界。在一个文化边缘+隐形歧视的环境长大的华二代,很多孩子会感觉到自己和大部队的不同而不自信。如果再是个个性敏感内向的娃,更会选择把自己的声音隐藏起来来自我保护了。所以,我一旦发现无端否定我娃的人,会马上把娃带离。脆弱期先尽量保护一下。等娃长大,慢慢会因理解而不轻易被否定的言行打击,再放开接触各种人各种言论不迟。
底下使狠劲儿的才厉害
准确地说,是叫喊。我家的学这个学了很久。
最开始是小学三年级开始打排球,如果自己去接球,需要大声喊"mine!" 其目的在于不要和别人争抢,也避免没必要的冲撞。除此之外,场上队员互相之间的协调,也需要大喊。可是,我家文弱的女娃,嗓子特别小。无论如何达不到教练要求的音量。
后来参加俱乐部训练,那个军队退役的教练简直不敢相信有嗓音那么小的孩子。他"气急败坏"地说,要给娃一个特别的训练,啥也不干,就是大声喊出来。
后来打跆拳道,也是要喊的。做品势poomsae,在关键的时候要大喊,在demo的时候,劈了木板要摆姿势大喊,在格斗的时候,也要喊出声来给自己助威,给对方压力。可是,我家娃的嗓音都不够。master总是问她吃没吃过午饭。
这次时隔几年回去表演,大家惊讶地发现,她会喊了。她自己也奇怪。看来,很多事情真的不是不努力,而是时候未到。
日本有叫喊比赛。据说,叫喊的作用是很大的,可以舒缓紧张情绪,减轻愤怒和焦虑......
这个周末,我都有叫喊的欲望。是不是很多中国人也有?如果一起叫喊,哪怕一个人的声音不强,是不是也很壮观?
可惜,永远是不可能的。
太多顾忌了。算了,还是吃饭吧。
忽然记起来,鲁迅写过《呐喊》对吧?
不一定都要喊。吃美食也是其中一种
俺娃喜欢我们烧的番茄汁排骨
说到解压,我觉得去游乐园迪斯尼刺激一下很解压
今天吃素的
完了现在北京回不去了吧
大声喊。那个教练当闺女面跟我说,不明白为什么亚裔小孩都这么安静。我非常不悦。不喜欢他以此负面看法挫伤我闺女的自尊自信。立马决定解雇他。那是最后一节课。美国白人常有偏见(就不说他歧视了)。凭什么不能安静。我还不明白为什么美国娃这么大声喊叫呢?亚裔娃因人数少,必须服从多数白娃的习惯,有时是很受委屈和挫伤的。那课是私课,我可以选择他必须服从我们的习惯。否则走人。如果是指一个集体里,比如球队,可能亚裔娃必须改变自己的习惯去顺从多数白娃的习惯。
不能放肆大喊是很正常的。如果把这个认为是缺点而要小孩改正,我觉得会让小孩感到很自卑。更无法放松了。正确处理应该是尊重小孩个性。谁愿意大喊谁大喊,谁愿意安静谁安静。一视同仁。
我们这里是白区,当时我女儿又是在白娃居多,从一年级到八年级,班里没有一个华娃的私校。她最近才告诉我,她当年因为总想避免冲突,所以经常是好说话的那一个。现在她会坚持自己的看法做法和边界。在一个文化边缘+隐形歧视的环境长大的华二代,很多孩子会感觉到自己和大部队的不同而不自信。如果再是个个性敏感内向的娃,更会选择把自己的声音隐藏起来来自我保护了。所以,我一旦发现无端否定我娃的人,会马上把娃带离。脆弱期先尽量保护一下。等娃长大,慢慢会因理解而不轻易被否定的言行打击,再放开接触各种人各种言论不迟。
底下使狠劲儿的才厉害